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长沙会战

 昭忠祠 2010-06-25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一方面抓紧作对苏战争的准备,一方面加强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妄图早日结束日中战争。因此,日军于8月中旬起秘密集结 5个师,30余艘军舰,100余架 飞机,共12万余兵力在岳阳、临湘地区,由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准备再次进攻长沙。日军这次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纵深梯次配置,以第 3、第 4、第6师 主力及第 18混成旅等部位于岳 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为第一梯队,直取长沙;第40师和第33师的两个团位于临湘地区,为第二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岳(阳)古道正面进攻长沙。 另外以第6师的两个团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第14独立混成旅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以西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
  为确保长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集中;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 采取逐次抗击日军进攻;诱日军在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
  9月7日,日军第6师两个团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在飞机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第58军各一部英勇抗击。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9日中国军队反击,日军不支,大部败回大云山以西地区掩护主力集结。18日拂晓,在杨林以西20千米的狭窄地带,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阻击。19日,日军抵汩罗江北岸,随即分路强渡汩罗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至21日全部渡过汩罗江,并全速前进。此时浏阳、株洲地区第9战区军队依计划逐次加入战斗。第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10、第37、第79军、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后方攻击。至26日,中日两国军队大战于持刀河南岸。日军第4师、第13师一部以捞刀河、石子铺正面进攻长沙,第3师由渡头市向长沙东南迂回,第6、第40师及第33师一部、独立混成第18旅等部由春华山、永安迂回至长沙以东地区。27日,日军便衣队、伞兵袭入长沙市区,被中国军队歼灭。此时,中国军队将逼近长沙的日军实施围歼。第4、第20、第58军紧衔日军之尾,向捞刀河压迫。 日军在南北夹击下伤亡惨重,粮弹俱缺,被迫于10月1日向北突围撤退。中国军队追击,日军5日渡过汩罗江,8日渡过新墙河,此后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战役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历时33天,日军伤亡4.8万余人,被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进攻失利,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