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板》

 昵称2059929 2010-07-06
【《活板》字词注释】  (1)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以后。已,通“以”。
  (6)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o):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a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i):(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同"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e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印:字印
  (27) 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8)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9)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30) 旋:随即,很快地。
  (31)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2)文理:纹理,质地。
  (33)兼:又。
  (34)不可取:拿不下来。
  (35)燔(fa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36)讫(qi):终了,完毕。
  (37)殊不:一点也不。
  (38)为予群从(zo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为,被

 
【《活板》原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