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个月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开始集中,能短时间地注视彩色的玩具,此时应在婴儿小床上悬挂大彩球、摇铃、红旗等,悬挂高度要在婴儿脑上方40—70厘米处(大玩具挂高些约70厘米处),要经常变换悬挂的位置,吸引婴儿从各个方向注视玩具,听玩具声音,闻声转头,目光追随玩具移动。经常用眼看、耳听的婴儿到了3个月时还会挥动手臂去触摸玩具。
4—6个月
婴儿的视线能追视活动的玩具和走动的人,对声音有定向反应,手的动作由没有目标和方向伸出挥动到学会抓握悬挂的玩具,两手摆弄玩具,翻身取玩具。整个醒着的时间都在忙着看、听、抓握和伸手挥动。因此这时期应选择的玩具,不仅要色彩鲜艳、有声响,而且要便于婴儿学习抓握及不易咬坏的无毒玩具(因这时期婴儿无论抓住任何物都往嘴里放,此时又是开始出牙的时期,又喜欢咬)。可以给婴儿看吊灯、吊着的旋转玩具,玩带手柄的响铃、无毒的橡塑玩具,布制玩具,供观看的娱乐玩具,如不倒翁、娃娃弹琴、熊猫打鼓等机动玩具等。
7—9个月
婴儿已经能够独坐,并学会爬,能眼手协调地用手抓物、取物、摇晃和敲打玩具,特别喜欢将玩具扔在地上,再拾起来玩。7个月时由于孩子还不懂玩具的性质,因此拿着不同的玩具都是一种玩法,如给他娃娃、铃鼓或皮球,他都是敲着玩一会儿就扔掉,以后要人拾起再玩。8个月以后开始能分辨玩具的性质,知道娃娃抱着玩,铃鼓敲着玩,皮球滚着玩。此时期可让婴儿坐着玩或坐在床上或在铺有垫子(夏天铺席子)的地上爬着玩。这时期婴儿能玩的玩具很多,如响铃棒、木块、小篮、娃娃、套碗、小鼓、小铃和小钢琴等,可以让他坐在小桌前玩,还可以观看成人开动的机动玩具,如飞蝴蝶、跳蛙、小鸡吃米等。为了训练婴儿爬行,应选择一些可以移动的玩具,如塑料球、皮球和可握动的玩具小汽车等来吸引婴儿爬去追球或追车。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拉绳
音乐盒
|
捆在婴儿车上,让宝宝学会如何通过拉绳使音乐盒发出声音
|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音乐能力
|
玩具鼓
|
随意敲打,满足宝宝手的动作的需要
|
听觉刺激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
积 木
|
练习抓握
|
手眼协调能力
|
成人用积木搭出造型
|
拖拉玩具
|
推拉,利用玩具上拴的绳把它拉过来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带盖的盒子或瓶子
|
盖 盖
|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
装玩具的小盒子
|
把玩具拿进拿出
|
手眼协调能力
认知能力
|
藏找玩具
|
卡 片
|
认识事物的名称
|
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
|
10—12个月
婴儿已能熟练地爬行自如,会站立及学走路。手的动作已能用拇指和食指捡小木珠。此时期为婴儿选择的玩具应该是帮助学走路的学步车、小推车、拖拉玩具、球类、动物和能开动的车等,还应有训练小手指动作的玩具如:积木、套圈卷、套盒、小餐具、空心插木、橡塑动物和娃娃等。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球
|
滚球、踢球
|
大肌肉运动
因果关系
|
爬行隧道
|
练习爬行、攀登,锻炼身体各项技能的协调能力
|
大肌肉运动
探索能力
|
套塔/套杯
|
把套塔/套杯按照大小套上去
|
手眼协调能力
大小概念
因果关系
|
旋转套塔/套杯,体会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
玩具琴
|
随意按键,满足宝宝手的动作的需要
|
听觉刺激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
根据音乐做动作
|
给宝宝弹一首曲子
|
形状分类玩具
|
认识形状
|
形状概念
|
金属丝串珠玩具
|
上下移动珠子
|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
婴儿餐椅
|
吃饭、游戏
|
生活自理能力
|
总之,不同时期的婴儿对玩具的选择应有不同的标准,要做到有声有色、结实耐玩、无毒卫生,又便于婴儿玩耍。
13-15个月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拖拉玩具
|
随意推拉,增强行走的乐趣
|
行走能力
|
把球当目标,试着用玩具撞球
|
有意行为,身体控制
|
球类
|
滚、扔、踢球,感知圆的特征,球的活动充满了吸引和刺激
|
手眼协调能力、大运动技能、形状概念
|
积木
|
搭高楼、火车,再打乱、推倒
|
手眼协调、因果关系
|
说积木颜色、认识积木形状
|
颜色、形状概念
|
把积木放到一个盒子里
|
里外概念
|
套装玩具(套杯等)
|
根据大小套起来(3个左右)
|
大小概念
|
认识颜色
|
颜色概念
|
作为玩沙、玩水的容器
|
体积、容积概念
|
锤盒
|
把球敲入箱子里,问球去哪了
|
手眼协调、因果关系
|
木钉板
|
把木钉插到板上,并说出颜色
|
手眼协调,颜色概念
|
儿童图画书
|
翻页
|
精细动作技能
|
认识物品、讲故事
|
认知、语言能力
|
毛绒玩具
|
假装喂食、哄睡
|
精细动作技能
想象力和社会行为
|
指认五官
|
语言、认知能力
|
玩具电话
|
学习给别人打电话
|
语言、社会交往能力
|
学习认识数字
|
数概念
|
电子玩具
|
向宝宝展示玩具的功能,让他自己按按钮、探索
|
手眼协调能力
因果关系
|
16-18个月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大型推动玩具
|
随意推动,增加行走的乐趣
|
行走能力
|
在车里放玩具,送到屋里不同地方
|
行为的有意性、想像力
|
适合宝宝抓握的
沙包
|
室内的盒子或室外的一块大石头,让宝宝用沙包击中目标
|
手眼协调能力
行为的有意性
|
认识沙包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
形状\颜色\数量概念
|
一起玩投掷,说明轮流的概念
|
社会规范
|
钥匙(废弃的钥匙,要注意卫生)
|
用钥匙假装打开房门或箱子
|
想像力
|
把钥匙当乐器,随音乐打节奏
|
节奏能力
|
在钥匙上贴颜色标签,在纸板上剪钥匙孔,标记对应颜色,对号入座
|
手眼协调能力
颜色概念、一一对应
|
油画棒
|
随意涂画
|
手眼协调能力
|
认识油画棒的颜色
|
颜色概念
|
形状盒(圆\方\三角形)
|
不同形状放到洞里,说出形状
|
形状概念
|
说出形状的颜色,数出数量
|
颜色概念和数概念
|
洒水玩具
|
浇花或把水洒在适宜的地方
|
手眼协调能力
|
把水先倒在大容器,再倒入小容器
|
手眼协调、容积概念
|
烹饪玩具
|
假装做饭
|
精细动作、想像力
|
帮助宝宝把不同的食物分类
|
分类能力
|
玩具卡车
|
往卡车上装货物,推着卡车前进
|
大运动、精细动作
|
编故事,描述卡车经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情
|
语言能力、想像力
|
19-21个月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凹凸塑料积木及操作板
|
拼搭成各种物品
|
精细动作、想象力
|
在操作板上玩积木配对的游戏
|
精细动作、观察力
|
简单拼图(不超过5个部件)
|
演示后让宝宝拼起来
|
观察力、精细动作
|
根据拼图编故事,讲给宝宝听
|
语言能力
|
组合好拼图拿走一个,问谁没了
|
观察力、记忆力
|
玩具录音机
|
让宝宝操作录音机,放喜欢磁带
|
因果关系、音乐能力
|
录下宝宝声音,回放,让他认识
|
自我概念
|
录下熟悉的声音,让宝宝辨认
|
记忆力、辨别力
|
玩具手电筒
|
开、关手电筒,寻找光源
|
精细动作、因果关系
|
对黑暗的地方用手电亮光做探索
|
认知、 因果关系
|
手电镜片前贴不同颜色玻璃纸,观察灯光颜色变化,说出颜色。
|
因果关系、颜色概念
|
打击乐器(鼓、响铃、沙锤等)
|
先做示范,让宝宝即兴演奏
|
因果关系、音乐能力
|
节奏欢快的音乐,随音乐打节奏
|
因果关系、音乐能力
|
每人拿一个乐器,一起打节奏
|
因果关系、音乐能力
|
万花筒
|
拧动万花筒,体验视觉的变化
|
精细动作、因果关系
|
让宝宝说出看到的是什么
|
语言能力、观察力
|
给宝宝解释万花筒的原理
|
科学概念
|
排序玩具
|
根据颜色把玩具分类
|
分类能力、颜色概念
|
根据大小给玩具排队
|
大小概念、排序能力
|
给小动物们编故事,讲给宝宝听
|
语言能力
|
22-24个月
名 称
|
建议活动
|
所培养的技能
|
4轮自行车
|
学习骑车
|
身体协调、腿部力量
|
学习前进、后退、转弯等技巧
|
身体控制、认识方向
|
过家家,扮演邮递员送信
|
想象力、语言能力
|
滑梯
|
爬上去,滑下来
|
大肌肉动作
|
理解“上、下”“高、矮”的概念
|
空间关系、语言能力
|
秋千
|
荡秋千
|
大肌肉、愉悦情绪
|
理解“高、低”的概念
|
空间关系
|
串珠
|
串成项链
|
双手协调、想象力
|
认识颜色、形状
|
颜色、形状概念
|
橡皮泥
|
随意捏出各种形状和物品
|
精细动作、想象力
|
认识颜色
|
颜色概念
|
利用捏出的各种物品过家家
|
想像力、社会行为
|
手偶
|
学习用手控制手偶
|
精细动作、因果关系
|
利用手偶编故事、对话
|
想像力、语言能力
|
配对卡片
|
观察卡片相同与不同,学习配对
|
观察力、分类
|
用卡片编排图形
|
排序
|
清洁玩具
|
鼓励宝宝自己扫地、擦桌子等
|
自理能力、精细动作
|
学习清洁物品的顺序
|
排序、精细动作
|
适合搂抱的玩具动物或玩具娃娃
|
过家家
|
社会行为、想像力
|
编故事:小动物有点感冒,需要照顾
|
语言能力、社会行为
|
25-27个月
益智类玩具
益智类有镶嵌板、拼图、套盒、套塔、图片、图书等。 意义 益智类玩具有助于宝宝手眼和身体动作协调,可发展动作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可以促进各种感知觉的发展,宝宝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对物体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知觉,领悟到一个物体的大小或形状与另一物体的关系,还认识到物体大小与形状的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宝宝数学技能的发展;此类玩具还能给宝宝提供创造性经验,促进概念的掌握,培养前阅读技能。 家长指南 家长应培养宝宝对益智类玩具的兴趣,并给予启发和建议,但不能代替宝宝去做,要让宝宝自己去操作和思考 ;当宝宝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启发宝宝去寻找另一种方法,或就物体的形状、大小等问题给予提示;教宝宝弄清楚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回原处的次序和规则,这本身就是归类能力的培养。
28-30个月
象征性游戏玩具
象征性游戏俗称“过家家”,包括模拟动物、模拟人物和生活用品,还包括医院玩具、商店玩具、交通工具等主题玩具。 意义 培养想象能力:在“过家家”游戏中,宝宝需要转变情景、以物代物、扮演角色,这些有助于发展宝宝的想象能力; 积累生活经验:“过家家”需要模仿生活,有助于积累生活经验; 锻炼社交能力:“过家家”使宝宝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一不能独占,二要听从吩咐,三要体谅别人,否则会遭人拒绝,这些都能锻炼宝宝的社交能力; 发展社会性:通过扮演角色、扮演别人,宝宝会越来越明白别人是怎样看待或体验问题的,从而他们看待世界的自我中心趋势也就会逐渐降低,这对宝宝社会性的发展是有益的; 适应集体生活:宝宝在自己的假想社会中,能逐渐学会与
人和平共处,得到点滴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些点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宝宝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指南 创设环境: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为宝宝提供适量的“过家家”玩具,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更多的是因为看到相关玩具而想起游戏。如果宝宝喜欢哄娃娃睡觉,家长可以帮助布置娃娃睡觉的小床、枕头、被子等,这些都可以增加宝宝的兴趣; 创造机会:丰富宝宝的生活经验,引导宝宝观察、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在“过家家”中模仿再现,并有意让宝宝有机会同年龄不同的孩子游戏; 积极参与:鼓励宝宝的“过家家”,当宝宝在认真的“切菜”、“做饭”时,要时不时地问宝宝“你做的什么菜?”称赞“真香啊”,来启发宝宝。 适当引导:如果宝宝的游戏过于单调或缺乏目的,家长可以以某种角色参与其中,给予建议和指导,例如宝宝在给“客人”倒茶,“客人”可以提醒宝宝,还想吃“点心”,让宝宝来分点心。
31-36个月 画架;颜料;较复杂的书,如立体书;小篮球圈;木凳;配对游戏;磁性字母和数字;图钉板;需要自己装配的玩具;简单的卡片游戏和大型拼图;厨房设备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