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荒谬绝伦

 峥 嵘 岁 月 2010-06-29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荒谬绝伦惨不忍睹

 

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6月26日在上海东方台电影频道正式首播,到目前为止,我只看了第一集,深感失望、愤怒和痛心。我真是没想到这部电视剧会拍得如此之差,以至于我难以耐着性子继续去看第二集。但是,作为一名术有专攻的文学研究者,我觉得有必要认真写一点负责任的、实事求是的专业评论,以供当事人、广大观众和后来者参考。


据媒体报道,李少红导演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第一、第二集是制作方最花心思的,这两集改动不下十次。既然如此,第一集的问题很可能集中而典型地曝露了整部电视连续剧的重大弊端,或者说致命缺陷。以下我分几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


1、严重背离原著,胡编乱造。


据媒体报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最大卖点似乎成了“高度忠于原著”。6月21日,“东方电影频道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纪人、上师大著名红学专家孙逊等专家和沪上媒体记者先睹为快。专家们一致认为,导演李少红以唯美手法带来了一部高度忠于原著的《红楼梦》”;李少红导演也说,“这次高度忠于原著是为了尊重观众,尊重原著。原本小说就是很好的东西,没必要再改编,要是乱改会对不起观众的”。


事实如何呢?事实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严重背离了原著,胡编乱造;陈思和、王纪人、孙逊等专家和李少红在公然胡说八道。


首先,该剧剧本的底本采用的是红楼梦研究所的校注本,这个校注本是以文化败类、汉奸陶洙亲手伪造的假古籍“庚辰本”为主拼凑而来,已经严重篡改了《红楼梦》原著。真正的原著是120回程甲本。


新剧剧本用红研所的校注本做底本,因此观众就看到了原著所无、新剧开篇时石头与一僧一道的对话情节。这段阴森恐怖、被诋为“鬼片”的情节,究竟于原著有何增益呢?丝毫都没有,相反,这段情节把原著中石头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的“三位一体”的身份完全割裂了。


“著名红学专家”孙逊又不是不知道陶洙伪造“庚辰本”及其它“脂砚斋评本”的事实,上海的记者就这个问题还采访过他呢。现在,孙逊说什么新剧“高度忠于原著”,究竟是何居心?!孙逊你自欺可以,但是你不能去欺骗李少红导演,你更骗不到陈林,骗不了广大读者和电视观众。


其次,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完全背离了原著。观众哪怕从未读过原著,只要足够细心,立即就能发现新剧的大bug。贾雨村受聘当林黛玉的老师时,林黛玉才五岁呢;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贾宝玉时,贾宝玉多大?“如今长了七八岁”!那么,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六七岁嘛,怎么电视剧里面林黛玉进府时竟然有十四五岁了?!贾雨村在林府当了十年的老师么!


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之所以完全失败,宝黛钗等主要人物的年龄完全搞错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来李少红导演打算采用三个年龄段的演员分批出演宝黛钗,这才是真正尊重原著、忠于原著的搞法,怎么现在一出场又重蹈了旧版剧的覆辙了呢?


第三,贾府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布局完全背离了原著。


《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南京,不是在北京,你们搞清楚没有啊?第四回,贾雨村任职和审案之处就在应天府,门子抄给贾雨村的“本省的‘护官符’”写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本省的“应天府”不是在南京,又是在哪呢?


第13回,贾蓉的履历写道:“江南应天府江宁县监生贾蓉。”江宁县不在南京,是在北京不成?


新剧完全无视小说原著交待得清清楚楚的贾府的地理位置,荒唐地描述林黛玉是从扬州上北京,胡编乱造的画外音骇人听闻地说:


他们经过扬州,转大运河一路北上,历时数月,开春之时进入了都中,到达京城。


编剧自作聪明地编撰这么荒唐的解说,似乎都不长脑子了——林妹妹要在小木船上过年乎?寒冬腊月,林妹妹在小船上不会冻死乎?冰天雪地,小木船能畅行大运河北上京城乎?林妹妹北上历时数月,贾母派来接林妹妹的男女南下要走几个月呢?贾母能预知林妹妹母亲的死期乎?


林妹妹是从扬州去南京!走水路溯长江西进不过100公里,最多五天就到了!


同样雷人的是,林黛玉进深宅大院荣国府时,“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新剧画面上的正门距离西角门大约只有10米!请问新剧的舞美设计们,你们有没有一点古建筑常识啊?


你们没有常识的话,也要想一想,大观园是建在荣国府里的啊,大观园有多大?周长“一共三里半大”(第16回)!清代1华里=576米,故大观园周长2016米。假设大观园是正方形,则边长各504米!看看,你们的荣国府南墙才多长?大概只有30米!小得跟土地主院子似的荣国府,还能凿湖堆山建大观园?


第四,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胡编乱造,不合逻辑情理。


短短一集,出现了多处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胡编乱造,完全不合逻辑情理的“艺术加工”,绝非任何意义上的“尊重原著”和“忠于原著”。

 

上文已经举了一个“林妹妹从扬州上北京”的胡编乱造,但最恶劣的胡编乱造是新剧中林如海对贾雨村说的一番话。林如海看着在小池塘边逗小鸟玩的五岁林黛玉,对贾雨村说:


小女本就单生,倍加孤独,他的母亲又常年卧病,便更加郁郁,终日留恋在这花鸟之境,与水为邻,竟甚少与人言了,是以才请先生来,加以指点,倒不求女流之辈能读出什么惊人才学,唯求他能怡情养性,不若这般出离孤绝,余心已足。


我看到这段话,真是出离愤怒了。编剧当林黛玉是个患有幽闭征的幼女乎?编剧当林如海是这般粗鄙不堪乎?编剧当贾雨村是个精神病治疗专家乎?


原著第2回写得清清楚楚,林如海夫妇对林黛玉“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林黛玉何止是识字呢,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还跟着贾雨村读八股文呢。我不能理解,编剧要何等不堪,才能凭空捏造出一段牛头不对马嘴的情节来。


可能有人要对我妄加指责,说我挑剔刻薄,那我要请你们来看看李少红导演怎么说。报道称,李少红导演说:


我们如此花心思,就是希望能够完整地体现原著的精髓,我们这次对细节的处理都是忠于原著的,碰到问题都要咨询专家。我们要求红楼专家团24小时开机,有问题当即解决。


请问,对比上述问题,新剧剧组到底花了什么心思呢?要我说,那就是无所用心。新剧剧组到底体现了原著的什么精髓呢?要我说,那就是半点都无。新剧剧组对细节的处理哪里忠于原著了呢?要我说,那就是完全靠吹。红楼专家团到底是什么样的专家呢?要我说,那就是一群草包混账骗子无赖!

 

2、人物刻画苍白无力。


新剧第1集连滚带爬赶命式地讲了小说两回多的故事梗概,完全没有细腻生动的情节铺陈,演员们几乎没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演技,使得各个人物形象如浮云过眼,也使得新剧全失了原著所蕴含的对各个人物的褒贬爱憎。


以贾雨村为例,贾雨村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其重要性就在于通过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折射出一个流氓飞黄腾达的荒唐“盛世”,表达作者对现实尖锐而深刻的批判。


小说一开篇,贾雨村是个落魄穷酸文人的形象,因得到甄士隐的大力资助才能进京赶考。贾雨村利欲熏心,拿了善款就连夜走人;他同时又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家伙,科场得意做官之后,他又如何报答甄士隐呢?只是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可对于送娇杏丫鬟给他作二房的封肃,贾雨村却赠送百金厚礼。


贾雨村还是一个沽名钓誉、贪得无厌的狗官,他就是为此在仕途之初栽了跟头;可他又是一个厚颜无耻、善于逢迎巴结的小人,所以才能够在日后的仕途中平步青云,位居权臣之列。


贾雨村就是少年贾宝玉所指斥的一个典型的国贼禄蠹、浊臭逼人的男人,他的恶劣品性在小说头两回中已经初现端倪。可是,新剧第1集能让观众对贾雨村有多少认识呢?编剧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3、镜头语言胡拼乱凑,剧情转换生硬无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c11510100jdeo.html?tj=1)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荒谬绝伦惨不忍睹_陈林破译红楼密码_新浪博客


以我对小说的理解,以我对新剧摄影的良好想象和愿望,《红楼梦》是一部镜头感非常丰富的作品才对,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原著的精髓,生动体现原著的爱憎,然而新剧的镜头何以如此平铺直叙,看起来毫无用心,全无章法。


我想很多观众可能看过美国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是一部小成本的室内剧,可是大家想想这部电影的镜头感,镜头的切换多么丰富精巧跌宕有致。若非如此,一群大学教授围坐客厅壁炉前的谈话,那真能让观众昏死过去。


我感觉,新剧《红楼梦》的镜头完全是为配合画外音旁白而剪辑的,使得一集电视剧看起来像是一部沉闷的活动连环画!同时,各段剧情的转换衔接生硬突兀,极不自然,看起来像是一部并不高明的片花专辑,而非一部电视剧!比如,五岁的林黛玉突然就变成了十多岁;冷子兴正和贾雨村在酒桌上闲聊,突然就转到了林如海与贾雨村的临别对话。


更糟糕的是,几乎全部镜头中都有莫名其妙的、女鬼似的吟唱,与剧情毫无联系,与人物毫无关系,完全失去了音乐的美感与合理性,而沦为了扰人的噪音。


4、画外音旁白泛滥成灾,使新剧不成其为电视剧。


一部电影电视,应该由细致生动、起伏有致的剧情组成,这剧情要由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交待和推动;完全用画外音来叙述剧情,这是不合情理的,是闻所未闻的,是骇人听闻的。新剧《红楼梦》的画外音旁白,令人不胜其扰,令这部剧集不成其为电视剧!


适当的画外音,可以衔接情节,可以刻画人物,如很多观众熟知的电视剧《围城》就是如此;然而那个画外音,毕竟主要还是作者钱锺书本人跳进作品中发的滔滔议论,从作品的有机构成来看,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伤害作品的。作者的意图,应该从情节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要特别地指出来。


新剧《红楼梦》泛滥成灾的画外音旁白,不但绝大多数不必要,而且绝大多数非常不合理,没有任何恰当的理由可以为这种糟糕的处理辩护。我能够想到的做此处理的唯一原因是——编剧极度缺乏想象力,极度缺乏对作品的理解,以致于无法设计出在短时间内涵盖更多作品内容的恰当情节,因此被迫出此下策。


这样做,是对编剧自身的严重伤害,是对导演的严重伤害,是对剧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小说原著的严重伤害,更是对广大电视观众的严重伤害。


从以上四大方面来考察新剧《红楼梦》,我想,“尊重原著”、“弘扬经典”的高调,从此应该寿终正寝了。


(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