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

 养老无忧 2010-06-12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       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较真的设计师,多年来寻觅“白”与“空”的设计境界。这位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最为人熟悉的是无印良品(MUJI)的形象指导工作。今年,MUJI迎来30周年,在杭州举行的“设计的可能性”研讨会上,他又一次批驳别出心裁,一味追求性格的设计,并且反问:“设计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在制造物品,不如说是发现生活的智慧。”

       2001年,原研哉受到田中一光的邀请接手MUJI品牌。他花了一天时间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在思考过程中,原研哉脑海中浮现了“WORLD MUJI”一词,他继续了田中一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审美概念,并应对当时的社会变化,提出“MUJI并不是追求最便宜的价格,而是最适当的价格”的发展路线。现在的MUJI,不只是一个成功的商品品牌,还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审美的代表。

       MUJI摒弃过度包装,提供一种优雅质朴生活方式的理念,和原研哉多年来追求的设计表达一脉相承。“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生活、发现隐藏在物体之中的智慧。就像编榻榻米的方法,茶勺的切削方法,每件道具的背后都有它们的理由。多少年来人们每天的思考结晶构成了生活的历史,‘设计’正是要去发现这些隐藏在日用品背后的智慧。”

越是容易脏的素材,我反而要用它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       我们的话题照例要从他钟爱的设计元素“白”说起。原研哉认为以“白”为背景可以凸显事物的本质,还包含一种似有似无的抽象概念。他将设计师工作解释为一种信息传达,“生命的本质就是脱离混沌的状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做的信息工作,就是让事物脱离混沌的状态。”

       在诸多的以“白”为标志的设计作品中,他个人最爱日本山口一间母婴医院的标志设计。那次设计,原研哉尝试用白色棉布作整间医院标志系统的载体,将所有的房间号和提示信息用丝网印刷到白布上,再固定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这是家儿童医院,来的人不仅有病人,还有静养的产妇。白布比其它材质更能突出柔和的气氛,而且将这些标志做成袜子、床单形状,可以随时脱下来清洗。”擅长比喻形容的原研哉给我们举了酒店的例子,“五星级餐厅的餐桌布为什么总选择白色,因为稍有油腻沾上就会很脏,但如果它始终保持干净的话,人们就认为这是一个一流的餐厅。医院同样,保持白色的清洁可以传递给客人干净的信息。”

       他有一整套有关白的解说,“它的对立面不是黑,而是将一切混同起来的灰,因为空白,不含一丝杂物,所以在呈现时才有着最多的表达。”有人质疑这是他的“刻意”行为。原研哉解释:“越是容易脏的素材,我反而要用它,这是我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亮点。”

将日常生活陌生化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       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去探索设计的本质,这曾经是原研哉在2000年发起的“re-design”日常生活再设计展览的初衷。当时,他召集35位活跃在日本设计界的创意人对已经存在的生活物品进行再设计,涉及的物品包括茶包、捕蟑盒、尿不湿、图章……这场展览后来在全世界巡展,建筑师板茂的纸管卷筒卫生纸、灯光照明师画出熏的树枝火柴等作品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是对已有的日常生活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误会,因为许多一流设计师的参展,民众认为他们的设计使原有的作品翻新了,获得了新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想传递给大家,引发人们去思考过去的东西和现在重新设计的东西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

       “很多设计并不是去超越过去人们的智慧,而是人们在企图超越过去时的一些新发现。它可以是一支铅笔、一个电灯,可以渗透到很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去。”在现今新技术革命充斥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新鲜可能性的时候,原研哉却认为“它改变的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

《周末画报》×原研哉

Q:人们把你定位为第五代日本设计师,你觉得和第四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首先,我不知道这种划分是否正确,实际上,与其说我和前面几代设计师的不同,不如说我和别的设计师的不同。迄今为止,很多设计师都强调自己的个性和所拥有的才能,但我不仅仅重视个性,更重视超越个性的能力,一种可以集结所有相关人员的才能,包括建筑商、制造商、科学家,还有媒体,发挥大家的协同效应,做一些我个人完成不了的项目,这个就是我和大家最大的不同。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Q:为什么把MUJI形容为一个思想的容器?
A:你可以观察MUJI的玻璃杯,这里面的简洁和日本的感性有关。在古代,从青铜器时代的中国到伊斯兰教、密宗佛教,统治者通过复杂的图形图案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现在人们可自由选择生活,对于美的感觉基于实用化,于是日本就发现了简洁的价值。我想说一下简约和空灵的区别。简约主义是用最少的语言去表达某种东西,把语言精简到极致,通过这种方法去把握物品的本质,而我说的“空灵”,是什么都没有,一个字也没有,就像两个人相互对视,看起来沉默是金,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误解,但实际上人们进行的是更深层次的交流。

Q:你个人对于WORLD MUJI时代的期望都实现了吗,未来有什么发展?
A:MUJI是不是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也很难讲,如果它真的有可能性的话源于它的根在日本。这是它最强的一点。我们回首近代史,整个文化都被西方所统治,我们很少有自己独创的文化和内涵。MUJI是一个非常日本原生态的东西,我认为它是一种“感觉的资源”,是一种思路的资源,这个是无形又强大的力量。实际上,在中国这样一种感觉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如果一定要讲它的可能性,未来你可以自己去想象 ,MUJI在中国会怎样,在德国会怎样,如果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这样去设想的话,对MUJI未来的发展会非常重要。

Q:这种感觉的资源怎么理解?
A:这是日本的地图,把它倒过来,把欧亚大陆转过90度,日本在底下,这有点像我们玩过的弹子球,日本在下面,它是一个接收器,受到全世界的影响,有些从太平洋传过来。当然,我们从中国吸收的也很多,但是实际上在某个时节我们停止了这种行为。大约在400年前的室町时代,当时日本发生了一次战争,整个京都被烧成一片瓦砾,寺庙、和服、山水画……代表日本文化的物品都没有了,但是这个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日本人突然发现“什么都没有也就等于什么都有”,这种“空”是现在日本基本审美观的基础。这种对日本有意识使用空白概念的根源调查让我更多关注室町时代中期的东山文化,这一时期形成的日本的茶禅美学,室町时代的建筑,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访谈』原研哉:生活背后的智慧Q:这种空是否也和中国人讲的“空”类似?
A:实际上,当时的日本艺术界受中国的影响非常大。空的概念是借着禅宗传到日本,后来又在日本有了变化。但是,日本的空灵,和中国的空灵、印度的空灵有微妙的不同。印度的空灵用数字来表达,中国的空灵是老庄思想,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什么都没有才可以装东西。而日本的空是你拿着一团雪,它很快就化了,你拿着它但是又没有,你又能感受到那是个雪团,这就是日本的“空灵”的感觉,当然用语言来描述是很困难的。

Q:对今天中国的设计发展,怎么看?
A:中国好像在用5年的时间跑完日本20年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高增长的时代,设计会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经济的高增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今天的设计是为了到明天变成旧的东西,需要不断被翻新,在这样不停地翻新中,人们在使用中获得生活的想法,再获得最新的设计,但是这样会消磨企业的能量,消磨设计师、消费者的能量。对整个的文化群体来说,我觉得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说好的设计要让社会、让消费者明白不要陷入这样相互消磨的怪圈。今天,中国的创意产业很有潜力,经济活跃,大家的战斗力很强,很多资源在发展,所以我觉得这种实力性的东西已经有了,不用急,多咀嚼,慢慢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