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婚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式,而在华北流传的婚俗风尚可能与源自邢台一带的“周公”与“桃花女”文化有关。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赵国邢郡(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民间婚嫁的习俗风尚至今还沿袭着许多传统形式,如男方求婚时,要“下庚贴”、“送食箩”;新娘出嫁时,要“穿红袄”、蹬“黄套鞋”、戴“护心镜”、蒙“红盖头”;迎亲途中“鸣锣放炮”,娘家兄弟“送亲押轿”,遇到奇石怪树、井台磨坊,要贴“红喜帖子”;迎亲队伍“不能走回头路”;新娘到了夫家门口要“拉弓射箭”、“过马鞍”、“踩红毡”;新郎家前门要点“长明灯”、撒“门卫子”、竖“秆草个儿”;门头上要放“年糕”,天地桌上要放“斗”、搁“秤”;拜堂时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后,要“面对墙角坐”…… 对这些婚俗习惯,邢台市西南一带的乡民父老,几乎个个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周公与桃花女”传说的发祥地就在这一带,这一传说与这里的婚嫁习俗有着直接关系。这里的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头村等村庄都因这个传说而得名。这些村落里,至今还保存着与传说有关的遗址实物。 在周公村,一些老人热心地给记者讲起了传说:周公与桃花女是两个传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机遇使他们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本领,周公得到了天书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得到了天书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阴阳运转,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本领为老百姓化危解难,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但拥有天书上卷的周公还总想得到下卷,于是设下一个个玄机加害桃花女,结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识破。最后,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亲的途中设下连环计欲害桃花女,结果又被桃花女个个破解。 有了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作底蕴,邢台一带男婚女嫁便渐渐形成了特殊的习俗,比如,办喜事当天,迎亲的人们为了“避五鬼”不能走回头路,遇上怪石、深井、石磨要贴红喜字辟邪,这样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后来,人们又把新媳妇进夫家门“过马鞍”引伸为“平平安安”之意;新媳妇足踏“红毡”喻为“越过越红火”等等。 不论这些婚嫁习俗有何种解释,都是周公与桃花女结亲时流传下来的,沿袭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告诉记者,她结婚时还赶上了坐花轿迎娶,她当时坐的是4人抬的花轿;后来,迎娶时花轿就被马车替代了;再后来,自行车又替代了马车;到现在,迎娶新娘开始用汽车了。这是婚俗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婚嫁礼仪不断简略,一些习俗已经改变,但那些有象征意义的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世代沿袭。这些保留下来的习俗表现了民众追求美好,摒弃邪恶,扬善求安,救危济难的心理。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至今金童玉女的周公、桃花女的说法,源于元明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戏的情节是:算命人周公开业30年,从无错差,百算百准。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算定好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女教限禳解<禳解--迷信的人据不完全统计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之法,嫠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 钱,说他卦不灵,周公大惊失色。周公又给彭祖算卦,断定他必死,彭祖遇桃花女,桃花女亦教分禳解之法,彭祖便贪污祭拜北斗星,得以延长寿命,彭祖见周公,周公知其原因,忌妒桃花女破卦法术,请彭宜为媒,娶桃花女为妻。
桃花女进门后,周公费尽心机要害死好,但都被好的巫术所破。一次他想害死桃花女,反而险些害死分的亲生女儿。其后,周公仍设计害死桃花,桃花巫术高明,恰厄运落在周公家中,幸亏玉帝恩赐,周公一家死而得生。其后真武大帝出场,说明周公与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 ,应复归天位,桃花女的神话故事,也被收入小说中。《西游记》写孙 悟空斗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时,反银角大王装在宝葫芦里,口是不断祷念桃花女仙诀。在明末小说《七曜不妖传》中及清代《桃花女阴阳斗传》,小说博采世代里巷传说,突出了桃花女“人之死生大数”,舍命抗争的形象,在神魔小说是别具一格,还有的书,叙述了桃花民周公同真武的瓜葛。真武玄天大帝在雪册修道时,用戒刀剖腹洗肠,昏迷过去,把戒刀弃了。后戒刀修炼成一个阳体,刀鞘炼成一个阴体,数百年后,五母诏刀蒜上天,管理桃花,即成桃花仙子。戒刀做了太上老君的童子,后私自下凡,投胎商朝周姓诸侯,名周乾,后袭父职,人称周
公。此时桃园仙子奉玉帝命下凡,做了任太公的女儿,叫桃花女。书中详述二人法事,最后被真武玄天上帝收为周、桃二元帅。此故事属离奇的神话传说,但却反映了华夏的古代灿烂文化。
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 “周公八卦,算人不差。”周公(此周公与历史上的周公旦并非一人,编者注)是个有名的阴阳家,他开着个卦铺,很自信,在门前挂着字幅:“算对十两银,算不对倒找十两”。人们看后纷纷前来问卜,但从未有人回头倒找银子。 街面上住着个石寡妇,石寡妇有个儿子叫石匡正,每年年关就从外地做生意回来。这年呢,到了年底,石寡妇左等不回来,右等不回来,心下着急。听说周公卦算得好,主拿了十两银子,来到周公的卦铺。 周公问:“老人家,您问啥?” 石寡妇就说:“唉,我儿子石匡正早该回来啦,可还是不见影,我想问问他啥时能回来?” 周公问:“你儿子的生辰八字是啥?” 石寡妇如实说了。周公掐指一算,大吃一惊,石寡妇看着周公的脸色,担心地问:“莫非出事啦?” 周公叹口气说:“你儿子回不来啦,他的阳寿到哩,今天午夜就要入土归西。” 石寡妇一听,就哭出泪来,她知道周公算得不差,很伤心地哭出哭进,六神无主。石寡妇不知咋哭着路过了桃花女家门,桃花女也认得石寡妇,就问:“石妈妈,您哭啥哩?” 石寡妇就一五一十地学说一遍:“你匡正哥今天就没命哩,他再也回不来啦,呜呜呜……” 桃花女听了就也问了石匡正的生辰八字,原来桃花女也会八卦,只是真人不露相罢了,她见石寡妇哭得伤心,就默默地占了一卦,掐指一算,也吃了一惊,心里想:“果然周公八卦算人不差呀!”但周公尽管算得准,却破不了,桃花女呢,既能算准又能破凶化吉。 她说:“石妈妈,您放心,匡正哥没事,您在午夜时分,整下五碗素供,七个灯盏,扎个草人,找一件匡正哥的旧衣服,到时将草人斩杀,祭奠上供,拿着衣服倒坐门槛,吆唤三声匡正哥的名字,赶天明,他就回来了。” 石寡妇听了,半信半疑,她默默记在心头,到了晚上全按桃花女的安排去做。半夜时分,石寡妇倒坐在门槛上,吆唤:“石匡正,石匡正,给妈回来哇……”连叫三遍。 再说石匡正,当时他正走在离城不远的一个山崖旁,天下起雨来,因为是黑夜,又有雨不便赶路,就到一个土窑洞里歇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到半夜,睡梦中听得他母亲吆唤他,他惊醒,他以为是做梦,又睡去,刚睡着,梦中又听得妈叫他,他起来,出去一看,天黑洞洞的,没见个人影,他打个哈欠,返进土窑洞又睡,刚睡着,又听得他妈吆唤: “石匡正,给妈回来哇——” 石匡正听得真切,起身就走,心里说:“就是我妈叫我哩。” 他刚出了土窑洞,土窑洞就塌下啦,他惊出一身汗,差点儿被压死啊。他呢,便再不犹豫,冒着雨,连夜深一脚、浅一脚地回了家,进了城刚好天明。 石寡妇一夜麻烦的没合眼,天明时,听得有人敲门,忙问:“谁呀?” “妈,是我,石匡正。” 石寡妇听得是儿子声音,又问:“儿啊,你是人回啦还是鬼魂回啦?” “妈你说啥胡话哩,您儿子回来了。” 石寡妇开了门,一看真是个大活人回来啦,娘俩抱头痛哭一番。石寡妇说了周公算卦的事,石匡正说了差点儿让土窑洞打死的话,说得又哭又笑。 第二天,石寡妇又来找周公说:“我儿子石匡正活着回哩,您算差啦,咱有言在先,算差倒找十两银,您说话得算数哩。” 周公一听,大吃一惊,有点儿不相信。这时,周围过来好多人围着看,有人说见石匡正来着,周公就信啦,红着脸,给石寡妇称了十两银,关了卦铺,从此再不算卦。 周公返回家里,又掐指一算,算定有人救了石匡正,是让草人替死啦。于是就指使人打听详细情况。 家人出去打探,回来说是桃花女救了石匡正,周公便对桃花女怀恨在心,谋算着往死里害她。 周公有个女儿,业已成年,他假说自己有个儿子,托桃花女的舅舅去说媒,桃花女不明就里,就答应下婚事,周公又选了个黑道日娶桃花女,意图是害死她,谁知桃花女早已算计到了这步。到了那天,桃花女用红布盖头,坐着轿进门时,又用五谷撒道,又破了周公的计策。最后丢丑的还是周公。 周公这口闷气越来越大,后来又几次斗法都败在了桃花女手下。最后,周公的门徒彭安打听到桃花出世时,家中有一棵千年不开花的桃树开了花,因此就起名桃花女。周公听后大喜,就命人悄悄地砍死了这棵树。原来这棵树便是桃花女的真魂,桃树一死,她便气绝身亡。 据说,桃花女死后,寻周公报仇,两人打得难分高低。真武爷看见了,就收他们两人做了金童玉女,如今真武庙里的两个童男女,正是周公与桃花女。 他们两人斗法的传说很多。民间叫魂,舅舅不能为媒等婚丧嫁娶的许多习俗都是他们留下的。
据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个周公,他懂阴阳,善八卦,会法术,能掐会算,无一不准.如稍有差错倒贴别人二百钱. 一天下午,一个老妇人来找周公为她儿子算上一卦.她儿子外出多年未归,也无音信.不知在外吉凶祸福,生死如何周公让老妇人报上她儿的生辰八字来.周公细细掐指一算,对老妇人说:"你儿在外混的不错,今年的六月十五就要回家."老妇人听了高兴异常,跪下要给周公磕头.周公忙用手搀住说:"慢来慢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接着又对老妇人说:"你儿在外也很想念你.六月十五这一天他一定急着往家赶路,不过他走不到家就要命丧途中."老妇人听完周公的话,呆若木鸡.哇的一声痛哭起来.急央求周公,问有无解救方法,周公摇摇头说:"命该如此无法挽救."老妇人痛不欲生,哭着回家去了. 到家后无心吃饭一头扎在炕上一直哭到深夜.真是眼泪哭干嗓子哭哑,悲痛至极.忽听外面敲门声,老妇人硬强止住哭声问是谁 门外传来一年轻女子声音:"是我,前来看望老妈妈!"声音非常亲热温柔.老妇人强挣扎着漫漫下地开门.一看好一个漂亮的姑娘,对老妇人到了万福,彬彬有礼.老妇人也无心多看,便问:"姑娘:你深夜到此,有何事 "姑娘一笑答:"小女子白天去姨娘家半路看老妈妈痛哭回家来心里总是不安,晚饭后对姨娘提起此事,姨娘甚是同情,本想亲自前来劝解你老,但年老有病,不便走路,特叫小女子前来看望,解劝几句."说完搀着老妇人走进屋来,便问:"老妈妈为何哭的这样伤心.有何难事 能对小女子讲一讲吗 也许小女子能为老妈妈出个主意."老妇人见姑娘诚恳亲热就把白天请周公为儿子算卦一事讲一遍.都说周公百挂百准,这可怎么好啊!接着又哭了起来.姑娘忙说:"老妈妈莫愁,你儿有救."老妇人止住哭声忙问怎个救法.姑娘不慌不忙地说:"周公虽说百卦百灵,他不懂破法.小女子从小跟家父学得一些破法,可救你儿一命."老妇人听了忙给姑娘磕头,请姑娘快说出解救法来.姑娘忙搀老妇人说:"老妈妈不必如此,将救法告知你老也就是了."姑娘问:"家里有你儿小时穿过的鞋吗 "答:"有."姑娘又说:"六月十五日那天,你见天气阴沉要下雨时,脚蹬一块青石站在屋门口,面朝外,用你儿的鞋子敲打上门坎,大声呼叫你儿的小名,每次三声,连叫三遍.可保你儿平安回到家里."老妇人还没有来的急感谢,姑娘走了. 老妇人变忧为喜,盼望早日见到儿子.度日如年,好不容易挨到六月十五日.可这是个享晴天,心里又着急又纳闷,上午过去了还不阴天,更着急了,似乎有些失望.傍晚时分,西北起一片黑云很快布满天空.几个闪电几个雷声.眼看就要下起雨来.老妇人忙拿着鞋子放好青石,蹬好,用鞋子敲打上门坎,大声呼叫儿子的小名,一连叫三遍. 再说她的儿子在外三年多做买卖,挣下钱来想起家中老母,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时回到家.昼夜兼程往家赶路.六月十五日这天下午快到家了.突然阴起天来.霎时雷鸣闪电,下起暴雨来.他紧赶慢赶跑到破窑前,进去避避雨吧.刚刚坐定,就听窑门外他妈在大声疾呼他的小名.开始一愣,再听还在呼唤.急起身跑到外边去看.刚刚跑出门,只听"轰"一声,破窑倒塌了.好险啊.吓出一身冷汗.顾不得雷雨赶快往家里跑,到家一看老母正在门前眼巴巴地等他回来.母子见面抱头痛哭诉说离别之苦. 一夜无话,第二天老妇人又去找周公,问其算卦灵不灵.周公自信的说百卦百灵.老妇人问:"你说我儿六月十五日回家,走不到家就命丧途中,现在已平安到家你怎的解释 "周公一愣,细细掐指一算,知道了.被桃花女给破了.周公无语,给老妇人二百钱,卷起卦摊就走了.从此再不算卦. 周公在当时是很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人称赛神仙.回家后闷闷不乐.心想我一生名望竟输在桃花女妖的手里."好恼."如何制服桃花女呢 他心生一计,决定要寻找桃花女,并娶她为妻.在娶亲的过程中,暗设机关置她于死地.于是便派人去找桃花女提亲.桃花女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提出了必须应她几个条件: 一,必须做一乘花轿,红布作围帐; 二,要一顶大红盖头; 三,要选良辰吉日,天不亮就前来接亲; 四,在周公家门前左右贴两个喜字,竖两个草人; 五,院内用红毡铺路,并摆设一香案,案上放一斗高粱. 六,堂屋门前生一火盆,烧的越旺越好. 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应. 周公派去的人回去全盘诉说一遍,周公不解其意,答应全都照办,派人准备. 周公还是想暗杀桃花女.一是自己动手,二是作法用纸人纸马帮忙.良辰吉日已到,一切准备停当.鸡叫三遍天不亮就去迎娶桃花女,花轿刚到门前,周公拿起了弓箭,照准花轿连发三箭.桃花女左逢右挡两只箭落在草人上,一只箭从轿顶上飞过.第一招被桃花女破了.桃花女下轿踏上红毡.周公忙作法请纸人纸马提拿桃花女时,只见一道红光而不见人.马只见香案旁边的高粱去吃.再见桃花女来到堂前迈过火盆,纸人纸马不敢进前,进到屋来,周公拿起宝剑,照定桃花女头上猛刺一剑.只挑下来个红盖头.露出桃花女美丽娇艳的面容,对周公微微一笑说:"你的招术都被我破了,该着你我成夫妻,不要再生歹心了."周公脸一红便说:"你的招术高我一等,合好了罢." 中国的婚嫁习俗,特别是旧时用轿子娶亲,要花轿,则良辰吉日,天不亮就迎娶,新娘头顶红盖头,男方门前贴喜字,竖草人,设香案,拜天地,迈火盆,挑盖头等,一些礼节习俗都是从桃花女破周公时流传下来的.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国的婚嫁习俗礼仪繁多自成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