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记》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若干启示(张学军),小组,人和网

 昵称413468 2010-05-24

《学记》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若干启示(张学军)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2009-4-13 0:47 来自: 张先生 (北京)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虽然已有两千多年,但它的闪光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有一些非常重要启示。现试述如次:
一、提倡尊师重教、高度评价教师的社会作用、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学记》继承儒家的尊师重道思想,认为只有尊师才能重教。同时,《学记》又强调教化的作用。“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学记》从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指出教育对社会发展与稳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强调“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于是举办庄严隆重的开学典礼,以示“敬道”。
1、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相长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在这里一方面把教师置于学习者的位置,强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知道并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把教师置于实践者的位置强调只有担任实际教学工作,才能感受到知识不足的困惑。教和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侧面。因“教”而知“困”,知“困”才能“自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入教学实践,才能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2、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学记》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按学生各自的志趣,从容学习。教师及时检查指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思考习惯。“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学记》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和睦相处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需要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达到“知至学之难易”,掌握学生的资质,“然后能博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说理精当透辟
  《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要求教师的语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达到使学生自觉自愿跟着教师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准确、精辟透彻、精微妥善;举例恰当、剖析事理深刻、说明问题充分,这就能吸引学生自觉学习,收到“虽离师辅而不反”教育效果。使学生真正“继志”而自觉学习。
4、《学记》反对灌输式教死书、主张因材施教
  《学记》反对教死书,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这种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不启发、生硬提问,只顾赶进度的做法,只能导致学生厌学,学生也会产生对教师的怨恨心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能让学生感觉有兴趣,怎么会产生好的教育质量呢?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学记》主张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形式主义的一刀切。死记硬背只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记》说仅凭“记问之学”,是“不足以为人师”的。
 5、重视信息反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学记》主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分阶段考察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教师要认真剖析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综合反馈,找出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同时,注重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做到“知其心,然后救其失者”,起到“长善救失”的教育作用。
二、《学记》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教学改革有深刻的启示
  《学记》剖析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四项成功原则和六项失败因素。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引以为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1、《学记》提出“正业”与“居学”的思想阐述了“藏”和“息”的辨证关系
  只有把“正业”和“居学”有机结合,才能使之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正业”主要指课堂学习的内容;“居学”则指课外活动为主的一切活动。“正业”只有通过“居学”才能得到充分巩固。《学记》又阐述了“藏”和“息”的辨证关系。“藏”是指在学校进修学业;“息”是指回到家里自己学习。强调并指出了教师指导的学习与学生自学之间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这种认识体现了孔子“习”“得”的教学思想。素质教育要重视发挥“居学”的积极作用,指导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能“亲其师”“信其道”。
 2、及时信息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学记》反对机械灌输式的教学,并指出其危害。“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导致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学记》主张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引导。总结出在教学中应把握与注意的四项成功原则和六项失败因素。
(1)四项成功原则:即豫、时、孙、摩。
“豫”通“预”。就是预防。这里指教学准备要充分,增强预见性。实践中要及时匡正自己的判断。“时”就是指适时、及时把握机会,适度启发因时施教。等到时过境迁,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孙”通“逊”。就是恭顺、顺着、顺序,指循序渐进。推进素质教育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因势利导,最大限度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摩”就是互相观摩。师生互动,探讨切磋。教学实践注意了这四项 原则,就会养成学生的“乐群、亲师、取友”等良好习惯。
(2)六项失败因素即:后禁、后学、不孙、独学、燕朋、燕辟
“后禁”指缺少预见性的管理,等到已形成不良习惯再去教育去制止;“后学”是指错过启发教育的时机则苦学难成;“不孙”是指不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得到好的教学实效;“独学”是指闭门读书、孤陋寡闻,读死书,死读书;“燕朋”是指结交不良的朋友,背离学习目标;“燕辟”是指经常谈论不正经的事情,荒废学业。《学记》这些思想对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启示,它能使老师明白“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3、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积极引导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记》重视尊重学生个性心理 。主张遵循教育规律,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教师细心观察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创造一种“和易以思”的“善喻”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学生善于交友,完成学业,使学生形成“继志”“不反”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4、教学过程注重启发性原则
《学记》强调教师必须重视启发性教学原则。又指出“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进步观点。提倡重视引导又不失度,极大地避免“凌节”“躐等”“不孙”现象的产生。教师应及时鞭策学生积极思考,不代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思”“习”“得”的学习效果。
5、《学记》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学记》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提出“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工之子,必学为箕”的观点。我们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有严重的急于求成,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倾向。我们要汲取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健康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避免教育上的拔苗助长现象的产生。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我们体会到古代教育思想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思想,这些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必须继承和发扬,不能一提古代或传统就认为是旧的东西来个全盘否定。素质教育是一种孕育着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如果抛弃前人的教育遗产去搞什么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认为,只有充分的借鉴和继承中外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们的教育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