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其他名家

 榜上有名 2010-06-19
明代其他名家
 
董书传人担当书法欣赏:翻腾绞转的挥洒

书法欣赏【草书四言】

       明末清初书法界,担当以生辣豪纵,学董自化的书法面貌活跃于清初书坛,其晚年在云南书名尤盛。担当一直以自己是董氏传人为荣,并时常表达出学董而能逾出时辈的自信,其在《临董玄宰先生帖》诗中云:“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万历三十三年,担当13岁时补博士弟子员。33岁时,以岁荐入京应试礼部,旋执弟子礼受业于董其昌、李维桢。其时董任南京礼部尚书,担当在南京随董氏达3年之久,潜心学习诗文、书画。明代末年,担当,法名普荷,一名通荷,俗名唐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担当为其号。

      担当学书法直追董书源头,以晋唐为宗,于二王、怀素、张旭等人用功尤勤,在《答索书者》中,他更是表达了学习古人之后的自信:“岂止能将狂继颠,较之怀素更飘然。老僧不种芭蕉书,到处看门见绿天。”担当虽学董其昌,但他并不像清初的一批崇董书家,徒有圆熟流畅,了无生气与个性。董氏书风在清初所造成的单调贫乏的面貌,在担当身上几乎难以看到。

      在担当的书法中,我们亦可感受瘦劲清奇之气、豪放旷达之度、奔泻千里之势。担当之号的来由,说法不一。一说是担当于国变之时,至鸡足山削发为僧,号为“能荷佛家之担”之意。在明清鼎革之际,逃禅、隐居、殉国是许多爱国士人无奈的选择,亦是对乱世的无力抗争。另一说崇祯十五年,甲申国变前,担当感到报国无门,将“担当天下大任”的一腔爱国豪情寄寓在中。

      前人观担当书画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独醉楼斜酒气醺,模糊两壁浓淡分。墨虽落后方成雾,笔未动时已起云。”书法作品《草书四言偈语轴》为南京博物院所藏,释文:“即心是佛,砒霜狠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担当。”是担当晚年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此作观后都有一种狂放后的宁静,在翻腾绞转的挥洒中,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全篇揖让映带自然,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林气息。运笔游刃有余,笔法老练,不落董其昌窠臼,书风与董氏在若即若离间,从中可看出担当在学董过程中的逐渐蜕变,并形成自己轻松随意的书法面貌。
 
王绂小楷书法欣赏/端庄稳健【自书律诗】

书法欣赏-王绂小楷

        王绂书法之所以能成就冲淡平和的风格,应当与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几经磨炼有关。从作品中可以窥见王绂对人生、对世事的看法是平淡超然的。风雨沧桑,生活的历练,成就了他举重若轻的品性。如果我们再留心审视一下王绂的诗与画,同样可以品出其中宁静平和的味道。其艺术语言是统一的、和谐的。他宠辱不惊,故而他的作品能大巧若拙,无意于佳,朴实无华。王绂所写的小楷作品,开幅不大,所写内容为自作律诗,字属蝇头小楷之列,具有一定书写难度,但作品通篇小中见大,气息通畅,冲淡平和。作品的风格是作者心态的直接反映。只有那些摒除浮躁、抛弃功利、了无杂念之人,才能写出平淡自然的作品。

        明代王绂才情出众,广涉诸艺,诗文书法绘画俱佳。王绂是地道的文人。他平生好游历,周览名胜,后隐居于九龙山。洪武年间为事所累,谪居山西朔州十多年。永乐之初,王绂因善舞文弄墨,被荐入翰林,官中书舍人。
  
  平和并不是简单的平平淡淡,而是要在柔美中不含媚态,刚健中不含霸气,这就有一个如何掌握尺度的问题。而王绂在书法之中能很好地把握这一尺度,体现这一意蕴。他的作品平正稳健而不显呆板,端庄流丽而不显单薄,不温不火,不激不厉。古人论诗,历来肯定冲淡平和,心正气静,反对矫揉造作,剑拔弩张。诗词与书法具有血缘相亲的关系,书法之中的冲淡平和同样境界颇高,同样难以做到。王绂生于1362,卒于1416年,字孟端,号友石、鳌叟、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
 
明代黄道周小楷书法欣赏:险峻峭拔质朴

书法欣赏-黄道周小楷

        黄道周小楷书法用笔厚实,点和竖画起笔多采用横折切入法,下笔的速度较为缓慢,线条苍茫朴厚,自然产生生拙之感。在结体方面要体会部首与部身高低、大小有异,注意化解离合、奇正矛盾,斜中取正,求得整体结构的稳定;章法安排上,尽量把握住行气,做到贯气流畅,自然活泼,行距宜大不宜小,力求与原帖保持一致。自古就有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之说。黄道周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我敬仰。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位都是大明天启二年的同科进士,在以后的20多年仕宦道路上,他屡次直言上疏,他严峻方刚、高风亮节的豪迈气质。后因忤逆帝意,屡遭贬谪,几至于死。

书法欣赏

  在具体临写时,力求做到用笔果断,切、折、转、顿有机结合,尽量适应黄氏那种积极强调紧迫的用笔习惯,力争点画厚实,质朴古雅。黄道周有着险峻峭拔、质朴古雅的书风。黄道周小楷,初师钟繇、王羲之,尤喜《宣示表》、《荐季直表》。其小楷结体极有用意,打破了传统书法四平八稳的结字方法,故意在笔画的搭配上造成险峻峭拔之势,拓宽横向,缩短纵向,结合得相当自然,质朴古雅,毫无生硬之态,使人耳目一新,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表现手法。由于他深谙隶法,通古融今,将古文字和金文的笔法稍作变化,掺入其中,临习时应当用心体会。

书法欣赏-临习

        清人宋荦在评论黄道周小楷书法时说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其力量感和压迫感似乎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与文徵明、董其昌诸公的舒畅温雅绝然有异,也与徐渭的粗放豪迈拉开距离。想在原有的创作元素中加上一些厚、拙的东西进去,这是决定临习黄道周小楷书的原因。1646年某日,黄道周从广信前往婺源,与清军遭遇,兵败被俘,临刑前曾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16个字,慷慨就义于南京之曹街,表现了他杀身成仁的忠烈品质。
 
明代张弼书法欣赏【行草诗文卷】风逸妍美

书法欣赏-行草诗文卷

         张弼书法用笔似师承二王,使转顿挫生动活泼,变化丰富;提按映带,迅疾有度,挥洒自如,线条流畅,质感强烈。书于明成化十六年,张弼时年56岁,对于活了62岁的张弼来说,算是他的成熟作品。此作为洒金笺纸本,行草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书写内容是自作诗和短文,计11则,此卷为其中一节。综观此卷,落笔清晰,行笔峻爽,柔密中有一股峻劲。字形摇曳升腾,气韵生动,颇得宋人意趣。

  《行草诗文卷》精微中见奇崛的笔法,使得此作古意盎然,透出时辈作品中所没有的气息。结字的处理,较之张弼的大草作品,显得理性了许多,已经没有了像王鏊所说的:“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怪伟跌宕”的狂放用笔而形成的那种过度夸张、欹侧的字形了。

书法欣赏-张弼的草书

          这一时期的书坛,书法风格雍容华丽,表现了姿媚靡弱的审美意趣。此时,张弼与同时代的陈献章能冲破藩篱,注重写心抒情的倾向,为书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实不失为一代草书大家。章法上,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气势贯通,摒弃了其惯用的乱石铺街式的大草章法,行与行之间显得疏密有致,波澜起伏。张弼所处的时代,正是“台阁体”风靡的时期行草诗文卷书法大多结字中规中矩而又错落有致,张弛有度。只有“索、月、桥”三字显现了时人风气,特别是“索”字的左边一点,已游离了原字,略显支离。

        张弼的草书是上追唐草,取法旭、素,完全抛弃了明初曾经盛行一时波磔翻飞的章草的用笔痕迹。张弼的不少作品“虽风逸妍美,而结法实疏,腕力极弱”。张弼草书师承宋广,从其草书风格看,他不仅“尚近前规”,更将宋广等前贤变元人蕴藉书风为放纵的草书风貌向前拓展了一步,震荡人心。张弼生于1425年,卒于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松江华亭人,是明中前期卓有成就的书家。
 
明代徐有贞书法欣赏刚健劲挺【草书刻帖】

书法欣赏-徐有贞行书

         徐有贞的书法也受到黄山谷和陆游等人的影响。徐有贞是这一方向性突破的先行者.他的这一作法,也影响到他的外孙祝允明.因此,我们也把徐有贞视为”吴门书派”的先导者。明初书坛虽有宋克以图突破,但由赵孟頫提倡的恢复晋唐传统在书坛被广为接受。徐有贞早年学欧、褚,中岁学王,晚年学怀素。

       徐有贞是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他参与的南宫之变使明代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当时经世思潮的典型人物 ,但因迷信天象、躁于仕进 ,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他借助武臣和宦官的势力 ,发动南宫之变 ,意图在政治上有所施展 ,却亦因入仕之心太迫 ,仕途上不择手段 ,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经国报负 ,且因杀于谦而留有千古罪名。

书法欣赏-草书刻帖

 
       徐有贞的草书上承旭、素,下启明代草圣祝枝山。因此,他的草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绝非一般人可比了。徐有贞《草书刻帖》,书法虽只寥寥数行,但其刚健劲挺、潇洒流畅的笔致,摇曳多姿、疏密有致的分布。

书法欣赏-徐有贞草书

       徐有贞的行书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如他的《行书题识》则明显有王、褚的体貌和笔意.而他的《墨竹歌卷》,则已带有宋人欹斜与开张的体势.知其渊源,临习时便容易把握其书的特点。《墨竹歌卷》略带黄山谷与陆游行书的特点,构字每有伸手挂足之处,与晋唐字体相比,显得有些变形与夸张。徐有贞的草书书法的特点是下笔应果断,勿迟疑;笔力应强劲,勿软弱;使转应灵活,勿板滞;挥洒应大胆,勿拘谨。留意其精妙的笔法,注意其连绵的气势和运笔过程中提按、快慢的节奏,注意疏密、欹侧及揖让等章法布局的变化。
 
明代吴宽书法欣赏:学东坡行书不杂他体的

书法欣赏-行书诗稿

         吴宽的书法主要是学苏东坡的行书,不杂他体。吴宽书法特点是:结字较紧,且略带扁斜,一如苏字结体。笔势的连绵要表现为笔断意连,字与字之间的连绵笔意尤需注意。

         在这一点上,吴宽与徐有贞、沈周、李应祯等一样,冲破了元人鄙弃宋人书法的藩篱,果断地取法宋人。同时他又注意与徐、沈、李等人拉开距离,避开他们所取法追踪的宋人,独师苏体。都穆评其:“(吴宽)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宋人书迹在明代时流传甚多,保存也相对完好。

        从宋人书法墨迹中获取笔法对于明代书家来说是明智之举。这正是吴门书派先导者们的开拓之功。事实上,祝、文引领吴门书派崛起至兴盛,也都得益于此。晋唐人书在明代大多只能从刻帖中看到,经过辗转翻刻,离原迹精神面貌渐远。

  如果已有临摹苏字的基础,再作临摹,便相当顺手。吴宽《行书诗稿》系故宫博物院藏品,从作品来看,都穆评语不妄,气韵确实不减苏东坡。吴宽也是吴门书派的先导者之一,他与文林文徵明之父为同科进士,因而文徵明有机会向他学文。吴宽不但“以文行有声诸生间”,而且亦擅书法。
 
文章领袖馆阁明代王鏊书法欣赏【再游诗稿】

书法欣赏-再游林屋洞诗稿

         明代王鏊书法以行草见长,取法晋唐,用笔清劲峭拔,与时风及元人皆不相类,书法极具个人特色。王鏊与吴宽常常一起吟诗作文,观赏字画,作跋题辞。因此,王鏊的文章与书艺对吴门的影响也很大。王鏊行草《再游林屋洞诗稿》其章法特点:字距紧密、行距疏阔。注意用笔的收放擒纵,字体结构与字间的呼应组合。

           明朝王鏊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草书挥洒自如,清劲秀逸,气脉连绵。书法清劲爽健,结字纵长严谨,得峭拔风神.不足处似清健有余,沉稳不足,笔画略见干涩。王鏊字济之,别号守溪,学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

         王鏊与吴宽一样,游于仕宦,跻身台阁,并以文章领袖馆阁,大力提倡古文,因此吴门文人尊他们为文苑领袖。他们虽长期仕于台阁,但提携乡邦后进,不遗余力。祝允明、文徵明等后学才俊以他们为师。王鏊晚年由京城乞归乡里,在苏州闲居16年之久,成为苏州文人雅集的核心人物。此外,不少吴中名胜都留有其题咏刻石。
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王宠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白雀寺诗卷

      王宠生于“吴门书派”崛起之时,活动于“吴门书派”全盛时期,其一生活动的范围基本在苏州地区。他和祝允明、文徵明一样,仕途不达,是书法成就了他的名声。他与“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文徵明等人有直接交往,并与一批吴门文士过从甚密。如蔡羽是他的业师,唐寅是他的挚友与儿女亲家。尽管他中年早逝,但影响力却很强。王宠的书法,主要受蔡羽、祝允明和文徵明等人的影响,上溯晋人,韵致独到。

  王宠之书法,能在蔡、祝、文、唐、陈等高手群中,独树一帜,在结字、用笔等方面都与他们拉开了距离。《白雀寺诗卷》又称《七绝诗卷》,系王宠临终那年所作。在追溯晋人格致时,稍出己意,略掺奇逸,因而能为时所重。若有二王作基础,则容易得法。此作之奇,并非字字皆奇。其相当多的字,有二王的影子,只是稍加己意罢了,如“宿、首、鱼、子、客、堂、鹤”等字,结构略作变动,属平中寓奇之笔。

          王宠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人。王宠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王宠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传世书作有《草书册页》、《自书五忆歌》、《白雀寺诗》、《送陈子龄会试诗》等。何良俊称:祝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
书法吴门四家陈淳书法欣赏豪放雄壮的草书
从传世的陈淳行草书法与大草作品来看,祝枝山对陈淳的启示是毫无疑问的。在书法上,陈淳虽受文徵明的影响,但他更钦慕祝枝山的草书。他曾将其所藏一幅祝氏为他人书于30多年前的作品向祝氏更换草书,祝枝山因此而为他作《草书唐宋词》长卷赠之。相信陈淳得此手卷后一定爱不释手,并细加揣摹。

  陈淳行草《自书诗卷》书法欣赏特点是奔放不离法度,粗豪不失精微。章法收放自然,不夸张,有节律感。落笔强劲,运笔洒脱,强调提按对比。陈淳行草《自书诗卷》,可以感受到强劲雄壮的笔力、随意洒脱的韵致以及豪迈超逸的气概。系其闲居无事漫理旧稿时,见案上有素卷而随意抄录的自书诗,是在十分放松的心态下所书,为无意于佳乃佳之作。

        在书法方面,则被列入“吴门四家”(祝、文、王、陈)之中。从个性来看,在文徵明、祝允明之间,陈淳更倾向于祝氏的豪放,与谨严的文徵明反而有距离。他在绘画方面虽然未被置于“吴门四家”(沈、文、唐、仇)之列,但由于他在写意花鸟领域的创举,在画史上与徐渭齐名,被称为“白阳青藤”。陈淳作为祝允明、文徵明的弟子,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明初鲍恂书法欣赏【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

书法欣赏-鲍恂

        燕文贵为北宋宫廷画家,山水不专师而自成一家,清雅秀媚。浙江吴兴人,善作山水人物。宋刘道醇撰《圣朝名画评》将燕文贵人物列能品,山水列妙品。其所作《秋山萧寺图》后有宋、元、明诸多名家题跋。鲍恂行书书法【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整体上行草相间,体势活泼,意蕴古朴,韵味疏宕。凭吊伤怀,提笔黯然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乃有感于心无意于书之佳作。

        书法家鲍恂字仲孚,晚号环中老人。其先原为崇德人,后徙浙江嘉兴。明洪武四年召为同考官,明洪武十五年已80余岁,授文华殿大学士,以老疾辞归。主要活动于元末明初。至元元年乡试第一。至正四年后授温州路学正。隐居西溪,后以事累,出走于外,不久卒。

       明史载,元至正中以荐授温州路学正,寻召入翰林要,不就。洪武四年,初科举取士,召为同考官。试已,辞去。十五年与安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皆以明经老成为礼部主事刘庸所荐,召至京。恂年八十余,长年、诠亦皆逾七十矣,赐坐顾问。翌日命为文华殿大学士。皆以老疾固辞,遂放还。
明代黄道周书法欣赏:楷如钟王行草直逼二王

书法欣赏-舟次吴江诗册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称黄道周: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钟王。黄道周擅长楷、行、草书,他的行、草书远承钟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其草书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的美感。他的楷书溯源钟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黄道周楷书流传多为小楷。     

        明代书法家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黄道周,生于1585,卒于1646,字幼玄,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天启二年进土,崇祯三年四月任右中允,以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被谪戍广西,福王宋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失败,又与郑芝龙等拥立唐王朱隆武,官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抗清,至婺源为清兵所俘,顺治三年被杀于南京大中桥。

        黄道周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历劲遒,行、草、真、求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夺超妙,深得二王神髓。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

       黄道周是晚明书坛颇具个性的书家,也是标立新风的开拓者,其书风在近代尤有影响。行书书法黄道周代表作《舟次吴江诗册》,纸本行书,明崇祯十七年书。沈曾植、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诸家尤为推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册行距疏旷,字距萧散,情满意足,写得奇伟古拗,峭厉遒劲,既有魏晋书意,又有宋人风韵,灵动错落,俯仰、欹正、敛张各有姿致。
姜立纲书法欣赏-豪放舒展循章草古意

书法欣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姜立纲的书法天赋表现在对篆书、隶书、小楷的自出机杼上。书法史上,总有些书家被边缘化,他们给人的感觉很熟悉,但判定、思索起来却比较模糊,姜立纲即属此类。姜立纲去世后,明孝宗遣浙江布政司温州知府邓淮渝专程祭之。这种荣耀,在整个明代乃至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罕见的。

         姜立纲书风不可能囿于明初二沈三宋的藩篱,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温州东溪村姜氏宗祠《姜赤崖祠堂记》的篆额就出自姜立纲的手笔。此作上承李阳冰篆书,结篆打破成法,另辟蹊径,增其婉曲,下启清篆,尤为可贵。

          姜立纲的书风不可能完全依赖明代书法诸家而成名,其当为广涉博取,最后才自成一家之体的,这是成功书家的必由之路。瑞安玉海楼藏姜立纲草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法立轴,书风从整体来看,近沈度体格,比沈氏略豪放舒展,颇得章草三昧,取怀素筋络,长线如戟,短笔有锋,连带婉转,疾迟优雅从容,气息雍容高贵,古意昂然,与沈氏书风拉开了距离。

          书法字形修长,左右开张,清劲圆润,循章草古意,似受宋克章草影响。意仿松雪神韵,笔画一丝不苟,锋颖谨慎有度,形体有所拉长,全篇章法跌宕贯气,上下呼应。
黄道周书法欣赏:行笔严峻方折方劲刚健

黄道周-书法欣赏

       黄道周楷书书法溯源锺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黄道周真、草、隶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黄道周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

      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妻蔡玉卿,书法似黄道周,小楷孝经为其代表作。黄道周楷书流传多为小楷。他的行、草书远承锺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其草书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的美感。

       死前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绝命书。天启二年(1622)进士。他曾任南明吏部、兵部尚书,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南进,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