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化背景与景深控制

 沧海一杰 2010-06-25
 

通常,在一些特写的摄影里(比如人物、花卉等),作者常常用背景(包括前景和后景)“虚化”的方法,让背景模糊,主体清晰,从而突出主体。这种背景“虚化”的摄影手法实际是通过控制“景深”来达到的。

那么什么叫“景深”呢?用通俗点的话讲,就是“在画面中能够清晰显示的那段距离”。如下图示例: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摄影时,镜头对准景物对焦,对焦点前后都有一段画面表现比较清晰的范围,它就是摄影的“景深”,超出了这个范围,画面就开始模糊不清。对焦点到“前景清晰点”的距离又叫“前景深”,对焦点到“后景清晰点”的距离就叫“后景深”。通常,后景深的距离又大于前景深的距离,之间的比例大概在三比一左右。清晰的范围大我们就称它为“景深大”,清晰的范围小就称为“小景深”。所以,虚化效果越大的画面,景深就越小。

那么怎样来控制“景深”呢?

我下面结合摄影实例来做个浅显的分析:

 

【图1】对准景物的前景对焦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图2】对准中景对焦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图3】对准后景对焦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光圈大小的设置。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表示“光圈大小的数值是用它的倒数来表示的,比如光圈11实际是光圈1/11,光圈5.6就是1/5.6,显然,光圈5.6的实际数值大于光圈11”。所以表示光圈的读数越小,实际光圈越大)。 5.6光圈的景深远远小于11光圈的,换句话说,就是5.6光圈下拍摄的照片前后清晰的距离远远小于11光圈时拍摄的画面。了解了这个原理,你就能通过光圈的相应设置来控制景深了。

当然,要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就需要有较大的光圈设置。一般只要有大于5.6的光圈,不管是DC机还是单反机,都能拍出较好的“虚化效果”的作品。相机的“近摄”功能也能拍出较好的虚化效果,原理是一样的。而一般的单反机身上,也都会有个“显示景深效果”的特别按钮,供拍摄者在拍摄前察看效果。

 

下面我再用微距镜头拍摄,让大家体会其虚化的效果: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这里有个问题还需要强调,用微距镜头摄影时,如果是较大的光圈,画面的景深常常很小,有时只有几个厘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手持相机拍摄,相机稍有晃动(不管是前后晃动还是左右晃动),镜头常常会没按你的要求去聚焦(跑焦),拍出的照片也就不是你预计中的理想效果了。所以微距摄影最好用三脚架。

 

如何拍摄背景“虚化”的照片【蓝色天空原创日志,请勿转引】 - 蓝色天空 - 牧笛的孔眼

 

综上所述,影响摄影作品景深的主要因素有三大方面:光圈大小、镜头的长短(像距长短)和摄距的远近。

要取得虚化效果好的画面,也就是要使景深小的画面,可用这样的公式表示:

虚化=大光圈+较短的摄距+用较长像距的镜头

这个公式也可做这样的分解,就比较好记而不必去对那些较为抽象的“专用名词”费脑筋了:

大光圈=用5.6及更大的光圈

较短的摄距=尽量靠近被摄体(当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靠近被摄体拍摄时,也要注意物体的畸变问题)

用较长像距的镜头=用长焦镜头,或者用变焦镜头的长焦端拍摄

在这个公式里,控制光圈的大小是最为方便又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焦点的位置不同,虚化的效果也不一样。

反过来讲,要增加景深,那就用这个公式的相反的设置。因此,我们要拍出理想的照片,必须熟悉相应的摄影原理和拍摄技艺,然后又要灵活应用。

理解了拍摄技艺,要拍出背景虚化突出主体的作品并不难。
 
利用一些摄影技巧可以使背景虚化,更加突出拍摄主体。这样的技巧还可用于因背景杂乱而不想把背景拍摄出来的时候。

虚化背景的方法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因数码相机的不同,有的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有的可能效果不太理想。

要想虚化背景,有如下三种方法:

(1) 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
(2) 背景尽可能设置较远;
(3) 加大镜头光圈。

如果同时使用这三个方法,能够得到更显著的背景虚化效果。

如果相机能够变焦,那么就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即是说以将图像扩大到的最大限度来拍摄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虚化背景。如果增大变焦倍率后,拍摄主体溢出了画面,那么请摄影者往后退,离拍摄主体再远一些。

另外,利用数码变焦功能是不能达到变焦后的虚化效果的,用户需要有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

图1和图2(用奥林巴斯C-990ZOOM拍摄的)是利用具备3倍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示例。图1没有将变焦倍率调大,图2则是使用最大的变焦倍率拍摄的。在不提高变焦倍率时,甚至连牵牛花旁边的铁丝网上的铁锈都拍得清清楚楚,但是提高变焦倍率以后,背景中的铁丝网变得模糊,牵牛花被突显出来了。

变焦倍率越大,虚化效果也就越明显。图3就是用具备10倍光学变焦功能的奥林巴斯C-2100 Ultra Zoom拍摄的照片。具备高倍率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在希望虚化背景时就显得特别方便。


▲图1 不使用变焦功能拍摄时,效果大概就是这样。

 


▲图2 将变焦倍率调整至最大后,离花稍远一点拍摄到的效果。

 


▲图3 这是利用奥林巴斯C-2100 Ultra Zoom拍摄到的效果。

利用摄影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虚化背景。背景离得越远,虚化效果就越明显。

为了让背景离得远一些,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通过改变拍摄对象的朝向,或者改变相机的位置等措施来拍摄。

图4和图5是利用具备3倍光学变焦功能的相机拍摄的。这两个例子都是由于离拍摄对象比较近,而且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又较大,因此就能够使背景虚化到照片所示程度。


▲图4 由于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主角是小狗,拍摄时靠得较近,因此就能够使背景虚化到如此程度(利用尼康COOLPIX990拍摄)

 


▲图5 背景是树丛。从树叶与树叶之间的间隙所看到的天空则创造出了图案复杂的虚化背景(利用尼康COOLPIX950拍摄)

        第三种方法--增大镜头光圈。首先,请读者比较图6和图7两张图像。虽然图6中自行车的背景拍摄得清清楚楚,但是图7则由于背景模糊,作为拍摄对象的自行车就突出出来了。


▲图6 从最近处至第二根柱子附近都在焦点范围之内。就是最远处的柱子也不是太模糊(光圈值:F8)

 


▲图7 由于道路背景虚化,自行车显得非常鲜明。仔细观察以后就会发现车座也是模糊的(光圈值:F2)

 

这两张照片是通过改变相机的“光圈”拍摄的。所谓光圈就是镜头光线通过的小孔。就像瞳孔变大,或变小一样,相机也可以通过增大光圈,或缩小光圈来调整光量。
 
 随着数码单反的普通低价,近几年来“准专业”摄影器材已经被普通家庭用户所接受,另外各种非单反类功能机型也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像松下的LX3,佳能G10,富士S2000等。有利器拍不出好照片是件很痛苦的事,特别是我们平时拍得最多的人像,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人像拍摄中怎样虚化背景,让人物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从而突出主体。

  虚化的作用对于人像来说不言而喻,既能让画面变得简洁明了又能突出主题,而镜头虚化区域产生的漫射还能衬托和点缀主体,广州南方数码相机维修中心www.dc120.com.cn 提供技术支持和图片。

  我们平时拍摄的人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人像,需要与背景或者周边环境相关联,这样就要求在构图时能够保持环境的可辨识因素,做到人景融合。另外单纯的人像或面部特写就应该将视觉重点转移到人身上,但人像摄影毕竟不是工作照或者身份证照,需要也需要表现出与人的环境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烘托主体。

人像摄影技巧如何用好背景虚化
  中焦大光圈虚化背景(如:佳能100/2,尼康85/1.8,宾得77/1.8等)

  大多数情况下将需要表达的人物以外的因素虚化可以将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人物这一点上,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却是表现人物的最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拍摄手法没有环境的衬托使用这种方式时应该更重视人物的表情和情绪,如果人物表情严肃或者呆滞,整个画面将大打折扣。

  图A 人物占了大半空间.背景完全被模糊掉.由模糊的树木与草丛形成的色块柔和而美丽,神态也抓拍得恰到好处。实拍中如何获得这样的浅景深效果呢?要获得这样的景深,就必须用大光圈配合。中焦大光圈定焦镜头是不错的选择。

人像摄影技巧如何用好背景虚化
  标准镜头较大光圈适度虚化背景保留环境信息(佳能AF24-105/2.8  宾得AF50-135/2.8  尼康AF28-70/2.8)

  在较为复杂的环境里,如果人与物都有着一样的清晰度画面就会杂乱无章,但是背景完全虚化就使得画面缺乏了必要的环境交代,这种情况就应该适当地虚化。此类画面的景深以使用标准变焦的镜头较为合适,因为如果焦距太长.只要光圈稍大就会使背景模糊。

  图B 画面中主人公突出,但从背景也能清楚的辨别是在车展的环境里。 标准镜头与适中光圈使画面中主体与陪衬人物得以分离.使用标准镜头时拍摄者与被拍者需要保持较近距离。

人像摄影技巧如何用好背景虚化
  没有大光圈的中长焦镜头也可以虚化(如:尼康AF70-300/4-5.6 适马AF75-300/4-5.6等)

  大光圈能虚化背景,但是虚化不一定非得大光圈,利用长焦距、合理控制相机与被摄主体、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也能获得良好的虚化。大光圈镜头虽然好价格也不便宜,如果在没有大光圈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具体来说就是在较长焦距下,相机尽量接近被摄主体,而将被摄者与背景的距离拉开,这样也能得到不错的虚化效果.如果离被摄者足够近,而焦距也很长时(如:300 mm),就会得到近似长焦、大光圈的效果。样片由南方数码相机维修中心www.dc120.com.cn提供。

  图C此幅使用的是一只适马AF75-300/4-5.6镜头价格仅数百元,画面中不仅保留人物全身.还有前景的交代,由于人物与背景距离较远,主体清晰.背景的虚化没有破坏环境应有的清晰度。如果需要更加突出人物,那么只要使用其最长焦距,就能得到更为虚化的背景。

  并不是有好器材就能出好片,没有好器材同样能拍出让人惊叹的照片,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跟基础,那么摄影入门将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名称解释:景深
所谓景深,教科书上有写,转述晕你们一下:
————————————————
景深就是被拍摄物体准焦平面处的景物,在胶片上会形成清晰影像,在焦平面的前方某处到其后方某处有一个范围,其内的景物都能形成清晰影像,这一范围称为景深。
————————————————
他的天啊!不瞒各位,我也是拍了多年照片后才勉强看懂这段话的,我只想拍孩子,这些大爷们搞成一技术文档,这不是欺负妇女儿童嘛!各位不理解也不用费劲琢磨了,我的独门解释比较好理解:
照片中焦点前后清晰距离越大,景深越大,反之景深越小。
还可以简化:背景模糊=景深小,背景清晰=景深大
来一张看图说话吧:
A和B代表两个不同的清晰范围,A区清晰的范围小,景深小。
B区清晰的范围比较大,景深大。
悟性高的回头看看那份“技术文档”,也许能明白一些,不明白也没关系,我那山寨版解释也够你用了,接着往下看就好。
●控制景深的方法
学以致用,知道啥是景深,就要知道如何控制它。
影响景深的三要素:光圈、焦距、物距。
名词术语听听就好了,不懂没关系,吃肉也不必要懂得杀猪,会用就行,教您三招景深控制必杀技,保证背景虚掉。
 
第一招:使用AV档(光圈优先档),把光圈设置到最大!
 
户外环境背景如果比较乱,让背景虚化是不错的办法。下面这两种图是同一个场景拍摄的,左图背景相对清晰,景深大,因为用了小光圈( F6.4 ),右边图片背景相对模糊,景深小,因为用了大光圈(F 1.4)。有必要提醒一下,光圈数值是反数, 数值越大的光圈越小,例如光圈1.4比光圈6.4要大一些,下次有人要你开大光圈,千万不要犯方向性错误。
 
利用光圈变化控制景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效果明显,童叟无欺,会这招,快意江湖!控制景深您成功了一大半!
罗嗦两句啊,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光圈,也不知道怎么操作,请参考一下您相机的说明书,这属于幼儿园的问题了,咱们这可是很高级的小学课程呢!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开大光圈都能获得满意的小景深,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如果你还不满足光圈开到最大后的景深,那么试试下面这招。
 
第二招:离宝宝近一点,再近一点拍摄。
离宝宝越近越容易获得小景深,前提是你能够对得上焦——因为每个相机或镜头都有“最近对焦距离”,在最近对焦距离内你是对不上焦的。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通过大光圈(F1.4)+近摄(50cm左右)获得的小景深,焦点在孩子的眼睛上。
 
怎么样?景深还不够小吗?那只剩下最后一招了
 
第三招:使用长焦端拍摄。
如果您的相机是小DC,变焦可以理解为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焦距也就越大,也就是所谓的长焦端。
为了获得小景深,我的建议是尽可能使用较大的放大倍数来拍摄就好了。
 
 
单反相机的镜头是可以更换的,镜头的焦距用mm表示。焦距长(变焦倍数大)=景深小;焦距短(变焦倍数小)=景深大;
为了说明实际效果,我用24mm焦段和70mm焦段分别拍摄了同一场景,都截取中心部分对比。
焦点在新好男人灰太狼身上,不难看出右侧的背景(花)更模糊一些,景深更小,因为它使用的焦距更长。
 以上三招,可综合运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使用景深控制画面的建议
使用小景深拍摄宝宝能让画面看起来充满朦胧诗意,氛围感强,同时也能掩盖背景中无法规避的杂乱,突出了主体,所以在人像摄影中经常使用到小景深。
但景深不是清朝女人的小脚,越小越好,使用小景深还是大景深应该根据画面需求来设定。
下面几种情况是不适合小景深的:
1.当背景对宝宝有烘托作用的时候,包括到此一游纪念照之类的不适合小景深。
2.集体照(景深太小,前后面的人都虚了,影响团结);
3.宝宝运动的时候(太浅的景深很容易脱焦,相反,景深大一些,即使宝宝运动了一点,只要在景深之内也还是清晰的);
 

DC微距摄影技巧

作者:未知 来源:发布时间:2008-10-10 14:20:00
导读:介绍DC微距拍摄技巧是本文的内容,是建立在前四期黑摄会基础上的又一篇文章。文章试图通过较多的图片拍摄要点指引大家进行更深入的微距拍摄。由于有前几期的积累,本文将不提及诸如如何进行曝光补偿等等很基础的设置。如果一些读者对某些语句不太明白的可以查看前几期黑摄会。

  相信很多拥有DC的用户在看到别人单反的靓照时会抱怨:小小DC还是不能和单反相比。的确,DC综合性能离单反有一定差距,但是DC的潜能依然不可以忽视,特别是在微距这一方面,DC拥有单反没有的天生优点,而单反如果需要提高微距能力那只能装上微距镜头了,对一些用户来说,微距镜头再加上单反机身的价格还是没有达到能接受的程度。但是笔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小DC一样能照出出色的微距照片,当然前提是你手上的DC微距能力要较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DC,有长焦DC,有轻薄型的DC,还有结合两者特点的轻薄大变焦DC,到底选哪些了?但这些都不是选择的依据,选择的依据是微距能力,衡量微距能力的依据是什么了?看下文你就知道。

一、DC微距前的准备

1、如何衡量相机微距能力

  首先是对焦距离。现在很多DC的最近对焦距离都达到1cm,有些更甚。实际上这些标榜最近对焦距离的DC是偷换了概念,传统意义上对焦距离是指焦平面到焦点的距离,这些1cm只不过是镜头到焦点的最近距离。当然,DC标榜的最近对焦距离依然是衡量微距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大家会发现这个最近对焦距离只能在最广角端使用,一拉长焦对焦距离就要远很多。广角端造成的夸张透视和大范围的背景有时会令人烦恼:透视夸张,物体变形;背景范围大,画面容易杂乱。因此我们会发现拍摄的照片使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为多。而笔者发现多数微距能强的DC的强不在于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于这些DC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依然能保持很近的对焦距离,这时的画面放大比率甚至比广角端更大。而一些DC虽然广角端拥有1cm微距,但是对焦距离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迅速拉远,这些DC的微距能力并不是真正的强大。下面笔者用理光R8来举例说明DC的不同焦距的微距能力。下面画面拍摄时手动对焦预设到最近对焦距离,画面为原图画面。


理光R8各焦段微距能力对比

  可以看出R8在标准段时的放大倍率是全焦段中最大的。大家都知道画面中铅笔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R8的微距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将比率换算成35mm全幅,这个放大率已经超过1:1,比安装了一般微距镜头的全幅单反放大率更大。读者也可以用笔者同样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自己的相机,同时都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机器,以便拍摄时可以更好得选择焦距。

  其次,对焦性能。能够手动选择对焦点也是微距拍摄的关键之一,这样你就能灵活构图,主体不会局限在画面中心了。一些1cm微距DC不能手动选择对焦点,笔者觉得这1cm微距就显得鸡肋了。能手动选择对焦点还不行,还要有较快速和精准的对焦速度。如果你按九宫格选择了主体,但却发现对不上焦或者很久才对上焦,那可能主体已经飞走了。


理光R8的手动选择对焦点画面

  综上述,强大的微距能力包括:最近对焦距离短+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短+手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快速精准的对焦。快点看看你的DC是否属于这一类吧,如果不属于不要灰心,相机强大只不过是增加了出好片的机会,稍弱一些的只要拍摄者加强微距功夫一样能出好片。相反,如果拍摄者微距功夫不过关,再强的相机也于事无补。另外,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镜头前面附加近摄镜也是提高微距能力的一种方法。

2、微距是观察能力和耐心的考验

  微距是拍摄微观的东西,要就要求拍摄者一定要有强于平常人的细致观察力。观察能力可以锻炼,同时你会发现原来微距世界是很美妙的,这又会促进你更细致地去发现微观世界。通过学习一些花卉、昆虫等的知识也能有助于培训观察能力。另外,微距也是考验耐心的拍摄。微距拍摄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拍摄一个蝴蝶花上半天也是常有的事,而且昆虫也不是个个都不怕人的,要做好屡挫屡败的打算。

二、拍摄技巧

1、光线的运用:

1)逆光的运用:毫无疑问,逆光是多种光线中最讨人喜爱的光线。逆光下轮廓会更加分明,遇上透明的物体时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逆光遇上花卉,洞穿花瓣;遇上昆虫,洞穿胴体。

  柔和的逆光:既能突出主体的轮廓,但是又不会因为光线太强而将主体背光不透明部分的细节淹没在黑暗中,是描绘主体细节而又带有逆光特点的一种很好的平衡。


柔和的逆光(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根据光线的方向选择镜头的朝向。如此情景笔者想拍摄逆光下的豆娘,因此镜头朝向光线射来的方向。尽量将主体放于一个平面,这样不管是使用中心对焦或者手动选择对焦点,主体全部都是清晰的。逆光下进入镜头的强光线偏多,根据白加黑减的原理,通常要增加一些曝光补偿以使曝光正确。DC因为是采用LCD取景的,因此头部不要离DC太近,离远观看,避免身体离昆虫太近而惊吓到它们。

  柔和的逆光也是用于拍摄花卉或者叶子脉络的好光线。这种光线下的花瓣或叶子不会出现高反差,不会显得没有生气,而是晶莹生动。


柔和的逆光(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选择好逆光角度,让光线从叶子背后射来。构图时笔者选择让画面显得抽象,同时使用大光圈,小景深使得画面更梦幻。因为叶子底下光线偏暗,白加黑减,因此在测光基础上加少一些曝光。同时启用手动对焦点功能,使焦点落在不在画面中心的主体上。

  强烈的逆光:有大力勾勒物体轮廓和穿透透明物体的作用,使用得当,效果惊人。


强烈的逆光使得透明物体非常剔透(富士s6500)

  拍摄要点:强逆光下曝光难以控制,最好使用包围曝光,事后选择一张曝光较好的。

2)侧光的运用:在拍摄中出现最多的要数侧光了。侧光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立体感,使主体形象更饱满。侧光如运用恰当,会有出彩的一面。


侧光使得主体形象饱满(理光R8拍摄)

  拍摄要点:使主体尽量处在同一个平面,确保全部清晰。画面有光有暗,宜用包围曝光。手动选择对焦点,使焦点落在主体的眼睛上。


侧光如运用得当自有出彩一面(佳能A470拍摄)

  拍摄要点:使光线从花蕊的正侧面射来,于是画面挡住了射进里层花蕊的光线,只有突出来的花蕊明亮,形成明暗反差。由于DC离花蕊太近,应避免手的抖动,以及防止花粉进入镜头。应使用中心对焦点小心对焦,不要让焦点落在后面。

3)漫射光:光线均匀,物体能得到较真实的还原,几乎没有阴影,适合营造浪漫的气氛。


漫射光形成浪漫的气氛(佳能A470拍摄)

  拍摄要点:花的特写应考虑均衡构图。拍多几张,避免手动带来模糊。大片色彩的画面对曝光要求很高,曝光少了缺乏生气,高光多了色彩太饱和细节损失多,因此宜使用包围曝光。尽量不要使用相机自带的鲜艳模式,否则十有八九颜色太过饱和而失去细节。

4)顶光:顶光会产生浓重的阴影,射到物体表面时多显得无生气。


顶光射到叶子表面缺乏生气(富士s6500拍摄)

2、闪光的运用

1)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光使用。


优秀的补光在于平衡前后光亮而又不失自然(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此场景蝴蝶对比背景偏暗,因此根据背景设置曝光(目的让背景看起来自然,而自然光也作为蝴蝶的主要光线来源),蝴蝶则用轻微的闪光补光,使得蝴蝶和背景的光亮保持一种平衡,并且不会在蝴蝶上产生阴影。有些DC的闪光光亮不好控制,在此情况下通常会闪光太强而使前景的蝴蝶过曝,因此可随身携带一张透明的白纸作为遮挡闪光部分光线的工具,而且可以柔化光线。

2)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


闪光通常也作为固定物体形象的一种手段(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拍摄要点:运动着的物体即使用高速快门去凝固有时都会出现不够清晰的情况。而在比正常曝光小一点点曝光的设置下闪光会很好地定格物体的形象,使细节更清晰。上图要点就是在减少一些曝光补偿后用不太强的闪光拍摄的。这样既使得物体保持了动感,同时又保持清晰,背景还不至于太暗。

3)极少量的闪光补光有时会令照片增色


少量闪光使得复眼的“眼神”很出彩(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拍摄要点: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使用极少量的闪光,主食芽蝇的“眼神”变得更出彩。为了控制极少量的闪光,可用半透明的白纸遮挡闪光灯控制。

4)多数情况如以闪光为主光,而且闪光强度过大时,画面就失色不少了


作为主光的闪光太强,阴影重,部分过曝(富士S6500拍摄,带近摄镜)

3、背景的处理

1)一提到背景相信大多数人会说,背景太乱就虚化掉吧。无错,虚化背景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了。虚化的办法主要有几个:长焦拍摄、大光圈、接近被摄体、拉远背景和被摄体的距离。


长焦、大光圈拍摄有利于虚化背景(索尼H50拍摄)

  拍摄要点:使用长焦端拍摄,一来可以更能虚化背景,二来缩窄背景范围,令背景不显乱。长焦端拍摄要保证快门速度,如果光线不足可适当提高感光度。

2)寻找阴影或者辅助物体来纯化背景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阴暗的地方因为光线太暗而与主体光比会较大,加上DC的宽容度有限,因此很容易将背景压暗。另外用辅助的物体如黑卡纸等同样可以起到纯净背景的目的,不过用辅助物品时一定要注意物品跟画面是否协调。


用黑布挡住杂乱的背景效果不错(理光R8拍摄)

  拍摄要点:选择标准段焦距,避免透视变形。用纸张或布等铺于地上,用于安放相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相机的焦平面和小草平行,使小草总体清晰。用黑布遮挡背景,使画面背景全黑。此情况曝光不易控制,要使用包围曝光。

3)背景处理不掉那就仔细寻找角度,有时看似杂乱的背景反而会成为构图的一部分。


抽象的线条反而令画面更流畅和活跃(理光R8拍摄)

  拍摄要点:DC的背景虚化能力不够,不能完全将背景虚化,背景也不能拿个卡纸去挡,不然豆娘就飞走了。但是你不能坐以待毙,而需要仔细观察,笔者不停的转换角度,得到了这幅较为理想的画面,背景反而是画面的亮点。

 

4)要使主体看起来更突出有个办法,那就是衬托。明亮衬托黑暗,黑暗衬托明亮,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而根据色彩原理,黑底衬黄、黄底衬黑、黑底衬白等等是很吸引人的眼球的,因此一定的色彩搭配同样可以衬托主体(由此来看,色彩是摄影人的必修课程了)。


在暗背景的衬托下蜘蛛更显眼(理光R8拍摄)

  拍摄要点:逆光下的蜘蛛显得剔透明亮,笔者于是想找个暗背景来衬托它。选择较远的背景,一来可以虚化杂乱的树林,二来可以使散落在树林的点光虚化成圆圈。然后将蜘蛛放在黑色背景上,突出蜘蛛。如果将蜘蛛放在虚化成的圆圈上时,由于圆圈明亮,蜘蛛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5)背景有大块色块,同样会令画面增色,有时会有种戏剧效果。


背景中虚化的大片花瓣是画面的戏剧元素(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尽量用长焦压缩背景范围使背景的色块面积较大,同时使主体位于色块之上。在此情况下可能会较难对焦,宜选择对焦精度较高的中心对焦点或者多对几次。

6)虽然多数人在拍摄微距时都想办法缩小背景,但是使用广角拍摄微距有时能够揭示主题与环境的关系,或者显示出一种氛围。


广角的大范围背景突出了清晨的冷清(理光R8拍摄)

  拍摄要点:使用广角段拍摄,对焦在蜘蛛网上。由于蜘蛛网被刚出的太阳照耀亮度较高,相反草的背光面较暗,因此可适度减少曝光以使画面总体偏暗来突出蜘蛛网。

7)有时天空是不错的背景。


天空有时会给人向上的感觉(富士S6500拍摄)

  拍摄要点:由于背景是天空,应避免强烈的直射太阳,一来不会烧伤CCD,二来可防止眩光。当然如果太阳不太强烈,拍进太阳有时也能令画面增色。同样,有时眩光也能点饰画面。

 

4、捕捉最佳表情

  在昆虫微距中眼睛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传神的眼睛会令照片生动,读者的目光会强烈地被昆虫的眼睛吸引住。因此拍摄者要养成一种习惯:特别留意它们的眼睛。


你的视线最后是否会长久地停留在它的眼睛上呢?(富士S6500)


你是否会联想到回眸生辉?(富士S6500)

5、后期裁剪

  在处理画面上后期剪裁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有时局限于场景或者器材,构图并不能一次成功,特别是对于初学微距的用户更是如此,因此剪裁是第二次安排画面的过程。


剪裁前(索尼H50)


剪裁后

  像上面那样本身蟹蛛身形很小,拍摄时不能令它在画面中有大面积。因此剪裁既可以突出蟹蛛又可以裁去杂乱的东西。


剪裁前(富士S6500)


剪裁后

  对于一般图片来说倾斜了水平线会令人不安,但是一些看不出水平线的图片即使旋转都令人难以察觉。如上面图片适当旋转的剪裁另豆娘的姿势更生动,体型显得更纤长了。

  虽然剪裁有时会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是尽量在拍摄时就拍出最完美的构图,不过这是一个慢慢学习积累的过程。学习微距不能一蹴而就,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

  希望此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由于笔者认识有限,希望读者指出一些错谬之处。笔者相信,只要虚心、勤奋地学习,微观世界的大门一定向大家敞开,而这个工具仅仅是你手上的小DC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