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授狼以渔是什么意思

 无忧无虑的女人 2010-07-07
        原理: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解读:《老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更深层的理解是,要传授谋生手段给别人,更要传授做人和处世的道理。

  案例:曾氏家族后来长盛不衰,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曾国藩是如何治家和教育儿女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者,没有不希望儿女过得比自己好的,也都想给儿女们留下些什么。有的留钱,有的留权,有的留名。曾国藩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人,他认为做父母的,要想让儿女真正有出息,就不应该给儿女留下太多的金钱物质。他说:

  儿子如果有出息,那么不靠我的宦囊,也能自己挣饭吃;儿子如果没有出息,那么多积一钱,他就会多造一孽,以后淫佚作恶,一定会大大玷污我家的名声。所以我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也决不肯留银钱给后人。

  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说:做官的人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们自己明白不能依靠长辈,一天不勤劳就会有饥寒之患,这样子弟们就会渐渐勤劳,知道要想办法自立了。

  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他告诫说:银钱田产,最容易助长人的骄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也断不可买田,你们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

  曾国藩是一个"阅历数十年,对于人世间的穷通得失思之烂熟"的智者。他总结了一个规律: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他说:"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因为,钱多就容易骄横,就容易奢侈,就容易淫逸,就容易放荡,最后必然导致家败名裂。

  终其一生,曾国藩都严格坚持不给子女留余财的原则。他曾经明确规定,嫁女儿的嫁妆,不能超过二百两白银。曾国藩的前三个女儿出嫁,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的。直到第四个女儿出嫁时,欧阳夫人仍然按照这个规矩来办。

  曾国荃听说了这件事以后,不敢相信,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打开箱子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再三感叹,以为实在不够,便又赠送了四百两。

  嫁女如此,娶媳妇亦如此。咸丰十年,他派人送家信和二百两银子回家,以其中的一百两作为曾纪泽的婚事之用,另一百两作为侄儿的婚事之用。那么大的一个官,办个喜事用一百两,确实是太难得了。

  在给弟弟的信中,曾国藩有这样一段话:听说林文忠公(即林则徐)三个儿子分家的时候,各人只得六千串钱;林公为总督巡抚二十年,而其家底清寒如此,高风亮节,实不可及。我们这些人做官,就应该效法这样的作风。

  不过,虽然不留钱财给后人,但曾国藩非常重视接济自己的亲戚。曾国藩在为官的时候,曾经从俸禄中省下来的一千两银子寄给了家里。他详细地开了一个单子,说明这一千两银子的用处,其中用四百两是馈赠族人和亲戚的。在给家里的信中,他详细地说明了为什么要拿出接近一半周济亲戚族人:

  我之所以十分重视馈赠,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家的气运太盛,不能不格外小心,这是持盈保泰的办法。一旦旧债还清,就会好处太全,恐怕反而会盈极生亏。留有债务没有还清,就会感到美中不足,家庭中也就会时时提醒自己了。第二个原因,是家里的亲戚们都很贫困,而且上了年纪,现在不周济他们,他们的日子不知该怎么过呢。家中的债务,虽然现在先不还,以后总是能还上的;馈赠自己的亲友,现在不作,恐怕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曾国藩同时说,不要说这些赠送是他的主意,而要说是父母和祖父的主张,这样才符合恩出于上的情理。曾国藩的父亲收到信后,认为这是很好的美德,所以完全按照曾国藩所开的单子馈赠了亲友。

  曾国藩一生节俭,他去世的时候,也确实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曾家后来人才辈出,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曾氏家族后来长盛不衰,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象曾纪泽成了杰出的外交家,曾纪鸿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广钧是著名的诗人。这样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曾国藩的家训。

  如何治家,很值得后人三思;曾国藩的家训,很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