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密集型产业组团西迁 中西部提前遇劳工荒

 gaidng 2010-07-02

劳动密集型产业组团西迁 中西部提前遇劳工荒

近日传来消息,富士康将在河南建立新厂,此前其已在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

与富士康西迁一样,一批批东部企业开始西进,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含已在东部投资的外企。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近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一次论坛中预测,未来十年,“西部多数地区将会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常规路径”。

事实或是如此,部分中西部地区照搬东部地区上世纪90年代的模式,部分污染企业已转移到中西部,“候鸟式”的企业在中西部也有市场。

在担心中西部走东部老路的同时,产业转移给中西部带来的变化却更为明显,上海技术交易所杜永春透露说,该所的技术向中西部转移的“越来越多”。

如今,中西部开始重视技术、人才招商及服务业招商,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不过人力成本攀升及劳动力的可能缺乏亦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得以暴露,这些困难或来得早了一些。

两条路线图:

劳动密集型产业“组团”转移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能量巨大。从2008年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总值将增至14000亿元。

这是湖北省“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湖北产业承接的机遇研究”课题组的调研结果。

这其中,广东和浙江是最大的输出地。

以广东在江西投资为例,6月30日,广东美的集团宣布在江西投入5亿元建设新基地。

但广东并非是江西最大的产业转移来源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表示说,浙江是江西主要产业转移来源,其次才是广东。

“浙江、广东、福建三省的项目占江西省引进总数的近70%。”江西省工信委2009年总结产业转移经验的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报多方调查,江西南部比如赣江等地的外来投资主要来自于广东,而江西北部的外来投资则主要来自于浙江。

7月1日,安徽省发改委相关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浙江是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江苏,再其次是上海。

调查结果显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输出方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

其中,一路由广东及福建向湖南、广西、江西等地转移;一路是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向江西、安徽、湖北等地转移。

此外,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还有一个共同的去处:向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转移。

这其中,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料显示,沿海地区集中了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90%以上的加工贸易。

以江西为例,“(外来转移)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塑料、鞋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江西省工信委总结材料如是说。

不过,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更多的企业采取组团式转移,以期降低成本,并降低风险。

“产业转移已经由单个企业转移转向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转移和配套转移。”上述湖北课题组亦注意到这一现象。

“且每次企业迁到我们这里都伴随升级重组的过程。”合肥市副市长张小麟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理念变化:

西部招商开始注重规划

伴随着产业的逐步西移,给中西部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招商理念的进步。

此前,在很多东部城市企业负责人眼里,最烦恼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招商人员。

不过,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变,“靠挨个敲门招商的做法已经过时了。”如皋市开发区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施红俊说。

随着产业转移成为趋势,中西部的招商人员忽然发现“项目好找多了”,于是他们所在的县市有着更多时间做好功课前来招商。

林学峰几年的招商经历让他感慨万分:现在有规划、有针对性的招商更有成效。林是安徽省来安县招商局驻江苏常州办负责人。

林如今经常穿梭于各种会议间,宣传他们的汽车配件工业园,由于他们预先根据临近南汽生产基地的特点做好了开发区规划,招商成果好于预期。

这和此前的招商大不相同,此前,由于招商项目稀少,缺乏规划,“逮住一个算一个”,导致恶性竞争。

芜湖市经委的一位官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曾经一家外来的企业在芜湖投资了三年,把优惠政策享受完了就“走”了,因此如今芜湖更有计划地招商,做好前期工作。

提前做好规划的做法在中西部盛行,江西即确定全省招商引资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LED)等 13个重点产业,不盲目招商。

“我们不是在乞讨他们来投资。”一位长期在沪招商的湖南省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大家期待的是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