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劝阻年轻男子抱妻子跨栏遭恶骂

 虚室生白 2010-06-29

记者劝阻年轻男子抱妻子跨栏遭恶骂

2010-06-28 08:39:46 来源: 新民网 

“跨栏”原本是田径场上的项目,竟然在世界博览会上遍地开花。不分场合没有规定动作,五花八门的“跨栏秀”,堪称“一绝”。

相关链接:

网友曝光世博不文明七宗错规劝游客

拿走展品乱扔垃圾 外国展馆评点不文明行为

以世博的名义见证不文明现象(图集)

记者劝阻年轻男子抱妻子跨栏遭恶骂

“跨栏”原本是田径场上的项目,竟然在世界博览会上遍地开花。不分场合没有规定动作,五花八门的“跨栏秀”,堪称“一绝”。

离闭馆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前往有些馆参观的游客已经无需排队,只要绕过曲里拐弯的护栏,就能马不停蹄地直达馆内。这是表现“跨栏秀”的时间点,记者在门前站上几分钟,便看到“跨栏高手”轮番上演。没有国籍和肤色之分,不管男女老少区别,有鱼跃而过的,有翻爬逾越的,也有抱着传递的,甚至有摔倒过去的,一幕幕跨栏镜头,将白色安全栏映衬得愈加苍白。

“跨栏秀”十分钟就能看到二三次

每天几十万进园人次,谁都想多看几件稀罕物,排队成为挡不住的风景线。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上海 世博 会大门敞开,全人类都有享受世界文明权利,园区就像偌大镜子,折射千姿百态人物形象。

“跨栏”原本是田径场上尖端项目,竟在世界博览会上遍地开花。不分场合没有规定动作,五花八门的“跨栏秀”,堪称“一绝”。在尼泊尔馆门前,据杨浦区控江安保 志愿者 组长陈建敏称,只要站在门前10分钟,就能看到二三次跨栏动作,“他们的腿跨上去了,我们就不敢大声喊,就怕一个闪失摔落下来。”据称,就在此前晚上,就有一个快50岁的女游客,被她丈夫鼓动催促,抖抖豁豁翻越栏杆,结果摔下来,老半天才被丈夫扶走。说话间只见几个小伙子,“刷刷”地相继鱼跃而过,“走安全通道不行吗?”安保志愿者许银红问他们。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低着头一笑而过。

“快看,那个老外要跨栏了。”就在记者举起相机的瞬间,金发碧眼的漂亮女郎,动作利索地越过安全栏。“这样跳不好”,志愿者严国民向她摇摇手。外国“跨栏手”头一歪,耸一耸肩,几分无辜地入馆。“老外跨栏越来越多,他们可能觉得好玩,说不定或当成一次难忘经历。”据安保志愿者严国民称,像这几个还算是“文明跨栏”,有些厉害的,志愿者对他们劝说几句,马上遭到他们破口大骂,“跨栏者”非常“理直气壮”。

记者现场体验保安志愿者角色,见到有个年轻丈夫,正在抱太太翻越栏杆,于是上前奉劝“注意观馆文明”。未料,那个丈夫转身就对记者一顿恶骂。保安志愿者顾志冲、钟石华上前好言相劝:“你跨栏已经错了,还要骂提醒你不文明行为的记者,你来世博会是来接受文化熏陶的,这不是很讽刺?”

不制止会有“骨牌效应”

沙特阿拉伯馆前蜿蜒长龙,密密匝匝人流,被一道道栏杆隔离起来。从尼泊尔馆转向沙特馆,虽然已是晚间21时半,记者刚在栏杆前面站下,眼前就发生惊险一幕:一个男子趁人不备抬腿越过栏杆。现场立即一阵起哄,很快接二连三,就像一声哨鸣,几个中年男女跟着抬腿,有位白发老人鼓劲,硬是要将婴儿车塞往另一通道,让年轻妈妈先翻过去,身后小伙子毫不含糊,顺势跨过栏杆,并接应短裙掀起的女孩……

法国馆 门前,同样看到“骨牌效应”。先是有个北方妇女不想绕道排队,直接从栏杆下钻进去。于是,原本沿着安全通道前行的游客,显然受到了“传染”,紧跟着加盟“跨栏”队伍,将顺着安全栏杆绕的游客,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有保安志愿者喊:“谁再‘跨栏’,就请出来重新排队!”这才避免后面一路“跨栏”。

美国馆 栏杆通道里,有个欧美游客排在队伍里。他边东张西望,显然是在寻找“突破口”。突然发现有绿色通道,竟以“刘翔百米跨栏”之势,一连越过五道护栏。眼看他就要进入绿色通道,队伍里有几个外国游客,“蠢蠢欲动”紧紧盯人,根据事态发展“见机行事”。就在此时,有人将此人意图通告现场保安志愿者,此人被礼貌地请出绿色通道,这才化解一场“骚乱”。

人少时护栏是否开个口

园区随处可见疲惫不堪的游客,许多外地游客在闭园前,抓紧时间再“临门一脚”。据尼泊尔馆门前保安志愿者称,通常人多的时候,跨栏的人相对少些,越是排队的人少了,“跨栏运动员”越能够发挥。对于晚间的“跨栏”现象,他们的批评有几分保留。据称,那些跨栏者多半是外地游客,他们赶集似的东奔西跑,就是希望能少走几步路,抓紧时间多看几个馆,“白天排队人多,用这些栏杆保障安全,到了晚上没人时,这一道道栏杆转下来,确实有点长。”

记者看一眼表,然后以正常人速度,从安全通道进入尼泊尔馆,在没有游客排队情况下,约100米曲里拐弯的栏杆,记者晕晕乎乎转了近4分钟时间。在印度馆门前,晚间排队游客不多,游客进馆则要通过护栏拐过几道弯,许多游客不愿来回打转,索性跨栏而过。新西兰馆曾打算不用护栏,发现插队现象太过严重,于是采用绳子维持秩序,插队问题并未改观,不得已还是用上铁栏杆。以色列馆刚开始也是坚持不设安全护栏,而通过蜿蜒的小道,让游客在惬意环境下,自觉地遵守纪律。然而,即使动用警员拉起人墙,也无法让游客好好排队,最终拉起“警戒线”,门前设置一道道栏杆。

“设置安全护栏是必要的,在游客多的时候,可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但是,除几个特别火爆的国家馆,大多数场馆晚间游客锐减,安全护栏就成了游客‘累赘’,不妨采取灵活应变措施,让游客少转几个圈。”据陈建敏称,仔细观察下来真正跨栏的游客,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居多,反而年轻游客相对要少许多。他表示,这主要因为一天跑下来,有些岁数的游客哪怕多走一步,都会觉得特别累。他提议,不妨灵活机动一些,人多就排队从安全通道入馆,要是晚间游客少了,可以在门前护栏开个口,让游客直接进入参观,“这样行个方便,不只是避免跨栏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网友支招打造“排队文化”

凭小聪明玩“跨栏秀”,已成园区“过街老鼠”。不少游客或站出来制止,或在网上发出“文明看博”呼吁。随着入园人数不断攀升,“排队”成为园区不可或缺的现景,不少游客主动献计献策,出谋划策提供“愉快排队”。有人提出,设置参观场馆的各个时间档,游客可以凭时间档预约号,到时候排队进场参观,不需要几小时不动弹地“死等”。

也有游客发出呼吁,为维护国际形象,每个中国游客都要自律,千万别让自己的腿跨过栏杆。记者在做现场调查时,不少游客提出“拿起相机”,要将“跨栏”或插队的人,一个个摄入镜头,一经发现立即揪出。当然,要是游客在沙特馆排上几小时,因为内急需要“出列”,在被允许“跨栏”时,最好要出示一个“特别证明”,不仅可让保安随时掌握情况,而且让其他游客知情,避免造成“效仿跨栏”。

中国馆 、沙特馆、 日本馆 等游客队伍里,有不少游客自带小凳,有的几个人围成圈打扑克;有的三五成群嘻嘻哈哈讲故事;有原本陌生的游客,互相递上名片,成为朋友;更有外国游客,带上冰啤酒边喝边观景……一位女学生提着一架摄像机,在日本馆排队三四小时,就不停地抓拍排队过程中精彩镜头,“我是学影视编导的,原本就想拍些东西,正好一举两得,倒也不觉得排队时间缓慢。”德国馆游客队伍里,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告诉记者,他选好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把它作为背景拍来往游客,在镜头里看到许多感人场面,“有孙儿往奶奶嘴里塞冰淇淋,有情侣互相对拍的,有别人摔倒游客扶起的……很多温馨镜头,要不是我亲自拍的,说给我听都不会相信。”

“排队体现‘阿拉上海人’形象,上海人要做出好榜样,从我做起遵守排队秩序,不插队、不跨栏。”有沪上网民建议,群策群力打造“排队文化”,提议各场馆动脑筋在排队游客中,进行趣味性活动,比如举行有奖竞猜活动等,让游客在排队过程中,开始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此外,还可以让园区内的行为艺术表演,放在排队较长的国家馆前演示,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活动,解决“疲倦排队”问题,由此分散精力增加排队游客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