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妙绝伦的油画

 昵称828031 2010-05-27
 
美妙绝伦的油画
 
 

   《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  160X98厘米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播种者》

    《播种者》 米勒  1850  101X82.5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法国画家。181410月出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的一个耕农家庭,18751月卒于巴比松。他自幼参加田间劳动。此画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赶赴田间劳作的图景,构图线条分明,很好地反映出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 油画 1863年 213.4X268厘米 藏巴黎卢佛宫博物馆

     《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一画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他直接表现尘世环境,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画法上对传统绘画进行大胆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此画在构图上,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在技法上,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作了新的尝试,因此此画在艺术技巧和历史意义上都是一个创新。

修拉《安涅尔浴场》

    1883~84 201*300cm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法国画家,新印象画派的创始人。曾研究德蜡克洛瓦的色彩、夏凡纳的构图,并将印象主义绘画加以发展,运用小色点计划性用色,使之在视觉上产生惊人的色调过渡,他重理念,构图规则,画法机械。

   修拉《安涅尔浴场》这是确立了以“点描”为表现手法的画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此作品描绘了在巴黎西部阿尼埃尔一带塞纳河里享受沐浴之乐的人们。当时二十五岁的秀拉探求出一种新的技法——点描法,这种点描技巧是将几种原料并列,但并非直接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色的基点,在观赏者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在这幅画中虽尚未确立此种点描技巧,但堪称为所谓印象派宣言的历史性作品。
 

1、大浴女 1887年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115.6cm×167.8cm 布 油彩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雷诺阿在这副画中,描绘出河边洗浴后休憩的裸女。近景三个浴女容光焕发,具有丰腴的官能美特色,她们的身体荡漾着一种青春风韵,又显得健康成熟。玫瑰色的肤色显示了少女的壮实和健美,极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女性丰满柔嫩的皮肤表面,塑造了她们那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肉体,赋予她们青春美和生命的欢乐。

 

2、弹钢琴的年轻女子

 

3、包厢 1874年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80cm×63cm 布 油彩 伦敦 科陶德学院美术馆藏
  画家依据在剧院里得到的印象,创作了包厢中的盛装女性。有趣的是,这是在室内完成的印象派绘画。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剧院中包厢里的气氛,虽然只画了两个人,但画家明显地突出了那个贵妇人的形象,化了妆的贵妇人与身后的绅士形成鲜明对比。《包厢》的色调是温馨的,它由玫瑰、黑、白三色组成,贵妇人身上黑条纹衣服非常醒目,粗阔的黑条与白色相间的浅色,使她显得光彩照人。以细小的笔触体现黑色,产生了一种丰富、浑厚的层次,使画面增加了视觉美感。

5、坐着的裸女

 

7、达威尔小姐像

 

8、布洛尼森林公园的跑马道

 

9、阳光下的裸妇

 

10、红磨坊的舞会 1876年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131cm×175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就总体看,他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留恋,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

 

11、米勒小姐像

 

12、荡秋千

 

24、蒿草中的上坡路

26、格勒努耶尔

 

 

 

2、娜佳.列宾

 

3、贝拉.科尔斯卡亚肖像

 

4、特列恰可夫肖像

 

5、割草人

 

6、格罗杰茨基与妻子

 

7、夏天的景色

 

8、闲游的小姐们

 

9、托尔斯泰肖像

 

10、伏尔加纤夫

睡莲晚间效果-莫奈

 

2、蒙特戈依街道

蒙特戈依街道-莫奈

 

3、隆弗洛尔雪天的马车

莫奈《隆弗洛尔雪天的马车》

 

4、戈迪拜尔夫人

戈迪拜尔夫人-莫奈

 

5、阿尔让特依

阿尔让特依-莫奈

 

6、阿尔让特依的塞纳河

阿尔让特依的塞纳河-莫奈

 

7、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

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莫奈

 

8、鲁昂大教堂

莫奈-鲁昂大教堂

 

9、维特依教堂

维特依教堂-莫奈

 

10、步,撑洋伞的女人

撑洋伞的女人

 

11、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莫奈

 

    12、阿尔让特伊大桥 1874年 克洛德·莫奈 法国 60cm×80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充满外光的风景,各种冷暖的色点与絮乱的小笔触,在深思熟虑中被组合进画面,使画面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洋溢着色彩的旋律。强烈的光被分散到树丛、河流、大桥上,一切都被光所包裹,使阿尔让特伊大桥成为光的杰作。这也是画家艺术个性的表现。

 

    13、嘉布遣会林荫大道 1873年 克洛德·莫奈 法国 61cm×80cm 布 油彩 莫斯科 普希金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描绘外光的室外作品,画家刻意表现出天空、树木、建筑、人物、大气在大自然的光照中呈现出的各种复杂色彩,以变幻的色彩去表达一种真实的印象。光色的变幻体现出画家的艺术热情,林荫大道中局部受光与逆光面的细微变化,反映了画家的艺术功力。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谲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 )
  他是新拉斐尔前派(又名牛津会)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是拉斐尔前派理想的热情支持者与实践者。拉斐尔前派艺术中中世纪的神秘的元素深深吸引了原本就喜爱神话传说的伯恩-琼斯。伯恩-琼斯以亚瑟王传说,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为主题创造了一大批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杰作。清晰的肌肉描绘,无力的姿态和中性的人物造型是伯恩·琼斯画风的特点,他用这些要素创造出了一个非人间的、超世俗的艺术氛围。代表作《梅林的诱惑》、《国王与乞食少女》。
  伯恩·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在我的作品中创造一个美丽而浪漫的梦境,它不曾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那光线比任何现实中的光线都要美,那片大陆不存在与任何人的记忆中,形式庄严而美丽,你能想象么……"

1、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Galataea.jpg

 

2、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King Cophetua & the Beggar Maid.jpg

 

3、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Lov Among the Ruins.jpg

 

4、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The Annunciation.jpg

 

5、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The Beguiling of Merlin.jpg

 

6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The_Heart_of_the_Rose.jpg

 

7、Burne-Jones, Sir Edward Coley - The_Mirror_Of_Venus.jpg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或进行写作。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分空无一物,空旷而幽深,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

  当1775年,路易·大卫追随约瑟夫·维恩(新古典主义画家)来到罗马留学时,从庞贝古城中重见天日的艺术遗产不但使大卫沐浴在伟大古罗马古典艺术的光辉之下,也让他理解了其社会基础--古罗马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前期,大卫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资产阶级这一边。

  马拉,医学博士、物理学家、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因身患湿疹,每日就赤身泡在浴缸里办公。保皇党女贵族夏洛帝·柯尔黛是因为这觉的暗杀他会容易得手而选择了马拉,还是非杀马拉不可,就不得而知了。

  马拉遇难之后,在法国国民工会上,公民代表希尔激动地高呼:“大卫!你在哪里?你为后代留下了为祖国献身的莱比列缔埃的形象,现在你应该再画一幅!拿起你的画笔,为马拉报仇,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的情景发抖,这是人民的要求!”

  大卫真实的记录了当时案发现场的一切,让我们引用博德莱尔的评论吧:“圣洁的马拉一只手臂垂在浴缸外面,无血的手还握着笔,胸口有亵渎神明的创伤,他刚刚咽气。在绿绒布上的另一只手,正拿着那封信:“公民,你们的慈善导致我最大的不幸”,浴盆里的水染红了,肩上是斑斑血迹,地板上有一把沾满鲜血的厨刀;在一个木板搭的小桌上可以看到这样一行字“献给马拉--大卫”。所有这些细节就象巴尔扎克的小说一样是属于历史的、真实的。这画活似一出戏,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活生生的戏,这种奇迹使这幅画成为大卫的杰出作品,毫无平庸和低俗的味道。”

  的确,马拉的死在大卫来到现场时,给了他真正的震撼,画中表现出了大卫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他从希腊和罗马雕刻中学会了怎样塑造躯体的肌肉和筋腱,怎样赋予躯体外形高贵的美,用笔结实有力、完全不受各种偏见的拘束,他也从古典艺术中学会了舍弃所有无助于主要效果的枝节细部,学会了力求单纯。画中没有繁杂的色彩,也没有復杂的短缩法,从这幅画中只有那纯纯的质朴感。这件作品在艺术趣味上的意义是巨大的。他超出了古典主义的范围,而且把整个未来的浪漫主义拋在了后面。

名画鉴赏:沃特豪斯《许拉斯和山林水仙女》

(许拉斯和水泽仙女 沃特豪斯 1896年 布面油彩 现藏英国曼彻斯特美术馆)

        沃特豪斯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耳戈众英雄远航遇险的故事,是说英雄少年许拉斯在途中去河边汲水而被众水仙拉下水淹死。沃特豪斯描画了仙女们从睡莲池塘里探出洁白的身体渴望着他,这根本就不是拉人下水,分明是轻挽柔抱,脉脉情深,亦真亦幻,观者会默然凝眸……

清清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照见了那绝秀俊美的面庞;水泽的宁芙(水仙女)立刻爱上了这年轻的异乡人,于是从水中露出了她们美丽的胴体,拉住他提水壶的手臂——那是他未曾听过的娇媚的声音,没有见过的令人迷惑的眼神,还有那晶莹如玉的珍珠。于是年轻的英雄被迷惑了,背弃了他的主人,宁芙们把他拉到了永远冷静清幽的世界。 d _ f E G8l
        充满柔媚情怀的笔触,美丽而又凄婉、甚至是冰冷的结局;谁也无法抗拒.它诉说的是一个充满哀伤梦幻和诱惑魅力的故事。

        此画从1897年在皇家学院展出后又于1900至1978年多次外出展示并广泛印刷,成为20世纪西方追怀理想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链接】

        许拉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性恋伙伴,在反抗德律俄珀斯的远征时,赫拉克勒斯在一次争执中杀死了许拉斯(Hylas)的父亲Thiodamas,他带走了当时还是婴儿的许拉斯,成为了他的养父。
   赫拉克勒斯将许拉斯养大成人,并且精心培养他,许拉斯长成美貌少年后,两人的关系由“养父子”一变而成为恋人。在希腊神话中这样的同性恋故事并不少见,包括宙斯在内,诸多大神都是双性恋,赫拉克勒斯和太阳神阿波罗尤其喜欢这种调调儿,希腊神话中提到的赫拉克勒斯的同性恋伙伴有十几个之多。关于赫拉克勒斯和许拉斯之间复杂的感情,诗人忒奥克里托斯(Theocritus)写道:“我们不是最先发现美的凡人,不是;甚至安菲特律翁那青铜心脏的儿子,打败了凶残的狮子,也无法自控的爱上了最美丽的男孩许拉斯——他有一头长长的卷发。赫拉克勒斯象一个父亲那样教导着许拉斯,教会他成为一个英雄必须学会的所有本领。”
   赫拉克勒斯和许拉斯这对热恋的“情侣”形影不离的在一起,当伊阿宋走遍希腊各城邦,号召各地的英雄们参加寻回金羊毛的科尔基斯远征时,世上所有的英雄都积极响应,赫拉克勒斯和许拉斯也携手共同登上了“阿尔戈”大船。
   然而在途中许拉斯出了事,有一天众英雄停船休息,许拉斯独自一人来到一处名为Pegae的泉水边打水,水泽仙女们惊讶于他的美丽,希望能把他留下来永远陪伴大家。情意绵绵的仙女们纷纷围拢过来,一个叫Dryope的仙女悄悄伸出左臂,围住了许拉斯的脖颈,同时右手拉住了他的肘部,悄无声息的把他往水中央拖去。觉察到不妙的许拉斯高声呼救,但等他的朋友波吕斐摩斯闻声赶到水边时,却只看到了一只青铜水罐……
   听到许拉斯死去的噩耗,赫拉克勒斯像疯了一样的狂奔到水边,而水面却早已恢复了平静。赫拉克勒斯狂呼着许拉斯的名字在林间四处奔跑,很快就不知所踪,“阿尔戈”船上的英雄们等了一天也不见他归来,只得继续航程。
   在沃特豪斯的笔下,水泽仙女们被描绘得美丽而纯真,尤其是下手的那位Dryope,眼神绝对的凄迷、动人。赫拉克勒斯和许拉斯的故事是“阿尔戈英雄传”里面最著名、最凄美的爱情神话,不过也从另一方面给某些常在水边走的同志们提了个醒,千万要提高警惕,不然很容易被“拉下水”!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

        沃特豪斯生于意大利,父亲是英国约克郡人,是个功底坚实的画家,母亲是意大利人。沃特豪斯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很早就显示了绘画天分,亲戚朋友都戏称他为尼诺,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乔凡尼诺的简称。由于沃特豪斯早年在意大利生活过8年时间,所以对希腊神话非常喜欢,以至后来多以希腊神话为作画题材。
         沃特豪斯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大约是《睡眠和他的异父兄弟之死》(1874)。他在1875年和1888年又去过意大利,这是他对外光色彩产生了兴趣,但是没有像印象派和自然派那样描绘现实生活,类似《两个意大利农村少女》(1875)的作品为数不多,较多模仿了当时非常流行的阿尔玛.台德马(1836-1892)古罗马题材,如《舞蹈之后》(1876)、《带病弱的孩子进医神殿》(1877年展于皇家美院)和《杀父之后悔恨的尼禄》(1877),当然,最生动的是《提奥奇尼斯》(1882),人物和建筑的受光面和阴影色彩都很引人,外光感很强,标志着他的艺术已经成熟。
        1838年11月8日,34岁的沃特豪斯与25岁的伊斯特.肯沃特在圣玛丽教区礼拜堂举行了婚礼,这位黑眼睛圆脸庞的女子后来在沃特豪斯艺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画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
        1884年的《查阅神寓》一画标志着他返回古典主义。《圣.奥拉丽亚》(1885)参加了这一年的皇家美院展览,技法更加完善。《魔法圈》(1886)和《玛丽安娜离开希律王的审判厅》(1887)都在皇家美院展出,他妻子的形象基本定形在作品里。这类作品或多或少带有阿尔玛 台德马艺术的影响,在宏大华丽的场面中,人物优美、细节精彩。
        真正使他惊动社会的作品是《夏洛特女士》(1888),这是完全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个地方有一位美丽女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夏洛特女士正坐在船上驶向死亡。这是一个以前少有的孤凄形象,她集感伤、神秘、疏离、飘逸于一身,既吻合了维多利亚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空蒙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此画也是沃特豪斯艺术基调的开启之作,一种孤苦的自恋情愫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
        1890年1月24日,沃特豪斯的父亲去世,他是沃特豪斯的最早老师,悲痛之中,他在这一年没向皇家美院送交作品。第二年,他在皇家学院展出了《尤利西斯和塞壬》,这是他附和女性恶观念的首件作品。画面上,他把塞壬恢复成女人头的飞鸟形象,此画受到众人称赞,社会写实派画家荷克默(1849-1914)推荐他为学院院士,《艺术杂志》载文评论沃特豪斯是一位色彩学家和考古学家。与这幅画内涵相同的《色茜向尤利西斯敬酒》,也借用神话形象表现了女性恶观念。色茜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巫,别人只要喝了她的酒就会变成猪,她曾经把远航英雄尤利西斯“扣用”了一段时间。《色茜的魅惑》(1892)也表达了这层意思。画面上的魔女不仅比以前更具色情意味,而且“沃特豪斯式美人”特征正式定型,这种红褐色长发、黑眼睛的女人形象既美艳又深沉,时而温润勾人、时而骇人心魄。《不可怜惜美女》(1893)更明确了画面含义,内容取自济慈1820年发表的同名诗歌。这时他又画了《夏洛特女士》(1894),画的是她向命运抗争的那一刻,隐隐流露出女性主动进取的含义,这一点在《奈哀德》(1893)上最为明显,从河里浮起的裸女奈哀德在贪婪地盯视着睡在草坡上的青年,这个红发女郎越来越有媚力。在《奥菲莉亚》(1984)上,她支颐沉思的优美形象更加宜人,此画在新画廊和利物浦秋展会展出时,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赞誉。
       《圣.塞西利亚》(1895)是沃特豪斯向学院理想主义靠拢的作品,那种慵懒、冷艳、装饰性的特征学来自莱顿(1830-1896)的《缠线》,那种沉睡之美来自布因—琼思,此画还没离开画室就被乔治 麦克洛克买走。布因—琼思已完全影响了沃特豪斯。《许拉斯和山林水仙女》是一幅诗画交响曲,是英国唯美主义美学家沃尔特 佩特理论的完美体现。自1868年佩特发表了评论莫里斯诗歌的文章《诗的美学》以来,在美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唯美主义在英国酝酿成长,1885年,佩特又发表了《享乐主义的马利乌斯》,他以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学说为依据,论证了现代社会的享乐主义的合理性,认为人生就应该抓住生命的最有活力的年华,享受生命的快乐。沃特豪斯这扶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耳戈众英雄远航遇险的故事,是说英雄少年许拉斯在途中去河边汲水而被众水仙拉下水淹死。沃特豪斯描画了仙女们从睡莲池塘里探出洁白的身体渴望着他,这根本就不是拉人下水,分明是轻挽柔抱,脉脉情深,亦真亦幻,观者会默然凝眸……此画从1897年在皇家学院展出后又于1900至1978年多次外出展示并广泛印刷,成为20世纪西方追怀理想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沃特豪斯不仅看到了唯美主义的趋势,更看到维多利亚现实生活中的阴霾,他似乎非常理解英国妇女的压抑心态。《伊科和纳西修斯》取材希腊神话。纳西修斯是美貌出众的青年,而且自我欣赏,以至到谁也不顾的程度。伊科是山林水仙女,非常喜欢纳西修斯,但从来不被他所爱。纳西修斯每天到河边顾影自怜,伊科只能委屈地望着他,最后郁郁而死,化成一种回声,它的自我呼应之意转化为自恋。这是19世纪末的一种观念,挪威作家斯特林勃当时就提出了“人从自己身上寻求的快乐很少,而从他人身上得到的快乐全无。”
        《奥菲莉亚》(1910)、《请听我美妙的笛声》(又名《吹笛少年》,1911)、《夏洛特女士说:我是影子里的一半》(1916)都表现了妇女幽闭情景,是对女王道德观的反诘。然而,意外的是,沃特豪斯于1900年画的《命运》是女人献壮行酒的情景,完全是响应女王的:1899年在南非英布(布尔)战争爆发后,女王号召全国各界都支持政府,为此,330名画家拍卖作品为英军提供军费,此画拍卖的12000英镑全部捐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沃特豪斯在神话上除了画塞壬和女巫色茜一类的女人,还多画普赛克,但从不画维纳斯、米涅瓦或狄安娜。可以看出,他虽然同情被压抑的妇女,但也不喜欢维纳斯这一类放浪女神。正因如此,在他晚期作品中,除了《春光时刻》组画,如《五叶银莲花》和《三月风》等,还画了《珀涅罗珀和追求者们》和《纯洁的罗萨蒙德》等画,流露出对贞女的赞美。然而,他似乎也非常理解贞女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画了《达纳伊德斯姐妹》。死画也名《无底水缸》,取材希腊神话:埃及王有两个孪生儿子达纳俄斯兄弟。兄有50个女儿,弟有50个儿子,弟要兄的50个女儿嫁给自己的50个儿子。在新婚之夜,达纳伊德斯姐妹各自杀死了丈夫,神为了惩罚她们,就设了一只水缸,罚她们往里注水,水满则罚止,但水缸永远注不满,寓有使人徒劳之意。综合而言,沃特豪斯晚期艺术在题材寓意上日趋模糊,失去了早年的深度,表现力也大为减弱,其艺术也逐步失去应有的光彩。
        浪漫如梦幻般的唯美画作,虽然他意想成为拉斐尔前派的风格,然而表现的是属於自我灵感的特殊形式。他的成功不仅在表现感官上的完美,同时能使人用自我认知、自我世界来阐述之,1917年2月,因长期的卧病而带走了此位英国纯美艺术里最好的画家.
 
 
 

 

    
     扬·凡·艾克生于马塞克城。1425年任菲力蒲·卢·蓬公爵的宫廷画师,还曾经充任使节到过葡萄牙等地。他擅长肖像画,能摆脱中世纪那种拘谨的传统,真实地描绘对象的个性,赋予形象以典型的市民气息。这里介绍的一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年)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见附图局部);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侧的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见附图),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另外,凡·艾克在这幅画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油色画法,使画面能保持经久鲜润和美丽。据说,他是油画的最初发明者。不管是否确切,他在试验用油调色,并取得油画的艺术效果方面,是开拓者。他最先使用了新的涂料——松脂或乳剂。根据古代美术史家瓦萨里的记载,扬·凡·艾克用快干油来作画,能使画面在一昼夜间就可干燥而且不怕潮湿。后来很快传到了意大利,并被那里的画家所采用。

  画家扬·凡·艾克还曾多次试验,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敷设,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这是一幅作于板上的油画,有82×60厘米大,用色十分细腻,现藏伦敦国立画廓。

  尼德兰(荷兰文 Nederland的音译,意为低地),在15至16世纪时,约为当今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地区。那里的经济发展,在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而城市的经济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从性质上说,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它和意大利一样,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先决条件的。同样鲜明地表现出旧的中世纪世界观和逐渐形成的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相交替的现象。在绘画上,这种昌盛的特点是以两位画家的跃起为标志的,那就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胡伯特·凡·艾克与其弟扬·凡·艾克。他们的艺术成果是为教堂绘制的祭坛画,其中尤以为根特市所作的“根特祭坛画”,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