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上好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青涩百合 2010-06-13

如何上好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情绪稳定,情绪反应正常。据有关研究,我国小学生焦虑水平超出正常值,并且逐年上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情绪品质的重要性,但是,现今学校教育仍然缺乏发展学生良好情绪品质的显形的和隐形的计划课程,从整体上看中小学生情绪发展水平较低。为此,我们在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教育模式研究中设计了学生情绪辅导的活动课,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实施该课程。下面,就以《快乐地成长》活动课为例,对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基本的分析和介绍,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一、目标设计及其依据


     (
)目标设计 
                             
   
活动课《快乐地成长》,将学生情绪发展列入课程目标,通过活动课程疏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焦虑,达到提高学生情绪认知能力、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健康保护基本方法的目的,使学校教育成为引导学生情绪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
)该课程设计依据
                             
   1.
该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优化情绪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2.
本活动课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成长中面临各种人生课题而产生的烦恼和焦虑,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都带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多烦恼。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对权威的服从来化解消极情绪,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已有相当的独立意识,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面临苦恼,他们就不一定从教师、家长那里去寻求帮助和心理支持(尤其是烦恼来自教师或家长时)。五年级的学生还不具有明显的闭锁性,他们来自异性情感挫折的烦恼还很少,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还能够坦然,较少顾忌,采用这种在群体中述说烦恼的方式切实可行。
                             
    3.
据我们在该实验学校的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精神压力相当大,“有苦恼的学生占70%以上,“很苦恼的约占2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学生没有苦恼有时有苦恼”,但是学校教育缺乏适当途径予以关注和指导。可见,在小学高年级开设以疏导学生焦虑、苦恼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实施程序
                             
(
)活动课开始,播放引人宁静、沉思的音乐,教师用关切的语调开始引导语:“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深爱的学生,你们每人都是一本生动的丰富的书;在老师眼里,你们生气勃勃;你们的聪慧,你们的纯洁,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让老师读也读不够。你们有成长的欢乐,也都有成长的苦恼,老师非常希望能够帮助你们。今天,你们就把自己的苦恼用画画的方式画出来,让老师能更了解你们,也让同学们相互帮助、消除苦恼,好吗?”


   (
)全班学生画简笔画,56分钟,教师巡视。
                             
   (
)学生依次(也可教师点名)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出自己的图画并叙述解说画面的含义,即自己的苦恼是什么。


   (
)教师总结:归纳性地进行情绪认知指导,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等。

   ()全班学生在激励性的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手拉手放声歌唱,全课结束。  
          

    三、该活动课要达到的目的和实施原则


    (
)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

   《快乐地成长》所集中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苦恼举例如下:
                             
  
学习焦虑方面:考试没考好(被打骂、恐惧、担心、不敢回家等);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学习压力大,喘不过气;无休止地被限制进行户外活动。
                             
   
安全感方面:爸爸(或妈妈)生重病;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长时间不能见面;父母离异,不管自己;父母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
                             
   
同伴关系方面:同学之间闹矛盾;被好朋友误会,解释也没能消除;经常被人欺负;被同学撒了墨水,全班哄堂大笑,自己感到屈辱万分;当班干部,得罪了同学,没被评上三好学生。

    亲子关系方面:妈妈唠叨;父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妈妈心情不好就打骂自己;父母不讲道理。


  
师生关系方面:被老师惩罚,告状,冷落;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了;教师偏袒。
                             
   
自我接纳方面:自己是实心脚,赛跑总是最后一名;个子矮小,与三年级的学生一样高;忍不住老是要啃手指;自己没有特长。

    :环境吵闹;邻居的婴儿哭,心理很烦等。
                             
  
从苦恼成因看,来自学习、人际焦虑比例占80%以上;从苦恼的程度来看,上讲台述说的14个学生中,8个学生在述说过程中哭了起来,很伤心;从范围看,大多数学生的苦恼在正常范围,尚未形成消极人格特点,但有学生被苦恼困扰的时间很长,程度较深,已成为比较稳定的消极情绪,个别甚至已形成消极性格。从总体上说,小学生的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较为普遍。


   (
)指导情绪认知,教给具体方法

    1.有苦恼合理化。
                             
   
优化学生情绪品质,首先要指导情绪认知。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成长中有苦恼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能让苦恼成为障碍,妨碍自己的心理健康;解决烦恼才能使自己健康地长大,并强调学生有能力解决烦恼。
                            

    2.教给具体方法。
                             
  
优化学生情绪,应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该活动课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了下列可以有效地消除烦恼的方法:正确认识苦恼,用理智消除苦恼;用真诚获得理解;用转移来忘掉苦恼;学会寻求帮助来消除苦恼,如向同伴倾诉、寻求心理辅导等;用乐观自信,用努力向上代替自卑;用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咬紧牙关战胜软弱;学会沟通、商议,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学习人际适应、不欺善”“不怕恶”,要学会坚持正义;学会宽容,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苦恼;甚至用哭泣化解、宣泄掉苦恼。这种具体指导非常有效。该班学生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多能经常运用,调节自己,明显优化了学生的情绪品质。

   ()体现心理辅导的原则
                             
   1.“
无滤过认知、无批评的原则:心理辅导与思品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强调接纳、无批评。由于各自的课程目标不同,所以内容、方法和学科特点都不同。从内容上区别,思品教育主要解决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而心理辅导主要解决情绪情感问题,尤其是消极情绪问题;从方法上区别,思想教育重在灌输,而心理辅导重在沟通、理解和疏导;从学科教学特点区别,思品教育是学科逻辑的,而心理辅导则是问题逻辑的、生活逻辑的。因此,心理辅导课必须是重视个人体验,重在沟通、疏导,必须是无滤过认知的、无批评的。教师的指导语、过渡语和课堂评价都要体现这一原则。
                             
   
例如,该活动课第一个上讲台的是一个男孩子,他的图画是一双大拳头。教师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给我们听听好吗?”这个男孩子说:“我长期受人欺负,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巨大的拳头。他个子瘦小,秉性较弱,说到这里几乎哭了。教师让同学们给他出主意”,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劝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同学说:“把学习搞好,只想打架不好”;等。这时,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就必须体现和遵循心理辅导的原则。该男孩渴望自己有一双巨大的拳头”,对此,教师的指导有相当的难度,与思品教育比较,难度如下。
                            
    (1)
渴望有一双大拳头,是不是想打架?而打架是不对的,学校教育不但不支持,还要予以制止,对此,心理辅导切入的角度是什么?
                             
    (2)
有同学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还能够劝他再退一步?再退后的结果是什么?
                             
   (3)
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中等,通过把学习搞好来实现强者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又如何进行具体指导?
                             
   (4)
小学生处理同伴关系仅依*“告诉老师”,这对他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吗?如果教师使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对这个男孩子的人际适应指导,会犯根本性的错误。
                             
   
那么,符合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的具体指导是什么?针对这个男孩子长期受人欺负,自卑,退缩,教师除了接纳、理解外,要着重指导人际适应,帮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交给具体方法,而非单纯反对他去打架。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老欺负别人不好,人应该不欺善’,不怕恶’,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自己不受恶者欺负。实际上要让这类孩子实现不怕恶”,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指导工作,因为纠正退缩行为的难度甚至大于纠正攻击行为。
    

2.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场的原则。
                             
   
对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学校班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起到凝聚、优化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来自这个集体不同成员的心理支持,这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该活动课设计强调要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场,为全体学生提供疏导不良情绪的渠道。例如,一个女生画的是一条红领巾,右下角一个女孩子在哭泣。她在上学期有一次忘了戴红领巾,进校门时被记了名字和班级,她觉得自己损害了集体荣誉,一直内疚,非常苦恼。同学们听了以后,班长首先站起来说:“那以后你一直没有再忘记戴红领巾,事情早就过去了,我们都忘记了,你不要再为这事苦恼。其他同学也纷纷安慰她,使她又高兴又吃惊,觉得同学们太可爱了,笑逐颜开地回到座位。
                             
    
还有一个学生代表学校在区一级的排球比赛中输了,作为主力队员,她觉得十分对不起学校和班集体,一个学生说:“我们不是只能赢不能输的小狗,谁都不是常胜将军。全班都笑了。高质量的课堂心理场,可使全体学生都受益。
    

    3.重视个别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同时还必须有重点介入。《快乐地成长》只是短短的一节课,却出现了三种学校教育应重点介入的情绪类型。
                            
   
其一是消极体验、消极情绪稳定的学生。一个女学生的图画是她被母亲痛打的场面,妈妈在打她,她伤心地流泪,旁边用红色的水彩笔写了五六个,每个字后面是惊叹号,她在讲述画面时伤心地哭了。同学们劝慰她,一个同学半幽默地说:“我爸爸打我时,我也恨他,但过后又想,打我是为了我好,为了给我长记性,就不怄气了。全班同学,连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而这个女孩子只是默认了同学们的好意,走下讲台时仍沉浸在痛苦体验的情绪里,此时离她挨打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笔者在之后两天到学校找到她了解详细情况,当时她正在上体育课,情绪很好,但提到此事,立刻阴云笼罩:“现在我一想到此事就睡不着觉”,说话时双手不自觉地反复翻绞。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敏感、体验深、消极情绪比较稳定的性格特点。这类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一般都良好。而消极体验稳定和深刻的学生,是学校教育重点介入的对象。
                             
  
其二是高度规范的高焦虑学生。有一类学生的高焦虑是通过对组织纪律的过分认真表现出来的,而现今学校教育特别容易忽视这一点。如一个学生的苦恼是因体育课忘了穿运动鞋,觉得十分丢脸(教师并未严厉批评,只是提醒她下次记住)。她的图画是几条跑道,她说现在一见到操场的跑道就觉得透不过气来。还有学生因迟到被批评过,此后只要稍微晚一点可能迟到,就害怕得近乎恐惧。这是学校片面强调组织纪律”,完全不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差异的一大教育弊端。其实这类学生往往是极遵守纪律的,所以才可能因一次迟到、一次忘了穿运动鞋而长时间持续着透不过气的体验。从情绪心理讲,这种情绪品质并不是良好的,严格说,应该进行适当矫正的。从思品角度,学校可以把这种情绪反应定义为遵守纪律”,“行为规范”,“有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从心理健康角度看,这是焦虑症或焦虑倾向,已经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损害着心理健康。
                             
   
针对这类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重点介入,予以矫治。教师应有意识地要求他们放下心来,不能再强化他们似乎无可挑剔、实则高度焦虑维持的规范,要适当宽容他们的规则失范,让他们明白人都有出差错的时候,以消除其持续的高度焦虑,保证心理健康。
                             
   
其三是退缩、自卑的学生。该活动课中表现出因学习、人际、生理特点(如个子矮小)而自我接纳困难、自卑、行为退缩的学生有4,这是学校心理辅导应重点介入的对象。这部分学生遵守纪律、很少犯错误,从思品角度评价,他们没有问题行为。但从心理健康角度评价,问题就比较严重,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介入的重点。
                            

     四、建议与思考
         

     ()学校课程必须重视情绪目标
                             
    
课程的情绪目标,是通过学校课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品质。该活动课中学生吐诉的苦恼,使我们设计者和听课的教师都深为震撼:学生的情绪发展几乎无人过问,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每天都挣扎在学习焦虑、人际焦虑、甚至恐惧之中。如学习焦虑,学生描绘自己因学习而产生的苦恼的画面,令人深思。
   
画面之一:一颗鲜红的心脏,一支利箭直穿而过,心在滴血,旁边写有“72”,言自己考试失败的心情。
                             
   
画面之二:自己的身体埋在土里,地面只露出一个头,动弹不得,天上三架飞机,正对着自己的头,投下一连串炸弹,自己有一种绝望的表情。学生讲述,这是自己想到考试时的感觉,万分沉重。
                             
   
画面之三:一座大山,山上全是尖刀,自己在山的这一边,山的那一边是100,学生道:我觉得自己爬不过去,总是考不好。学生强烈情绪色彩的画面极大地触动了我们,使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重认知目标、缺乏情绪目标的严重弊端。学校教育由于单纯强调认知目标,学生的焦虑和苦恼无人关照,而且往往为了认知目标将学生置于极大的焦虑和压抑之中,学生大比例的学习焦虑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学校课程目标应该有重大的补充和调整,把情绪发展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尤其要强调不能为了认知目标而丢掉情绪目标,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伴关系指导是学校教育的应有责任
                            
    
同伴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学校教育的人际指导仅限于团结友爱”,理论陈旧,人际指导内容缺失很多,远离学生的人际实际。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人际认知和人际技能,应该由谁来教给学生呢?高年级学生开始希望从成人的权威中独立出来,转而重视同伴,要求与同伴一体化,接受同伴的制约,强烈希望被同伴承认,从同伴那里获得团体归属感和安全感。对此,学校教育如何才能胜任指导?
                             
    
胜任这项指导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现今的学校教育。活动课中一学生因当班干部得罪了同学,“三好落选,非常苦恼,想不通如何才能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拥护?有同学老被人欺负,还有学生被好友误会,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才能和好。如何批评别人,如何学会竞争、合作、理解、宽容、尊重、自尊、协商、妥协、反抗等与人友好相处的观念和技能,都不是教师一句要团结友爱就算是指导。这其中要特别强调两点。
                             
     1.
同伴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父母单向给予,要求甚少,学生在其中领悟不到人际平等,而在同伴那里必须遵循平等原则,即使班干部,如果不遵循同伴世界的社会契约平等,就必然失去同伴和朋友,这一点必须教给学生。
                             
    2.
被团体排斥的学生,孤僻”“老被人欺负的学生,不能只依*教师,或制止欺负者,或要求其他同学搭理孤僻,这种外在的保护和解决方式,其效果也只能是外在的和表面的。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是取得与人合理相处的能力,这是他人代替不了的,父母也代替不了。因此,凡不能有效与同伴相处的学生,都是学校教育应该介入并给予指导的对象。
         

    ()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从该活动课50个学生的苦恼统计来看,此类学生共有20,40%。对家长的指导,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家长的生存压力、家庭婚姻质量、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教师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亲子关系、调整亲子认知、疏导这一类消极情绪呢?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尝试。
                             
    
一方面,对学生:教师一要强调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二要明确表示打骂孩子是不对的,三要教给学生与父母对话、协调、沟通的一些基本方法。
                             
   
另一方面,对家长:高年级学生,其独立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已经不是惟言是听,缺乏见解的儿童。如果家长此时仍将他们视为小孩子,单纯依*约束、制止、防范,要求他们无条件的听话,就会出现亲子冲突,尤其家长用打骂等体罚方式来解决问题,高年级学生的反感和焦虑是很强烈的。学校教育应指导高年级学生的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克服非民主化教育观念,注重尊重、沟通、讲道理,调整教育方法,适应孩子的成长。
                            
   
此外,家长自身情绪品质较差,解决问题简单化、极端化,冲动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示范,也是学生苦恼的主要起因之一。有4个学生明确地说,自己无缘无故被打骂。家长一不高兴就骂人,有气就朝孩子发泄,这在中小学生家长中比较普遍。家长的这种随心所欲、喜怒无常的情绪示范,学校应该给予提醒、批评和指导,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活动课《快乐地成长》从设计、实施到完成,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获得了成长的烦恼不可避免,很正常的积极情绪认知,掌握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而且在活动课良好的心理场里,疏散了相当一部分消极情绪。该班级升入六年级后,不少学生在遭遇学习困难、人际挫折时,能够学着活动课教给的方法自我调节,或班长组织集体调节,收效甚显。这说明该课程可以达到优化学生的情绪认知,提高情绪品质,实现通过学校课程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