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狙击古瓷仿品

 厚德载物之如鱼得水 2010-05-25


狙击古瓷仿品
夏樑耀



  10多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所钟情。于是古瓷器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近十几年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
  
  仿品的沿革
  
  
  一、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国内收藏领域涉足者日多,收藏方面书籍频频出现。先行进入收藏领域的人员大多来自高文化群体。瓷器方面的书籍插图以官窑名器为主。藏家希望按图索骥,获得官窑珍品,对见到珍品的极低概率并不太清楚。所以当时的赝品几乎都是仿最有名的官窑器。市场上常可见到的是有底款的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仿品,其次才是清初的仿品。当时仿品以1尺以内青花花瓶为常见。当然也有书籍提到的魂瓶(皈依瓶)、等琢器以及仿宋哥窑带纹片的瓷器,有的器型是书籍上没有的臆造品。收藏爱好者误买几个,与书籍上的图录对照一下,即可加以区别。
  
  二、90年代中期,收藏爱好者水平有所提高,加上农村中古玩小贩增多(他们财力有限),仿品已开始向无底款的仿官窑器及民窑精品方面发展,仿民窑中档品的也有。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拍卖行业热络,民间收藏持续升温,也为仿品带来机会,这一时期瓷器仿品以仿“清三代”为主,不少器形做得比真品还要高大,且以青花为主,当然也有仿民窑大件精品的。据做这方面生意的人讲,他们是“赚有钱人的钱”。这些赝品大都销给一些有不明来源收入的人和送礼的人。前者的钱既不敢存入银行,也不敢买业置产,又怕通货膨胀,只想通过买入古玩保值升值。送礼的人买古玩送礼,与收礼人一样可避嫌,双方皆大欢喜。这些人大多没有多少古玩方面的知识,又想充当儒商、儒官。此种生意只兴隆了一段时间。当赝品的面目被识破后,这类高大的东西就少见了。一般收藏爱好者在付出很高学费后,深切地认识到,现时获得一个官窑器或民窑精品的机会已极少了。
  
  三、90年代后期,古瓷器的仿品以仿清代、明代民窑的普通品为主,青花香炉、碗、盘较常见。收藏人员中也有一些人注重人物图纹,于是出现一大批粉彩花瓶仿品,如高20厘米左右,开光内为女子或母女游玩画面,画工也较精细,底款以清代民窑纪年款为主。也有一些同样高度的青花花瓶仿品,以无底款为多。还有一些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大瓶以花卉图纹为多,小瓶多人物图纹。
  
  四、进入21世纪,各地纷纷扩建古玩市场,古玩书刊漫街塞市。民间的古玩来源逐渐趋向枯竭,连低档的瓷器也少了。如湖南农村中原来常见的麒麟送子图瓷罐也见不到了。在一些古玩市场上,只剩下图纹简单的瓷和碟碗。赝品几乎充斥了地摊古玩市场,而且以最低档的日用瓷器为主,花纹极简单,青花为多,也有粉彩。色泽仿真水平提高。2003年以来,仿元青花的较大件器增多。仿明代青花器也多见,连明代初期陪葬用的碗也有人仿了。在湖南,仿醴陵釉下彩瓷品大量出现。也有大件五彩、粉彩赝品,用网印(喷)工艺做图纹,图纹以折枝花为主,圆周均布,各折枝花完全一样,毫无笔意。
  笔者认为,古瓷器市场已面临转折点,特别是地摊市场。赝品的充斥已危及其存在的基础。
  
  仿品的鉴别
  
  
  一、10多年来,一些收藏新手盲目入市,购买大批仿品还沾沾自喜。他们往往粗读几本古玩方面的书籍,浅尝辄止,并未把握辨伪识真的真谛,投资收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按图索骥”,不在仿品变化时“与时俱进”,结果上当吃药,留下沉痛的教训。
  
  
  二、近几年来低档瓷器仿品的鉴别是一个新问题。这是因为古玩书多为大型博物馆名家所著。这些博物馆一般是不收藏民窑低档瓷品的,即使是官窑和民窑精品,有裂纹的也不予陈列。这些书上几乎没有涉及民窑日用低档瓷器的鉴别。而现今古玩市场上不少仿品都是仿民窑日用低档瓷器。因为仿者能找到的范本也大多是这些瓷品,而且纹饰简单,不需要绘画者有多少国画基本功,造假成本很低,而且一旦出手,就能得到可观回报,这对他们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由于科技的发展,窑温控制更容易,釉料成分及发色机理已为人们掌握,仿品在胎和釉彩上已仿得很逼真。如仿光绪瓷品的带紫色青花,仿嘉庆瓷品淡雅清丽的青花。款识用照相或扫描制作更是难以鉴别,况且民窑器上款识原本就没什么严格规范,非一人专写。至于造型,仿得也无话可说,不过凡事百密必有一疏,鉴别古瓷器仿品,可借用鉴别古画常用的一句话:如果九处像真,只一处不合,就是假的。
  
  仿品的一般特征
  
  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这是鉴别仿品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1.对瓶、罐、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鉴别。
  
  2.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当然也有在有纹饰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
  
  3.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
  
  4.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5.对大口径香炉、笔筒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6.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
  
  7.造假者在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砂纸等稍加打磨,或对青花瓷器全部打磨的事也常有发生。鉴别时要注意用放大镜察看擦痕的平行线。
  
  二、对仿品故意致残。造假者往往把目标盯在新入市的收藏爱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制造小破损,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钢丝钳夹坏的。有的花瓶斜闭合裂纹是先用金刚石刀划开再敲击裂开的。
  
  三、仿品在工艺上不合常规。如明代和清初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盘泥条法制作,内壁留有盘条压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无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对,欲购者应该留心。对大口花瓶等较大瓷器,颈下部内接中可用手触摸鉴别,真品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较好。
  
  四、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于造假者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并且加上的彩色调和油也少,因此色彩从浓到淡到白的逐渐过渡区域很少,甚至没有,粉彩凸起的立体感也很小,与真品一比较即可鉴别。
  
  五、清初一些紫砂器外表加涂珐琅彩。一些仿者可能不知什么叫珐琅彩,仿的紫砂器外加的是颜色相似的五彩。只要加以区别,真赝自明。
  
  六、一些仿明代回青带铁锈斑的青花瓷器鉴别的办法是,真品的铁锈斑在青花料厚积的地方,而仿品铁锈斑出现不太规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现铁锈斑,而浓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现。这是因为仿品青花料中所加的含铁成分是人为的,难以准确控制比例。
  
  七、从一些仿品的器形、纹饰与款识标记等综合来鉴别,识出其器形、纹饰、胎釉、款识、标记的互相矛盾处。如有的仿品造型与纹饰皆是清初器,纹饰青花中却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铁锈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与纹饰,却在底款上用明代变体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有的仿品仿的是清初器,底款印上嘉庆民窑印章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庆民窑印章款或双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庆民窑印章款上同时再加上双圈。这些双圈款大多双圈之间靠得很紧,有相交的,有的双圈还带有铁锈,无奇不有。
  
  八、从刻字上鉴别。在过去,有几个儿子媳妇的大家庭多见,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区别。聚餐后放乱的碗碟凭刻字加以区分。或者,一个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后聚餐,餐后碗碟等也以刻字分归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区别。仿古瓷乱刻,如一只痰盂底下刻了姓名,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会有共用搞错的时候。有的刻上“>”等符号,这在旧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却是用民国时的细金刚钻加工的,刻的点很细。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九、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见,纹饰从花石到人物都有。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纹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胀系数的关系。而且仿品的纹片是干净的,因为时间新,还未渗进灰尘、污水。
  
  十、有的称不上古瓷仿品,而是伪古瓷,生造纹饰和器形等。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魂瓶(皈依瓶),其上塑有清代造型的浮雕龙,并施以各种色彩交混的高温花釉,居然五彩缤纷。也有号称明代龙纹瓷盘,龙纹竟画的是类似马王堆出土蟠螭镜图纹。
  
  责编潇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