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零讲:中国结原理与技法概论
红雨竹 2007-6-9
结本平常,但冠以中国,便立意非凡。只听“中国结”三字,也觉抑扬顿挫,结之神韵,呼之欲出;仔细摩挲观赏,则益加体会中国结之构思精巧,变化千万,美不胜收;倘若能平心静气坐下来,自己动手编个中国结,那岂不更是桩风雅妙事? 在下有幸得识中国结,数年来也曾醉心痴迷编结,偶有所得;虽每有仰之弥高的困惑,却也自谓已略窥门径,所以不惮将个人对中国结的思考与经验作个阶段性的总结。如果有读者能从我的论述中学会至少是认识中国结,那我也就能得到分享的安慰与乐趣了。 中国结宏观结构
典型的中国结主要由结体、耳翼、间隙、流苏等四要素组成,这也是中国结美感的来源之所。 如上图所示,结体是中国结的中枢部分,是中国结成型的支架结构。结体的外观纹理清晰,呈有规律的错综交织,回环往复,给人以一种厚实的美。耳翼是从结体抽出来的成环成圈的线条。结体一般有比较固定模式,但耳翼却千变万化,可大可小,还可以在耳翼上编成其他的装饰结。耳翼从结体中延伸出来,体现一种飘逸之美,也增加了结体的对称性,而对称性也正是中国结的一个审美性征。 中国结微观结构
在编织或分析中国结时,应注意以下两对关系:“单双枝”与“内外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c36be010009s5.html) - 中国结零讲:中国结原理与技法概论_水龙一谭_新浪博客
在编中国结时,若由绳子的一端有规律地朝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编织行线形成特定纹路,则该线端称作“单枝”;反之,若有绳子的两段始终相随按相同或相反方向方式行线时,这两段线称作“双枝”。须注意,“双枝”不同与“双线”编法,这里仍讲一根绳子编结,双枝是由同一绳子的不同部分弯折在一起并行编织,以形成特定纹路效果。当然,双枝线也不一定完全粘在一块,根据编结要求它也可以时分时合,但最终应回到双枝状态。在盘长结系列中,“双枝”是极普通的,而“单枝”在双钱结一类中更常见。单枝常用于耳翼,双枝多用于结体,分别形成结的正反或前后两面,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国结的正反面是相同的。 中国结四大元素
尽管中国结可能很复杂,但它的原料却很简单。一般地,构成中国结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线、珠、穗、丝。 “线”是中国结的最主要的元素。线的取材很广,绳子带子,乃至花藤竹篾,不管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只要它是一维线性的,长度比直径大得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柔性韧性和可编性,都可以拿来编中国结。所以这里所说的“线”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指具体的什么绳子。当然,随着近年中国结的流行升温,市场上也出现了专门用于中国结的绳子。 中国结四大结系
在变幻无穷的中国结家族中,常见的分类是按其复杂程度一般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与组合结。所谓基本结是绳而成结的最小独立单元,若缺少其中一两步编线步骤尤其是关键步骤,基本结就会自然松散或变成一团不可预期的乱线。组合结由若干基本结组成,一件中国结作品可以说就是一个组合结,这里若缺少某一两个基本结,尽管可能会降低该中国结的规模、观赏性与艺术性,但一般不妨碍它仍然作为中国结。变化结只是介于基本结与组合结之间的过渡,很多变化结的变化就来源于基本结的组合,而一些变化较复杂的变化结也就可以单独作为装饰中国结使用。若说它们的区别,大概基本结的联合可视为组合结,而基本结与线以及结与结之间的耦合应归为变化结。 所以基本结对于中国结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中国结比作语言的话,那么基本结就是该语系的词汇了。学习或研究中国结的编法与规律,首先必需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结。中国结艺在长期的累积中,创造与发展出的基本结也不胜繁多。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按各基本结的成结规律,拟归纳为以下四类: 其一是盘长结系列。盘长结原也只是普通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结饰,但由于盘长结强烈的规律性与简易明了的可扩充性,使中国结发展至今盘长结俨然成为了中国结的“脊梁”。大凡在比较复杂、规模较大的中国结饰或工艺品中,没有盘长结系作支架是不可想象,而盘长结也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结体,绝大多数花样变化都是从盘长结延展而出的,所以盘长结几乎处于中心或中枢系统的至高地位。盘长结应用之广,最能体现中国结艺术的规律与神韵,有时甚至能以盘长结作为中国结的代名词。因而盘长结宜其然成为基本结的第一大系。 中国结主要工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手编中国结无需什么特殊的器材,但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能使编结事半功倍。概括地讲,编中国结所需准备的原料与工具可以分为线材、插垫、镊子、胶漆等四类。 线材是编中国结的基本原料,包括上文“中国结四大元素”中所述的“线、珠、穗、丝”,择合适而具体绳子、流苏以及可能需要的珠子或缝合线。虽说任何绳子都可以编中国结,但最好选购中国结专用的绳子。这好比练字时即便用树枝在沙地上比划也无妨,但说到书法还是应该讲究笔墨纸砚的。中国结用线应考虑它们的号码(直径大小)、色泽、质地、柔韧度等性能,不同的绳子适合于不同用途的中国结。至于绳子长度则主要取决于期望编结的规模了,此外也应注意线、珠、穗、丝的相互搭配问题。 中国结主要手法
手编中国结有两种方式,悬挂式与平摆式。悬挂式也叫徒手式,就是把结线拿在手中,最多把某点线段(如悬挂中点)悬空挂起,进行直接行线的方式。平摆式是把结线摆在平面(如插垫)上,进行逐步行线的方式。悬挂式有点接近空间模型,而平摆式则相当于平面模型。理论上讲悬挂式更能体验中国结的成结规律,只是在悬挂式中由于绳子的重力可能产生堆垛效应,使结线混乱、线路模糊,所以实际中悬挂式只适合于编少数简单的基本结,而大部分结都常用平摆式。另一方面,记录编结步骤的图样也更方便解说平摆式。 所谓“挑”,就是行线端从已编线段的下方通过,反之,从已编线段的上方通过就是“压”。如上图示意,红线表示已编段,蓝线表示正编段。左上图样是双钱结的最后一步,就是一挑一压依次通过预先摆好的两个环的四段线段。 中国结编制步骤
最后讲一下编一个完整的中国结作品的主要步骤。 首先是“筹”。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有个构思的过程,所以想编出个有一定水准的中国结,同样不能缺少灵感与构思。心中应有造型计划,选定线材并估算用线长度,把所有要用到的原料与工具备齐;明确本次编结由哪些基本结组成,以及它们顺序搭配,若有珠子也要先考虑在什么时候串入珠子……详尽而周密的筹划可以提高编结效率,否则设计不当,将可能手忙脚乱,错误率大增,甚至编到中途不得不拆散重编。 其次是“编”。虽然话说是编中国结,但其实“编”是最粗浅的一步,就是把“筹”付诸实践的过程,只要凭记忆或对照正确的图样按部就班地行线编结就行。其要求的功底是各基本结的编法,需注意的仍然是编结顺序与规律,这样才能在看似“乱丛”中正确行线。 最重要却也是最简单一步是“抽”,即抽线与调整。由于“编”的过程需要留下大量的行线空间,编出的结必然是较松散的雏形,这就需要把它抽紧,但必须是逐步抽紧,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一般的“抽”法是先抽结体,再调耳翼;分清内外叶,内叶抽紧为结体,外叶暂放松到耳翼;若有双枝线,先并行抽紧,再逐步抽调单枝线。调的时候要注意结的对称与平衡,先把中间的线抽到两端,如果对称性偏差较大,再从一端放松,一点点地抽到另一端。 编中国结其实意不在“编”,而在于“抽”。如果说照图“编”的过程很机械,那么可能要认为“抽”就更机械、枯燥且无聊了。但正是在反复的抽调中,中国结的形貌渐渐地突显出来,那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所以说编中国结能够陶冶情操,大概也就是陶冶在“抽”的过程中吧。 不过“筹”、“编”、“抽”的过程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可能应该交织地进行着,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结。比如可以编完一部分,就抽一部分,至于这中间要抽多紧,要留多少空间方便下步的编结,则又是“筹”的工作了。 编中国结的最后一步可以称之为“裱”。在完成所有的“编”与“抽”后,再进一步作些微调,可用胶漆或针线把中国结固定在其最佳状态。如果想再郑重点,还可以进行适合的包装。 正所谓身体力行,当亲自设计并动手完成一件中国结作品时,对中国结的认识与感悟就会更深一层,让自己沉醉,也让他人惊叹传统工艺的非凡魅力。中国结是手编艺术,虽然现代文明的工业社备能生产一部分的中国结,但不能编织所有的中国结变化,也不能体验到中国结完全的神韵。所以,编个有个性的中国结,不仅是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操,一份心意。 而本文介绍的这些中国结基本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最后再次归纳于下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