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田”与太极拳修炼(上)

 奇门abc 2010-05-29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中,容纳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层面,诸如“阴阳五行学”、“天人合一”的养生学、传统中医的“气化论”和“经络学”、传统的“兵学和武学”等。世人欲探求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就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哲理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视角去研习它,用现代科学的理念及手段去验证它、解读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电磁学和光学证实了活体人确实存在经络、穴位;基因学破译了先天的遗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中一样,人体“内气”、“丹田”等的存在及其功能,早晚也将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对太极拳的“心意”、“内气”、“内劲”等要素,从今天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跃升到定量分析的高度。以上的观点和愿望,促成了笔者以秃笔行文,谈一点对丹田及其与太极拳修炼之关系的浅薄认识。

“丹田”一词源于道家养生术和传统中医针灸学,武术内家拳用其阐述内功之修炼;当今,书法美术界、雕刻界以及声乐界、戏曲界也都用“丹田”一词。可见,“丹田”已成为传神、用意、运气技艺的共用术语,已不是道家养生术与武学的专利了。

道家养生术以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把自然界能够用以长寿得道、养生益智的物质精华所炼得的实体称为“丹”或“金丹”、“外丹”;把修炼内功者经专门潜心修炼,使自身“精气神”相互依存。互根互用所激发出的用以个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葆性全真”的体内物质精华称之“内丹”,而人体内能用来修炼、生发凝结“内丹”的部位就是所谓的“丹田”。由于道家养生术的发展过程,经历先期以用炉火烧炼药石获取“外丹”,到中后期将人体拟作炉鼎,经澄思息虑,调气入静修炼精、气、神获得“内丹”的两个阶段。因此,“丹田”一词随“内丹学”的理论形成而同时出现。两晋时,中国第一个女道士魏华存开创“三丹田”的养生理论,道家代表人物葛洪在其《抱朴子》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三丹田在人体的位置:上丹田在两眉中,中丹田在脐上一寸二分,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四分。然而,因为道家养生术的功法众多,不同功法的修炼目的有别,修炼方法有异,所以对“丹田”的位置的指向也不尽相同。就上丹田而言,有百会、囱门、印堂、山根之不同;就中丹田而言,有膻中、中脘、脐中之异:就下丹田而言。有关元、石门、气海、神阙之别。尽管从人体点(穴位)的角度看,不同功法对丹田指向有以上不同,但就丹田在人体所处的区域(面)而言,却有共同之处:上丹田在“脑为元神之腑”的头部;中丹田在“宗气汇集”的膻中至脐这一区域;下丹田在“藏精之腑”的脐下至会阴这一区域。并且,所有养生功都认为:上丹田主炼神,中丹田主炼气,下丹田主炼精;而且,修炼内功的方法和手段都是“三调”(调神、调气、调形)加“意守”(守丹田或经络等),修炼的目的有修性、修命、性命双修之别。

道家养生术所讲的“性”。主要指修炼者个体的心性和意识活动的功能,包含了道德、思维、智慧、意志等人体自身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命”,主要指修炼个体由“元精”化生出的构成人体的有形物质。包括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皮毛筋骨、血髓津液等,即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反应。因此,所谓修性就是“炼神养心”;所谓修命就是“炼形惜气”。顾名思义,性命双修就是形、神、气并举的修炼,太极拳就归属于性命双修的范畴。

道家养生术与传统中医学对“精气神”的认识同源同理:

l、神,《苟子·天论》云:“形具而生神”。《淮南子·原道训》云:“夫形者,生之舍也”。就是说“神”是随着形体的完备而产生的,并寓居于人的形体之中,它包括随形体完备而形成的“元神”,也包括了人出生后所形成的“识神”。所谓“心中又有心”即是此意。“元神”为人生之主宰,它淹没于后天“识神”之中,即须修炼方可显现的潜意识:“识神”指后天所获得的理性和感性知识,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记忆、概念、思维和分析、判断等大脑功能,它是人生行为能力的反映。

2、气,既指由父母元精所化生,随生命而来的元气,即“先天气”,也包括了由后天呼吸化生的“宗气”和由饮食化生的“谷气”,即“后天气”。《灵枢·制节真邪论》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讲得就是这层意思。“先天气”是脏腑气化的动力,“后天气”是人体活力能量的来源。

3、精,既指“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篇》)的“元精”,也包括后天形成的“生殖精”。“元精”是生命的根源,人的生命和形体因其而形成,生命活力由它而维系,它是真元之气中最精粹的精微物质,后天化生的“生殖精”,是生殖的基础,生命因其而得以繁衍。

医道两家都视“精气神”为人体三宝,三者既各有所司,又相互化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修炼者以“三调”为手段,从意守丹田入手,膏晷相续,朝夕钻研地修炼,“精气神”就会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闭环正反馈网络:凝神炼气——炼气化精——练精化气——炼气还神。其修炼的结果是:守上丹田者,可修炼出高尚的道德,敏捷的思维,超常的智慧;守下丹田者,可以修炼得精足髓满,筋骨强壮,肢体灵巧;守中丹田者,可修炼得内气充盈,脉络畅通,阴平阳秘,祛病延年。这只是说道家养生术因有性功与命功之别,修炼时对上、中、下三丹田的意守各有侧重,所导致的修炼结有所不同,并非要把“精气神”的修炼人为地割裂开。

那么,“精气神”是怎么相互作用和相互化生的呢?这就必须用传统中医的“气化”和“化气”理论来认识它,从身体力行地修炼实践中去体悟它。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元精、元气、元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滋生、转化、一气贯通,不可须臾分离地孕育和维系着人的生命:并从人体的生命起源至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分析、论证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化生与人体生命过程的作用。传统中医理论明确地指出:“夫精者,身之本”,“生之来谓之精”,“生气血脉皆生于精”。这就是说:父母的阳精与阴精相交合萌动了生命的“元精”。在“元精”的孕育下,由“元精”化生的“元气”的推动及滋养下,逐渐形成了人体的有形物质——形体。随着形体的完备,“元神”也就随之而产生,并寓居于形体之中,通过五官与触觉表现出它的功能。故传统中医有“形具而生神”,“形者,生之舍也”,“神者,五脏之精气也”之说。这就是最浅近的“精气神”相互化生,完整合一地孕育生命的过程。人出生后,由于生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先天的胎息改变成后天的口呼鼻吸,“元神”逐渐被识神所淹没,生命活力的“元气”须后天气不断培补;随着年龄的增长,“元精”渐亏,“元气”渐损,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脏腑功能老化;形体的病变引发神不安居:最终的结果是“精气乃绝”,“神与形离”,“气绝身亡”。

道家养生术从老子“反也者,道之动也”的观点出发,从生命形成的反方向入手进行内功修炼:把“至虚极,守静笃”地炼神作为内功修炼的首位,进而“熊经乌伸”地运动形体,并与“吹呵呼吸,吐故纳新”调息养气缜密配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达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返朴归真境界。以上所言是道家养生术“三丹田”说的基本内容。

武术界的内家拳以“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为修炼宗旨。所谓“一口气”,是指先天气与后天气相合而成的混元气,所谓“筋骨皮”是指组成人体的有形物质,即形体。内家拳的内功修炼,不仅禀承了道有养成术的机理,还把脐(命蒂)视为“前丹田”,把命门视为“后丹田”;并认为“前丹田”是后天气生发之处和运行的动力源泉。“后丹田”是先天气(肾精之气)出入的门户。把前丹田、后丹田与“三丹田说”相并伍,就形成了武学理论的“五丹田说”。1983年,笔者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职工体育疗法学习班”,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副研究员、师承胡耀贞、姜容樵的焦国瑞先生在授课时,为学员们绘制了一幅“五丹田精气神气化示意图”,现把此图奉献给同好,以供研习。

这幅“示意图”用等直径的五个圆形图示人体的五个丹田,用带箭头的实线把五个丹田有序地连接成叁个闭环网络:图中的文字或概述“精气神”与丹田的对应关系及其功能,或指示内功修炼过程中三者的气化关系和修炼方法。“精气神”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闭环网络,近似于微电子电路中闭环正反馈电路:即后一级输出的一部分以正反馈方式反馈至前一级的输入端,起到增强这一级输入信号的作用,使整个网络的放大功能得以增强;在武术内功修炼过程中则是:神凝——气充——精固——神日王地住复循环。图中垂直的闭环网络,揭示了先天“元神、元气、元精”的气化关系;横向的闭环网络,揭示了先天气与后天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外圈环形的闭环网络,揭示了后天“精气神”返朴归真的修炼过程。在这个修炼过程中,“凝神炼气”的“神”是指后天获得的“识神”,“炼气化神”的“神”指先天的“元神”。这就是说,修炼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功夫,并不强求先天“元神”、“元精”的作用,却对后天“识神”和后天气的修炼和运用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只要在心静、体松、用意的前提下,应用气沉丹田的方法去修炼“熟炼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的功夫,就是修炼“神聚,身灵,气敛,劲整”的功夫。这种修炼方法,充分地激发了五个丹田对太极拳几项要旨的修炼功能:精神贯注上丹田,提供了“上领顶劲”的先决条件;气沉下丹田,腹部松沉,奠定了“下守重心”的扎实基础;意注后丹田两肾的抽托,保证了全身虚实转换在腰隙完成;胎息于前丹田,是气遍周身的动力;前、中、后三丹田充盈与开合,是混元气生发的源泉:“上领顶劲,下守重心”的结果即“立身之正”。随着内功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天气渐致充盈,进而神与气相合就引出了精气。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太极拳理的规矩去修炼。“元精、元气、元神”的修炼已在其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