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看得见的“高度”和看不见的“深度”

 3gzylon 2010-06-22

——访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5月31日,北京日报发表连玉明教授一篇新论《重新认识世界城市》,引起关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后,我们对世界城市确有一个重新认识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世界城市?北京为什么要建设世界城市?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城市?北京什么时候可以建成世界城市?北京怎样建设世界城市等等,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更是认识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此,记者对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进行了访谈。——编者

要尊重规律,不要“盲人摸象”

记者:现在我们谈论最多的世界城市,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城市?这些世界城市又是如何形成的?

资料图片

连玉明:从伦敦、纽约、东京发展的历程看,世界城市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西方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力量推动下,自发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些城市的特征进行学术上、理论上的分析和概括后,提出了世界城市的概念,并总结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些城市形成的背景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规律。概括起来说,一是世界城市往往产生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二是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世界城市区域体系的强大支撑。这些规律对我们的启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抓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更重要的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构建世界城市区域体系,这个区域体系不是京津冀,而是环渤海。环渤海都市圈的崛起必须有龙头城市的带动。这个龙头不仅仅是北京,也包括京津地区。构建京津大都会,共同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遵循的规律。这一点是绕不过去的。

记者: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后,最重要的事情是干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大胆突破?

连玉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当前的任务首要是要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世界城市的理论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控制力和影响力是世界城市两大核心功能。从理论层面上讲,这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一种表述。而从现实层面讲,控制力这个概念就需要再推敲,因为从国际舆论导向、对外政策方面也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或误导。当然,科学地认识世界城市,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际上,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解放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具有国际思维和世界眼光,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找需求、找差距、找问题、找标杆,需要我们科学地借鉴国际经验和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需要我们在理论认识、体制机制、政策策略方面大胆突破。一句话,世界城市,就是世界的城市。建设世界的城市,要尊重规律,不要“盲人摸象”。

要发挥优势,不要“揠苗助长”

记者: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哪些优势?这些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的现实动力?

连玉明:概括起来讲三点:一是北京是国家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把这种优势变成建设世界城市的强大推动力,还需要把世界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还需要中央各部、委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和项目支持,需要借助于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二是北京是文化名城,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这种优势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要看能不能把古都风貌保护提升到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地位,能不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性产业,能不能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能不能把世界级的文化地标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三是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具有国际知名的品牌优势。把奥运转化为品牌,把品牌转化为优势,需要深化对“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的认识和实践。“人文、科技、绿色”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建设世界城市独特的财富和优势。当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依赖于中国的加速崛起,这是我们最大的、最本质的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