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穿越指缝的阳光 2010-07-01

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然而,事与愿违,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父母面对如此多的困惑: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理想…… 今年10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目标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小学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他们将自己承受过的苦难,转化为强烈的补偿心理和惧怕心理,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五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致使独生子女中不少人出现“五无”:无情、无能、无望、无奈、无责任感。正如报刊中披露的那样,“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然而,事与愿违,“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父母面对如此多的困惑: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理想……”

        的确,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各种技能的提高;但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情感与道德的培养。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常合并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任性娇气、脾气暴躁、侵犯霸占、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在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当今独生子女教育重躯体轻心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开发忽视人格培养的倾向极为严重,而这恰恰是儿童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许多父母执著地认为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让孩子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缺。诚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缺钙,不缺钱,但缺失了童年快乐,缺失了学习动力,缺失了精神文化,缺失了亲情沟通,缺失了成就感,更缺失了成长中的自由。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应该给孩子理性的爱,为孩子营造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

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我们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让孩子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其中的核心,就是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近几年来,从马加爵事件到刘海洋事件,以及屡屡见诸报端的各类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案件,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病态人格的特征。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统计,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 %,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了87.5%。素质教育在我国呼吁了已经20多年,但仍有些人认为“跑跑跳跳、写写画画或弹弹唱唱”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肤浅之见,甚至是曲解。它实际上只注重了素质教育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研究表明,0~6岁是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人格健全与否此时便显露雏形。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非常强调幼儿时期的人格培养,他认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而在此期间的人格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国有句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

        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首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没有做人这个基础,即使是龙也飞不起来。成功等于80%的情商加20%的智商。21世纪的儿童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不仅要具有开拓的竞争精神,而且要善于与人合作。拥有较多物质财富和考取好大学不一定就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让孩子快乐地成为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这里的“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

       培养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所谓有平常心,就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自己。许多父母喜欢支配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孩子的未来,逼着孩子委屈地去做他没有兴趣的事情。这样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使孩子成为只能顺从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办事、缺少创造力的人;另一个是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孩子与父母较劲儿,你让他朝东他偏要向西,最终走向期望的反面。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教育孩子的理念是——让孩子一辈子快乐地“当自己”。他认为,父母并不是孩子本身,凭什么替孩子决定前途?尤其是依从父母的意愿而不是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着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能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让孩子经得起生活的磨炼

       有些父母,嘴上说让孩子锻炼,可事事都替孩子代劳,久之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自身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要想让孩子独立,必须让孩子自主。

       在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的今天,让孩子具有“身在苦中不知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素质,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父母要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就要让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学会承受挫折、接受惩罚、经历磨难。这将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孩子未来的命运如何,就看他今天是否养成了好的习惯。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19岁的上海女孩汤玫捷,就读的高中是上海的一所普通中学。但她却成为2005年国内唯一一名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更获得了哈佛大学校长提供的每学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这个在中学400名学生中排名仅在百名左右的普通女生,究竟具有何种魅力,居然让世界名校为她敞开大门? 对于汤玫捷,与其说机会等她,不如说她找机会。她积极的人生阅历源于她积极的心态。是她父母从小放飞了她的心灵,使她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信念,让孩子有自信心,让孩子有责任感。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科学、耐心、有智慧。还有重要的一点: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鼓励他。要切记,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