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

 3gzylon 2010-06-18

除了政府不愿公布外,中国预算制度存在缺陷,无法通过预算体现“三公”支出的实际,这也不能回避。

本来,按照规范的预算制度,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受预算的统一管理和约束。但在中国,纳入预算、接受预算监督的资金只是一部分。各级政府拥有大量的不受预算监管的“体外循环”的预算外资金,以及根本就是违法所得的制度外资金。这些资金被叫做小金库,而不少“三公”支出使用的钱正来自小金库。有些“三公”支出更是手段离奇,典型的是向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摊派,或借用其车辆,办公用房等。

这就是说,如果不把政府收支完全纳入预算,增加预算的完整性,如果不严格规范公权力的界限,那“三公”支出就可以通过种种手段逃避预算监管。所以,完善预算制度,将政府一切收支纳入预算,“三公”支出的准确数字才可能逐渐明朗。

【推荐阅读】

贪官“以权换钱”的念头是咋来的?

穷人富人究竟该“分居”还是“混居”?

强求“贫富混居”不如缩小贫富差距

公租房如何让“夹心层”受益

女市长家族的致富路剧本总是雷同

房价未动房租疯涨,如何退退火

中国足球好好学学朝鲜队(图)

“月薪不足8000不敢要孩子”透露啥?

文化传承咋成了“挖祖宗坟墓”?

行政公开,政府不能假装摸石头

“史上最牛养护站”住的是养护工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