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图谱6

 lhao2004 2010-06-21
石膏





[来源]

******************************************************************************************



麝香





[来源]

  鹿科(Cervidae)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wa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割取囊壳,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人工养麝一般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可以多次获取,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产地分布]

  主产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等省区亦产。

[药材特征]

  毛壳麝香 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一小囊孔。另一面(即割下的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 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人工饲养所取麝香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主要化学成分]

  主含麝香酮(Muscone)0.5~5%,尚含雄素酮(Muscopyridine)、5β-雄素酮、胆甾醇物质、氨基酸、脂肪、蛋白质等。

[功效主治]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0.01~0.1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

砂仁



[来源]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分布]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药材特征]

  阳春砂:绿壳砂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结集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0.8~1.2cm。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种子直径1.5~2cm。气味稍淡。

[主要化学成分]

  主含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龙脑、右旋樟脑、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芳樟醇(Linalool)、橙花叔醇(Nerolidol)等。此外,还含有皂甙。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

酸枣仁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产地分布]

  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河南等省。

[药材特征]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 2,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主要化学成分]

  含酸枣仁皂甙A(Jujuboside A )和酸枣仁皂甙B(Jujuboside B); 桦皮酸,桦皮醇及脂肪酸,蛋白质,并有二种甾醇及微量具强烈刺激性的挥发油。

[功能主治]

  补肺,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

檀香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 Santalum album L.树干的心材。

[产地分布]

 原产太平洋岛屿。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

[药材特征]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圆柱形木段,有的略弯曲,一般长约1m,直径10~30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主要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檀萜香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其次为檀萜烯(Santene)、α-檀香烯和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紫檀萜醛(Santal aldehyde)等。

[功能主治]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

天花粉



[来源]

 葫芦科(Cucurbitaceae)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

[药材特征]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味微苦。

[主要化学成分]

 根中含多量淀粉粒及皂甙(约1%),并含天花粉蛋白。还含多种氨基酸,如西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及糖类等。

[功效主治]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10~15g。


*****************************************************************************************



香加皮



[来源]

 萝藦科(Asclepiadaceae)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产地分布]

 主产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湖南等省。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亦产。

[药材特征]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主要化学成分]

 根皮和茎皮含十多种甙类化合物。已知其结构的有强心甙杠柳毒甙(PeriploinGlycoside G)和杠柳皂甙K、H1、E(Glycoside K 、H1、E)。此外尚含有香气成分4-甲氧基水杨醛,a.β-香树精及其乙酸酯、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

[功效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3~6g。

*******************************************************************************************


延胡素



[来源]

 罂粟科(Popaveraceae)延胡素(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产地分布]

 主产浙江省,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亦大面积栽培。

[药材特征]

 本品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主要化学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总量在0.59~0.74%(北京栽培药材)。其中有d-紫堇碱(d-Corydaline,即延胡素甲素)、d1-四氢巴马亭(d1-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原鸦片碱(Protopine,即延胡索丙素)、I-四氢黄连碱(I-Tetrahydrocoptisine,即延胡索丁素)、d1-四黄连碱(即延胡索戊素)、I-四氢非洲防己碱(I-Tetrahydrocolumbamine,即延胡索已素)、d-紫堇鳞茎碱(d-Corybulbine,即延胡索庚素)、d-海罂粟碱(d-Glaucine,即延胡索壬素及延胡索癸素)、a-别隐品碱(a-Allo-Oryptopine,即去氢延胡索甲素)等。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功效主治]

 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腕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3~9g。研末吞服1.5~3g 。


****************************************************************************************

远志



[来源]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产地分布]

 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河南等省。山东、内蒙古、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亦产。

[药材特征]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主要化学成分]

 含多种三萜类皂甙,主要有远志皂甙A、B、E、F、G(Onjisaponin A、B、E、F、G)。此外,尚含远志碱(Tenuidine)、远志糖醇(Polygalitol)、N-乙酰-D-氨基葡萄糖、氧杂蒽酮(Xanthones)和桂皮酸的衍生物等。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

益母草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

[药材特征]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约0.5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段者长约2cm。气微,味微苦。

[主要化学成分]

  含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chydrine)、芸香甙及延胡素酸。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

益智仁





[来源]

  为姜科植物益智 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分布]

  主产于海南岛山区,此外广东雷州半岛、广西等地亦产。

[药材特征]

  本品呈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2~2cm,直径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残存果梗。果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中有隔膜将种子团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 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主要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油精(Cineole)、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berol)等倍半萜类。

[功能主治]

  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

淫羊藿



[来源]

  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 Epimi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i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i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 Epimidium wushanense T.S.Ying、朝鲜淫羊藿 Epimidium koreanum Nakai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间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产地分布]

  淫羊藿:分布于西北及山西、河南、四川等。

  箭叶淫羊藿:分布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全国多数地区。

  柔毛淫羊藿:主产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区。

  巫山淫羊藿:主产陕西、四川、贵州。

  朝鲜淫羊藿:主产吉林、辽宁。

[药材特征]

  淫羊藿: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中空,光滑具光泽。二回三出复叶,二复叶常对生茎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cm。叶片近革质。叶微苦。

  箭叶淫羊藿: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柔毛淫羊藿: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 ,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主要化学成分]

  箭叶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甙(Icariin)、皂甙、苦味质、鞣质。

  淫羊藿:茎叶亦含淫羊藿甙。

  朝鲜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甙、淫羊藿素(Icaritin)等。

[功效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症。3~9g。

************************************************************************************


紫草





[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产地分布]

 新疆紫草(软紫草)主产于新疆、西藏等自治区;紫草(硬紫草)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区;内蒙紫草主产于内蒙古。

[药材特征]

 新疆紫草: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紫草: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

 内蒙紫草: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长6~20cm,直径0.5~4cm。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残茎1或多个,被短硬毛。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气特异,味涩。

[主要化学成分]

 新疆紫草含有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 shikonin)、异丁酰紫草素(Isobutyryl shikonin)、异戊酰紫草素(Isovaleryl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xovaler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等。

  紫草主要含乙酰紫草素,其余与新疆紫草类同。

  内蒙紫草的化学成分也与新疆紫草类同。

[功用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

朱砂





[来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有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产地分布]

 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

[药材特征]

 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一般研细末或水飞成细末后入药。

[主要化学成分]

 主含硫化汞(HgS)。常夹杂少量土质、有机质及氧化铁等。

[功效主治]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高热神昏,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0.1~0.5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有毒,不宜久服。


*****************************************************************************************



浙贝母





[来源]

 百合科(Liliaceae)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心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心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贝壳粉,吸除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心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产地分布]

 主产浙江宁波地区。江苏、安徽、湖南亦产。多系栽培。

[药材特征]

 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脆,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浙贝片 为鳞茎外层的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硬脆,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主要化学成分]

 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贝母碱(Peimine)约0.1%、去氢贝母碱(Peiminne)及微量的贝母新碱(Peimisine)、贝母芬碱(Peimiphine)、贝母替定碱(peimitidine)、异贝母碱(Isoverticine)、贝母碱甙(Peiminoside)

[功效主治]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用于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心胸郁闷。4.5~9g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产地分布]

  处产湖北、甘肃、四川、安徽、山西等省。

[药材特征]

  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

[主要化学成分]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功能主治]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