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1、手足口病的预防可归纳为15个字:“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1)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尽量少带孩子扎闹热堆,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孩子营养合理搭配好,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8)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孩子发烧期间,要多休息,多饮开水,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含维生素多的水果和蔬菜。 (12)患儿的皮肤、手脚要勤洗干净,指甲要剪短。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不要让孩子搔抓皮疹,以免感染化脓。对已破溃的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 (13)对患儿的玩具、粪便要有效消毒处理。
2、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6、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7、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浙江省卫生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