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源传世名画欣赏

 华夏董氏大全 2010-05-28
  董源 (?-约 962 年)中国五代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称

“江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934~960)时期。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

“董北苑”,南唐亡后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

年的三大家。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宋人称许

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

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

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

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

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大都为坡

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

明的对比。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

系。虽形体细小,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与水墨皴点相衬托,别饶一种秾古之趣。其传

世作品还有《龙宿郊民图》等。 
  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在宋代,除了米芾

、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之外,一般论者对董巨的评价并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风气渐开。汤垕认

为:“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如(董)元又在诸公之上”,对董源有了新的认识。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

,更奉董源为典范,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

。元代黄公望说:“作 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锺

王,舍此则为外道”。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
  据画史记载,董氏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其山

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

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

: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

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

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擅画

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

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

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李思训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传世作品
  《潇湘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夏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
  《龙宿郊民图》及《洞天山堂》二轴,均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

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董源现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

、《夏山》、《龙宿郊民》等图。《潇湘图》卷,五代,纵50厘米,横141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南唐 董源 画长林萧逸轴
本幅绢本纵140.3公分  横58.9公分。水墨画。款。董源。
徽宗题。董源长林萧逸图。旁有御押。钤印一。御书之宝。
收传印记  双螭。圆印。内合同印。御前之印。半印。集贤院御□□。半印。内府图书之印。赵氏子固。

□印。半印。墨林□□。半印。子□□□。


五代南唐 董源 画万国清宁  轴
本幅绢本纵192.4公分  横100.4公分。设色画。上方篆书万国清宁四字。
收传印记  内府图书之印。董史秘玩。叔永。鹤林书□。


五代南唐 董源 夏山深远 轴。本幅纸本 纵139.7公分  横62.9公分  诗塘纸本  纵31.7公分  横63.3公分
石渠宝笈三编廷春阁著录。墨画重峦远岫。茅屋林亭。无款印。
原题。雨重烟浓山更深。半窗楼阁昼阴阴。道书一卷香凝榻。岩翠千层鸟堕林。鳌扉老人新赐致仕欧阳玄

拜题于密庸斋。钤印二。欧阳玄印。子□世允。(是子孙世昌)岩空谷回野云深。路绕溪桥岸绕林。何处

幽人专一壑。数间茅屋对山阴。至正甲申秋七月既望。后学倪瓒奉题。钤印二。云。林。古今画家不可指

屈。而欲求其具体者。则惟董北苑。以其用笔纯然。无一偏之蔽也。此幅为夏山深远。墨势淋漓。神韵超

绝。正如读陶谢诗。愈咀嚼而旨趣无穷。米元章称其画高出诸品之上。岂漫言哉。岁在癸未三月七日。方

外张雨书于登善庵。钤印二。张雨私印。句曲外史。翠岫云林浑寂寂。孤村流水正萧萧。山中风物闲如许

。尽日无人度野桥。右题北苑夏山深远图。国子祭酒许衡。钤印二。平生真赏。桑土斋。
诗塘题跋  钱载题。北苑画。尝见其萧湘横卷。董文敏藏有北苑画四。最后最佳。则潇湘也。后为毕大中

丞秋帆购去。又尝见李营邱大幅。宛平同年张部曹晴溪。以千金得之。然后知无李论犹不足信。余则藏有

河阳大幅。项子京孙承泽梁真定诸家所曾藏。皆冠世之迹。此幅北苑皴法。不用轮廓。其深厚全得山脉起

伏之势。树苍而静。苔洁而圆。其为真迹无疑。又曾见其夏山欲雨图。盖北苑常画夏山。实皆金陵山也。

惟潇湘卷则楚山。此幅题者。欧阳圭斋。倪云林。张伯雨。许祭酒。句佳而迹真。岂不可重宝之哉。乾隆

五十八年夏仲。秀水八十六岁钱载题。钤印二。戊子钱载。少宗伯。王宸题云。乾隆甲寅重九日。蓬心王

宸观于武昌抚军府中之留鹤房。为澹川吴居士敬题。钤印二。王宸。子凝。
鉴藏宝玺  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谨案。欧阳元。字原功。号主斋。考见续编。许衡。字仲平。河内人。历官集贤大学士。赠司徒。谧文正

。元史有传。


五代南唐 董源 龙宿郊民图  轴
本幅绢本纵156公分  横160公分  诗塘纸本  纵30。8公分  横159.8公分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
设色画。崇山回溪。村落游人。岸侧连舟惊进。百夫牵缆作力。岸旁奏鼓。舟中亦鸣鼓应之。无名款。
诗塘  董其昌题识。董北苑龙宿郊民图真迹。董其昌鉴定。龙宿郊民图。不知所取何义。大都箪壶迎师之

意。盖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者。名虽谄而画甚奇古。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燃烛试作山水画。自此日

复好之。时往顾中舍仲芳家。观古人画。若元季四大家。多所赏心。顾独师黄子久。凡数年而成。既解褐

。于长安好事家借画临仿。惟宋人真迹马夏李唐最多。元画寥寥也。辛卯请告还里。乃大搜吾乡四家泼墨

之作。久之谓当溯其原委。一以北苑为师。而北苑画益不可多得。得溪山行旅。是沈启南平生所藏。且曾

临一再。流传江南者。而考之画史。北源设色青绿山水。绝类李师训。以所学行旅图。未尽北苑法。丁酉

典试江右归。復得龙秀郊民图于上海潘光禄。自此稍称满志。已山居二十许年。北宋之迹。渐收一二十种

。惟少李成燕文贵。今入长安。又见一卷一帧。而箧中先有沈司马家黄子久贰十幅。自此观止矣。如君平

之卜肆。下帘之后。止勿復卜矣。天启甲子九月晦日。思翁识。附王鸿绪题识。董文敏画禅笔记。载北苑

龙宿郊民图。蜀江图。潇湘图。皆在吾家。笔法如出二手。又所藏北苑画数帧。无復同者。可称画中龙。

夫书法以右军为龙。而画推北苑为龙。其称许者至矣。此画入本朝。归前辈庄淡庵宫庶。后归余座主昆山

大司寇徐公。今为余有。子孙其世宝之。康熙丙戌八月望日。王鸿绪识。钤印二。鸿绪。俨斋秘玩。
御题行书(乾隆己丑御题。诗文不录)。又御题行书。董源此图。元以前无辨及者。明董其昌题帧端。谓

是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考宋史。开宝七年九月。命曹彬潘美将兵伐江南。九年正月。御明德门。见李煜

于楼下。则是宋祖并未亲征江南。安得有郊迎事。若以为指彬美。又不得凝之为龙。况曹彬传。敍济江后

。连破江南军。亦无迎师语。盖其昌于图名不得其解。从而为之辞耳。而张丑清河书画舫。则以为写太祖

登极事。时董源正仕南唐。何由画宋汴京即位仪节。且所图亦与受禅不类。其舛更不待辨。按传称龙见而

雩。注之者曰。建已之月。苍龙宿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今阅图中景。颇似初夏。而两舟街贯

舣水次。众皆联臂舞跃。彷佛古者拔河之戏。疑郊民见龙宿祷雨所陈。源当日命名。意或取诸此。夫准经

作绘。既胜于傅史失诬。而图列民事。不忘执艺以谏。不犹愈于进谄之不经乎。既题长歌以辨之。并附识

如右。己丑新正。御笔。钤宝二。几暇怡情。得佳趣。
题签  御笔。董源龙宿郊民图。石渠珍玩。钤宝二。研露。乐意寓静观。
鉴藏宝玺  八玺全。乐寿堂鉴藏宝。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寿。八征耄念之宝。宣统御览之

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云间王俨斋收藏记。敬愼堂。云间王鸿绪鉴定印。王鸿绪印。华亭王氏珍赏。祚新之印。墨农

鉴赏。陈定。以御鉴定珍秘。
谨按是图。始见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载董源龙绣交鸣图。无款识。亦无前代名贤题字。相传为董源龙绣交

鸣图。图名亦不知所谓云。清河书画舫。书画汇考。皆著录。俱作龙绣交鸣。不详其义。元人习用龙袖娇

民语。见欧阳玄圭斋集。既非典雅。至董其昌始定为龙宿郊民。云宋艺祖下江南所进。而张丑又谓写宋太

祖登极事。大奇大奇。穿凿影响。均未足为定论。御制诗识两辟之。据左传龙见而雩。以合图中初夏景色

。祈雨拔河。郊民聚集。源能列民事以执艺谏。准经命名。既极正大。劭农省岁之渊衷。随事而寓。所谓

见仁见知。不仅在图画间也。董识中讹北苑为北源。思训为师训。龙宿为龙秀。二十为贰十。皆笔误不检

。其昌他书乡类此。并附识之。


五代南唐 董源 画夏山欲雨  轴
本幅绢本纵155公分  横74.5公分
浅设色画。无款。收传印记  双龙玺。宣和。御书之宝。天目。半印。


五代南唐 董源洞天山堂  轴
本幅绢本纵183.2公分  横121.2公分  诗塘绢本  纵28.4公分  横121公分
设色画。无款印。
右上端楷书洞天山堂四字。
诗塘  王铎题。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微。董源此图。当属元化。丙戌端阳后三日题于琅华馆。孟

津王铎为二弟仲和宪副。钤印二。文渊太傅。王铎之印。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清虚府。□山之裔。司印。半印。

《寒林重汀图》则描绘隆冬时节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踪,听不到喧哗,甚至风儿似乎也被冷得不

愿再发出一丁点儿声息。静穆横卧的山丘,幽深延绵的水汀,沉默相对的房舍,无言挺立的竹木……体现

了画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艺。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故宫旧藏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尺寸:49.8×。
  此卷描绘江南夏日景色,山势重叠,缓平绵长。引首有董其昌题识,卷后有元柯九思、虞集、雅琥题

跋。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又入元内府,钤有“天历之宝”朱文印记。后

历经明项元汴,清耿昭忠、索额图、清内府收藏,俱钤有鉴藏印记。
  此图描绘的是江南山水景色。草本丰茂,江水秀润,云雾显晦,在董源之点染皴擦中尽显,宋人评其

画作时认为“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
  作者选取江南渡口之景,江水蜿蜒而过,在群山中时隐时现。使山体结构变幻无穷,一洗山形的概念

化之弊。本幅的尺寸和质地似乎可与《潇湘图》相接,有海外学者认为两图本系一幅,是董源《河伯娶妇

图》中的两个段落。

 

潇湘图  

  董其昌藏,后入清宫内府收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潇湘图》卷,董源作,绢本,设色,纵50cm,横。
  本幅无作者款印,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

图》,后入清宫内府收藏。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图绘

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

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

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

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五代至北宋

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

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夏山图卷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绢本,水墨淡设色,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
  为传世作品中最能说明作者“平淡天真,不装巧趣”风格特色的典型杰作。
  董源,字叔达,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生年不详,卒于南唐建隆三年(962年)。事南唐,中

主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善山水,水墨类王维,设色如李思训,多写江南风景。岚色苍郁,枝

干劲挺,小树点缀而成,墨气淋漓,其小山石谓之头,山上多云气,坡脚多碎石,乃金陵山景。着色者

皴纹甚少,用色甚淡。释巨然传其衣钵,世称“董巨”。
  《夏山图》画一片岗峦重叠,烟树沙碛的景致,其间点缀了一、二人物桥亭,牛羊牧放的生活情景。

画中用点极多,苍苍茫茫,浑厚华滋,不斤斤于细巧;画山上小树,做到“淋漓约略,简于枝柯而繁于形

影”;画山,画陂岸,都不作奇峭之笔,且无雕琢习气。画中景物的高低晕淡深浅,都极自然,表现出江

南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趣。
  卷后有董其昌长跋二则,乙亥(崇祯八年,1635年)年跋全文,叙述自己苦心搜罗董源真品及历代画家

继承董源风格之得失。云:予在长安三见董源画卷,丁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得藏潇湘图,甲子(天

启四年,1624年)见夏口待渡图,壬申(崇祯五年,1632年)得此卷,乃贾似道物,有长字印。三卷绢素高

下宽狭相等,而潇湘图最胜。
  丙子年跋文记叙:“癸酉天启六年(1626年)所收三幅董源”,称“余自壬申出山,三载宦游,往返八

千,所得清旷赏心之乐,惟此最胜。丙子六月廿七日阅卷识。思翁老人。”
  此卷曾为南宋贾似道藏,元史崇文藏,明黄琳、袁枢、董其昌藏,清齐梅麓、徐渭仁、黄芳、沈树镛

藏,近人庞元济藏。钤有“长”朱文印,“黄琳美之”朱文印,“袁枢之印”白文印,“明袁枢鉴赏书画

之章”朱文印,“徐紫珊鉴藏”朱文印,“徐紫珊秘箧印”朱文印,“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

朱文印,有“黄芳之印”白文印,“星沙黄荷汀鉴藏书画印”朱文长方印,“咸丰丙辰后黄氏所藏”朱文

印,有“庞元济书画印”白文长方印,“虚斋珍赏”朱文印,“吴兴庞氏珍藏”,“虚斋至精之品”,“

庞莱臣珍赏印”,“虚斋审定”,“虚斋墨缘”,“莱臣审藏真迹”朱文印等。
  此卷见于历代重要著录的有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和近人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