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草药图谱34

 lhao2004 2010-06-22
紫菀

紫菀 Radix Axteris

(英)Tatarian Aster Root



[别名] 青菀、小辫、返魂草、山白菜。


[来源] 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基部渐狭成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渐上无柄。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瘦果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阴坡、草地、河边。主产河北、安徽、东北及内蒙古。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将根编成辫形后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状] 根茎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

基,下端偶有未除尽的母根,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化学成份] 根含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尚含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用量4.5~9g。

巴戟天

巴戟天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英)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别名] 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植物形态] 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山谷、溪边或林下。主产广东、广西;有栽培。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
扁,晒干。


[性状] 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化学成份] 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用量3~9g。

甘草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英)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 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

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份]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苷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用量1.5~9g。

[附注] 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根和根茎亦入药。

龙胆





  龙胆 Radix Gentianae

  (英) Chinese Gentian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l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黄白色。味苦。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月二糖(gentiobiose)、龙胆灿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附注 同属植物条叶龙胆 G. manshuria Kitag.、三花龙胆 G. triflora Pall.及坚龙胆 G. regescens Franch 的根及根茎同作龙胆入药。

甘遂

甘遂 Radix Kansui

(英)Kansui Root




[别名] 苦泽、甘泽、肿手花根。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全草含乳汁。根细长,部分呈连珠状。茎直立,淡紫红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9枝簇生于茎端,基部轮生叶状苞片多枚;苞叶对生;萼状总苞先端4裂,腺体4枚;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多数和雌花一枚生于同一总苞中;雄蕊、雌蕊各一枚;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三角卵形,3室,花柱3,柱头2裂。蒴果圆形。花期6~9月。

生于山沟荒地。产于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




[采制]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状] 根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兢,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才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化学成份] 含α-、γ-大戟甾醇(α-、γ-euphorbol)、甘遂甾醇(tirucallol),并含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甘遂萜酯A、B(kansuinineA,B)。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用量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龙胆

龙胆 Radix Gintianae

(英)Chinese Gentian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intiana scabra Bge.的根及极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边缘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

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味苦。


[化学成份] 含龙胆苦甙(gi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

(swertiamarin)、龙胆二糖(gentiobiose)、龙胆 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胁痛、惊风抽搐。用量3~6g。

[附注] 同属植物条叶龙胆G.manshuria Kitag.、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及



北沙参

北沙参 Radix Glehniae

(英)Coastal Glehnia Root



[别名] 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莱Gli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大部埋在沙中,部分露于地面,密被灰褐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2~3回羽状深裂,具长柄;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有三角形圆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绒毛;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花梗约30;花小,白色。双悬果近球形,密被软毛,棱翅状。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海边沙滩。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外皮,干燥。

[性状] 根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黄白色,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化学成份] 含欧前胡素(imperatorin)、补骨脂内酯(psoralen)、佛手内酯、圆当归内酯-7-0-β-龙胆二糖甙(oosthenol-7-0-β-gentiobioside)等多种香豆素,并含生物碱、淀粉、微量挥发油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量4.5~9g。


四叶参

四叶参 Radix Codonopsis Lanceolatae

(英)Lance Asiabell Root




[别名] 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Sieb.et Zucc) Trautv.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异臭气。茎无毛,有多数短分枝。主茎上的叶互生,细小,短枝上的叶4片簇生,椭圆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刚毛,背面灰绿色;近无柄。花单生,偶成对生于侧枝端;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钟状,5浅裂,黄绿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有喙,有宿萼。种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地带或林缘、灌木林下。主产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陕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

[性状] 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个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


[化学成份] 含合欢酸(echinocyst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环阿屯醇(cycloartenol)、α-菠甾醇(α-spinasterol)、△7-豆甾醇烯醇(△7-stigmastenol)。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补血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痈肿疮毒、乳腺炎。用量15~60g。

白芍

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英)White Peony Root




[别名] 杭芍、毫芍、川芍。

[来源]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蓇葖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化学成份] 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萝卜甙及多种鞣质类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量6~15g。



白头翁

白头翁 Radix Pulsatillae Chinensis

(英)Chinese Pulsatilla Root




[别名] 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规则2~3浅裂;叶柄长5~7cm;基部呈鞘状。花茎1~2,总苞的管长3~10mm,裂片条形;花单生,萼片6,2轮,蓝紫色;雄蕊多数。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长3.5~6.5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主产河北、辽宁、内蒙、江苏、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根呈类圆柱形或圆柱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有不规则皱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蚀的凹洞。根头部有白绒毛及鞘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 全草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根含三萜类皂甙。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用量9~15g。


白芷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英)Taiwan Angelica Root




[别名] 香白芷、川白芷。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ex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具细纵棱,中空,近花序处密生柔毛。叶互生,下部叶2~3回羽状分裂,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顶端尖锐,基部下延,边缘密生尖锐的重锯齿,仅脉上有毛;叶柄长3~6cm,基部扩大成鞘;上部叶简化成鞘。复伞形花序,总苞0~2片,鞘状;小总苞片多数,披针形;花瓣5,黄绿色,卵状披针形,顶端内曲;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椭圆形或近圆形,扁平,分果具5棱,侧棱成翅状。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于湿草甸子、灌木丛、河旁沙土或石砾质土中。主产浙江、四川。

[采制] 夏、秋季间采挖,去杂质,洗净,拌石灰,放置一周后,取出,晒干。


[性状] 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化学成份] 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用量3~9g。

玄参

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英)Figwort Root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化学成份] 含微量挥发油、植物甾醇、油酸、亚麻酸、糖类、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碱。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咸。

[功能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用量9~15g。

地黄

地黄 Radix Rehmanniae

(英)Chinese Fox-Glove Root

[别名] 酒壶花、山烟根、山烟、山白菜。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葶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份]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用量鲜生地黄12~30g,生、熟的黄9~15g。

地榆

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英)Garden Burnet Root


[别名] 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来源] 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有时带紫色。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托叶镰状,有齿;小叶7~21,矩状椭圆形,长1.5~6cm,宽0.5~3cm,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小叶柄基部具小托叶,穗状花序顶生,圆柱形,花小而密集;花被4裂,花瓣状,紫红色。瘦果椭圆形,褐色,花被宿存。花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田边。主产江苏、浙江。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 干燥。生用或炒炭用。

[性状] 根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露出绵状纤维。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 含地榆甙Ⅰ、Ⅱ(ziyu-glycoside Ⅰ,Ⅱ)、地榆皂甙A、B、E (sanguisorbin A,B,E)和没食子酸、鞣质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涩。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用量9~15g。

[附注] 同属植物长叶地榆S.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 (Bert.) Yu et Li的根亦作地榆入药。

西洋参

西洋参 Radix Panscis Quinquefolii

(英)American Ginseng


[别名] 洋参、花旗参。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圆柱形,高约25cm。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小叶片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突尖。伞形花序;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萼片绿色,钟形,先端5齿裂;花瓣5,绿白色。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花期7月,果熟期9月。

原产于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采制] 选取生长3~6年的根,于秋季挖采,除去分枝及须尾,晒干;也有撞去外皮,硫磺熏之,晒干。

[性状] 主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长2~6cm,直径0.5~1.1cm,无芦头、支根与须根,未去皮者表面淡棕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色白,有密集的细横纹,顶端纹更密集而呈环状;折断面平坦,淡黄白色,有暗色形成层环,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道。质轻、气微香,微甜苦。


[化学成份] 含人参皂甙Ro、Rb1、Rb2、Rc、Rd、Re、Rg1以及假人参皂甙F11 (pseudoginsenoside F11),尚含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 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用于肺虚咳血、潮热、肺胃津亏、烦渴、气虚。用量3~6g。

百部

百部 Radix Stemonae Sessilifoliae

(英)Sessile Stemina Root


[别名] 药虱药、一窝虎。



[来源]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wssilifolia Miq.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不分枝。叶常3~4片轮生,卵形或椭圆开,长4~6cm,宽2~4cm,先端渐尖,主脉3~5;叶柄短或近无柄。花小,多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向上斜生;花被片4,淡绿色;雄蕊4,药隔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扁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竹林下。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块根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深纵沟及细皱纹,断面平坦,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质脆。气微,味甘、苦。


[化学成份] 含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霍多林碱(hordorine)、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和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等。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症、阴痒症。用量3~9g。

当归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Chinese Angelica


[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待水份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近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直径1.5~4cm,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茎、叶残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化学成份] 含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烯酜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性味] 性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用量4.5~9g。

关白附子

关白附子 Radix Aconiti Coreani


(英)Korean Monkshood Root

[别名] 黄马拉花、百步草、白附子。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évl.) Raipaics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单一,疏生反曲微柔毛。叶互生,掌状3~5全裂,最终裂片线形。总状花序顶生,密被反曲微柔毛;萼片5,淡黄色,外面密被微柔毛,上萼片盔状;花瓣2,距极短;雄蕊多数;雌雌蕊3,密被白色微柔毛。蓇葖果3,毛茸较少。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高山草丛中。主产辽宁、吉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或制用。

[性状] 母根长圆锥形,长5~10cm,直径0.6~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沟纹及横长突起的根痕,顶端有茎基。子根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0.6~2c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顶端有芽痕。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中柱部分导管呈星点状。气微,味辛辣麻舌。


[化学成份] 含下乌头碱(hypaconitine)、关附素A~H (guanfubase A~H)等。

[性味] 性温,味辛、甘;有毒。

[功能主治] 祛寒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口眼歪斜、冻疮。用量1.5~3g,一般炮制后用。

防风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Divaricatae

(英)Divaricate Saposhniovia Root


[别名] 关防风、东防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干燥山坡。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槽,并有横向皮孔及点状根痕。

根头部密集环节,上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及甘露醇。

[性味] 性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用量4.5~9g。



麦冬

麦冬 Radix Ophiopogonis

(英)Dwarf Lilyturf Tuber


[别名] 沿阶草、麦门冬。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窄长线形,长10~40cm,宽1.5~4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稍扩大并在边缘具膜质透明的叶鞘。花葶比叶短,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略弯曲下垂,常于近中部以上有关节;花被片6,披针形,淡紫色或白色;雄蕊6,花丝极短;子房半下位,3室。果实浆果状,球形,熟后暗蓝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溪旁。主产浙江、四川;现大量栽培。


[采制] 夏季采挖,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去须根,干燥。

[性状] 块根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长1.5~5cm,直径0.3~0.7cm。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类白色,半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香,味微甜。

[化学成份] 含麦冬皂甙A、B、B’、C、C’、D、D’(ophiopogonin A,B,B’,C,C’,D,D’)、麦冬酮A、B (ophiopogonone A,B)、二氢麦冬黄酮A、B (ophiopogonanone A,B)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用量6~12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