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成靖 2010-06-07

引用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旅游景点欣赏 2009-02-28 08:28:54 阅读1 评论0 字号:

引用

谷风【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1

       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陵源风景区内有个颇有特色的景点,这就是享有“中华神奇洞府,世界溶洞奇观”之美誉的黄龙洞。这颗深藏地下亿年的地质奇观,随着八十年代初张家界的对外开放而得以蛮声海内外。记得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篇游记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还被选为中学的语文教材,文中描述的关于进入岩洞的方式颇为奇特,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是仰卧在一条仅容两个人的小船上,“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友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实在也说不准确),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读到这里,对岩洞感觉自然是十分的神奇,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进入桃花源的情形似乎颇为相似。对于岩洞的想象就自然的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随着阅历的增长,加之前前后后游览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岩洞,对于岩洞的兴趣早已慢慢淡薄,其神秘感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对于观赏岩洞类的景点已经没有什么激情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工友以导游者的身份,提高了汽油灯,逐一指点内洞的景物。......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是各处岩洞的通例,凡是岩洞都有相类的名目。我不感兴趣,虽然听了,一个也没有记住。”

    我这次进入黄龙洞主要还是因为雨的缘故,游张家界遇雨令我颇为扫兴,进洞走走,既可避雨又可观赏,也不失为当时最佳的选择了。我国有句老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想不到进洞一看,竟有另一番天地。这个黄龙洞确实不愧为地下魔宫,实在令人惊叹不已。黄龙洞不仅非常之大(现已探明洞底总面积有10万平方米,全长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而且景观复杂多变,洞内有二层旱洞,二层水洞,拥有1库、2河、3潭、4瀑、13大厅、98廊,可谓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由石灰质溶液凝结而成的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洞穴景观遍布其中,无所不奇,无奇不有,玲琅满目、美不胜收。据中外地质界70多位专家的考察结论,黄龙洞几乎包揽了洞穴的全部内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走出“魔洞”,大家都说是不枉此行,受益匪浅!为了不脱离导游以免迷路,匆匆忙忙拍了一些片子,回来后一看,废片几乎过半,所幸我采取了多多益善的策略,一路狂拍,能够看看的还是不少。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2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3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4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5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6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7

 

【原创图文】神奇的地下“魔宫” - 谷风 - 如此多娇

 黄龙洞奇观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