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kokon 2010-06-26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www. 2010-06-25  燕赵都市报  

  上海对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44.2%的人认为,相比5年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现在的诚信水平下降了。诚实守信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无用的别名”,甚至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6月25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刚刚颠覆了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对1155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9.1%的人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单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又面临着“信任危机”;现在,九成人又将诚实守信视为吃亏的代名词,说明“不诚信”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想想觉得很可怕,像诚实守信、勤劳致富这些长期以来一直支撑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观,都面临着崩塌的危险。

  不能简单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为人的选择总是理性的,如果勤奋劳作让自己看不到任何致富的希望,而投机取巧总能一夜暴富,如果一味诚实守信只会屡屡遭受欺骗,而投机专营总能从中获利,恐怕即便对勤劳致富或者诚实守信这样的基本价值观再坚决的支持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渐渐怀疑起人生,怀疑起自己坚守的价值观,因为无数惨痛的事实会让人们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放弃比坚守好。

  不过,这是从一时一事来讲的选择,从长远看,这些基础价值的日渐缺失,其实最后受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勤劳致富、诚实守信这些基础价值,之所以能够历经多少年还被视为“普世价值”,被民众念念不忘,究其原因,除了它体现了民众的一种美好向往外,恐怕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这些基础价值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维持社会的底线秩序。

  这样的道理一点都不难理解,如果勤劳不能致富,说明人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毕竟投机取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实现的,其所仰赖的不过是一种过于偶然的机遇,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一旦成为主流,不仅社会财富这块儿大蛋糕做不好,甚至任何方式的分蛋糕都会引发利益冲突,因为谁都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近年来被反复渲染的仇富情结就是最好的说明。诚实守信也同样如此,没有基本的诚信,我们在生活、工作以及社会交往中,都会平白无故增加很多交易成本,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核实对方是否诚信。

  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彼此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这句话反过来解读就是那些基础价值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制度的规范是一方面,共同价值的引导则是另一方面,除了需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共同价值的认可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反思我们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执法等技术层面,而是我们基础价值的缺失。这方面,外国人理解不了我们的“执行难”以及“有意钻制度漏洞”是最好的例证。

  事实上,重建这些基础价值,让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正如约翰·邓恩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作者:志灵)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