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总统亲自批准了这个计划。
根据情报,塔奈河谷当面之敌为日军赫赫有名的"九州兵团"精锐第十八师团。它的前身为著名的"米久留师团",该师团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矿工组成,作战凶猛,纪律严明。这支部队在中国战场曾经创造过赫赫"战绩",其中最著名的"芦沟桥事变"就是由该师团发动的。该师团还参加了上海淤沪会战、杭州湾登陆、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等,多次获得日本天皇奖赏。在一九四二年新加坡战役中,该师团以三万兵力俘获八万英军,震动英伦三岛.连邱吉尔首相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缅甸。新背洋。 新背洋是缅北群山夹峙中一块小小的山谷平坝,呈长条状,距边境约七十公里。新背洋扼胡康河谷出口,为驻印军入缅必经之地,由日军增派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驻守。 按照以往的战场经验,日军一个大队(营)的战斗力往往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的一个团。河南战役,日军曾经创下一个机动大队击溃汤恩伯一个师的惊人的纪录。因此战斗一开始,日军并没有把区区一个连中国兵放在眼里.他们还是按照老一套战术,依仗人多,三面包抄,连连向中国军占据的无名高地发动猛攻。 但是这次他们没能如愿以偿。搜索连是新三十八师的开路先锋,全连兵员三百余人,配备迫击炮十二门,反坦克炮三门,轻重机枪二十五挺。士兵清一色M4汤姆式冲锋枪。战斗一打响,该连即沉着应战,将敌人放入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予以杀伤。当日本士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时候,冰雹般的迫击炮弹便劈头盖脑地砸下来,暴雨般的机枪子弹始终构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气焰嚣张的日本人打得晕头转向,好像割禾一样纷纷栽倒在地。轮到中国军反冲锋时,头戴钢盔的中国士兵更是个个争先,勇不可当。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把密集的子弹泼水般扫向敌人。尽管日本士兵受过严格的射击、刺杀和肉搏训练,且战斗意志极为顽强,但是他们手中的老式步枪毕竟敌不过自动武器的威力,中国人不待靠近就把他们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 下午,另一连中国士兵及时赶到,两路一齐夹攻,日军仓皇败退,丢弃两百多具尸体和许多枪支弹药。 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首次创造对日军以少胜多的奇迹。 面对强敌的中国军队沉着应战,再次显示出令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战场优势和良好素质。 战斗开始,处境被动的第一营虽然受了损失,但是剩下两个连很快就像受创的刺猬那样蜷缩身体,占据山头固守待援。第二营赶到,抢占另外两座山头,与一营成犄角之势,稳住了阵脚。 中国军占据山头,居高临下,拥有六0毫米、八二毫米及一0五毫米各种口径迫击炮约六十门,轻重机枪一百一十挺;日军迫击炮不到二十门,掷弹筒五十具,机枪七十余挺。由于日军在火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进攻屡屡遭到挫败。 第一天,中国军的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每有行动,必定招致炮火猛袭。特别是一0五重迫击炮,射程远,杀伤力大,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有时步兵刚刚隐蔽集结,即被炮火瓦解,部署被打乱。中国军还摧毁日军炮阵地一个,连日军指挥部也挨了两发炮弹,正在指挥作战的副联队长平田一郎大佐被当场炸死。 狡猾的日本人强攻不成,乃改变战术,以一个步兵大队迂回到中国军阵地后方,断其归路,再以不断佯攻和派出小股袭击,吸引对方打枪打炮。日本人的算计天生是精明的:既然被围困的中国人炮火猛烈,那么弹药消耗必定也大,一旦弹药消耗殆尽,那时候上帝也无法挽救他们的束手待毙的命运。 果然,一连数日,日军日夜袭扰,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中国方面还击渐趋稀疏,炮兵射击失去压倒优势,变得十分零落。 第五天黎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集结部队,第一一四联队长丸山房信大佐亲自指挥战斗。迫击炮进主阵地,掷弹筒瞄准中国军队固守的山头,轻重机枪选择好射击位置,准备掩护步兵 发起最后总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