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故事三则

 紫太阳 2010-06-23
孝道故事三则

孝道故事三则

    曹安杀子

 

清朝乾隆年间,郧阳府官渡南山的桑坪村里,住着个大财主,姓曹名洪,娶妻王氏,儿子曹安,年方二十有七,自幼与庞家湾农家女,庞三春订下婚姻,二十岁过门,第二年就喜得贵子,取名茴香,一家祖孙三代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左邻右舍、三亲六党亲密无间,大家友情深厚,同舟共济。

 

乾隆八年,曹安的母亲王氏忽染重病,肚腹中好端端地长个肉瘤,奇痛难忍,家里人少不了请医调药,精心诊治。谁知这病却冥顽难治,当地比较有名的医生、郎中都请来治过,就是不见好转。为了治病,曹家花尽了家产,后来连稍微值钱一点的家俱都典当出去,换钱买了药,终年累月,病情不但毫无起色,反倒越来越沉重了。儿媳庞三春极尽孝道,终日终夜守候在婆母床前,伺候汤药。眼见得婆母病体一日不胜一日,早晚性命难保,不免暗自伤心落泪,小儿茴香,自小聪明伶俐,十分乖巧,深得奶奶痛爱。小茴香也陪着妈妈天天守着奶奶。王氏更是把小茴香看成是命根子一般,一会儿不在她跟前,硬是跟掉了魂一样。

 

这一天,曹安又与妻子庞三春商量,想把她娘家陪嫁的嫁妆再拿回去卖了。任凭咋法儿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庞三春孝顺贤惠,啥事都通情达理,处处光为别人着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几可是卖了嫁妆的钱又打了水漂漂,病还是越来越重。曹安急得走途无路,就去拜观音,磕头拜参地流着眼泪祷告说:“观世音菩萨呀,你救苦救难,怎么不救我娘呀,求你大发慈悲,赐个法子救我母亲病好,我许个血盆大愿,只要能使我母亲病体康健,你说什么我都依从,哪怕是取我的性命我都毫不可惜。”这时,观音菩萨正在南海莲池中打座,忽然心颤眉跳,遂掐指一算,乃是孝心感动天和地。难道世上真有如此大孝之人吗?我不如试他一番,如若果真他大孝无私,我不但保他母亲病体康复,还赐他世世代代富贵,尽享荣华。观音驾彩云来至驴头山降落,当方土地、山神前来接驾。观音变化一医姑,径直来到曹家庄曹安门上。说是闻听曹母王氏身患重病,百治无效,今特来登门赐方救治的。曹安从观音堂许愿回来,心静如水,诚心诚意专候佳音。见果然有人前来赐治病之方,当下热情接待医姑。问及治病之方,医姑说:“令尊大人身患绝症,世间已无药可救,唯一能救令堂者只有茴香。”曹安心想;这几年来遍请名医施术投药,皆不能见效,茴香小儿,只不过七岁孩童,怎么会治好他奶奶的病呢?但他是许过观音的。或许是菩萨点化于他,由他来施展异术治好顽症的呢?也未可知。因问道:“大姐说茴香可治他奶奶的重病,但不知怎么个治法,还望大姐指点明白。”只见医姑犹豫了一下说:“你把儿子杀了,令堂吃了你儿子的肉,喝了茴香的汤,即可药到病除。你看是救母亲呢,还是保儿子,两者只能顾其一,自己拿主意,好自为之吧!”说罢飘然而去。曹安夫妇为救母亲,只得忍痛割爱,打算杀儿煮汤。可是又顾虑到母亲一刻也离不开茴香孙子。才对母亲说是要带着茴香上街去买衣服,怕大小不合身,要带他一起去比大小。王氏听说给孙子买衣服,才答应了。曹安把茴香哄到柴房,乘其不备,一刀把他杀了,又亲自煮好肉汤。他又怕庞三春心疼儿子,在母亲面前忍不住悲痛。引起母亲的猜疑,就没敢惊动妻子,亲自把肉汤端给母亲喝。王氏吃了半碗肉砣,当时觉得好爽口,精神大振,等他把汤喝完就百病消除,已和从前没得病时一样的康健了。她端着剩下的半碗肉汤,大声喊着菌香,说这么好吃的肉,好喝的汤,要给孙子茴香留半碗。曹安听了这话,心如刀绞,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王氏见状大惊,忙问缘故。曹安见母亲病已康复,再也忍不住,就将医姑授方,杀儿煮汤为母治病的事说了。王氏一听,大放悲痛。正当母子抱头痛哭时,庞三春领着小茴香活蹦乱跳地跑了进来,一面奶声奶气地喊着奶奶。一面用肉乎乎的小手去替奶奶擦眼泪。这时曹安和母亲都愣住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茴香明明是自己亲手所杀,连汤都煮给娘喝了,怎么又跑出来个小茴香呢?他拉着庞三春飞跑到柴屋,见地上仍有血迹,仔细一看,还有兔毛、兔皮、散落一地。夫妻二人正茫然不知所措时,只听空中有人言语说:“曹安孝心感天地,舍儿救母实可泣,以兔换人全孝道,世代富贵无穷期。”曹安夫妇这才知道是观音菩萨显灵,救苦救难,治好母亲的病症,又保全小儿茴香,真是喜出望外。从此,曹家更加乐善好施,广施仁义。后来果然世代富贵,辈辈英贤。

二、安安送米

 

在很早以前,瓦沧河畔的小村子里,住了个有名的财主,姓赵,当地人称他赵员外,赵员外名叫赵三,为人忠厚老实,很是善良。要按他的本事,也当不了员外,那是他老子在世时,精打细算,日夜谋划,才挣得一份家业。可他老子命薄,刚当上员外,还没享到福,就丢下老婆娃子走了,所以赵三就当了个现成的员外。因为生性懦弱,这赵员外的家全是由他妈张氏当着。张氏性格刁钻,是当地有名的泼妇,左邻右舍没一个跟她合得来的。因为赵三员外的老娘名声太坏,害得他三十岁了,还打光棍呢。按说一个员外家儿,有田有地日子好过,农民们谁不巴结他?可是他有这样一个母老虎的老娘,谁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纵然你有金山,别人也不敢高攀,连最爱撮媒担保的黄媒婆,说媒的瘾发圆了,也不敢为赵家做媒。赵三多次相请,她都托辞推掉了,原因是怕将来过不好日于,落抱怨。这一拖到把赵员外拖成老大的光棍汉了。

 

柳河有个柳员外,也只四十多岁,同赵家是老交情,有次柳员外来访友,到赵员外家作客,两个员外闲谈之中,提到婚姻之事,感叹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柳员外说人过三十无少年,一句话把个赵员外说得长声短叹,眼泪花花儿的。柳员外惊疑之余,细问情由,方知这位老弟还是光棍一条,大惑不解。因问道:“凭贤弟家势、财产,莫说娶房妻室,易如反掌。就是娶他三房四妾,也不是什么难事,何至于年过而立,还是单身一人呢?”赵三只好直言相告,说:“我也是哑吧吃黄连,有苦难言啦。本当按古训:‘子不言父过’,更不能对老母说三道四。但你我不是外人,不直说恐怕你终难明白。我至所以至今打光棍,皆因我母亲太刁钻,坏名声大伤风雅,乡邻们都不与她来往,谁还为我做媒?纵是有媒有证,又有谁家姑娘敢往火炕里跳?以此耽误至今。”柳员外听罢,扼腕长叹道:“可惜呀,可惜!人生如梦,青春几何?我有一妹,年方三十,尚还未许人家,如

贤弟不弃,我愿玉成此事,不知贤弟尊意如何?”赵三一听这话,喜出望外,当下议定,更换了庚贴,定下日期,吹吹打打迎娶姑娘过门。婚姻美满,诸事顺遂,第二年就早生贵子,取名安安。意思也合安定、安心之意。赵三的老母赵张氏,也因自己脾性不好,坏了名声,以至耽误了儿子的婚事,心中也觉惭愧,还是想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柳氏媳妇进门以后,张氏倒也谦和,婆媳之间相处融洽,家庭和睦。谁知正应了那句俗语,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自从柳氏生了安安以后,张氏渐渐的旧病复发,而且一天比一天变得凶狠。不是摔盆就是打碗,对柳氏非打即骂。家里更没一天安生的日子。柳氏忍气吞声,极尽孝道,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并不与她作计较。张氏却得尺进丈,对媳妇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她也能挑出骨头来。到安安五岁时,柳氏已被折磨得黄皮寡瘦。这还不算,张氏还刁唆儿子休了她,说她忤逆不孝。赵三明知柳氏冤枉,本想替她辩解,还没说到三句话,张氏就撒起泼来,又哭又闹,说赵三有了媳妇忘了娘,是顺妻灭母,忤逆不孝,弄得赵三焦头烂额。张氏发疯般地苦苦相逼,硬要儿子休了媳妇。赵三拗不过母亲,只好忍着悲痛写了一纸体书,把柳氏休了。任啥东西不给,扫地出门。柳氏哭得死去活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也体谅丈夫,是不得已而为,顺者为孝啊!柳氏只好挨门乞讨,晚上在山洞里过夜。那日子真叫苦度光阴。

 

第二年,安安六岁了,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自从他妈被逼走后,他就一直被奶奶看管起来了,他天天想妈妈,连做梦都在哭喊,他奶奶却如铁石心肠,毫不怜措。安安想道:只要放我出去读书,我就要找到我妈。安安上学的学堂离村

子有两里路,他天天向人打听他妈妈,却一直没有打听到。有一天上学,路上碰到个叫花婆跌了一跤,安安连忙过去把她扶起来,仔细一看,竟是他一年多来日思夜想的亲娘。柳氏也认出了安安,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一场。安安问妈住在哪儿,柳氏怕耽误了孩子上学,就没告诉他自己的住址。并嘱咐他要好好读书,不要为娘操心,等长大了有用了,再来搭救为娘。安安很懂事地答应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娘亲,又上学去了。在学校里,他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去帮助亲娘,他为了让娘亲少挨点饿,就把从家里拿到学校搭伙的粮米省吃俭食。别人吃三顿,他只吃两顿,别人吃干的,他吃稀的,就这样天天省,日日攒,攒了一个多月才攒了六斤米。他就给先生说了实话,要请假进山去给娘亲送米。先生很受感动,想到安安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母亲,就夸奖了他,并把自己吃的米也给了几斤,叫安安一起带给他娘。

 

安安顺着小路走哇走,走到马槽上头,见到处是密林荒草,安安碰到妈的那天,他妈虽然没说出她住哪儿,但安安却多了个心眼儿,他躲在路边一直看他妈上了马槽头,他心里就有谱儿了。安安一直上到摩天岭,这时忽然一阵狂风,跟着跳出只猛虎来,安安吓得躲在一堆乱石礁中。见老虎一步步地向他走来,但样子怪和善的,一点也不觉得凶。安安胆子大了些,连忙爬在地上磕头,对老虎说:“虎大哥,莫吃我,我给我妈送米啵。不知娘亲在何方,请你开口告诉我。”那老虎把头朝左边一摆,站起身就走,安安爬起来,连忙跟着老虎朝前走。不过两里路,看见山边有洞口,安安连忙进洞一看,果然是娘亲坐在石头上啃草根。安安丢下米,叫了一声“娘!”二人就抱头痛哭。哭罢多时,柳氏严厉地说:“你不好好地上学,跑到这山里头干啥子来?”安安说:我怕娘挨饿,攒了几斤米给娘送来,先生也给了几斤米,一起都背来了。”安安又细说了如何节省粮米,为娘亲解难的事由。柳氏很是感动,一把揽过安安,亲了又亲。从此以后,安安千方百计从家里多拿粮米来,又省吃俭用,积攒起来,十天半月送来一次米,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后来安安考上头名状元,地方又申报安安小时候送米救娘的事。皇帝佬儿大加赞赏,破格录用。又御封柳民为诰命夫人,苦尽甜来,富贵荣华。

       张孝打凤

 

很久以前,巴山里头有个大富翁,广有田产,家资丰厚,人称张百万。儿子名叫张有恩。父子都很能干,是积金攒银的好把式,但他们却很讲仁义,待乡亲们一团和气,因此,很受乡亲们敬重。

 

宋朝仁宗四年间,张有恩娶了一房妻子,娘家姓范,也是大户人家之女,又贤慧又能干。后得一子,起名张孝。张孝天资聪明,性情温柔,最能善解人意,十分乖巧。深受父母宠爱,一家人欢乐度日。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孝不满两岁,范氏不幸身患重病,一命归西,丢下幼子无娘疼爱。张有恩伤心无比,悲痛万分,喊着苍天责问:“我张家世代忠厚为人,苍天为何不长眼睛,偏偏死我当家之人?如今丢下丈夫幼子,这日子可是怎么过?”时隔半年,乡亲们见张有恩拖着儿子度日艰难,且中年丧偶,心中悲苦。纷纷劝他为了儿子着想,再续一房妻子。有恩想到幼子张孝没有母亲的苦处,就听从了乡亲们的劝解。经人说合,又娶了药场峪王家大户的姑娘。王氏过门以后,勤俭治家,孝敬公婆,疼爱张孝,张家从此又有了欢乐。

 

第二年王氏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张里。在张里七岁那年,张孝已十岁了。离家五里路的大坪开了一堂学馆,张孝张里兄弟二人都去上了学。因山高路险,孩子们只能寄学就读,一个月才回家拿一次粮米菜蔬。在学馆里生活,有师母精心照料,家中倒可放心。有一天忽然家里带信来,说张孝张里母亲身患重病,要他兄弟回去看望。张孝想道弟弟年幼,况且刚刚启蒙,学业是耽误不得的,就让弟弟留校读书,由他一人回家探母。张孝回家看望了母亲,天天伺奉汤药,端茶倒水,犹如亲生儿子一般孝顺。纵然张孝再孝顺,也减轻不了母亲的病痛,反而一天比一天重。张孝很伤心,就对天祷告:求苍天开眼,保佑他母亲病体康复。当晚,张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汉对他说:“张孝哇,你已失去了一个母亲,再不能失去第二个母亲。要救你母亲就要用你大孝之心。”张孝答道:“我愿用我心肝为母亲当药治病。”第二天天一亮张孝就对他爹说:“爹,为了救母活命,儿已许苍天,愿以儿心肝为药。”说罢,一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肝交与爹爹,自己一头倒地。正在这时,一菩萨奉天庭玉皇之命,刮一阵狂风卷走了张孝,尸骨无存。张有恩心如刀绞。为了妻子,他忍悲含痛,把张孝的心肝煮成汤药,给王氏服下,当时就觉得神清气爽,精神倍增,病痛一扫而光。王氏就问这是什么灵药,竟有立竿见影之效。有恩大放悲声,叙说了儿子张孝为救母命,许愿以身赴难,割肝救母,王氏一听,悲天抢地,哭喊着奔出屋外,去看张孝尸身。哪里还有踪影?夫妇抱头痛哭。正在这时,却见张孝好好地从门外走进来。张有恩王氏一见张孝,如同黑夜里见到夜明珠,一把揽过儿子,三人抱头痛哭。真是悲喜交集,苦尽甜来。

 

再说张里在校读书,哥哥回家探母,怎么这多天没回学馆那,莫不是母亲病重?他总不放心,就请了假回去探望。回到家时,见母亲病已经好了,一家团聚,自是欢喜无比。过了一天,兄弟二人又返回学馆读书去了。

 

过了不长时间,王氏突然旧病复发,这次却来势凶猛,一病倒就奄奄一息,张孝又叫弟弟读书,自己一人回家探母。看到母亲病体沉重,心中焦急万分。只恨自己年纪太

小,不能替母分忧,为母解难。只得日夜守候在母亲病榻

前。他刚打了个顿儿,迷迷糊糊中,上次那个白胡子老汉又来告诉他说凤凰肉可治你母之病,说罢又不见了。醒来之时,刚过四更。张孝第二天就问他爹爹何处有凤凰,神仙托梦于他,说凤凰肉可治母亲病症。张有恩一听儿子问何处有凤凰,他为难地说:“儿呀,只有凤凰山才有凤凰。说起这凤凰山,又远又艰险。江湖上流行了一段歌谣,是专讲凤凰山险峻的。歌谣说:“凤凰山,在天边,险峰高又高,离天三尺三;要上凤凰山,须带弓和箭,刀剑不离手,还嫌不保险。欲打凤凰鸟,除非吃天胆。”张孝听了并不害怕,说;“为了救我娘亲,再难再险,我豁出命也要打回凤凰。”张有恩见拗不过儿子,只好替他备好干粮、带好宝刀弓箭,他就出发了。说也奇怪,七八百里的迢迢之路,张孝竟然五天就赶到了。到了山脚下,往凤凰山上一看,连帽子都扬掉了。真的那山峰插入云霄,雾气腾腾。张孝毫无畏惧,意气风发地上了凤凰山。真是老天相助,张孝没费多大艰难就射猎了一只七彩凤凰鸟。张孝兴冲冲地背着凤凰鸟下了山,可是刚下到山垭口,却被守凤凰山的乡勇兵丁们捉住。一绳子捆起来,送到了开封府衙门,一状告到包文拯包大人那儿。因为朝庭早有王法规定:凤凰是禁猎之鸟,此是鸟类之王,当受王法保护。按律令杀一只凤凰者,斩首;杀两只凤凰者,罪灭九族。张孝知道自己违犯了王法,按律当斩。他想道:如果自己被斩首,那凤凰也白打了,母亲还是无救。越想越伤心,就在大堂上放声大哭,苦苦哀求包大人宽限半月,候自己把凤凰肉送回家去,救活母亲后再来伏法,遂把打凤救母的缘由细说一遍。包大人深为张孝孝心所感动,心想小小年纪,竟有这般孝心,当即准许他带凤凰回家救母亲,并让张龙、赵虎二将军随行护送。张孝母亲王氏吃了凤凰肉,喝了凤凰汤,果然药到病除,康健如初。张孝见母亲病体康复,心中又高兴又难过。为不叫父母悲伤,他瞒着打凤犯刑之事,只说他在凤凰山一带为地方百姓打死猛兽,地方呈报官府,要奖赏于他,官府派这二位军爷一同前往。父母欢天喜地,为儿子和张龙、赵虎三人摆酒饯行。张孝行至读书学馆,密地里喊出先生,说了为母打凤犯法要问斩的事,并给弟弟张里留了一封信,要老师三天后再把信给弟弟,叫弟弟前往凤凰山去为他收尸。

 

张孝走后,先生越想越难过,第二天忍不住,就把实情告诉了张里,信也把给他看了。张里听罢,拔腿就跑,边走边问路。这时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来到三岔路口,见到张里,用手一指,说声“变”!张里就变成了和张孝一模一样的相貌。当张里赶到凤凰山下的法场时,只听一声追魂炮响,就大叫一声“刀下留人”!刀斧手举刀一楞,张里已扑到张孝身边。大叫“我是张孝,爷们莫斩错人了。”刀斧手一看,

两个人一模一样,怎么也分辨不出来谁是真张孝,就回禀包

爷,包爷也分不清,无法动刑。包爷本来就有怜惜孝子的意

思,又见两个张孝,实难分辨。这也是孝心感动天和地,才会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就想了个为张孝开脱的办法,吩咐手下人扎一草人,叫张孝脱下衣服穿在草人身上,宣布道:“上天有旨:二十四孝,非要张孝封刀不可,没办法,只得以草人代真人,斩了草人,救张孝一命,发放回乡继续读书。”

张孝张里谢过包大人和当地百姓,兄弟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张孝打凤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