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卢勇杰 苑捷 通讯员 解晋
4月的左云,草长莺飞。在该县的广大农村,到处吹拂着一股股清新的廉政之风,温暖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各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里,值班人员耐心细致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县农廉领导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排查矛盾;县廉政教育基地里,来自农村的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近年来,该县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使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明显增强。 建机制组网络 三级联动促农廉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县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农民是主体。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农廉工作高度重视,针对农廉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琐细的现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左云县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细则》,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由县委负总责、乡镇党委具体抓、村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全县22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级纪检监督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上下一体、三级联动的纪检监督网络体系。县、乡、村层层签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职责,分解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 筑牢“制度长堤”增强基层干部“免疫力” 左云县的农民家里,都有一本厚厚的《农廉便民手册》,里面汇集了三类30项有关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本书由该县纪委汇总编印,免费发放到3万余户农民家中。这是该县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增强基层干部“免疫力”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县不断筑牢“制度长堤”,一项项制度犹如一个个“紧箍”,约束着干部的言行,防止着腐败行为的发生。 实行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堵住农村财务管理漏洞。该县相继出台了《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批、监督和管理制度》、《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等7项制度,并对228个行政村的财务、资金全部实行“双代管”:将村级财务纳入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统一管理,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实行一村一账户,统管各村财务专用章,村级收入按时交回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村级账户;村级支出严格实行“五联签”审批单,并加盖民主理财小组专用章后,方能入账报销。同时,在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建立拒付不合理开支登记簿,严把开支报销关。到目前,全县9个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已代理228个行政村的资金2000多万元、资产3.9亿元,拒付不合理开支192笔共计84万元。 此外,该县纪委制定了村干部外出须经乡镇纪委审批才能报销开支的相关制度,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外出开支。今年以来,该县共拒签没有明确要求或目的的外出事项100多批次200多人,节约资金180余万元。 “三会三组”制度促进了民主管理,基本消除了农村干部“一言堂”现象。该县在每个行政村都成立了“三会三组”(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事调解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纪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组),并将成员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三会三组”制度后,该县累计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110次,形成决议事项289件;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196次,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务246件;民事调解会协调解决矛盾纠纷230余件;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纪检监督小组开展监督检查25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35条;民主理财组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月集中理财,为村民理好财、把好关。与此同时,该县出台了《农村“两委”成员述职述廉工作制度》,400多名农村干部每年年中和年末都要就自己年初的工作承诺和执行“三务”公开情况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接受群众的“点述”和质询。 解决突出问题 让群众办事不再难 小京庄乡一位农民在整理已故丈夫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某企业欠丈夫一笔款,多次到该企业追讨,但因事过多年,企业已换了四任负责人,无人理会。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受理,并确定专人跟踪办理。仅用了10多天时间,这位农民就拿到了企业归还的欠款。 为切实解决群众难办事、办事难的问题,去年,该县纪委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各村设立了“民情联系点”。“民情窗口”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民政、土地、房屋及外出务工等有关证件的办理纳入工作范围,实行“窗口受理、分流主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的一站式服务流程,坚持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并联办、上级审批代理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尽量使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乡、村两级民情网络累计为农民办理各类事项380多件,解决农民反映的各类问题162个,排查解决矛盾纠纷210起,群众满意率超过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