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猫行步」的医疗健身作用 (转) - 太极老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晋城 2010-07-06

漫谈「猫行步」的医疗健身作用 (转)

太极拳 2009-09-12 19:28:01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杨公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训;:「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武公禹襄在「打手要言」中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后之学子则将太极拳酷似猫科动物下腿柔韧而稳健之步态谓曰「猫行步」、或称之「虎步」、「太极步」。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凡是运步必先彻底放松该腿,由胯根起带动大腿,由大腿带动膝关节,由膝关节带动小腿,由小腿带起足跟,由足跟带起尖离开地面。「猫行步」之重要标志是:从大腿、小腿、足跖的「节节贯串」,往往足跟离开地面有较高距离,由于足跖的重量下沉,足尖还在地面,当足尖离开地面后,足跖自然下垂,迈步向前先由脚跟着地。以此为全腿松沉之表象,如斯酷似猫科动物之猎豹,在向猎物发起偷袭前慢步匍匍前进之步态;又如猛虎和家猫慢步时「节节贯串」的两前爪之形,柔韧而矫健。谓其「迈步如猫行」,而非「迈步如猫跑」者,其对太极拳步法形象之描绘,生动而准确,实乃我太极先贤为启示后人而独具匠心之作,堪称绝妙。

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运步在太极拳中之显赫地位。惟具高质量之「猫行步」者,盖不一定具有高质量之拳架;欲具高质量之拳架者,则必具高质量之「猫行步」。欲此,「猫行步」之质量是衡量套路及活步推手技艺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猫行步」在腰脊带动下,两下肢均匀缓慢地交替支持全身体重,使腰、腹部以下两百多块随意肌在大肌群对小阻力反复地「缠丝折迭」,使下体由数亿条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群韧带、腱鞘等组织,宛如拧手巾那样.组成毛巾经线和纬线的所有纤维均受到基本相同程度的拧裹挤压,其自然和蔼的低频率而大幅度地振动,必将对人体生理产生如下良好影响:

一、对心血管的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每天除数小时平卧睡眠之外,由于体位直竖的原因,两下肢约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处于人体最低置,两脚距离心脏较之人体任何其它部份为远。故而心脏输送给脚部的血液(动脉血液),及脚部上升返流心脏的血液(静脉血液),由于物理泵力的作用而增加了困难,血液容易在脚部瘀积,因其压力增高而呈现下肢之轻度水肿、往往不被人们察觉与重视。由于其浮肿属人体「废物」的经久潴留,给人体建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亦往往受到忽视。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以四十岁以上妇女较为多见之「不明原因的两下肢浮肿」是为左证。「猫行步」致使下体肌肉群反复拧裹,对下肢血管壁产生和蔼自然而全面的「自体按摩」挤压作用,迫使下肢血液较顺利地返流心脏,心脏则有更充足的血液贯注全身、从而有效地改善两下肢的血液循环。关于两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人体健康起到的良好影响多多,恐无专题阐释难以述明个中机理。

太极拳的「缠丝折迭」使全身横纹肌反复拧裹条件下,对遍布全身血管的管壁平滑肌均匀而全面的「按摩」挤压作用,对清除与预防胆固醇在血管壁的堆积功能,可有效的治疗与预防血管粥样病变所致之血管硬化症,从而增加了全身血管壁的顺应性。在防止心血管病的若干体育疗法中,就其外在身肢活动而言,没有任何体育疗法项目能与太极拳相比拟;盖因「猫行步」对腰腹以下占全身半数横纹肌的拧裹,较之上半体之拧裹对健身作用更为重要,加之全身「缠丝折迭」之源动往往起自下体。除此身肢运动表象之外,在当前国内外之体育疗法中,太极拳内蕴「精、气、神」对人体生理调衡功能,却是其它众多医疗体育只能望其项背,在防止当前人类第一死亡原因的心血管病的体育疗法中,「猫行步」当领头功。

太极拳之运动量是由步速和步幅所决定。「猫行步」之步速慢而步幅大者,运动量随之而增大,反之则小。无论太极拳之运动量大或小,在同等运动量条件下之心跳与脉搏,总是明显慢于其它运动。笔者出于医师职业对此奇特现象多年来作医学观察所得:太极拳在大运动量行拳下之脉搏,仅比平时略有增快,常在每分钟一百次以内,操之有素者每分钟常在七十次到八十次之间,呼吸亦无明显增快。太极拳运动时的脉搏不随运动量同步增加之特殊现象,有人误用西方以脉抟跳动次数测量人体运动量的方法检察太极拳运动者,称此平稳脉搏现象为「运动量小」。试问「为何大汗而出?」则答之「运动量大」。一曰「运动量小」,一曰「运动量大」,有鉴于此,有待现代临床医疗学测量在一定运动量下,心率不快而心脏输出血液量相反增大;呼吸次数不快而给组织细胞供氧量相反增加。以此左证太极拳对人体生理最为有益的特殊运动。笔者深信在科学昌明之今日、应用现代临床医疗证实太极拳为人类最理想的健康运动之日必将到来!热望我同仁共同努力,将我太极拳早日登上高科技殿堂,以泽惠人类。

据近代生物学家所观察,在脊椎动物中,「心率快慢与寿命长短呈反比」,揭示了动物寿命长短之迷。老鼠每分钟心跳数百次,其寿命仅有两年左右;大象每分钟心跳三十次,其寿命一般在四十年到五十年;龟类动物行动与心率均呈缓慢,故而「龟寿千年」。当今竞技体育竞争激烈,以速度暴发力取胜者,心率常临极限,与我太极拳大相径庭。太极拳所具相当运动量而与心率不呈同步增长的「特殊运动」,「猫行步」无疑为此「特殊」之根基。

笔者经多年观察:长期练太极拳而且合「猫行步」者,确比一般人之心率无论平时及运动中,或在动与静态同等状态下,总是相对缓慢。经笔者多次实验观察:练太极拳者与一群人在运动场标准跑道上,集队同速度跑步两千公尺后,立即检查每人脉搏,操「猫行步」者之心率,总是低于同跑人群;练太极拳者一群人同登海拔三千公尺高度之峨眉山,因高山氧分压低,一般人心率趋快,在攀高山的同等条件下,操「猫行步」者之心率亦是明显低于同游人群。

据国内外医学界科学研究:缓慢的心率使心肌舒张期(休息期)相对延长,心室血液充分充盈,排血量增大,使心脏射向动脉血管的血液呈匀速、单向流动的「冲击」,而减少脂类物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是治疗与预防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无数长期练太极拳的高寿老人中,罕有患心血管病者亦为左证。

二、对人体经脉及腧穴的影响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正常功能,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完成。人体十二经脉中,其中「足三阴」、「足三阳」六条经脉,分别起止于两脚趾,而两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与全身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四十一个腧穴,联络着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一些组织与器官,这些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受脚部经脉所支配。起止于两脚趾之六条经脉中任何一条经脉循行不正常,受其支配之组织与器官生理失常而产生疾病,即所谓「一脉不和,周身不适」。

由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成之「足底反射疗法」,近代兴起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其采用现代科学仪器测出足底存在三十六个「病理反应区」,利用这些「反应区」可测出人体各相应组织、器官存在的疾病,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刺激这些「反应区」,以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其疗效确切而无副作用之自疗法,深受人们所青睐。例如日本国一家工厂,铺设了一条周长七十五公尺的方形石子路,路面由突出地面的鹅卵石及尖形小粒石嵌砌而成,上班前组织工在此名曰「健康之路」上行走两圈,用此刺激足底以达健身壮体之目的。与近年在我国兴起之「足底按摩器」、「月球车」等健身器及「足底按摩疗法」等同出一辙。

「猫行步」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对足底的按摩及对全脚经络、腧穴的刺激,远远不同于一般走路和跑步,亦比「足底反射疗法」、「健康之路」及「足底按摩器」自然而全面,兹以「左正弓步」迈步成「右正弓步」为例:

由于「猫行步」是在两下肢半蹲状态下迈步,且要求体位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运行、当右足跟缓慢地离开地面向前运步时,地面对右足底的反作力有效地足跟、足掌、继而足尖,依次由弱到强,当足尖离开地面时,地面对足尖的反作力又依次由强到弱,当右足向前落地时,地面对其反作力从足跟到足尖依次由弱到强;当右脚迈步前伸到右正弓形成的过程中,左腿支撑力由增大到减弱,地面对左足跟到左足尖的反作用力,分别有效地依次由强到弱,又由弱依次渐变到强。倘若「猫行步」规格越高、步幅越大,对足底强弱演变反差及按摩作用越为明显。

如此地面对足底的反作用力轮番从脚跟依次到脚尖;退步、插步、横步、跟步时,脚尖依次到脚跟缓慢而柔和按摩作用,对足部四十一个腧穴的良性刺激,对人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所致之医疗健身作用,实不可低估。

合格之「猫行步」祇须演练三两分钟,即使体力较强者亦可练出汗来,若不是经常演练者,连续「猫行步」十分钟,第二天两大腿及小腿肌肉便感酸痛,即是长期练习合格「猫行步」之拳手,一天超出演一套半小时以内传统杨式太极拳架,第二天也感两下肢肌肉酸痛,确是一般体育运动方式在同等时间内难于达到。尤以对脚部腧穴的「自体按摩」作用,更是其它运动项目难与其相比。故而太极拳有「用最短时间可达到最大锻炼效果」之特点。「猫行步」在太极拳之诸多要领中,真可谓「劳苦功高」。

三、对腰、腹部以下骨骼和随意肌的影响

「猫行步」在两腿半蹲位的虚实交替变换下进行,由于缓慢而均匀地输流以一条腿支持全身体重的大运动量,而需以腰以下所有骨骼、肌群、韧带通力负担。所以,久练太极拳者,腿部肌肉较为发达,且下肢有力,喜好活动,尤以中老年人越好活动,则越健康,越健康越好活动,成此良性循环之势,确能起此健身壮体、延年益寿之良好效果。故而西方国家称「腿是健康的镜子」、「你要知道一个人的寿命,先生这个人的腿」,在我国民间有「人老腿先衰」、「人死腿先死」之说,可见两腿对全身健康起着其重要之作用。

由于「猫行步」能使两下肢「气血相通」,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人常见旳腰椎骨质增生,跟骨骨质增生、变形性膝关节病等退形性病变所致之疾。在笔者万余名太极拳学员中,未练太极拳以前,患有以上疾病者无计其数,由于练拳中特别强调「猫行步」之标准,经太极拳练习一段时间后,病情普遍得到改善。其中起到理想疗效者,不乏典型病例:曾经因腰椎及颈椎骨质增生经年卧床不起,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苦不堪言。经坚持一段时间太极拳锻炼而显奇效,经十多年后的今天,全身健康状况大为改观者,大有人在。由于笔者经长期观察太极拳对一般慢性病疗效卓著,从医四十年退休后,专业授拳,以传统太极拳泽惠大众为乐事。

要得「猫行步」使腰部旋转而松活运动的「螺旋劲」,腹壁自身必须加强作上下起伏,左右旋转弧形动作,从而使腹壁以腹直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为主的腹壁肌群交替从各自不同的方向同时伸张与收缩,久之使各肌层伸缩力得到增强,除对腹腔脏器有良好的按摩改善胸膛呼吸条件作用之外,亦可消除防止腹壁过多脂肪层沉积,消除中老年人中常见之「垮肚子」,使之仪表美观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健康受益。倘若有较长期练太极拳全身不偏胖而仍是大腹便便者,首先应检验是否操合格之「猫行步」。在物质生活优越的社会里,「大腹便便」在中老年中较为普遍,须知「腰围大小与寿命呈反比」已得到当今医学界之共识。在我民间俗语中有「腰细一寸,延寿十年」之说,可见腰围粗细与健康之关连。

由于有一些体育运较少而摄取热能过多之脑力劳动者中,有不少企业家、经理、教授及政府官员袪除「腆肚」,慕名前来向笔者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仅需一两个月内普遍见效,且体重有减肥十数斤者,近几年青年人参加太极拳训练班者,逐渐增多,经一段时间锻炼而色变为红润,身材更加健美,堪谈「猫行步」功业卓著。

余论

有「太极拳泰斗」称誉之吴图南老生者,在其著述中称:回忆少年时被迫练「猫行步」,劳累以极,苦不堪言,曾起投井轻生念头之往事。一九八七年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武术学术研讨会」期间,笔者有幸见识一百零三岁的吴图南老先生:体态挺拔,银须飘髯,白发童颜,眼明耳聪,步履轻捷。令人感叹,「猫行步」乃渡人延年益寿之舟!

「迈步如猫行」乃我太极拳古藉经典所载,无论其医疗健身、技击格斗、武学艺术皆占据极其显赫地位,祇可惜当今我太极拳苑已不多见真正的「猫行步」。就其源由,在一些习拳者中,误认为所练慢步就是「猫行步」;或许「猫行步」运动量较大,操之甚感辛劳,简化一番便可;亦或对此「猫行步」之医健身价值不甚了了。君不见,太极拳确是如此公平待人:谁愿投入一分,便可获得相应回报,甚至投入一分,便可获得十分回报。

       作者:梅应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