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瓯越瑰宝 魅力长存

 秋枫叶落 2010-06-12
瓯越瑰宝 魅力长存
作者: 来源:温州日报   2007-12-20
 

  ▲《群仙欢舞庆人间》黄杨木雕 作者 叶润周(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风车》十字绣 作者 王劲忠

  ▲《金鱼》石雕 作者 林锦星(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八仙》石雕 作者 赵永福(已故老艺人)

  ▲《踏雪寻梅》石雕 作者 陈顺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小憩》彩石镶嵌 作者 刘时粱

  ▲《金色廊桥》石雕 作者 潘成松(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山珍海味》石雕 作者 吴旭亮

  ▲《荷塘胜景》石雕 作者 吴克众(已故老艺人)

  ▲《牧童》(民国初期作品)黄杨木雕 作者 叶阜如

  ▲《放鹅》黄杨木雕 作者 王笃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醉翁》黄杨木雕 作者 虞金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山鬼》黄杨木雕 作者 叶萌春(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叶露》瓯塑 作者 吴小红(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群鹰翔集图》瓯绣温州市瓯绣研究所集体创作

  潘一钢/文 郑晓群/摄

  4月22日,热闹繁荣的解放街上,一家装潢古典、颇具特色的商店隆重开业了。门楣上高悬的“国宝斋艺术馆”几个厚实苍劲的大字,店堂里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的艺术精品,吸引着不少行人的脚步和目光。

  不少老温州都知道,这家专营工艺美术作品、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店重又焕发青春了。上世纪60年代初,当“温州工艺美术服务部”牌子挂在这条街上时,不少人视这里为温州的骄傲。或有领导要人来,或是外地的亲戚朋友来,首先要介绍去的地方就是这里。那时,民间艺术家凡是有新的好作品问世,也是首先摆放在这里让人们欣赏。这里无疑是展示温州地域文化的一个窗口。

  这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艺种消失了,很多人才流失了,素有“百工之乡”美誉的温州,甚至找不到一处展示工艺美术作品的地方。工艺美术界的不少从业者感到困惑和茫然,难道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技艺真的不管用了吗?难道传统工艺美术真的要消亡了吗?

  是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如果不去积极保护它,扶持它,就有可能要消亡。一旦消亡了,也就永远断层了。温州是全国工艺美术重点地区之一,拥有叶润周(已故)、高公博、虞金顺、周锦云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此外,还有2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太需要一个窗口来展示自己的艺术风采,太需要一个平台来进行交流和切磋了。业内人士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这里不光地段好,更主要的还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温州工艺美术服务部负责人算了两笔账,如果按平时一样租赁店面,单位会有稳定的收入;假如重开艺术品窗口,所面临的风险则要大得多。但他们最后选择了后者,为什么?是一种振兴温州工艺美术的责任心在驱使他们这样做。在上级主管单位工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这家名曰“国宝斋”的艺术馆便诞生了。

  踏进国宝斋艺术馆,仿佛踏进了一个艺术殿堂。倘若你在里头细细浏览一番,就会为琳琅满目的作品、巧夺天工的技艺、精妙无比的构思而惊叹不已。是的,这里经营着艺术,但更多的是展示艺术,近300件大师的作品,均属于非卖品。而展示这些精品,是为了让人们解读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里,你能读到瓯绣的艳丽精妙,瓯塑的逼真形象,黄杨木雕的细腻柔和,彩石镶嵌的瑰丽大气以及细纹刻纸的精微绝伦等等。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令人称奇的作品。清末艺人叶阜如的黄杨木雕《牧童骑牛》,曾荣获1929年西湖博览会优等奖。曾有人欲出高价收买,叶家后代谢绝了。他们说,留住一件先人的作品,就是留住一份地域文化。真的是千金难买呀!竹丝镶嵌作品《临风》写了竹的风骨,其工艺之精巧让人拍案叫绝,曾经辉煌过的艺种,可惜只留下这一件作品了。温州石雕名闻遐迩,除了刀法洗练,在选材上也别具一格。已故石雕艺人吴克众的《荷塘胜景》、林岩福的《山水》、赵永福的《八仙》等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力作。温州的彩石镶嵌同样名闻中外,黄学矩、陈国香的《吉祥富贵》、刘时梁的《海棠依旧》、《小憩》在继承传统技法上都有了新的创意。

  细细品味国宝斋所陈列的作品,你能了解到温州工艺美术界的昔日辉煌和今日发展。作品中不少曾经获过国内大奖,如叶润周的《群仙欢舞庆人间》(黄杨木雕)、王笃芳的《屈原》(黄杨木雕)、虞金顺的《乐》(黄杨木雕)、林锦星的《金鱼》(石雕)等。他们凭借自己纯熟的技巧,创作出一件件形神兼备、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繁荣温州工艺做出了贡献。从陈列的作品中,你能读到王笃纯(黄杨木雕)、周如章(雕塑)、吴小红(瓯塑)等老艺术家的精湛作品,但更多的是中青年的作品。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师古不泥古,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陈顺德的石雕作品《踏雪寻梅》利用石料原色,巧妙构思,大胆运刀,使作品更具神韵;吴旭亮的《山珍海味》以其丰富的石色和准确的造型,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奉上一道精美“大餐”。在黄杨木雕领域,叶萌春、郑松强、牟湘波等年轻大师的作品追求新意,讲究细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