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使背景美丽虚化的人像摄影常用技巧
 
技巧1-选择明亮的镜头
-
-
选择最大光圈明亮的镜头是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最简单的方法。还有,焦距越长,虚化效果就越强。这张照片是采用EF 70-200mm f/2.8L IS USM所拍摄的。它的明亮光圈和焦距都适合拍摄人像。
技巧2-将自动旋转功能关闭
-
-
拍摄人像时大多采用竖拍,所以应当将“自动旋转”选项设置为不在相机液晶监视器上自动旋转。特别是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竖拍的话,回放照片时自动旋转90度会让拍摄者难以确认画面,而且画面本身会被显示得较小,这一点需要注意。
技巧3-将照片风格设置为人像
-
-
如果被摄体是女性或者孩子的话,应该将照片风格变更为“人像”,使肌肤的质感更加柔滑。选择“人像”之后曝光也会显得明亮一些,让照片具有更加轻快的印象。在色调上会稍稍偏红,肤色会显得比较健康。
技巧4-建议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
-
能够自由决定光圈值的“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最适合拍摄人像。光圈值和背景虚化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应当使用光圈值不会自动变化的拍摄模式。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下,光圈值可由拍摄者自己固定,在拍摄时即使环境光线发生变化,光圈值也不会改变,可以安心拍摄。
灵活运用明亮的远摄镜头 虚化背景强调被拍摄者
谁都想尝试拍摄出有着美丽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在这里首先介绍一下背景虚化产生的原因。制造虚化的镜头要素在于光圈的大小和焦距的长短。这两个要素相互影响产生虚化效果。镜头焦距一定,则光圈越大,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值固定时,焦距越长,背景虚化越明显。从结论上来说,最大光圈明亮而且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能带来最明显的虚化。这是一种可以强调主要被拍摄者,并让画面简洁明了的摄影方法,既可以被全面用于人像摄影,也可以运用于其他场景的拍摄。不过,背景虚化意味着合焦范围(景深)窄,很可能因为细微的原因就产生对焦失败的现象。所以在使用这一技巧拍摄人像时,需要特别注意失焦现象。在不使用三脚架而是手持拍摄时一定要反复拍摄多张照片。要做好合焦不准的心理准备,使用连拍模式尽可能多地释放快门。
场景2:将背景和被拍摄者巧妙融合的广角人像

技巧1-启动周边光量校正功能
-
-
由于广角镜头本身结构的原因,镜头周边的光量容易减少。在设置相机时选择“周边光量校正”功能,确认有无所使用镜头的数据。如果有相关数据,启动该功能。一般来说机身已经内置了大约20款镜头的校正数据,这一点会因为相机型号不同而有些许改变。还可以使用相机附带的EOS Utility软件向相机内添加数据,建议只要是自己镜头的已公开数据,就要添加入相机。
技巧2-根据必要选择ISO
-
-
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人像时也应该适当提高ISO感光度进行拍摄。虽然一般认为使用广角镜头时即使快门速度较低也不太会发生抖动。但是人像摄影的被摄体是人,人是会动的,看上去似乎静止但实际上还是会有细微的动作。特别是眨眼等动作甚至无法主动避免。想要将这些动作凝固得到锐利的照片,需要一定的快门速度。当相机的成像看起来不够鲜明锐利时,原因往往是拍摄者没有预想到的微小抖动。
技巧3-启动高光色调优先
-
-
当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亮度差距较大时,需要选择用户自定义功能中的“高光色调优先”功能,并将其启动。广角镜头的视角很广,所以要特别注意高光溢出等现象发生。将这一功能启动,可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高光溢出现象,以便安心摄影。
技巧4-灵活运用连拍功能
-
-
为了能够捕捉到被拍摄者瞬间微妙的表情变化,应当将驱动模式设置为“连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像拍摄运动场景那样一直按住快门按钮进行连续拍摄。在拍摄人像时,连拍是为了让拍摄更有节奏感。使用连拍功能后,拍摄者会有好像快门反应速度明显变快的感觉。
如何将被拍摄者合理地配置在空间中 背景是广角人像摄影的成功关键
使用广角镜头进行人像摄影的关键是,考虑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对比,让照片具有主题性。比如新颖的和古老的,鲜艳的和朴素的等看起来矛盾的要素被收进一张照片时,这张照片就有了新的意义,其完善度就更高。广角镜头还能带来有很大视觉冲击的透视感和变形效果,这些独具魅力的效果是远摄镜头和标准镜头所不具备的。如果能够将这样的视觉效果和上述的对比叠加使用,就能让照片更加完美。听起来似乎不容易做到,但是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的要点就是能够不拘泥于使用标准镜头和远摄镜头时的常规,大胆尝试透视感和镜头的变形带来的独特效果。所以,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时,需要有大胆的决断力。另外,和远摄拍摄人像相比,广角人像的背景占了整张照片的很大比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了有意思的空间,就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在这个场景中配置被拍摄者,这样拍摄水平就会进步很快。
场景3:使用超远摄镜头拍摄全身街景人像
 
回顶部
技巧1-选择焦距较长的镜头
-
-
在拍摄全身人像时,镜头的焦距对于虚化背景非常重要。这是由于相比较大的光圈,较长的焦距能够更有效地虚化背景。另外,使用长焦距的远摄镜头能够从距离较远的位置拍摄,让被拍摄者忘记相机的存在,拍摄出更自然的照片。
技巧2-从低角度拍摄照片
-
-
超远摄镜头视角窄,所以只需要稍稍改变位置,拍摄角度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次拍摄中镜头位置较低,从而减少了构图中地面所占比例,增加了背景所占分量,进一步强调了背景和被拍摄者的距离感。拍摄者应该根据镜头的特点和自己的拍摄意图来决定相机位置。
技巧3-灵活运用实时显示拍摄功能
-
-
在使用远摄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最好运用实时显示拍摄功能。使用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有很多优点。不仅可以正确合焦,还能够切实确认构图。比起光学取景器来,使用大的液晶监视器更容易把握是否有多余的物体进入背景以及与被拍摄者重叠的背景的虚化程度是否适当。
技巧4-拍摄时让被拍摄者的表情更加自然
-
-
拍摄时相机和被拍摄者的距离大约是30米。这样的距离,拍摄者无法通过对话和被拍摄者进行交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拍摄者也不太会意识到相机的存在,表情会更加自然。此外,重要的不仅仅是脸部表情,在将被拍摄者配置于风景之中时,拍摄者还需要注意其全身的造型和姿势,要让被拍摄者整体看起来更加自然。
拍摄人物并无定规 全身人像也能展现出个性
全身人像是拍摄写真集时也常常用到的技巧之一。因为和被拍摄者保持了一定距离,所以他们不太会在意相机的存在,容易拍摄到自然的表情,这是全身人像的一大优点。有很多人以为在拍摄人像时越是特写越能够表现出被拍摄者的个性,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对于有些被拍摄者,不使用特写(例如拍摄全身)更能反映出他们的魅力。如果使用超远摄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拍摄距离会让被拍摄者和摄影师几乎不能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只能靠做手势和身体语言沟通,但是那样被拍摄者的表情反而会更加生动。此外,如果在开始就使用大光圈中远摄镜头进行拍摄,会给被拍摄者以不必要的压力。而使用远摄镜头从距离较远的地方拍摄,会让被拍摄者更自然,表情更丰富。在拍摄开始时,巧妙使用这一手法可以让整个拍摄过程进展更顺利。
场景4:能反映被拍摄者内心世界的暗调女性人像
 
回顶部
技巧1-积极更改ISO感光度
-
-
拍摄现场是在一条类似于隧道的昏暗通道中,而且是在逆光状态下拍摄,所以被拍摄者必然会看起来比较暗。为了得到想要的亮度,必须做好使用较低快门速度拍摄的心理准备。而且为了刚好得到不让细微动作导致照片模糊的快门速度,在拍摄时将感光度调节为ISO 250。拍摄此类照片时应该根据周围状况使用适当的ISO感光度。
技巧2-将自动亮度优化设置为关闭
-
-
因为拍摄的目的就是有意让脸部曝光不足,得到暗调照片,所以应该预先将“自动亮度优化”设置为关闭。如果设置为启动的话,相机会对拍摄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判断,自动将脸部补偿至“合适”的亮度。为了达到拍摄意图,用户应该在理解相机各种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场景不同将它们设置为“启动”或“关闭”。
技巧3-使用反光板调节脸部亮度
-
-
被拍摄者和相机的位置关系参见左图。为了让被拍摄者的嘴唇和眼部有高光,拍摄者谨慎地使用了反光板将从背后射来的光反射到脸部。如果反光板的光线过强就很难拍摄出暗调照片,所以应该使用较弱的光。
技巧4-使用实时显示功能手动对焦
在拍摄时使用实时显示功能手动对焦精确合焦,因为目的是拍摄出暗调效果,画面整体较为昏暗,所以相对于明亮场景的对焦,此时应当更加慎重细心。如果无论如何都很难合焦,不妨试着在合焦时使用反光板打上稍强些的光,这样比较容易观察合焦位置。
各机型的实时显示拍摄设置
使用较暗曝光让人印象深刻 剥离多余信息以接近被拍摄者的内心
暗调照片不单纯是曝光不足的昏暗照片。它是一种能够反映被拍摄者内心世界的高级摄影技巧,有意识地降低曝光,将色彩和形状等信息从照片中剥离,强调被拍摄者本身的存在。这是在拍摄男性人像时常用的手法,当然在拍摄女性人像时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它是一种能够反映女性野性美的有效手段,能够让被拍摄者变得冷酷,看起来判若两人。在技巧3中说到的如何加入高光是使用这个手法的关键。如果眼部和嘴唇有光闪耀,那么整幅画面就会充满生气,从而具有亮点。此外,在拍摄时应该尽可能选择朴素的背景,注意构图,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集中到被拍摄者身上。这样的暗调照片,在拍摄时需要精密的计划,必须用心注意好每一个细节。试着通过较暗的构图,剥离那些多余的信息,走进被拍摄者的内心世界吧。
场景5:黑白世界中的女性美
 
回顶部
技巧1-将照片风格设置为“单色”
-
-
从照片风格中选择“单色”。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时相机背面的液晶监视器上的图像也会被显示为单色。这样有利于拍摄者把握不同颜色在单色照片中会被如何体现出来,非常便利。在拍摄单色照片时,可以使用实时显示拍摄一边确认单色视觉效果一边拍摄。
技巧2-提高ISO感光度制造噪点
-
-
拍摄者应当考虑到拍摄现场的亮度和黑白照片的颗粒感,大胆提高ISO感光度。提高到什么程度才适合根据状况有所不同,如果想要较为明显的颗粒感应该试着以1600以上的感光度拍摄。平时拍摄时应当尽可能避免噪点的发生,但是这里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技巧3-选择最大光圈明亮的镜头
-
-
选择最大光圈较为明亮的镜头比较有利于在昏暗场所拍摄。不仅能够得到更快的快门速度,而且由于相机是使用最大光圈测光,所以在通过取景器进行拍摄时,视野会比较明亮。明亮的取景器有利于确认被拍摄者,在手动对焦时也更容易合焦,能够减轻拍摄者对焦的负担。
技巧4-将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设置为关闭
-
-
拍摄黑白照片的关键点就是让噪点为我所用。所以在这里将相机的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设置为关闭,以便更好地利用噪点制造颗粒感。特别应该加以利用的是被称为“亮度噪点”的点状噪点。这样的噪点通常会被相机的降噪功能处理得不太明显。因此将“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设置为关闭有助于利用这样的点状噪点。
掌控光线 展现华丽的黑白世界
在使用单色照片风格拍摄人像时,那些黑白银盐胶卷和冲印出的照片应该成为拍摄者学习的范本。如何在数码相机上再现那种独特的风格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选择高ISO感光度(这次的图例采用ISO 3200拍摄),图像中的亮度噪点看起来就像是胶片上的银盐颗粒般具有自然的粗糙感。黑白照片中如果完全不存在颗粒感反而看起来不自然,所以拍摄者应当巧妙利用高ISO感光度拍摄出胶片感。此外,黑白照片是用白到黑的过渡来展现所有的颜色。视觉上的变化仅限于灰色调,所以光线的效果非常重要。决定被拍摄者的位置时不仅应该考虑到高光和阴影部分,还要注意到细节的色调变化。图例采用了从左侧照来的现场直射光。使用银色反光板在被拍摄者右侧尽可能近的位置反射光,照亮其右边的脸颊,以获得光线的平衡。大胆尝试使用不同感光度,调节光线,挑战数码时代的黑白照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