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生子女的教育

 清风明月ary 2010-05-23
爱与分享       爱与分享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与关心,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如何才能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笔者认为,一是善于发现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要运用现代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几乎所有父母为培养孩子而绞尽脑汁。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全才,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和辅导班,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这种教育方式极大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夺走了孩子的欢乐,久而久之孩子会逆反、抑郁而失去信心。还有,当孩子做不好时,就絮絮叨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长时间的唠叨,引起孩子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造成孩子思想紧张,过分谨慎,刻板、缺乏灵活性。另外,包揽过多,过分关心溺爱,也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对于孩子的吃、穿、住、行,样样操心,剥夺了孩子自我处理事情的机会,抑制了孩子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基于这些问题,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理智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乐观、积极上进的心态。把孩子当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性。在培养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为其提供发展机会和条件。不能硬性逼迫,应理智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家长也不能渎职。其次,父母应端正自身的行为。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对孩子影响和感染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当然语言教育也不可缺少,但在关心、爱护的过程中,首先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深入了解孩子;其次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将唠叨改为提醒,当不得不重复时,可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自信,才会去努力。
  
  再次,慈爱和严格相结合。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能溺爱,不会爱比不爱更可怕;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但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不合理的;严格要求孩子,不袒护孩子的任何缺点,但应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有意识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思维习惯。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地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自信、坚强、勇敢的性格。最后,父母应承担起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将孩子培养、教育成人。家长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找任何借口,忽视或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料、教育孩子,一方面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注意孩子心理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育和形成期。基础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境方面,独生子女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育和形成期。基础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环境方面,独生子女是家庭新一代的唯一成员,甚至是两个家庭第三代的唯一成员,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发育方面,独生子女的身体发育普遍较好,智力发育也较早。独生子女家庭负担相对较轻,为其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智力发育条件。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是万千压力于一身。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如果采取操之过急的方法,结果有三:一是一味顺从,你们说什么我做什么,唯唯诺诺,变成一个毫无主见之人;二是小滑头,四面讨好,八面逢迎;三是逆反,谁的话也不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你骂我不做声,你打我躲,你犟我比你更犟。自理能力方面,独生子女生活在祖辈溺爱娇宠、父母包办代替、学校不敢放手的环境里,使独生子女动手的机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分享。这些不良习气严重阻碍了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进程,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独生子女的现代教育应当充分扬长避短。首先要树立全面的教育思想,克服只重视智力开发和忽视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倾向。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人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引导独生子女与同伴处理好关系。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点苦。还要督促孩子多参加劳动,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时候,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他去锻炼。
  
  摆正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长期坚持。最后,对孩子教育要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能此一时、彼一时,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教育者威信高,教育效果也就增强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教育好独生子女,无疑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和研讨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与同仁们作一探讨。独生子女先天素质优越,为其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健康发展提供了生理条件。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状况要比多子女的身体状况优越得多。独生子女家庭因人口少,可以为独生子女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的家庭收入的平均值要比多子女家庭收入的平均值大,这就为他开展文体活动和进行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独生子女家长有教育好子女的强烈愿望和精力。为此,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都很注意从小教育孩子树立远大志向、了解孩子的要求、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这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有这些有利因素的存在,这就为做好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不利因素:
  
  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和家庭长者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迁就,使独生子女慢慢产生了生活上的优越感,容易养成任性、脾气坏等缺点。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中,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样就形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观念。如此环境中的孩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尽情地享受,感觉一切都为“我”存在,时间长了就形成孩子的自私心理。由于独生子女“家中皇帝”的地位导致了他们的独立性差,缺乏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缺乏上进的主动性,形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方面的缺陷,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应付多变复杂的环境。根据前面所分析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
  
  要指导家长正确地爱,严格地管教。这就要求做教师的,应和独生子女的父母经常沟通,指导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把爱和教育结合起来,爱的有原则,爱的有目的,使爱有利于孩子的成才,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独生子女,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有一种居于特殊地位的感觉。教育学生要做到先人后己,与同学平等相处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精神。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倾注情感的艺术。班主任要带好班集体,就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用热情、温情,爱心、责任心去教育学生,使班集体建康发展。给予班集体全身心的爱。人的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自己得到别人多少爱,而在于他带给别入,带给集体,带给国家民族多少爱。当老师尽管生活清苦,但心永远附着童心,情永远系着祖国未来。假如当老师从情感深处是排斥学生的,那学生肯定会以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排斥老师,这样长期—来,健康的教学秩序将很难建立。更不要说有好的教学质量了。龚自珍曾写过脍炙人口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用来形容教师再恰当不过了。身为班主任要更懂得这一点,爱班级,爱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管理班级,更好地教育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很关键,如鼓励,奖励,让他们感到班级和学校对他们的爱,慢慢激发他们面对学习的勇气和力量,他们逐渐会成为一群自信,上进,勤奋,引人注目的好学生。2.研究学生个性,重塑优良品质。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较“另类”的学生,他们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且家长平时娇生惯养,从而使他们平时不认真学习,追求社会上一些低俗的流行元素,致使沉醉自己,从而使学生时代应有的追求与生活价值严重缺失,也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较多麻烦。针对学生中这种现象,班级管理中注重与家长情感的沟通。《三字经》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古人的训诫当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的教育活动中,先有家庭教育而后才有学校教育。由于现代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直接造成在校学生的差异与区别。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的要求,所以和家庭建立适当的教育合作关系的意义重大。我决定在每学期分时段,分主题开展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借此了解和倾听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心声,同时给家长们一次了解学校教育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建立“学校一家庭”的良性交流网络,让家长在此过程中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双方慢慢会建立互信和统一的认知关系,这样,不论对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来说,都有其无可争辩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用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教师首先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爱心是动力之源。在此前提下去关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轻易批评和指责,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耐心开导,循循善诱。做错了,让他们再做一遍,讲错了,再讲一遍,讲得好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努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率先要垂范。以自己典范的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按时作息,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言行有节,举止有度,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细致入微,润物无声,从一点一滴抓起。有重点、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和认真听讲,自觉学习的习惯。习字之初,就要从写字姿势,书写格式入手。要求做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作业不乱涂乱抹,按要求写字。再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板演,教师指导,同桌互评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写字的习惯。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缺乏持久性。上课时,教师除认真设计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要求学生的眼睛在教师讲课时看着老师,并留心观察,发现哪个学生不注意,就及时提醒引导,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往往是上课被动听,课后做完作业了事,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并勤检查,勤督促,多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去发现。让他们找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及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在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集体的影响,从而自觉改正一些不良习惯,通过评选“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等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引导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结合,发挥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其意何在呢?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的,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因此,教师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培养小学生从小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第一要务。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榜样,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待孩子要做到爱得理智,教得及时,严之有度,导之有法。
  
  你女儿生下来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渥生活,长此下去,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于是,你要对她施行了一系列的“生存教育”。首先,你利用工作之即,将女儿带到单位,暗暗叮嘱她:认真观察单位里的叔叔阿姨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包括打招呼、聊天、办事、送客等等一些细节。女儿很聪明,一天下来,竟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一页“观察记录”。我趁热打铁,找来一些社交方面的书,让女儿学习,不仅使她眼界大开,也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人际交往知识。此后,她在家中、学校和同学家,便开始“实践”自己学到的社交知识。老师反映说,女儿在学校变得热情礼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其次,你利用卖废品的机会,教女儿“理财之术”。你带女儿去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闲游,顺便让女儿捡一些易拉罐、纸壳、啤酒瓶等废品。然后,让她到小区内去找收废品的老大爷,由她与老大爷“砍价”、过秤、算账,最后,再由她支配这些“收入”。别看卖废品的钱不多,女儿却看得很重,她专门做了一个“理财簿”,在“收”、“支”两栏内将自己的每一笔收入、支出都登记在册。通过捡废品卖钱,女儿真正学到了理财知识,也认识到了挣钱的不易,从此,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己也在银行里有了固定的“户头”。
  
  社会交往是现代也许是你的弱项,也是他们亟待补上的一课。为此,家里平时购买日用品什么的,你都有意让女儿去“操办”,让她在挑选商品、与人砍价中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和交往常识。同时,你还经常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校内外举办的社会活动,如演讲比赛、球赛等,锻炼孩子的参与能力,培养她树立竞争意识。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包办”现象相当严重,导致一些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每年的寒暑假,你都领女儿去郊外野游、外出旅游。在野游过程中,让女儿学到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如辨别有毒植物;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让女儿设计路线、安排食宿等,使她像大人一样融入社会。同时,家里家外凡涉及女儿的事,你和爱人都尽量不插手,让女儿独立完成,使她学会“独当一面”……
  
  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好效果。女儿变得开朗大方,待人接物颇有“分寸”,出门办事不再“打怵”,俨然一个“小大人!
  
  (一)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但应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为此,对孩子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爱。在家庭中,千万不要把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和其它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做到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是关键。
  
  (二)加强独生子女之间的友好往来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要通过他们之间相互的交往而发展的。儿童良好的行为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大多数孩子是好集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因此,家长要放心得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
  
  独生子女身上大多存在着娇气,要克服这种“娇气”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此,在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有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去锻炼。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立、自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一旦孩子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他就会敢于承担责任,表现自己,形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良性循环。完善自由的个性,挺拔的人格,正是将来迎接挑战的根本。
  
  (四)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有坚持性和一致性
  
  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使他们感到合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多孩子的要求要有坚持性。从小到大让幼儿形成一种习惯,此外,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要一致,要有原则,作好孩子的榜样。这样,家长的威信才会高,教育的效果才会好。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庭教育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是由以往以孕育和呵护孩子为主,转变为既要保证孕育和呵护孩子的质量,又要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家庭教育的效果几乎成为调整家庭功能的主要项目之一,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并乐此不疲。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父母等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不停地转来转去。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表达着上一代人或者上几代人的渴望和心愿,从而在社会上又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形成,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文明与幸福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凡是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家庭,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个话题。
  
  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本身涉及找好角度,善于发现并能抓住契机和结合点,找准突破口等许多学问。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医学、经济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更需要潜心琢磨和研究,拿出恰当的态度、适宜的办法去积极应对。但是,只能积极,却不能着急,更不能不顾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因为,欲速则不达,急躁易极端,极端必然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而一旦过激,其后果就是以损害代际利益的付出为代价,而一旦付出这种代价,则难以补偿和挽回。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绝对不能简单化、暴力化,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做法。所谓的正确态度和科学做法,就是要注意了解和理解独生子女,在了解和理解当中把握时机,把握分寸,进而循序渐进,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不可不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始终要落实到家庭。负起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责任,将会成为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作用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是指独生子女所在的家庭根据独生子女具体生长、发育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点,考虑社会的影响因素和独生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所实施的最基础、最初步、最有配合力、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教育效果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对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奠基、结合和有机补充,更是长辈们自觉自愿地承担起规范独生子女思与看、言与行、玩与学等特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独根独苗全面而又健康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
  
  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就是实施民族教育的开始。其教育的性质,是亲情范畴和成就独生子女一生的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纪律等社会因素约束和影响的教育,是与社会各阶段、各层面的教育相补充、相配合、相制约、相照应和相得益彰的教育。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具有初始、直接、垫底和反复、经常、不规范、不稳定等特点,其长处是可以将亲情融入家庭教育过程的始终,即使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也不会摆脱家庭对其实施教育的种种影响。另外,由于这种教育是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在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上相对而言,优势都比较大,这是多子女家庭所不能比的。其短处是往往带着溺爱色彩搞教育,父母包括其他长辈们表现出来的主观性比较强,特别是具有见着面就说,见不着面就没有耳提面命的机会,容易间隔或者间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等弊端。
  
  了解和掌握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你就可以找到怎样才能搞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感觉和切入点,从而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工作,以期达到预想的目的。
  
  通过家庭教育的实施,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克服孤独感、娇惯感、依赖感,增强融入感、亲合感、自立感;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学会学习和玩乐,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别人和小伙伴,学会自律、自护、自强、自立、自省、自尊、自重、自爱、自学和创造;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事,当“德、智、体、美、劳”兼优的好孩子,为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更有作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独生子女成才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根本作用,在于开启独生子女的智慧,完善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和提高独生子女的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这是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和实质性要求。
  
  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责任重大,作为父母和长辈们的压力也不小。现在,许多家庭存在教育难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任性的孩子,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会更难一些,常常闹得家长不得安宁。家长们满肚子苦水没有地方倾诉,整天愁眉苦脸,对孩子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情绪。出现如此情况,主要是家长,尤其是那些长辈们缺乏必要的、妥当的路径,缺乏基本的要领所致。其实,存在难教育的孩子,更存在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等长辈要承担教育难的主要责任。不过,只要找准路径,掌握要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确实很重要,确实有难度。在感觉教育存在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重视和搞好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大有人在,成功的家庭确实很多。但是,目前很苦恼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困难和问题同在,希望和可能并存,喜忧参半,有些事情说也说不清楚。
  
  最闹心的,还是爸爸妈妈。任性——对抗——伤感——责备——怒斥——失管——放弃,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和可怕的后果常常缠绕着长辈们,尤其是令父母日坐愁城。由于独生子女存在与生俱来的孤单和缺乏一奶同胞的相处机会,因而在性格方面不能不说有一些缺陷,加之胎教等早期教育没有跟上去,心理素质、行为素质肯定存在这样的问题和那样的问题,其思想品德表现和行为表现也不会理想。
  
  一般说来,孩子都有通病,即:自认为什么都懂,自信、固执情绪比较大,常常不让大人管束,也不服大人管束。他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总希望大人能够相信他们,不要限制他们做什么,也不要担心他们再做坏事。独生子女存在的自信和固执情绪,还缘于他们博览群书和经常上网浏览信息,确实知道的东西和熟练的东西要比父母等长辈们多,什么都明白成为独生子女的一点骄傲。于是,长了脾气,谁如果实施教育,他们就顶嘴,说你唠叨烦人,其内心相当反感。于是,便产生对抗,甚至于离家出走。这种现象,主要是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的缘故,或者爸爸妈妈等长辈们没有做出好样子,或者长辈们过于宠爱、娇惯,或者是在教育孩子时大人们的意见不一致而伤害了孩子。这些原因,作为独生子女家庭必须认真分析,不能将账都记在独生子女身上,“子不教,父之过”嘛,怨天尤人可不成。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兴趣与能力、方法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当然,引导孩子读书看报和上网浏览网页,刺激孩子增加兴趣的广泛性,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孩子特长的项目,也是可取的。但是,主要的还是兴趣、能力和方法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调动孩子的动脑、动心、动手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
  
  一是聪明。头脑清醒,心里有数,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强,而且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读书,喜欢动脑、动手,知识面广,很会学习,也很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学就学个透,玩就玩个够,学玩两不误,很有自律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独生子女除先天条件好主要是遗传基因优良而外,就是自己肯于努力,头脑灵活,心灵聪慧,性格也比较完善,从传统意义上说,这是懂事、聪明的孩子。
  
  首先,是心理健康。遇事想得开,看得开,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很少斤斤计较,很会平衡矛盾,人缘也不错,具有凝聚力,容易成为伙伴当中的核心人物。其次,是身体健康。免疫力强,抗体强,没有疲劳感和不适感,很少感冒,很少吃药打针,很少失眠,精力一向充沛,善于活动。再次,是礼貌。知书答礼,知情达理,知疼着热,很会关心别人,能够助人为乐,而且有自知之明的精神,懂得扬长补短,不任性,不急躁,不固执,经常愿意接受批评意见,显得有教养,有胸怀,也有姿态。
  
  那些先天不足、后天又缺乏努力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性,干什么都要由自己的性子来,随意性、摇摆性、间断性和固执性相当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听或者很少听进父母等长辈们的意见,容易一条道跑到黑,容易忽冷忽热,容易动手动脚(患有多动症)。情绪不稳定,顽皮倔强,喜欢以车当步,喜欢穿戴,喜欢花钱,学与玩的比例失调,是其特点;听不进长辈们的话,性格粗暴,一意孤行是其要害毛病。对这样的独生子女不能够采取棍棒教育法,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开导,多赏识优点,多鼓励进步,也要多体谅,多关心,多帮助。他们进步一寸,你要看到一尺,逐步扭转他们的面貌,将这样的孩子教育好,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素质。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总的思路是:自信——体谅——开导——教招——幽默——扶助——鼓励——交友——触动,之后逐步转变和提高。这个家庭教育的思路适用于所有的独生子女。当然,在具体运作时要有所区别。比如:男孩子与女孩子在教育角度和方法上,不能相同,应该有所区别。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的生理特点不同,男孩子比较顽皮和疲塌,女孩子比较矜持和扭捏,如果都用一个角度和方法去搞教育肯定不合适,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相当灵活的。就其成功教育办法的共性而言,主要有五种办法:
  
  第一,立足信任,面对差异,找准教育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使教育客观、可行和有效。在这个方面,不能搞纵横对比,拿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己的孩子,甚至拿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心灵和自尊造成创伤。特别是数落孩子,非常不可取。实践证明,只有首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也一定会成功,你才能够有信心、有办法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否则,你不可能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是由独生子女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而决定的。事实证明,人越是具有独立性,就越需要信任,越需要呵护自尊心。独生子女父母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能动辄数落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注意给孩子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问题、新故事、新乐趣、新思考、新方案,拓宽独生子女学与玩的空间。在“新”字上下功夫,不断地引领孩子换思想,活脑筋,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达,并产生学与玩的乐趣,从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三,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怎样,都必须跳出溺爱、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怪圈,训练、培养独生子女自食其力的意识和能力。这里,不妨借鉴一下外国人的做法。在发达的美国,家庭教育是以训练、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基本出发点的。
  
  在俄罗斯,好孩子的标准是,爱祖国,爱亲人,爱劳动,坚韧不屈,行为规范。为了叫孩子学会节俭,同时让孩子遵守校规,养成爱惜公物的习惯,使用的教材可以在书店里购买。但是,孩子却很习惯地在学校里面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
  
  第四,注意了解独生子女的思想情绪变化和生活、学习态度的改变,帮助排忧解难。主要是疏导情绪,调整心态,理清思路,提供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独生子女的一些行为父母等长辈们并不是那样的了解和理解。因此,也容易与他们产生矛盾。这主要是不了解他们所致,不了解他们的烦恼所致。独生子女有种种的烦恼,主要是父母等长辈们管束过多或者管束太死,爸爸妈妈教育方法不适当,表率作用差,老师不能为人师表,人与人之间缺乏谅解,为了一点小事就索性发生争执,生活单调、孤独,父母不和,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困难,男女生相处遭非议,缺乏对性知识的掌握,学习不入门成绩不好,家庭风气、学校风气、社会风气不好,等等。对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多了解,并能给予帮助。要从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了解孩子,特别是对好怄气、好偏执、好恐惧、好依赖、好抑郁、好气馁的独生子女,给予重点了解,并实行及时开导、正确疏导、有效帮助的措施。对吃、用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也要主动关心。比如:切实加强和改善营养,指导保健和防病治病,让独生子女在心理、生理和身体诸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第五,注意抓早抓小,良养良教。最好引进胎教等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技巧,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的优良品行,积极开启智慧,让他们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其要点是:
  
  (1)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判断、操作等能力,都应该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和发挥,保证智力正常;
  
  (2)自己能够注意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甩掉或者减少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精神包袱和思想压力,保持开朗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境;
  
  (3)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与短处,不嫉贤妒能,不讽刺挖苦别人,不固执己见强词夺理,不目中无人,并能够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毛病和错误,从而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能够用平等、坦诚、信任、尊重、宽容和善待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建设性的行为与人相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合作共进,有稳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朋友;
  
  (5)人格统一健全,基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信念,知、言、行相协调,大方,诚实,守信,有礼貌,尊重人,能够与社会相融合,思想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没有不良嗜好和违法违纪的行为。这五个要点,可以作为抓早抓小、良养良教的切入点和独生子女成长的标准来考虑。同时,能够得到独生子女父母等长辈们的策应,一抓到底。
  
  父母等长辈之间要优势互补,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方法的优势互补,亲子之间关系和距离的优势互补,代际之间关系和距离的优势互补,切忌各自单打独斗,你搞你的宠爱有加,我搞我的严抓严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看笑话,就是做“夹生饭”,使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大人,如同埋下定时炸弹一样,迟早会引发“对抗”,爆发“战争”,训练、培养独根独苗成才最终会走向失败;
  
  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给予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和硬性灌输,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独生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独生子女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等长辈要保持与独生子女所在婴幼儿园(所)、学校班级的联系,注意了解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发现长处给予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发现毛病也不能文过是非,要及时、稳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助长短处,也好配合施教机构搞好对独生子女的各种教育;
  
  在开展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同时,家长也要接受教育,特别是父母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中积累知识和办法,进一步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出色地完成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良好传承。
  
  综上所述,独生子女是在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的,这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为尽可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并克服其消极作用,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独生子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网友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因为我无子女,只是从弟弟,妹妹,及同事好友中感悟出初浅的认识,不成体系供参考。
                                                                   作者        (万米阳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