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侵华日军惨不忍睹的最后撤离

 无愧我 2010-05-25

李牧

日本人的思维很发达,我一个做产品的朋友说,你一查专利,我去,聪明睿智的,狗屁不通的,占地为牢的,想都没想到的,全让日本人先整了一遍。但日本人的思维,又有许多不通之处。

殖民主义行为,是随着资本主义兴起,欧洲资本过剩出现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已经进入现代化大机器生产、市场商业运作阶段,资本投资、原料开发、市场拓展,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各殖民地已经站在成立民族国家的门坎上。此时,日本人,开始——殖民了!此时不要说殖民,连毁人国占人土灭人族的思维,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侵略战争本身就要付出代价,以侵略战争为依托的武装殖民,如何会有好下场。随着战争的结束,开拓团的老水妇孺们,开始沦为战败牺牲品。当日本天皇发布广播讲话,宣布投降时,曾经属于武装团体的满洲日本开拓团,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早在1942年,日本政府已经把在华开拓团中的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抽走,日本做为一个国家,早战二战最艰苦的胶着阶段,已经穷尽国力,而美苏为首的盟国,才刚刚开始全面动员。随着最后战败,开拓团中只有妇女儿童留下。

侵略者就是侵略者。他们在侵略的土地上耕耘八年、十年,所有的一切,也会在一瞬间崩溃。满洲开拓团最初的撤离还是有组织的,一级级传达命令,有步骤的集中。但上路不久,组织体系就被打乱,配有武器的少数男丁沿途被决战苏军消灭,所携财物遗失。曾经耀武扬威的日本人,很快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难民。在兵荒马乱中,大批妇女儿童到处寻找回国途径。

战后,一些日本人的回忆录显示,开拓团的最后撤离是惨不忍睹的。中国被侵略时,平民付出代价,也是处于恐慌之中,但至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做难民,有后方可以明确逃离,有志向者还可以选择抵抗。开拓团这些侵入者,国家已经投降,自身处于异国,除了恐惧,毫无凭籍,妇孺之痛难以形容。

大批日本人沿途自杀。个别身强力壮者的男丁往往杀剹妻儿后切腹。民间故事流传,有成批日人,老弱围坐在地上成一圈,然后由圈外向内投掷手榴弹……入华苏军,以野蛮著称,尤其欺凌妇女状如野兽,人称“骚毛子”。俄罗斯人对中国人还算客气,毕竟是盟国。对待日人,如虎扑兽。在日人集中地区,经常大白天也传来妇女凄惨的叫声。我少年时在故乡哈尔滨曾经听到传闻,说来自远东的入华苏军,有相当部分入伍前是刑事犯。

方正县本身的开拓团有4个,共2114人。方正附近县,特别是佳木斯附近的开拓团民也取道方正等地到哈尔滨回国,很快在方正县开拓团本部(现方正伊汉通乡吉兴村)集结起大批日本平民,人数达到1万5千余人。衣食无着,疾病流行,哀鸿遍野。其情其境,绝对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天皇的臣民,此时成了弃民。没有武装保护,没有法律捍卫。他们曾经在中国东北多么牛叉,现在就多少可怜。

1939年4月,日本开拓团团长松本追雄率领三十五户日本移民,在方正县炮台山脚下建立了总部,把正郊屯改为吉兴村——炮台山很重要,后文还将提到。顺便说一下,松花江流域是典型的丘陵平原,所谓山就是个土包。黑龙江最高峰也不过一千六百多米。日本开拓团占据了最好的良田,用武装中国居民驱赶到山地中的“部落”,由于生存条件差,冬天山沟里的人死亡率达50%以上,一天死亡人数就有三十多人。

1945年8月20日,苏军开进方正县。次日,有82名日本开拓团成员在团长的鼓动下集体自杀,他们堆起柴堆,浇上汽油,老人、妇女、儿童围坐在柴堆边,妇女用白布蒙上孩子的眼睛……点燃火堆后,男人向火堆边的人开枪,扔手榴弹,一时间惨叫声震天,再把尸体投入火堆,中了弹未死者惨叫着被扔到火里,几个男人再倚火切腹,倒在火堆里。血腥气、尸体焦臭气交织在一起…… 什么叫报应?

这日本人真的不太好理解,所作所为有一种非人非兽的变态。我还看过一篇七三一队员回忆录,讲他们在撤退前,用毒气集体屠杀牢房中的幸存马路大,然后用皮带把遗体拖出去毁掉。人油、血迹涂在地面和队员身上,回忆者有一种在人间地狱的感觉……有关日本人在二战中杀人或自杀的文字,是我见过的最恐怖的记录。

数十日间,据不准确统计,集中在方正的日本开拓团成员死亡达五千人,活着被遗弃的妇女儿童四千五百人。1960年代,方正炮云山脚下,发现了数千具日本妇女儿童遗骨。东北有许多万人坑,从东宁到鹤岗。万人坑最终体现的都是仇恨。惟有这处后来由中国人改建为日本人公墓的日本万人坑,后来得到了日本人的一再感谢……

有报道说,三十二万中国东三省日本农业移民,有八万多因所谓的开拓事业死亡。剩下的,战败后被中国政府宽容地遣返回国。主要是经大连、葫芦岛等地登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