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寿辰——怀念父母亲

 文库786 2014-02-12

 

                六十寿辰——怀念父母亲

今天是我六十岁生日,儿孙们回来为我作寿。在这群山怀抱树木林荫的老屋里,孙儿们的嬉闹声打破了故居长久的宁静,使这长年寂寞的故居便有了生气。孩子们带回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大儿子继中立即洗手下厨,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生日酒宴摆上了桌。内弟升杰也赶来为我助兴。继文打开好酒,琦琦和帆帆摆上生日蛋糕,一家人乐乐融融,和和美美品尝着美酒佳肴。这样美满的时刻在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次。这样的生日宴席也是我六十年来的第一次。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我却更加怀念早已远离我的母亲和父亲。

父亲离世已三十五年了,母亲故去也二十五个春秋。他们勤劳辛苦一辈子,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儿子没有为他们过上一次生日,哪怕是下上一碗长寿面。今日儿子们为我做生日,我的内心真觉得好愧约!父母在世时,从未喝过这样的好酒,吃过这样的好菜好饭,儿女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围坐在一起举行一次生日宴会。此刻,我在内心呼唤我天堂的爹娘也来品尝一下美酒佳肴的香味!感受一下生日宴会的快乐气氛。

俗话说得好,“生日是父忧母难日。”六十年前古历七月十七日,初秋天气,暑气未退。上午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妈妈挺着大肚子,摇晃着笨重的身躯,迈着一双小脚,穿行在闷热的玉米地里,弯下身子,寻找猪草。中午时分,妈妈一打好了满满的一背蔸猪草,挣扎着背起背篼,一步一步背到了家。刚放下背兜,肚子便痛了起来。在这间破旧的老屋里母亲经受了生死的考验,一次紧是一次的阵痛,折磨的母亲死去活来,几许磨难,几许挣扎,随着一声啼哭,我便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

母亲苍白的脸上因儿子的到来露出了苦难的微笑。

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母亲曾生下了两男一女,两位哥哥都在出生不久,离世而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年过四旬的父亲面临“无后”,二叔经常戏弄父母亲:“你好好挣,挣下的家业还不是我儿的。”可怜的父母亲常常为无儿而痛心不已。

我的出生,为苦难的父母亲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常常外出打短工,三夏酷暑,父亲带着一把镰刀和一根扁担外出收麦,餐风露宿,顶着烈日,从关中平原一直割到秦岭的南山;数九寒冬,滴水成冰,父亲带着一把斧头进山烧木炭,冒着高温装窑,顶着星星出炭,披着雪花背炭去集镇上叫卖。母亲带着我,作务着数十亩庄稼,还喂着一头母猪。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用他那廋弱的身躯硬撑起了这个家。

小时候,母亲常常含着泪水给我讲:婴儿时,由姐姐带着我,中午下工回来,赶紧擦洗满身的屎尿;会爬了,姐姐引不住我了,母亲就用布带子一头拴在我的腰上,另一头绑在窗格上。有一次,母亲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干活,就让二婶照看着我,下午二叔回来,嫌二婶带了我,又打又骂,逼得二婶几合火柴头和着酒喝了下去,多亏救得及时,才保住了二婶的命。  从此后,母亲再也不敢让二婶带我了。母亲出外干活,总是带着我。母亲忙着干活,我便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困了便在母亲的衣服上熟睡。

     我出生的第三年,解放了,苦难的日子总算熬到了头。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母亲仍然带着我。母亲干活,我便在地头玩耍。

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和着乡间泥土芬芳,伴着母亲幸酸的泪水,我长大了。

母亲虽然大字不是一个,却极有远见。十岁了,便千方百计将我送去求学。母亲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喂头猪。”家乡没有学校,母亲先后送我到隘口、草滩沟、唐藏去求学。由于年龄太小,交通不便,生活困难,都失学了。直到五八年。十二岁的我便在杨家庄才走上了求学之路。

我的小学生活是伴着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渡过的。六○年吃食堂,每人每天只有半斤粮。玉米珍和着榆树皮、葛条根、玉米芯等磨成的面熬的稀粥,一顿也只有一小碗。白天饿得无力气,晚上饿得睡不着。母亲在上工之余,也剥来榆树皮,捡来烂洋芋,烂玉米,带回来晾干,用手磨磨成面,做成饼,每星期做五个。这便是我的救命干粮。

六○年冬天的一个周六,我饥肠辘辘的赶到食堂,正赶上吃午饭。午饭是玉米珍和着包谷芯面拌着洋芋疙瘩熬成的粥。母亲赶紧将她刚买的的一碗给了我。我吃完后,母亲给了我二两饭票,我到厨房去打饭,正好刘兴才也在打饭,他对炊事员李凤英说:“给我多捞几块洋芋嗂。”我随意地说了一句:“我碗里一个洋芋也没有。”一句话闯下了大祸。李凤英一下子掀翻了饭桌,大声嚷道:“你个上中农的毛孩子,能得很,你来舀。”食堂管理员李凤英的丈夫周长应在管理室大声地问;“那个”,“学儿”,“上中农的狗崽子还想骑在贫下中农的头上作福呢!”我吓得愣在那里。五婶赶过去对母亲说;“你不赶快去把孩子拉回来。”母亲急忙把我拉到五叔的屋子里,紧紧的抱住我,滚热的泪水落在我的脸上……。

事情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当年的那些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母亲的身边是最安全的,母亲的怀里是最温暖的,母亲的泪水给了我永恒的记忆,也给了我坚强。

这种坚强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一定要求学成才的决心。不管是困难时期的一天四两粮,还是回回寺中的冷炕头;不管是酷暑盛夏,还是风雨雪飘,崎岖的羊肠小道里留下我柔嫩弱小的身影背着小背兜装着米面菜炭来回摇动的身影,小峪河道里有我少年时代身背行李,足穿草鞋每月一回奔走的足迹;小学时代背过柴,中学时代打过工;为上学赶车孤身在甘树涯的深山密林的雪地中疾行;为渡河只影在辛家山芷坊平上下的鬼门关阎王貶的悬崖陡壁上爬攀,上面随时有石块滚落,下面涛声如雷,头上暴雨如注。雷神庙里架火取过暖 ; 阎王殿里垒锅煮锅饭……。

受过多少屈辱饥寒,历经多少艰难困苦,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十年寒窗苦读。虽然没有高中科榜,但也是家乡的第一代中学生。

正是由母亲这面坚实的靠山,才使自己完成学业;也正是由母亲这块坚实的后盾,才使自己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把坚强赋予了父亲、母亲;同样,困苦的童年也把坚强赋予了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宝藏,只有蕴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得到它;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精神财富;只有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人,才能吃得起它。

然而,父亲和母亲吃了一辈子苦,却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今天,我已六十。“…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老之已至,越之将老,越是怀念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父爱如山,母爱是海。

感怀之至,在六十岁生日之际,撰写了这篇短文,以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但愿这种思念能穿越时空,能让远在天国的父母亲感受到儿子的祝愿,能让父母亲感受到不孝儿子的怀念!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