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舞身韵

 绿茶清清 2010-06-26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堪称为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因此,它在舞蹈教学上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对古典舞舞种作学术上的考察与认识,不仅有助于中国舞蹈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的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
      对中国古典舞作教学上的研究,一直从北京舞蹈学院为中心。经过几十年探索,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在李正一、唐满城教授的带领下,从继承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样式入手,根据舞蹈艺术自身规律的特点,以及时代精神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戏曲舞蹈进行开发式整理,并对其作了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与探讨,创立了一套古典舞教学的基本方法,取名为“身韵”教学法。身韵教学法的确立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的依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甚至可以说,“身韵”教学法的确立,使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国舞”。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典舞在教学方面已经走上成熟。
      鉴于中国古典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中的地位,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或教育人员,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系统性、理论性的认识一了解,本论文便是从这一点出发,对古典舞的立身之本——身韵教学法给予理论上的探讨与认识。

一、身韵在中国古典建构中的影响
      所谓“身韵”教学法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是指训练身法与陶冶神韵的方法。身韵教学法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教学与艺术创作,本文将对这几方面试加探讨。
      “身韵”教学法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化模式。身韵教学法将身法与韵律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征。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宏扬的“神形兼备”的审美特征。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提炼出了元素化动作,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形”与“神”的独特结合。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那“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身韵教学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
      凝聚着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身韵教学法,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立身本以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特别是身韵教学法还具有舞蹈创作上的优势。

二、身韵对中国古典的创作和基训的影响

      1.身韵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性质,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寻求突破的时候,身韵教学法从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脱胎而出。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的形成继而被引入舞蹈创作机制中,无疑使中国古典舞创作发生了转机。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语言系统,身韵从它时代风格的古今适用,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而深得众多的中国舞编导们的青眯,并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进步,如群舞《黄河》、《长城》就是很好的典型例证,特别是舞蹈剧目《黄河》大量采用身韵课堂教学中的动作,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气势。古典舞剧目《长城》中则以大量横向动势的舞段构成了舞蹈的凝重格调。剧目《黄河》、《长城》的编创运用身韵的动作,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段中的行当归属,走上了依人物出动作的新路。
      运用身韵舞蹈语汇创作的作品还有《木兰归》、《江河水》、《挂帅》、《梁祝》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气势磅礴,形象细腻,舞姿流畅,极富艺术感染力。唐满城教授曾诙谐地说过:“身韵课的教学是一本万利的。”唐满城教授、李正一教授为代表的古典舞艺术探索者,给我们传授的正是那可以演化成千千万万古典舞的“韵母”。
      当我们跳起新古典舞《黄河》或《长城》的时候,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正象这《黄河》、《长城》长流不息,永存人间。吕艺生教授说:“这正是我心中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蹈!”

      2.身韵对古典基训的影响
      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训练体系。身韵教学法便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古典舞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神形兼备”的艺术体现,而身韵教学法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在教学中要求动作达到振其形,摄其神、模其劲、顺其律,作为实现身韵教学的目的。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训练学生“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课不但能独立地进行教学,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
      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身韵而身韵,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溶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使是找到了发展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在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当中,呼吸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串始终,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以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不同变化。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身韵把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使身韵元素自身也达到了训练性、审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三、关于身韵课与基训结合的建议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色,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贯彻基训教学的始终。将低年级的基训课与身韵课结合起来。在解决低年级的身韵训练上,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坐地呼吸,配合提沉等单元素训练。在学生中强调古典舞“无韵则神死,少律风格无”的道理,使身韵从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头脑中扎下根。这样做既突出了训练的目的性,也解决了学生的自然形态的基本能力。
      将中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的结合起来,把身韵逐渐揉进把上练习,特别是在做控制,单腿蹲及腰组合时,更应加强呼吸韵律的配合。它们不仅能使身韵和基训溶化在一起,而且加强了拧、倾、圆、曲、的训练,突出了古典舞的特殊性。
      高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要突出和谐统一。可以进一步加大难度,如单元素组合和综合训练等,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渗透在整个基训课中。
      身韵课与基训课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解放,有助于高难度民族舞技巧的完成;动作松驰流畅,肌肉线条可以拉长,表现力也会明显增长。运用基训与身韵的结合训练,还可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加大动作幅度,增大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语汇量。

四、结        论
      身韵教学法给中国古典舞教学及创作带来了实质性突破。身韵教学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古典舞的现代重构。身韵教学法体现着当代人对古典舞蹈的高度的理解,创造性的把握与天才的运用。
      最后我们愿身韵这一朵中国古代舞蹈传统肥沃的土壤中开出的绚烂之花结出更多硕果,愿她的芳香引来百花争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