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奥运会上,无数奥运健儿在发力拼搏的瞬间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奇迹;四川大地震在巨响连天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了幸福的梦乡……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精彩。 请以“ 的瞬间”或“瞬间的 ”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面整洁,抒发真情实感,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永恒的瞬间 雨,冲洗着大地;风,荡涤着天空;鸟儿,搏击着苍穹…… 简评:描写很生动,是散文风格的记叙文,语言上无需赘语。风格依然缠绵,建议尝试简短而有力的开头结尾。 伸手的瞬间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早上还阳光明媚,现在却大雨倾盆。 简评:生动的描写、简洁的叙述、恰到好处的抒情是记叙文的法宝。 花开的瞬间 人生如花,拼搏是水;人生如叶,乐观是风;人生如屋,信念是柱。 简评:文章结构、思路、语言、选材都堪称完美,只是中心不算太突出 ,请同学们细思。 瞬间的明白 06-1 刘孟飞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了…… 在古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的父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留下这对母子。可能是母亲怕孩子没有父亲而伤心吧,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希望用母爱来弥补没有的父爱。可是孩子却不领母亲的情,他只信奉观音菩萨,而不听母亲的话。母亲只好惯着他。 孩子渐渐的长大了,想去南海寻找观音菩萨的心,也越来越强了。 于是他终于忍不住地对母亲说:“喂,我要去南海,明天就走,快给我整理一下行李。”母亲满脸疑惑地问:“你说什么?你要去南海?你去南海干什么?”儿子显得有些不耐烦了,说:“让你整理行李,你就整理,干什么这么多废话!”儿子谩骂道,“我去找观世音菩萨。”母亲无语,只是默默地流着泪,为儿子整理行李…… 第二天,儿子启程了,直奔南方而去。母亲只是默默的流泪,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突然,鸡乱叫了起来。母亲擦干了泪,去看明原因。原来是邻居家的猫又来偷吃鸡蛋了。老妇人赶走猫,难掩心里的伤感,泪水再一次滑落。 儿子一直向南走,边走边问路人南海在哪,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儿子走了一个月后在一家客栈住下。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观世音菩萨出现了,并且对他说:“年轻人,你往回走吧。”儿子不解的问:“为什么?菩萨,我可是寻找你而来的,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你,你却让我回去,这是何道理?”菩萨不慌不忙的说:“你往回走,看见一个倒穿鞋,倒穿衣的女子,那就是你寻找的菩萨。”说完,菩萨离去。 那个年轻人醒了以后,就向回走,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女子,并没有发现哪一个是菩萨。 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了,儿子失落的敲打家门,母亲带着倦意问:“谁呀?”儿子失落的说:“是我,快开门。”母亲听出是自己儿子的声音,急忙间把鞋穿反了,衣服也批反了,跑着去给儿子开了门。儿子看到母亲的穿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母亲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惊慌失措的问儿子:“你怎么了?没见到观音菩萨?还是因为什么?”儿子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后,并没有如往常般生气,而是哭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明白,明白了自己寻找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自己的母亲!一直在他身边保护着他,呵护着他的母亲!他终于长长的叫了一声:“娘——” 是啊!母亲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就是母亲! 瞬间,明白真理。 简评:这篇小小说的语言朴实了些,严格的讲,语言上并不太出彩,但这篇文章结尾部分的极富感染力的抒情和议论,成就了这篇文章的高分。且构思上独具匠心,设置了悬念。 微笑的瞬间 06-1 孙行 初三(二)班教室里。 “往往”在讲台上挥动着粉笔向同学们吼着。 李思思把头埋在课桌上若无其事地看着小说。 “往往”是这学期学校新来的语文老师,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不满。因此,他常常把这无名的火撒向同学们,动不动就大吼大叫。 李思思是“往往”的学生,也是他学生中最倒霉的一个。开学第一天,李思思就犯在了“往往”手里,因此,她讨厌“往往”,十分讨厌,也给“往往”起了“往往”这个她自认为很不错的绰号。因为讨厌“往往”,李思思也讨厌起了语文课,养成了语文课看小说的习惯。 李思思抬起头,伸了个懒腰,“嗯,又看完一本。”接着看了看窗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你们都初三了,往往也该知道学习了!每天总打不起精神……”李思思向上一看,“往往”还在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带有“往往”二字的训斥。“嚯,我这名儿还真没给他起错啊!”李思思心想。 这时,李思思竟发现“往往”对她微笑了一下,“不可能的,”她告诉自己,“还没见过他对谁笑呢!”李思思继续低下头,准备看下一本小说。 “往往”发现了李思思的“不轨”行为,从嘴里蹦出三个字:“李思思!”李思思一恼,“刷”得站了起来。“你给大家背一下《再别康桥》吧。”“往往”冷冷地说。 李思思小心翼翼地背完,长舒了一口气。 “往往”没有办法,只能说:“请坐。” 李思思瘫坐在了座位上,一抬头,惊人的一幕又出现了。 “他对我笑了?”李思思不敢肯定。 “他对我笑了!两次!”李思思将小说扔进桌肚,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要学好语文!学出个样子给‘往往’,不,给张老师看!” 窗外,阳光明媚。 一年后,李思思考上了重点高中。 四年后,李思思考上了名牌大学,主修中文系。 九年后,李思思已经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 她感谢九年前张老师给她的两个微笑,虽然只有瞬间。 在自己的传记中,李思思写到了当年的事,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在传记出版的四个月之后,她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 “李思思:首先,我对你的成功深感极大的欣慰,你的传记我看了,写得不错。有一件事是我要澄清的。那两个‘瞬间’其实不是给你的,第一次是由于我的女朋友来看我,我对她一笑,第二次是校长从门口路过……我深感愧疚,如果,我早就意识到‘瞬间’是那么重要,我一定会把那微笑的瞬间送给每一位学生……” 简评: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主题深刻,细节生动,选材贴近生活,属于学生作文中的佳作。文章结构上很流畅,且个性鲜明。 打铃的瞬间 06-1 刘大宇 老师为了使学生多学习会儿,总是在打下课铃之后迟迟不肯下课,但又担心我们不服,总想出计策来使我们“心悦诚服”。 数学老师——自己选择。 “叮铃铃”,一声清脆的铃声把我们从“梦中”叫醒,A老师早已看出了我们心不在焉,于是神秘莫测地说:“还有一道数学题没讲完,你们说是讲完还是做在作业本上呢?”由于我们讨厌在作业本上做题,就异口同声地说:“继——续——讲——完。”我们故意拉长声音,为的是让老师听出我们是多么无奈,是多么情非得已啊。 数学老师不愧为班主任,把我们的把柄抓得是牢牢的,孙悟空总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今天总算领教过了。 语文老师——你拖我也拖。 “当——”终于下课了,我们早已做好“下蹲式起跑”准备冲向WC,可是结果令我们大失所望。语文老师敲了敲讲桌不耐烦地说:“先别讨论了,让我们先来算一算时间,由于上节课你们班主任拖堂,而致使这节课晚上三分钟,整理纪律用掉两分钟,小A同学说话致使课没讲下去用掉一分钟……”“下面听我继续讲十分钟的课。”我们一听都发出“啊!”的声音,语文老师露出他那诡异的眼神说:“啊!耽误了10秒,那就听我讲10分10秒钟的课。”全班倒下。 语文老师的数学真是让我们“佩服,佩服。” 英语老师——again “Class is over,同学们再‘一起’读一下这篇课文。”于是,我们为了赶时间,便没有“一起”读,英语老师敲了敲黑板:“NO,very bad ,again。”“啊,早知道是这样不如‘一起’读了。”我们想。 英语老师这招最伤人心。 历史老师——你们真可爱。 “二班的学生他们真可爱,下课了,我没有听见铃声,但他们没有提醒我,等到我看手表时才发现早已下课,他们真可爱。”老师上课便对我们讲二班的学生真可爱。于是我们也不甘落后:“等到下课时我们也不提醒您。”老师会心一笑,转过头开始板书。我们仔细一想,才发现中了老师的圈套。 历史老师的“你们真可爱”堪称“天下无双”。 老师们为了打铃之后多上几分钟,真是煞费苦心啊,我们不应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简评:这篇文章以幽默取胜,且结构整齐划一,结尾深化了主题,作为记叙文,本文不仅描写生动,而且构思新颖。 由于时间关系,评语不多,请同学们自己学会发掘每一篇文章的优点。吴文倩同学的作文(细节修改版),放在下一季中打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