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瑰宝 - 古曲

 雄踞天下 2010-05-31

中华瑰宝

阳关三叠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10.29.195.131/xybj/ccyy/gq/06.mp3

  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 梅花三弄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2/TRACK12.MP3


  这首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和《玉妃引》等。 它最早载于1425年出版的 《 神奇秘谱 》, 1511年出版的《谢琳太古遗音》和1549年出版的《西麓堂琴统》等十数种琴谱中, 可见这曲子在500年前就流传广泛。   
  据说该曲来自东晋的桓伊的同名笛曲, 在唐代被人改编为为古琴曲。这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梅花也常常是古代文人的绘画主题。洁身自好,顶风傲雪的性格,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有人说: 这首曲子“曲音清幽, 音节舒畅, 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枯木禅琴谱》)说明表现了飘洒着“寒香”的梅花,在万木萧瑟、风雪飘零的严冬中,一花独放的孤傲性格。

>> 阳春古曲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chinakongzi.net/2550/music/download/pipa/yangchbx.rm

  琵琶独奏曲,亦名《阳春白雪》,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1872-1951)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板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加“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 高山流水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fx.edu.sh.cn/2001tese/2002-12tese/2/高山流水(筝).rm

  古琴曲,据《神奇秘谱》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现在流传的多为《天闻阁琴谱》(1876年)年载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的《流水》,他充分发挥了滚、拂、绰、注的手法,使流水形象更为鲜明,所以有“七十二拂流水”之称。此谱分九段一尾声,实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起(一至三段),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承(四至五段),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转(六至七段),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合(八段和尾声),运用承、转的部分音调,造成呼应效果,在人们耳际泛起滔滔江海的余响,令人欣然回味。《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 春江花月夜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TRACK05.MP3

  原来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时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潇湘水云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ftmusedu.com/xsy(6'33).ram
  古琴曲。作者郭沔,字望楚,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收集整理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琴曲,而且有不少新作。元兵南侵时,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引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今吴景略的演奏,是以《五知斋琴曲》(清徐琪撰于1722年)为本,同时吸收了其它琴谱之长。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之作。

>> 将军令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10.29.195.131/xybj/ccyy/gz/01.mp3


  戏曲中作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民间艺人也经常吹奏以增添节日气氛。上海民族乐团根据苏南吹打《将军令》加以改编。乐曲一开始,号筒、先锋的号角声和庄重的大鼓、海锣交替出现;继而鼓号齐鸣,乐声大振,辉煌宏亮的大唢呐和振奋人心的锣鼓齐奏,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在表演上充分发挥唢呐不断连奏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法相对比;打击乐器则以闷击和放音相对比。在速度处理上,注意快与慢的对比,并经常在段末作渐慢,使音乐呈现结束感时,又紧接渐快或回原速的处理,使音乐波浪迭起,具有新的推动力。乐曲另一个重要对比手法是用“借字”以转换宫调,常以清角,锣鼓全奏,在异常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 关山月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eyw.edu.cn/manage/racemusic/down/instrument/021.mp3
  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之填写新词,内容是抒写作者感怀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借以非议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有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思。现存《关山月》的曲谱,比较早的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谱》,据说为明朝末年避难于日本的魏侯(之琰)所传。歌词就是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一首。后来在1931年刊行的《梅氏乐谱》中收录有《关山月》一曲,音调与《魏氏乐谱》所载不同,而调式和气韵相近,但无歌词。五十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歌词重新配入歌唱,并得以流传。这首歌曲纯朴自然,带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韵味;它惯用同音重复,并配以大起大落的连环乐句进行,既显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较贴切地体现了原诗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

>> 十面埋伏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10.29.195.131/xybj/ccyy/pp/01.mp3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琵琶独奏曲)这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初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辑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均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据卫仲乐的传谱,前者共有十三段。后者共有十四段。这两首乐曲都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十面埋伏》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 武雄姿,而《霸王卸甲》则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对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表现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
  由于作者的立意不同,因此两曲的重点段落也不一样。《十面埋伏》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而《霸王卸甲》对于战斗的描写并没有花更多的笔墨,着重通过“楚歌”和“别姬”两段以表现项羽与楚军的心绪。 这两首同一题材的琵琶曲,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灿烂的艺术明珠。《十面埋伏》中琵琶各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在《霸王卸甲》中用一个简单的音乐素材,经过多种手法变奏处理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 胡笳十八拍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02.113.116.116/music/优美旋律/古曲/胡笳十八拍.mp3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胡笳十八拍》的嫡传。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徽音(#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 广陵散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TRACK07.MP3

  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剌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据《琴操》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剌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为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 汉宫秋月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TRACK08.MP3

  二胡独奏曲。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很有感染力。同时为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作了很大删节。

>> 花好月园
http://vod./music/chinese_play/花好月圆.MP3

  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是A B A结构。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的主题先在扬琴和秦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由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 渔舟唱晚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qp.edu.sh.cn/2003tscompu/xx/ya/teach/www/zl/images/渔舟唱晚-古筝曲.ram


  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 彩云追月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hsgq.pudong-edu.sh.cn/webinfo/gqout9/music/music/世界名曲100首/彩云追月.mp3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组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 步步高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hsgq.pudong-edu.sh.cn/webinfo/gqout9/music/music/世界名曲100首/步步高.mp3

  本曲为广东音乐中的名篇,也是广东音乐中描绘节庆气氛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独奏高胡以明亮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唱出一首欢乐的歌曲。经常出现的大音程跳动,更突出了节庆气氛。作者在创作中敢于大胆采用全新的表现手法,使本曲在传统广东音乐中独具特色。本曲开头在仅有三个音的短小引子过后,运用了突发性的八度跳进,继而通过音阶式的下行,开门见山地迸发出一种十分乐观向上的情调;乐曲中经常采用乐汇的重复,用以积蓄力量,向新的层次运动,或是渐层高涨,或是渐层下落;乐曲的旋律线升降有序,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富有动力;从西方音乐中引进的“模进”手法,在本曲中也多次被成功运用。可以说,本曲的名称就多半来自其结构层次上的“递升递降”。

>> 百鸟朝凤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02.196.32.7/mp3/古典名曲/百鸟朝凤.MP3

  唢呐独奏曲。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 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 春节序曲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suyu.gov.cn/entertainment/mp3/zgny.mp3

  是李焕之《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第二乐章“情歌”,象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第一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中演变出来的。它们时而象朋友的谈心,时而又象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这里,作根据当年延安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第四乐章“灯会”,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艺人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现在虽然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这个连绵不断的特色。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

>> 金蛇狂舞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2/TRACK06.MP3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更换成“凡”,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第三段采用“螺蛳结顶”旋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强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梁祝
http://mp3.baidu.com/r?url=http://202.196.32.7/mp3/古典名曲/梁祝.MP3

  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写成并初演。当时,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器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伦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 苏武牧羊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hsgq.pudong-edu.sh.cn/webinfo/gqout9/music/music/世界名曲100首/苏武牧羊.mp3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曾长期流行于二、三十年代。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贵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歌词为长短句,音乐也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除第一句引子之外,上下片的曲调完全相同。乐曲采用民间“背工调”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显示出北方民间歌曲的风格。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两句则改用3而不用4,与前后形成调性调式上的对比,加强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它音调流畅,内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较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