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世界上,眼、耳、鼻、舌、身随时随地都在感知着周围的一切,并把感知的各种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入大脑。因此,人的大脑很难平静,总是处于紧张地活动状态,甚至在睡眠时也不能很好的休息。于是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让人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自身调节人体器官的功能,以达到健身和益寿的目的。

太极棒是通过两手夹持的小短棒,反复做轻松柔和的动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入静,让大脑得到休息。它是以外动求内静,由动到静的整体性健身方法。太极棒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传统健身法,作法虽不尽相同,但功理一致。当代已故的百岁老人赵中道擅长此功,他在太极棒的继承发展和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早在20年代,他就著书介绍太极棒;50年代,亲自在北京创办健身社,大力推广和普及太极棒;70年代,他的学生在香港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太极棒健身法简单易行,不需什么特殊条件,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可以站着练、坐着练,还可以躺着练。其操练法总的包括转、摇、晃、抖等。可选一两种方法,反复练。

操练前需准备一个小木棒,长约30厘米左右,比肩的宽度稍窄,直径约3厘米左右,两端稍凸起。

操练时,用两手掌心夹持太极棒,两掌心相对,全身放松,两眼可微闭,呼吸自然和顺。练坐式时,把太极棒置于大腿上;练站式时,屈肘把太极棒置于脐下;卧式置于腹上。刚练时,意念集中在动作上,待熟练后,意守丹田(肚脐下寸许小腹部位)诱导入静。

1.坐式练法

身体端坐在凳子上,身不要靠物,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脚不能悬空,膝处腿弯要大于90度;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全身松弛,双掌夹持棒放在大腿上;两手齐动,在胸前上下提放,上提时吸气,提至胸口,然后呼气,同时把棒向前下方放下,像双手抛一重物,走半弧形曲线;两臂微屈,棒在小腹前。每分钟约做40次。这样反复做,待动作纯熟,提放与呼吸协调成一体时,意念从动作上引到丹田,即意守小腹部。气功家认为,丹田是静心调养气血的好部位。

另一种方法是双手夹持太极棒在胸腹之间由里向外划圈,两手运动路线是两个竖着的圆圈,速度轻缓、均匀,可不必配合呼吸,待熟练入静后,再意守丹田。意守丹田时,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不要用意过重。

2.站立活步划圈法

两脚前后开步站立,距离一步,重心后移,抬前脚,太极棒在身前由里向外划一圈;落前脚,太极棒在身前由里向外再划一周;重心前移,提后脚、落后脚同前一样,太极棒在身前各划一周,如此重复;也可以脚不抬起,重心后移,前脚脚尖翘起,脚跟不离地;重心前移,后脚脚跟离地,脚尖不离地。做时,双腿要弯曲,重心移动要明显,棒随重心移动划圈,棒的速度要均匀。

3.步行划圈

就是每向前走一步,太极棒在身前划一圈。

4.仰卧式练法

两手夹持棒两端,以肘关节为支点放在床上不动,可向头部方向上下晃动,像钟摆一样。每分钟晃动30~50次,动作幅度要适度。

练太极棒时,开始练5分钟,以后陆续加功,但最多不要超过20分钟,以练15~20分钟为宜。每天练习两次。练太极棒的反应与练习气功的反应基本一致,逐渐会感到全身发热,手指发胀、发麻,身上有气感等。太极棒通过手、意念、呼吸以及上下肢的运动,达到以动求静的目的,它对防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