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区柯克的颤栗与微笑

 家住苍烟 2010-06-19

希区柯克的颤栗与微笑


        8月13日是电影大师希区柯克110周年诞辰,尽管从未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他早就被公认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他的电影在技术上清晰而系统,但他又不只是一个电影技术大师,更是一个深入挖掘人性的心理分析师。这注定是一个天才。

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全然不知桌下藏着一个将在15分钟后爆炸的炸弹。希区柯克在与特吕弗的对话录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如果观众事先不知道炸弹的存在,这个场景将会变得十分无趣,观众会对没完没了的对话感到厌烦,炸弹的爆炸至多能带给观众15秒钟的冲击。相反,如果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炸弹的存在而且迫在眉睫,就会不自觉进入到这个场景之中,为谈话的人操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不再显得无聊,因为观众会不停猜测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会否导致炸弹的发现。在炸弹终于爆炸时,这个场景带来的是15分钟的紧张。

引人入歧途的“红鲱鱼”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悬念电影和侦探小说存在一个重大的差别。后者被希区柯克称为“whodunit”(谁干的?),只能引起观众平静的好奇心,而不能像悬念那样激起观众强烈的情绪。有选择性地给予观众比剧中人物更多的信息,正是希氏悬念的精髓所在。在《家庭阴谋》中,希区柯克让观众先于剧中人物知道刹车制动液泄漏,让观众参与到剧情中不自觉地为剧中人物的安全感到担心。在《精神病患者》中,让观众比侦探先知道旅馆老板有个疯子母亲,从而让侦探进入诡异的房屋那一幕成为希区柯克电影中最具悬念的场景之一。

一旦悬念构造成功,希区柯克并不打算让剧情顺着观众的思路往下发展,而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来制造惊奇的效果。在《海角擒凶》的高潮,卡明斯用枪指着劳埃德,把他困在自由女神像的顶上。当你以为就此结束时,卡明斯开口说话,震惊之下,劳埃德失足坠落。被用来误导观众从而营造惊奇效果的事物,被希区柯克称为“红鲱鱼”。比如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物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最终只是个清白的路人,而观众不曾注意到的另一个人才是真正的犯案者。这一罪案片里常见的场景中,观众并不知道路人显得可疑的真实原因,他只是用来转移观众注意力的“红鲱鱼”,以便让观众对元凶可疑的细节视而不见。在本质上,“红鲱鱼”技巧和悬念一样,也是在观众掌握的信息量上做文章,这种情况下,观众比剧中人物知道得更少,或者有些信息以含混的方式出现,让观众下意识忽略掉一些细节。在与特吕弗的对话录中,希区柯克谈到了一些“红鲱鱼”技巧,比如《精神病患者》一片中:女主人公偷窃4万美元出逃的故事,只是用来将观众引入歧途的“红鲱鱼”。

神秘诡异的“麦考芬”

作为制造悬念的副产品,“麦考芬”也是导演用来抓住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麦考芬”通常指在悬念片和间谍片中出现的秘密文档或者政治军事机密,它是整部影片叙事的枢纽。“麦考芬对于剧中人物来说极端重要,而对我这个叙述者来说没有丝毫的重要性。”希区柯克这样定义它矛盾的性质。“麦考芬”在剧中通常是凝聚观众注意力的借口,而观众和叙述者一样对它的实际内容没有任何兴趣。在《三十九级台阶》中,“麦考芬”是一个用于建造飞机模型的数学公式;在《失踪的女人》中,它是一段负载着两国秘密协议的音乐旋律;在《西北偏北》中,关于政府机密的缩微胶片成了它的化身。广义来讲,那些衍生冲突推动情节发展,而对观众来说无足轻重的关键物品,都可以称作“麦考芬”。导演大卫.林奇就惯用“麦考芬”来制造神秘诡异的气息,比如《穆赫兰道》中丽塔失忆后钱包中的巨额钞票和古怪的蓝色钥匙。昆汀的《低俗小说》是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黑帮老大马沙不惜杀戮想要取回的神秘手提箱,观众到影片最后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这儿导演刻意突出了“麦考芬”无足轻重的一面。

如果电影叙事含混或有太多需要记忆的细节,悬念的效力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希区柯克总是将情节简单化,极少着笔于与剧情无关的细节,让观众更容易获得更强的戏剧效果。“什么是戏剧?归根结底,就是剔除掉沉闷部分的生活!”

幽默是用来缓解紧张

“对我来说,没有幽默的平衡效应,悬念将没有任何意义。”希区柯克认为幽默元素有助于缓解悬念带来的精神紧张,可以避免观众在单一重复的刺激下感到疲劳而分散注意力。在紧张得到释放之后,观众才有重新回到悬念中的欲望。《西北偏北》从头到尾都贯彻着导演的这一思路。男主角在被灌醉之后,不得不沿着海边悬崖开夜车,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脸上的表情却滑稽可笑。

同样是《西北偏北》,希区柯克让主角顶着烈日,身处一片荒野,被喷洒农药的飞机追杀。这个场景在营造出紧张气氛的同时,创造出反讽的情景,摆脱了一般黑色影片的陈词滥调:充满威胁感的阴影,恶劣的天气,吱呀作响的破门……“正是将日常现实和富有创意的想象两者并置起来,让故事变得有趣。”所以在《怪尸案》中,希区柯克先展示出一个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宁静小镇,然后突然让一具尸体出现在散布着秋日枯叶的山坡上。在他看来,轻松幽默的氛围可以增强悬念的戏剧张力。

谈电影不能不谈到镜头。演员面部和关键物品的特写能够有效激起观众的情绪,希区柯克将这一简单的规则用得出神入化:《美人计》中酒杯的特写,不停提醒观众酒中有毒;《精神病患者》中著名的浴室谋杀情景则由数十个特写镜头组成。从全景切到特写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反之则会让观众感到放松,在适当时刻让观众感到紧张或放松,在希区柯克看来就像是创作一首乐曲,不过演奏的是观众对画面的反应。

在悬念和幽默、紧张与放松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区柯克承认,只有当字面上的剧本变成活生生的画面时,才能作出适当的判断。但他也说过,在完成构思后,对他来说电影已经存在,甚至没有必要把它拍摄出来。从这似乎矛盾的两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早在拍摄之前,电影在他的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前文提到的技巧在同期电影中并不鲜见,但将它们从实践中归纳出来并贯彻到每一部影片,希区柯克是第一人。这些电影成了教科书的范例,并且在大师诞辰110周年之际仍然能够继续为观众带来颤栗和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