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几步ABC,让你的口袋DC更出彩

 摄行天下 2010-06-07

这是几百元的口袋数码的相片

其实我认真玩口袋数码时间很短,经验嘛,只能算是瞎扯,恳请DX们多多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摄影初学者经常对别人画面清晰、层次分明的照片羡慕不已,更甚者发现别人用的竟是跟自己相同机器或更低档的机器!——如果你一直想搞不明白其中问题,那么本文所述的内容正是你想要的。我无法确认以下内容是否老生长谈,但这些都是本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与入门者交流发现的主要问题,换句话说只要你按这里所指不多的要点,就可以拍出不比我这个老菜鸟差的片子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背后包括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两方面知识,其中艺术占的比重最大的也是最难掌握的——要不怎么说:“不管什么头,最关键的是相机后面的头”呢?!另一块知识即摄影技术则是比较死的东西,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掌握,可以优先入手。当然了技术有深有浅,要精通也要花很多时间。为方便大伙尽快投入实战中,本文仅对摄影时的技术设置作简易的指导ABC,以及针对非摄影人士个人认为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其内容绝非放四海皆之,在这里将减少讨论ABC的为什么以及ABC不适用的范畴,网上应有不少文章请自行搜搜学习之。通过这些ABC的步骤起码保证了你有八成以上机会很好地发挥了你手中的器材,剩下的精力大可不必去钻那二成的牛角尖,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艺术修养更实际一些。

这是千来元口袋数码的相片

(一)请设置好你的DC
1、ISO一定要设到DC的最低值,不同的相机应在50~100之间。随之而来的是在光线不足时你的相片可能比较糊,这也无妨,因为你的破相机不是什么条件都可以拍的,拍不了就不拍了呗。
2、象素设置为最大象素的70%~50%,比如8M像素的机器,设置成5M~3M图片大小拍摄。你会问“呀?那我买的是8百万像素的怎么才能用5百万像素!只能晒成4R了?”拉倒吧,以你那台DC机的成像素质,用3百万像素出的片人家都看不上眼呢,还想放大?
3、画质等级(JPG)设为最高,这比象素设为最大画质设得低一些的同样大小(Size)的文件要好很多。
4、绝对不使用数码变焦,如果你无法确定请将其设置为关闭。
5、饱和度设置为高,而清晰度、对比度不要进行设置。
6、有防抖的就打开防抖功能吧。
7、白天自动白平衡,晚上室内的请调出DC的白平衡模式选择菜单,从LCD中选择一个看上去白色比较正确的白平衡模式
8、若有夜景模式在光线不足时必须使用,如相片比较糊,请按下一点的内容小心拍摄。
以上设置在很多相机里是用户模式或P模式中才可以设置,若其他模式改变了上述设置请不要选用——不要以为你的傻瓜机有什么高深的功能。就这么机步你的机器已经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了,是不是很轻松?那就进入拍摄环节。

(二)小心地拍摄每一张
1、拍的时候首先要稳。没练过哑铃的人手持拍摄不可能抱有"锐"的幻想,所以若不好意思带脚架,就要绞尽脑汁持稳拍:如放置自拍、承托双肘拍、倚靠拍、手缠机带拍等等,总之一定要迷信(没打错字!)手持拍摄就是不锐的。其中2秒自拍模式值得推荐!现在商场有卖(或送)很纤细的轻质脚架,尽量带上它吧。
2、认真选定聚焦点,即相机的半按的状态。半按对好焦才移动重新构图全按下去。拍人时对聚他的眼睛,广角的可以对焦机身三十米左右的地方而不必对焦更远主体(原理为“超焦距”自己找资料吧)。
3、在打算近摄和突出小物体时,请使用微距,就是你相机上有朵花的那个功能按钮。
4、尽可能打开像素直方图拍摄,设置曝光补偿以直方图形不超出最右侧为佳,甚至留出1/5左右的空位也未偿不可。记得拍完本张后取消曝光补偿。这时你可能发现相片可能比以前的要灰暗,那么现在就告诉你以前的明亮可能已经丢失了亮部的细节,是不可取的!接下来看下一点的处理。
5、拍摄过程是摄影艺术攻力的体现:立意、筛减、构图、色块、线条、背景……非常非常多的问题,,实则“清晰、层次分明”的极重要因素,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事实上以你4~5百万像素的图片已经很容易察觉到拍摄过程的影响,所以务必认真按本要点“小心地拍摄每一张”进行。

(三)繁重的数码后期工作
“繁重”?是的,你没看错没错,数码机相让摄影变成平民化是对普通而言,在这里不得不啰嗦几句:
(1)好的数码后期能让一些片子脱胎换骨,所以它在数码摄影中是最强的技术环节
(2)对于严谨的想出好片子的人而言,它等于把以前胶片厂家的百年积累的工艺和技术大量地转嫁到自己身上,能不繁重吗?更痛苦的是这些工作很多都是业余爱好者力所能及的——你已经逃脱不了关系了。
(3)就数码后期的技术问题想用ABC来作业指引,本人看顶多提升三成左右的效果,还想提高的话需要努力学习。如不想花精力还有一个办法,花钱到专业的图片社调图出片,那么就不用看本要点的内容了。
在这里不得要求大伙用Photoshop(PS),相同的处理效果它只是比你DC附带的软件多5%的动作,而当你打算进一步提升相片的效果时,Photoshop会提供你学也学不完的功能。所以初学者从一开始就用PS作“肤浅”的数码后期工作,不过是多了5%的工作量而且,却为今后“深入”的后期打开了一扇大门。
1、保留原始片源。调片后看上去是好看,但实质已经调得不成样子了;原片看上去是灰暗,但保留了最原始的信息,这都是数码后期的基础材料。当你对图像文件调片经验越多,越不敢说调出的片子是最佳的,所以一定要保留原始片源;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就片源处理,会有更好的,甚至全新的效果。多刻两张原始图片的光碟又何妨?
2、请用CRT调片。由于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在显示色彩、灰度级别、灰度系数等存在先天的不足,加上观看角度也影响显示结果,一般不建议用液晶显示器调片
3、校正你的显示器。这是首要要求也是很复杂过程,可以如下简化处理:用你的显示器调一张红绿蓝色调鲜明的图像文件,交数码店冲印,如果色彩没有样(偏青?偏红?)则你的显示器有普通校正的条件,不至于被“枪毙”——否则就交给图片社或有调片服务的冲印店处理吧。校正的原则是色彩正确的表现,而与常常说的色彩更艳、更亮有本质的不同。
(1)找出显示器的光碟,里面有个ICC文件。在你的Windows显示器属性的“颜色管理”中导入该文件;
(2)校正就用PS的Adobe Gamma按向导一步步操作就行了。对于家庭条件,最好白天、晚上各做一下校正ICC文件,若更换了电脑位置也要重新做。
(3) PS中的“颜色设置”选择默认,注意“工作空间”是sRGB IEC。
4、打开你的DC文件,PS很可能问用什么色彩空间,请选择指定色彩空间“sRGB IEE1994”
5、本人推荐用PS的曲线调整反差、色偏、强化色彩,对于初学者调片常见须注意的原则:
(1)不是反差越大越好,应亮部、暗部都有细节,这就是(二)之4留下的伏笔
(2)不是越饱和越好,饱和过度会让图片色彩“结块”
(3)重视白平衡,这跟DC拍摄时的白平衡目的是一样的,但后期仍要调整。注意人所熟知的灰白色物体(如水泥路、白墙、灰砖、白纸、白云等)是否偏色,调整色偏
好的作品都不建议用“自动”功能调整,因为它根本无法实现上述的调片原则

Nikon D70和D40作品的调整过程:

5、调好片后保存为TIFF文件,有个默认项“保存ICC”是sRGB IEC。千万不要存为JPG文件。你的调片成品已经完成
6、出图或贴到网上
(1)打开你的成品,根据需要修改尺寸
(2)USM锐化,阀值选2~4,半径要根据相片的主题大小决定0.5~1.5,数量可在70%~150%。不是越锐越好。用100%缩放看图,改变半径和数量,观察反差边缘不应有生硬的过渡
(3)对于你自己的打印机还可能要做“转换配置文件”的过程
数码后期是较繁重的技术工作,这里关键问题快速浏览了一上,用过PS的人应不难找到相关的功能项。有必要本人会在《数码后期》的专题中详细列出步聚。

上面提到的微距,以及全景拼图都可以让你的小DC大放异彩,相对来说技术不算高深,也将设专题仔细介绍。

Nikon D70和D40作品的调整过程

D70色彩偏激,D40低端新品,从期JPG调整的过程可以看出各机器取向和特点,

作品均来自网上借来说明一些后期的思路,很不专业的摸索。处理过程和分析不足之处还请DX们热情指点。
1、问题的焦点在白平衡和饱和度,故JPG损失的高频因素可以忽略,所以选择楼主JPG图调片来比较是可行的——为此试图做一些功课。我的显示器刚坏了,用PHILIPS 105G顶替,估计偏差不大吧?
2、象素分布。发现D70和D40高亮部分都一致出现一段(15%)少象素区——是否说明D40也不见得很喜欢过曝?
把这部份都拉高,后调的D40发现暗部更明亮一些,但肯定D70也可以把暗部加亮一些——反差调整亮部无异,暗部就拼噪点控制了,很容易看出D40暗部干净不少。
3、白平衡针对以下作了曲线调整:
亮部:月历、立的书、一些东东的局部。D40非常完美,D70明显绿值过高——D40不仅是暖色讨好,对人类敏感的亮部白平衡处理得当,令我惊讶和喜欢。
中亮部:桌面、左上书、计算器。D40明显偏红少蓝,D70依然绿值过高——D70偏绿显然是产员设计失误,不过很容易调整。
中暗部:左下书、后档板、计算器。D40少蓝的同时红色出现混乱,要么偏红要么少红,D70少蓝少绿多红——D70容易调整一些,D40调整红色顾此失披,左下书和后档板只能取其一!
4、饱和度。根据可以接受的都加了+10——D70饱和度不见得差
注意两台机的偏色都不很线性,建议不要用机身那破单板机来“智能”调整,自己人工PS来得放心啊:
D70:亮、中亮偏绿,暗少绿少蓝多红

D40:亮很棒,中亮偏红,暗少蓝乱红

从以下这两张样片看,色彩分布比较理想(通常算是大顺光环境),而且有大面积中性灰,堪称理想环境——楼主曝光相当准确。

在理想环境下,两台机虽有其固有的色彩取向,但白平衡方面都有极佳的表现,调纠不可幅度过大。
贴上色彩图请看两台机右峰的右坡,D40红色冒出来,D70绿色冒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压回到峰里面。

这次先调D40的,高亮红色减得太多啦。


心得:就个人PS的破水平,未用上局部调整。D40暗部调整须用上局部调整比较不好接受,其他的都十分满意。D70偏绿设计失误太业余,但可以调整。两者要获得好效果,本人要在D40上要多花时间,但相信本人PS最终都可以获得相近的结果——各人PS水平不同,心得还有待指点。
就成像而言,D70比D40贵¥300以上本人不能接受——D80比D40贵¥500?以上本人不能接受。(再给个D80给我练练手就好了)

最后个人以为单反不用RAW,就是对出片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放弃更满足摄影创作需求的机会

玩转卡片DC试拍几张静物abc

2007-2-25

  原来用开卡片DC是PENTAX S4,作为风光胶片135的备用机,一直为成象差距过大而不爽。由于DSLR还在不断地进步,经上网多方比较和亲手实践,结合旅游风光需要的录像功能,又买了一台卡片DC。 老DC已伴我4~5年了,至今都没有什么问题,用新的卡片DC留下其最后倩影吧! 注意:被摄的不是新的DC,是我老的DC。 由于本人从来没有玩过布光乱整了一下,请DX们多多指出问题啊!

  新DC是10M象素,经实践用5M象素拍在噪点和锐度方面都比较不错。(注:经实战我08年改变了这个观点) 本来成像最喜欢的不是这个品牌的DC,但试拍后欣慰于镜头的质感表现力,不后悔啦! 全部是微距,手持,该图保留了拍摄的EXIF参数属性。

第1张:

【布光】

a.春节阴天,没法试新DC的户外最好表现窗户透入光线柔和适合作为主光源。把被摄机放在电脑台上。
b.为突出被摄机的LOGO,把显示器移过来,随手架上小孩的书本,在适当的距离上将光线挡至被摄机的转盘位;
c.显示器下方透过来强光使被摄机背的桌面过于耀眼,随手抓张纸片再架上;剩下透过的光刚好映出被摄机背的一些细节。
就这么多啦……

再看……

【布光】

a.窗户透入阴天光线柔和适合作为主光源。把被摄机放在电脑台上,来张标准照。
b.被摄机摆放合适的角度,但发现镜头最前端立面全是背光黑色。拿来小电筒照亮最前端面――宾得的“SMC PENTAX ZOOM LEN”可是大名鼎鼎嘀――不能漏掉!~~~
c.同时调试电筒角度,给镜片“点晴”。
减1档咔嚓。 OK!

让RAW用起来象JPG一样方便!

  数码单反就必定要后期,RAW为后期提供了最好的原材料。
   对于我们这些从胶片过来,从底扫过来的,从对可恨的图片社无奈中爬过来的,对RAW真是爱不释手啊,RAW半分钟那点处理比以往轻松多了!
但对于要求不高者,用RAW不如JPG方便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按这样处理:

一、方便地查看RAW
如果你感觉用ACDSee看图比较方便的话,这个适合管理RAW的软件ExifPro肯定适合你!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98753
这个ExifPro看RAW的速度真是快,而且我用C和N家的多种机型,其解读出来图像色彩相当的准确,用多了还发现不少细节之处有很多照顾影友(而非看图)的设计。
虽然它还有一些待继续完善的地方(色彩管理、刷新等),但让RAW象JPG一样简单管理的需求已经完全达到了,强烈推荐!
另外,由于管理太方便了,我已经取消RAW+JPG的拍摄影模式,直接单张RAW,要知道FINE&Large的JPG的体积也不可小看的!用开RAW的朋友可以试试。

二、流水线地给RAW加效果
我用开Silkypix,估计ACR也差不多的。
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制作Silkypix多个“口味”,可以批量给RAW加上。我想这比起机器那多个参数分开逐项设置要快捷很多,根据片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口味也合理很多。
其实我是张张手工不同地调整,没用过这种流水作业,凭感觉说得不对请同学们指正。
最后我会在专门JPG子目录中出张成品的JPG,空间占用上与RAW+JPG相同,但这JPG是已经比较符合自己的完美JPG。(个别要进一步用PS中“选区”调整的不属此情况)

  好了,这只是个方案,没有对与错之分,希望对用RAW觉得麻烦的朋友提供帮助。我想我那位朋友已经高兴地采纳这个方案,开始用全RAW出图,已经说明本人码这么多字还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吧?

我试验数码大光比下前后期的出片流程

适用范围 :在风光片,特别是日出日落、高原超出宽容度的大光比的场景实在是太常见了

目标 :希望良好地记录风景大光比下的色彩和细节,熟练操作

手段 :大光比的讨论早在N年前就很多了,主要集中在后期。目前有HDR专门的软件,最直接的方法是PS。因老PC一向不信电脑自动的智商,所以研究PS过程。现把整套流程分享一下。

由于PS水平低下,所以通过交流恳请各位老师同学多多指点,让我不断修正。由于摄影术语并没有标准,请凉解在叙述中用错术语,实践可行即可。

索引
一、正常情况下的前期拍摄:用RAW尽量不过曝
二、正常情况下的后期对比:平淡和噪点令质量下降
三、为大光比的前期拍摄:双片包围
四、为大光比的后期:蒙板叠加

一、正常情况下的前期拍摄:用RAW尽量不过曝

为更好PS,前期的原则是要保证捕获最大的信息量。 本人的做法是以最低的ISO,在基本不过曝的情况下直方图尽量向右靠。根据片子题材需要有少量的地方确实可以过曝就让他过曝,以免影响到暗部的后期质量。
a、过曝无法后期;b、直方图向右靠以降低噪点;c、低ISO噪点少画质好,还为后期提亮提供更少噪点的空间

试验片就是太阳内部可以过曝,但以看到太阳边缘为准。

以Nikon D80为例设置(佳能的差不多):机身图像处理设置为标准(尽量留给大PC来处理)、RAW、点测,曝光锁,显示为高光警告。拍摄时不理会影像可能的调子(后期手段多着呢!),点测偏亮部份,锁曝光,对焦构图,拍后以高光警告检查哪些地方过了,如不满意再换不同亮度点测。(相对于用胶片,实在是太简化了)

二、正常情况下的后期对比:平淡和噪点令质量下降

D-light的结果:发现所谓暗部提亮边缘痕迹太明显了,的确是:自动=弱智

Silkypix的结果(无法选区地调整)它是我主力高效的调片器,一般我调片是1分钟/张:

看看其暗部提亮后的噪点,真的烂!这还是上1代(而不是上N代)的主力CCD的最低ISO,且Silkypix(以去噪出名)上已应用了初步的降噪。

如取消降噪,后果更不堪设想:

所以,影响RAW出片质量的是噪点—— 还是噪点 !引发另外的思路,从第三大点开始说起。

三、为大光比的前期拍摄:拍双片包围

好象“噪点”这个词在前面已经出现好多次了,换个思路拍法为的是消灭它!~~~~
为什么不用单RAW变成双片给后期 :因为想要高质量的片对噪点很过敏,我以后期已降噪(Silkypix或Neat Image)结果为准,感觉极限的ISO。可接受的1D MarkII、5D、D200都要在600以下,D80、30D粗略摸了一下感觉ISO<400为好。而大光比后期通常都增加了2档以上,即后期的提亮已相当于用ISO400在拍了,所以有条件就用低ISO加档拍多一张吧!
为方便手持拍,D80这样设置不需要10秒种:在确定需要包围后a、设置BKT包围2张第2张加2档;b、设置连拍。
然后同第一点那样操作,按的时候是连拍2张。
由于有曝光锁,连拍的曝光受包围曝光的严格控制,另外用连拍即使手持两张片子重合度都很高。

包围出来的第2张:

a.厂家若能设计包围加3~4档就好了;
b.为有2档以上的包围,在有脚夹的情况下要:对好焦后转M聚焦模式定住AF镜头,锁定测光后用曝光补偿(千万记得消除,尤其是用胶片就死得很惨)

四、为大光比的后期:PS蒙板叠加

讲白了大概就是 放到两层用蒙板屏闭掉上层中亮或暗的部分 (取决于那一个在上面)。
若没有明显上下光比的分界线,就用大黑刷在蒙板上刷成上下黑白过渡

对于有明显分界线的就比较头痛,如试验的这张:
a找一个大光比的内容或通道拷进蒙板
b在蒙板中用曲线拉出分界线的上白下黑,用黑刷把白区和黑区中的灰块抹掉,需要时才作适当的模糊(见图层1的蒙板)
c这时的黑区不准,一般需要扩展或收缩1个像素
d最后在蒙板上对过渡还不自然的地方用半透明的黑或白刷乱画,至满意为止(见曲线1的蒙板)

懒得更进一步的加工就得到主贴的试验结果片啦。

论校色软件开机加载的是什么-给广色域LCD和DSLR参考

现在DSLR普及意味着人人都要自己后期,各设备色彩的一致性是正常后期的致命要素
广色域LCD普及,DSLR可捕获更大的色彩空间,大众超越sRGB的时代即将来临。使原来“sRGB源-sRGB显示-sRGB调色-sRGB公布”可以忽略的色彩管理问题又一次曝露出来

首先声明
请不要咬文嚼字:我们经常为了相同的观点,出于一些人为主观的因素在所谓概念文字上兜兜转转,浪费读者的时间。事实上中文翻译名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已被公认,所以请凉解本人在概念用词上可能产生岐义,关键是明白我希望说明的内容就可以了

基础知识
假设已经对《色彩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色彩管理理念、色彩空间、GAMMA、输出(显示、打印)原理,并已经在调图和输出时得到过成功的实践验证

问题提出(注意这里有很多理解上的错误!且看后面分析)
我用蜘蛛Pro校色后,开机要加载软件读取校色数据,屏幕有明显的变色过程,说明Profile生效。
以前道听途说的是:Window XP设置的Profile只是登记,不对显示有影响,而是让有色彩管理的软件知道有正确对应的Profile,由有色彩管理的软件来改变输出。
而上述校色软件的开载程序,是把Profile载入到显卡的颜色表中,对Window而言是不知道的,但此后它相同的输出,到了显卡那边被显卡的色表转换了,输出成正确的sRGB空间。
问题就来了,如果此后我们还在Photoshop、SilkyPix或ACDSee 9打开了色彩管理,意味着软件输出时已经经过转换成应该会“正确”显示成sRGB空间的数值,比较过显示色彩上是不同的。在没有是显卡色表时就是正确结果,如经显卡色表多一道转换,那就是错的!然而,我几次打电话给蜘蛛的代理,他们一口咬死说没有问题,也不说原因,所以我至今也摸不着头脑。卖蜘蛛的中国代理要好好检讨了!
做法上是否只允许一次转换?要么加载校色程序,要么打开图形软件的色彩管理。Photoshop默认是色彩管理的,除非调置:视图-校样设置-显示器RGB后就是直出了。

正确答案:
开机要加载校色软件修正显示,有色彩管理的功能的软件也要打开色彩管理

要点:
最关键的要点:校色软件开机加载的是修正显示白平衡偏差和GAMMA偏差,而校色生成的Profile是在此修正的基础上的转换关系,所以色彩管理软件后处理与之互为联系而非互为重叠

展开说明:
DSLR可捕获更大的色彩空间,超越了sRGB色彩空间,扩大了对自然界色彩反映范围
广色域LCD能显示了更大的色彩空间。在不作色彩管理时,不管什么空间的片源都显示成LCD那个“广色域”,尤其是常用sRGB的就浓艳了
显示器的灰度曲线GAMMA不完全为2.2,在不同的灰度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偏

Window XP设置的Profile只是登记,不对显示有影响,而是让有色彩管理的软件知道有正确对应的Profile,由有色彩管理的软件来改变输出。
校色软件用分色仪读得显示器各数值实际显示出色彩后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得到纠正显示器灰度和色偏的值,给启动加载纠正;二是假定显示器不存在灰度色偏的问题下的Profile给WindowsXP登记或给软件使用
校色软件的开载程序,是读取前者,把纠正显示器灰度和色偏的值载入到显卡的颜色表中(注意不是Profile),只不过使WindowsXP输出显示灰度无问题,无色偏。用户看到色彩变了一下后,舒服多了——白平衡正常当然舒服了!
但此时“不管什么空间的片源都显示成LCD那个“广色域”,尤其是常用sRGB的就浓艳了”不准确的情况依然存在,这时就要有色彩管理的软件出马,经过换算成为应有的显示

建议:
DSLR请用AdobeRGB拍摄,以求更大范围地记录色彩。哦,以前都设成了sRGB?如果已经用RAW拍摄,那就恭喜你了,RAW可以还原出Adobe RGB的图片
请用RAW拍摄,因为常用的JPG单色只有8位,体现大范围AdobeRGB则不够精细,由其是绿色。所以某人祭出个Brouce RGB这个取值空间小些感觉差不多色彩空间给JPG用,可惜没什么厂家跟进。
——又从侧面看到DSLR不用RAW为什么被人瞧不起了吧?
相同的图片你的广色域LCD看到比别人LCD更艳更多细节更好看,请不要为你的广色域LCD自豪,因为通常是由于未作色彩管理使你的显示走样了!
ACDSee 9要打开色彩管理,我用的是绿色版已经有这个功能了。IE可以换成有色彩管理的FireFox,本人不想换,因为网上看图只为口水一下,不必精准

色彩管理流程:(老生长谈)
当不色彩管理,如IE
片源(R,G,B)→XP没有转换,IE直接写显卡(R,G,B)→LCD显示,不同显示器得到不同结果
色彩管理,并校色了
片源(R,G,B)→色彩管理软件转成Lab→色彩管理软件根据LCD的Profile生成(R1,G1,B1)写显卡→显卡查启动时加载纠偏的Tab表得(R2,G2,B2)→LCD显示,得到片源(R,G,B)本来应该的结果

以上随想错漏难免,大伙能理解我的意思就行了。不当之处帮忙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