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树贤:剪纸艺术为城市环境美化添异彩

 秋枫叶落 2010-06-05

——记北京地铁10号线农展馆站剪纸壁画的诞生

    北京申奥成功后,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每一位中国人都希望为奥运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正好,我获悉北京地铁10号线要在奥运会前开通。该线沿线车站重视环境装饰,能够彰显中华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城市环境装饰,会给来往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记忆。

    作为长期从事剪纸艺术的工作者,我自然想到了把剪纸艺术引入地铁环境装饰。一是用这项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装饰,使北京地铁公共环境更具古老民族文化特色;二可以对提高民间剪纸艺术地位,扩大剪纸艺术的社会影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将这一设想向地铁有关领导建议,并很快得到肯定,要我提交设计方案。

    设计是我多年从事的专业,但用剪纸艺术形式装饰地铁环境没有先例,需要探索。 

 

 
 

地铁十号线农殿馆部剪纸壁画(天、地、人)



     第一套设计方案按惯性思维,采用传统民间剪纸形式来表现。因为地铁10号线的各车站整体设计风格都很现代,太传统的表现形式与整体布局不协调,所以方案在审核时没有通过。

    第二套设计方案改成现代、抽象的形式,但又感觉脱离了剪纸艺术的内在规律。两次设计未果后,我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重新给设计定位。我记起高占祥主席对我说过:我喜欢摄影,在拍摄农村梯田时发现梯田很适合用剪纸形式表现。那一刻,我茅塞吞开,找出了过去回家乡时拍的梯田照片,从家乡的素材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几十幅草图一气呵成后,又根据大家的意见,推敲、琢磨,最后定位在既有现代构成形式美,又符合剪纸表现形式的梯田方案。第三套设计方案顺利过关,但拿到地铁现场实地研究时才发现,原设计长度为32米根本不符合现场墙面的结构要求,画面中出现了消防、电源等不可移动的设备,只好缩短成现在的12米长度,另一半重新构思用“农、林、牧、副、渔”五幅单独画面表现。

 

 
 

地铁十号线农殿馆部剪纸壁画(农、林、牧、副、渔)

  

    画面内容、尺寸确定后,用什么材质表现也是整体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陶瓷太普通了,纸、木、布、塑料等材质又不符合消防要求,金属造价昂贵,工艺也比较复杂。在参考了国外地铁设施的材料后,决定采用钢化玻璃。这一建议在最后联合认证会上也被施工负责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们认可。经过地铁设计施工部门的反复审核,又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复审,最后经北京市委有关领导批准,通过施工方案。这时离地铁开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所以给我的创作只有半个多月。这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最后一幅作品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派专车半夜到我家里取走的。

    在剪纸壁画现场安装阶段,美国版画家杰瑞德先生也要在北京“798艺术区”建立自己的创作室。当他得知我正为地铁创作剪纸壁画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我说:他来北京的目的正是研究中国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对接西方现代艺术。城市地铁是体现当代艺术的公共场所。他提出希望我能帮助他去地铁亲自看一下。经过请示,地铁施工部门同意了。在我和施工人员的陪同下他看到正在施工的场面,十分兴奋,连连称赞,并不断询问材质和工艺等问题。陪同翻译告诉我:杰瑞德没有想到剪纸竟可以刻在玻璃上,比他看到纸质剪纸要漂亮得多,这在美国很多场合中都可以使用。

   就这样,杰瑞德先生成了北京地铁10号线农展馆站的第一位外国观众。

(张树贤 文促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

 

 

 

 

 

《天、地、人》原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