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斯特拉尔,第四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评语是“他的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用以荣耀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文化。” 译 名: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ederic Mistral) 米斯特拉尔是十九世纪末本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以毕生之精力,弘扬法国南部的一种乡土文化。最终使其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表彰他的文学成就,1904年,瑞典文学院毫无争议地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他。 在法国南部濒临地中海,以罗纳河口三角洲为中心的地方,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古时候叫“普罗旺斯”。那里在中世纪曾产生过一大批用当地方言从事创作的著名诗人,因而带动了“普罗旺斯”文化和语言的发展,但到19世纪“普罗旺斯”文化和语言几乎消亡。 米斯特拉尔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挑起拯救“普罗旺斯”文化这副破烂担子的。那时他才22岁。 在他早期的努力中,有两项工作值得提及:一是建立“菲利伯兰格”协会,主要职责是推进、宣传、研究“普罗旺斯”语言、风俗、文化等。二是与卢玛尼尔合编了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普罗旺斯年鉴》。这些工作为他提供了打捞“普罗旺斯”传统文化的组织平台和内容框架。 后来,他大胆尝试用“普罗旺斯”方言创作了一首长诗《普罗旺斯》。随之,他又花7年时间创作了蜚声世界文坛的《米赫儿》。这首诗的情节比较单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普罗旺斯姑娘在追求爱情时遭到父亲的反对,眼睁睁地不能嫁给自己所钟爱的人。她绝望地逃离老家前往位于罗纳河三角洲的卡马格岛,在那里她以道殉情 —— …… 凉爽清新的夜晚, 这对热恋的情人, 这首诗的韵律美妙至极,艺术性与现实性的组合天衣无缝,读来十分感人。瑞典文学院认为:“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对故事情节的连接贯穿手法,和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整个普罗旺斯的风光、记忆、古老的风俗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米斯特拉尔说他只为牧人和庄稼汉歌唱,他用荷马式的单纯手法做到了这一点。他实在是伟大诗人荷马的私塾弟子,但又绝非奴婢式地模仿,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显示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描写技巧,神话黄金时代的风格使他的描写显得生机勃勃。有谁能忘记他曾为罗纳河三角洲卡玛格地方的白马所作的画像呢?奔驰中,马的鬃毛在风中飘扬,它们似乎被海神的三叉戟驯服了,现在又从海神的马车中挣脱出来。如果你将它们从它们所喜爱的海滨草原迁往他处,它们最终仍将从那里逃逸,即使在经过多年的远离后,它们还会回到这片著名的草原来,重新倾听海涛的合奏,并用它们愉快的嘶鸣答谢致意。 ” 伟大诗人拉马丁甚至惊呼:“一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 米斯特拉尔不仅是一位擅长叙事的诗人,还是一位擅长抒情的诗人,就在他的叙事长诗《米赫儿》出版7年之后,他的抒情诗集《黄金岛》横空出世,此诗集囊括了诗人最颠峰的几首抒情诗。如:《奈尔特》、《约娜皇后》、《罗纳河之歌》等。 “米斯特拉尔的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用以荣耀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文化。”这个评价是对他献身于“普罗旺斯”文化最权威的肯定。这种肯定是恰如其分的,直到晚年,他还投入巨大精力对“普罗旺斯”人民的生活、居住、艺术、宗教、传统等十分感性的东西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总结,1898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一座“普罗旺斯”人种学博物馆,他把一生的研究成果以及著作全部贡献出来,可见他对“普罗旺斯”的深情厚意。 从米斯特拉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学巨匠的优秀品质,他不仅是只会叙事抒情的诗人,而且是出色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为自己的故乡“普罗旺斯”而自豪,“普罗旺斯”也为拥有米斯特拉尔而骄傲。假如说,米斯特拉尔不生在“普罗旺斯”,也许他的才干就难以找到合适的栽体;反之,“普罗旺斯”如果没有米斯特拉尔,也许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得不到很好地发掘,这真是相得益彰的事情。 事实也一再验证伟大作家的巨大作用,他在读者心目中,是一个地域,一种方言的代言人。有时候我常想,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一个伟大的作家远比一个伟大的总统值钱,伟大的作家是四分天赋、三分学识和三分执着组成的,而一个总统却是四分投机、三分笑脸和三分才干组成的。一个伟大的作家能作一个出色的总统。如果你不信,就去研究一下罗斯福就清楚了。 米斯特拉尔在完成了“普罗旺斯”文化复兴以后,于1914年带着一生的荣耀离开了人世,去“上帝”那里汇报他钟爱的“普罗旺斯”文化去了。 米斯特拉尔部分作品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