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点燃学习的动力二、为什么面对挫折,有的学生屡败屡战,有的学生却一撅不振?(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通过学习归因理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呢?通过下面这个归因模式我们就很清楚了。 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式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1 、积极归因的学生无论成败,都会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因为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原因,所以能够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激发自我的内在动机,从而变得更加自信;面对失败时,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我的努力或者策略应用的得当与否,进而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显示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2 、消极归因的学生无论成败,都容易降低学生的成就动机。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运气好;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子笨。能力和智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因此他们会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努力也没有用,进一步导致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所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可以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倾向,可以使学生积极动地参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学业成绩。 [案例 5]从迷茫中找回丢失的自我 背景:一位女生升入高中后,物理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分析其原因,是进行了错误归因。因为作者刚接手这个班,所以通过谈话了解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学生情况: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优秀,数学和化学成绩良好,但是物理成绩仅及格。她和同学关系融洽,担任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谈话摘录: 师:你的物理成绩不太好,是吗? 生:嗯。 师:你觉得物理难学吗? 生:对我来说是的。 师:对谁不是呢? 生:我可能不适合学习物理,我总是学不会,张 x 平时也不是学得太多,可是他总是比我考得好多了 ( 注:张 x 是本班一名物理学得较好的男生 )。 师:你为什么不适合学习物理呀?你想过吗? 生:我太笨了,我的数学、化学、物理成绩都不好。 师:你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很好,不能说是笨吧。 生:那两科记忆的东西多,我觉得只要记住了就能考得好。 师:那你认为物理成绩不好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没有。 师: 王老师找你谈过吗( 注:王老师教这个班的物理课)? 生:嗯,还给我补过课。 师:他没对你提出什么要求吗? 生:要我在学习物理上比别人多下点功夫。 师:我觉得你是一位学习认真的好学生,而且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 生:…… (笑、摇头) 师: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好不好? 生:嗯。 (摘自孙洲元,胡象岭,《中国教育学刊》,2003 年第 6 期) 透过这段师生对话不难看到,她把自己学习物理遇到的困难归结为自己太笨,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学好物理的能力,这显然影响了她对物理的学习。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作者开始干预她的归因方式,经过一学期的帮助与训练,她对自己物理成绩好坏的原因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成绩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物理成绩在班级中上升到中等水平。虽然物理成绩与她的总成绩仍不相称,但是成绩的进步使她初步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勤奋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己一定会赶上去的。一年后,她变得坚定而自信。 考入大学后她在给作者的信中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您使我从迷茫中找回了丢失的自我,让我从自卑走向自信。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从上述案例可知,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上述案例,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积极归因训练的建议: 1、让学生暴露归因风格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归因风格,通过让学生暴露自己归因风格来展示自己对学业成败的解释。 2、澄清不合理的归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是否正确没有太清楚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暴露出来的归因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归因的不合理之处,让学生意识到归因的不同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3、渗透“成功源于努力程度”的意识每个人不是天生就能获得成功,成功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硕的果实总是离不开汗水的浇灌”的思想。 4、强化欣赏、悦纳自己的自我意识训练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做得像别人那么好或比别人更好。请相信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5、结合具体的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运动竞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理归因,并让学生多角度的强化积极归因的体验,养成正确归因的思维方式。 6、结合学业指导学生进行归因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业,及时分析成败的因素,坚持“小步子”原则,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把握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并教给学生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 尽管归因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要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