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纵横谈(之五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下))

 昵称955772 2010-06-19
科学纵横谈(之五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下))

普朗克多才多艺,具有音乐天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作曲(1876年)。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物理。然而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人文学科的地位仍远在新兴科学之上。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宗教和学术的世家,家人和亲戚并不鼓励他去学物理,他们都认为人文是比科学更为优越的知识。慕尼黑的物理学教授菲利普•冯•约利(Philipp von Jolly,1809-1884年)曾劝说普朗克不要学习物理,他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过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

普朗克的发现曾让物理学家们既兴奋又烦恼:如何理解一个近乎荒谬的假设,物体通过分立的跳跃非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怎么会这样呢?物体能量的变化怎么会是非连续的呢?根据我们熟悉的经典理论,任何过程的能量变化都是连续的,而且光也是从光源中连续地、不间断地发射出来的。 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解释不通的假设,尤其是严肃的科学家。即使普朗克自己,为了说明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才被迫假设能量量子的存在,然而他内心深处也无法容忍这样一个近乎荒谬的假设。如象人们理解牛顿力学那样,人们需要理解量子理论。于是在能量量子化假设提出之后的十余年里,普朗克本人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1931 年,普朗克在给好友伍德(Willias Wood)的信中真实地回顾了他发现量子的不情愿历程,他写道,“简单地说,我可以把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因为我在天性上是平和的、反对可疑的和冒险的,然而我已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我明白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而且我也知道了描述正常谱中的能量分布的公式,因此就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

物质世界能产生普朗克常数,这一定有所原因。有新的观点认为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时,只要向心力是与到圆心的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就能产生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乘以圆周运动频率等于带电粒子动能。如果电子受到这种向心力,那么这个常数就是普朗克常数。通过对“电荷群”的研究,已证实电子是受到这种向心力的。
  
普朗克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科学真理的真理,即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一断言被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