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沟通中国——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及心理因素

 ypzxzcw 2010-05-20
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及心理因素 
发布时间:2010-04-13        被阅览数:317       来源:沟通中国网 李谦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充当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企业施行团队管理,团队精神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一)人际关系的影响效应

1.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他人证实自我评价的可靠性

因为在交流当中,能通过别人的看法来证实自我评价的可靠性。通过交流,特别是倾听别人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2.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心情舒畅愉快

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们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关照、互相体贴、互相帮助,充满友情和温暖。在这种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愉快,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在矛盾激烈、猜忌、磨擦、冲突的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疏远和敌对,会感到心理不安、情绪紧张,不但影响工作还影响身心健康。

3.良好的人际环境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因为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与其他人协调一致,而且还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大大减轻工作压力。不但能把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做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内部融洽的群体气氛,增强群体的团结合作,便于发挥出群体整体效能。

4.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双方行为的改变

人们在交往中,彼此行为相互作用,相互模仿。一些不好的毛病和不良习惯可以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加以改变。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双方受益,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双方都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关照、帮助、体贴和友谊,心情舒畅,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身心健康。这是人际交往的科学轨迹,违反之,就会带来相反的行为结果。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1.自恃过高

有些人自认为自己聪明,别人不如自己,表现得十分自负,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摆在大众之上,不懂得尊重别人,说话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状态。这类型人通常喜欢与别人争论,时时、事事总要压倒别人才肯罢休,有的人喜欢寻求这种刺激,出现这种“强他欲”,认为这样才能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此类型的人,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同事关系极差,容易走向极端。有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一家单位工作。该生性格十

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怪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对方一边,并扬言上书领导要把他辞退。他怒火中烧,发疯似地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十五年。这场悲剧就是人际关系长期恶化的结果。

2.孤僻自卑

有种人孤芳自赏,认为别人世俗浅薄。还有的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严厉管束,常被训斥的状态长期留在记忆之中,感到自己不如人,不愿意和他人交往,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人为地为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阻碍自己在同事之间敞开心扉,不能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3.猜测多疑

这类型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看谁都像“偷斧头的人”,每遇到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容易往坏处想。比如,自己没有评上先进,没有得到提拔,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迁怒于人,怀疑某某人给领导打“小报告”了,怀疑领导与自己有“成见”,给自己穿小鞋了等等。这种人掉在自己设置的“心理陷阱”之中,不能自拔。

4.羞涩腼腆

这类型的人往往属于内向型性格,生性内向、沉静,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或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形成了遇事胆小怕事、谨慎小心的“心理防护圈”。如果有人和其开玩笑,可能会打破这种“心理防护圈”,表现出羞涩、腼腆的状态来,如果玩笑开得稍有过分,就难以忍受,感到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可能出现“翻脸”的后果。

5.刺探猎取

有人在相处交往中,喜欢询问、打听、传播、干涉他人的隐私。比如,偷看别人的信件,偷看别人手机信息,打听别人最近发生的事,并津津乐道地向他人传播,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先知先觉”的人。这种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只是以刺探别人的隐私为乐,来满足自己特别的心理需要。刺探猎取的心理缺陷所导致的行为,首先被对方认为是素质低下的人,人际关系就会出现极度不协调。

6.角色反差

有的人在同事关系中,相处得还算不错,但是一旦自己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和多年相处的同事,甚至是多年相处的好朋友隔离开来,产生一种角色反差,这种角色反差主要从心理反差开始,继而是思维方式的反差,自认为自己比他人强,容易产生“好为人师”的心理状态。“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即使是一些学术研究问题,自己并没有去研究它,就凭自己的想当然,也去“指手画脚”,这种角色反差所带来的心理反差,会表现出“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行为,同事和朋友就会重新审视对他的看法和评价,甚至会得出“看错了人”、“小人得志”的结论来,认为自己不值得和这类型的人交往。

7.过分嫉妒

嫉妒是一种情绪,过分嫉妒会造成心理上极度不平衡运转,看到别人进步,自己愤恨、难受;看到别人倒霉,暗中沾沾自喜,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表现到行为上。例如,当看到同事获奖了,总想当面说几句讽刺的话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看到同事受挫折了,高兴之余,还送上几句风凉话。上述行为表现是轻度的,有的人由于过分嫉妒,所造成的心理反差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就可能走向极端,以对他人造成伤残,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以上所述,都属于认识异常引起的心理失衡,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着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主要原因是受长期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这种思维定势形成了传统的心理、行为循环模式,不断地进行着不良循环,如果通过沟通干预,打破这种不良循环,人际交往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遇到问题过不了自己这个“坎”,必然会导致心理失衡,进而产生一些和众人不同的行为,通过这些行为希望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安慰,达到暂时的平衡。自我暂时的心理平衡代价是失去人格,失去友谊,失去工作,失去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要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自身和谐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成年人特别是男人注重社会比较,有的人看到别人做得比自己好,或者邻居搬进了新房、买上了新车,心里就不舒服,就会想:他怎么会比我强?肯定是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如果这个人遇到挫折和麻烦,他就会幸灾乐祸:活该!面对他人的成就,我们不要去妒忌他们,而应该为他们高兴,感到有了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而变成一种动力,激励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