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之黛玉篇

 灯下听雨 2010-07-07

虽言红楼芸芸众芳之中,鄙人独爱宝钗。但不得不言黛玉之纯洁淡雅,清新俏丽为宝钗之所不及。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红楼梦吧

《红楼梦》的原著是架空了历史背景的,即是说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朝代及鲜明的历史特征,这就给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当宽广的平台。87版电视剧在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的指导之下 ,最终确定了以宋`明两朝做为人物造型与设计的基础,同时还大胆加入了清代服饰的细节特征,如众脂粉的中衣便多采用了立领小盘扣的设计。女性角色的外衣样式是以宋时的直身褙子为主,搭配绣花曳地长裙,裙子有百褶式,围裙式,直筒式。男性角色式样多为直身长袍,注重从面料的选择运用方面表现不同人物的特征。

  总结一下,可以这么说,电视剧《红楼梦》在很好的表现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第一个自然先说林妹妹。

  林的造型主旨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清,雅。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恰是黛玉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面料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发型式样多在“别致“二字上下功夫,每一款都是精心打造。化妆方面历来争议较大,毕竟是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所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总结语:林的造型可能不是最惊艳的,却一定是最耐看,最值得品味的。

  先来一张定装照,也是很多林迷们的心爱。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时的造型,严格说起来,她身上穿的衣服应该算是一套丧服,其时黛玉之母新丧不久,因此此衣的色调极其淡雅,特别是这件白色披风,以轻纱为原料,剪裁简单,唯一的装饰便是下摆的那一枝梅花,枝干倨傲色泽清冷,而纯手工的刺绣更见气度不凡。绿色梅花有称绿萼,珍贵少见,与黛玉“世外仙姝”的身份不谋而合。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真正到了剧中,她的发型可变了。

 
看,正面发型是这样的。虽是母亲新丧,可是与外祖母一家团聚毕竟是喜事,所以上衣用了青莲色这样的较为明亮的色调。装饰图案
 
也是梅花刺绣。 身上的白色披风是素色薄棉缎,哑光效果,下垂感很好,领口的绿萼梅花正好与下摆同属一类造型。

 
来张特写。有必要说一下的是,黛玉发间的白色簪子是她最重要的一个装饰品,从进府一直到最后,几乎刻不离身。衣襟上的紫色梅
 
花刺绣美好如梦,这个造型是我童年时分对美女的唯一认证。

此时已经是弥留之际,所有装饰尽数散去,仅有此簪。是黛玉孤独一生,冰清玉洁的最佳写照。

再来另外几张定装照.

这是她当年曾经饱受诟病而今却被人们发现原来与天后王菲通属的烟熏妆造型....

 
这一套是林如海病逝后黛玉的丧服,与上一套的样式几乎完全相似,只是领子上的绣花改成了鸢尾。头饰全用白色,难怪宝玉在旁边看着,心中便暗自忖度;林妹妹出落的越发超逸了!----超逸二字用得真好,一概面貌浮饰全部褪去,只留一缕气韵---- 注意旁边紫鹃
的造型,娃娃脸的紫鹃常梳对称的双鬟髻,这样的装束全剧仅有一次哦。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造型,特别是那个独特的发髻,叫人想起,<陌上桑>里的句子:“头上倭堕髻,耳后明月珠”,倭堕髻者,乃是将头顶处的头发全梳于头的一侧,连绵而下的发型。个人认为陈晓旭的外型小巧精致,气质与众姐妹不属,这个发型显得人物越发神韵清楚了。 有,林妹妹的这件兰色衣服全身不带任何滚边,简洁清秀。
 

.

再来一张。 这样的美人,也唯有置身于这样的青竹环合中才愈见其美。


 
与上件衣服造型相似的还有这一件,软纱质地,无镶滚,每次看到我都要惊叹,美得就像梦境一般。
 
 
 
因为太喜欢了 ,所以再来一张,仔细看,其实这是件睡衣,分上下身两部分。刘老老进大观圆一节贾母曾经提到“软烟罗”这个名字,虽说只是布料,却和这件衣服有异曲同工之妙。

.

这是重头戏葬花的行头,全身用粉色褙子与白色百褶裙搭配,白色珠簪,粉色芙蓉花与服装遥相呼应。真正是“娴静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衣领的兰花刺绣又与那件白色不同。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这件衣服白地红边,是我心爱。可惜妹妹穿的次数少,如丝媚眼,如云绿鬓,如玉佳人。
 

这个发型该是林妹妹所有造型中最繁复的一个了,层次丰富却不臃肿,中间的佛手黄赤金小珠冠最好看,两缕鬓角发丝的造型更显飘逸,赞一个。

衣服是品蓝纹锦比甲配白色中衣长裙,这其实是在梦中,此时的颦儿已经命不久长矣。

伤心.!

 


 
这件锦缎烟霞红的提花褙子很少穿的说,大概也是觉得黛玉本身气质较清冷,不太适合这么繁华锦簇的色彩吧。
 

 
那个小小的凤头簪,也是林妹妹的专用饰品,娇小却精致,也差不多陪了她一生!----贾府众多姑娘太太里,这支凤绝对是最小巧的一个!
 
 
这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节里的造型,也是这只小凤簪。另外这身薄纱夏衣也非常漂亮,因为此刻黛玉年龄还小,所以设计了雪青比甲外罩,浅绿薄纱中衣,搭配白色长裙的造型,演员陈晓旭面薄身纤,与黛玉身姿差相仿佛,这套衣服穿在身上有说不出的飘逸。 我的最爱。

 
来张远景,让大家看纯白纱裙和兰色如意丝绦。

再来张近景,让大家看清楚衣服的领口花纹,哈哈,又是梅花刺绣,这回变成鹅黄的腊梅了,越发显得林妹妹娇俏如新柳娇花,临春初绽了。

  林妹妹此刻心里是

  “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 奈我薄命何!”

 
  就是这么一段无懈可击的心理描述,使红楼梦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翘楚之作,一字千钧,声声是血。

 
 
有趣的是,当听到宝玉的心声后倍感欣慰的离开又被飞奔而来的宝玉追上时--------当当当当!看清楚了吗?电视剧穿帮了! 为什么呢?难道还没有看明白吗?-----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小凤簪神秘的失踪了,而一朵粉红绒花神出鬼没一般的别到了妹妹的发间.........寒~~~~呵呵,小玩笑!估计这场戏不是一天拍完的,也因为造型差不多,结果成就了眼下的画面。

 
 
对了,林妹妹身上的这套衣服其实和进府时的那套是同一个系列,都是短比甲配窄袖中衣再加纯白长裙,同系列还有下面这一件比甲颜色稍加调换,成了葱黄色。滚蓝边,质地用了软绸。也是葬花戏的重要行头。
 
 
 
近景如下,妹妹这个妆少显单薄了些,反而宝玉,素衣黑鬓,竟真像个姑娘,难怪龄官叫他姐姐了。

看几张冬季造型。

第一张,芦雪庵联句的内景,冬闺集艳图。相当奢华的一幕,也是87版的经典剧照之一。人物自身的服饰从色泽到总体风格都与身后的壁画融合得完美无匹。其中的黛玉造型尤其成功,银白素缎,冷蓝镶滚,白绫棉裙,再加上满怀自信,一缕巧笑,经典!旁边的宝玉啖指吮舌,呆态可掬;余者三人,湘云不羁,宝钗端庄,宝琴纯真,形神各异,黛玉的清冷色调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雪地里其实站了一群人的,天蓝的是探春,粉红的是湘云,老太太和鸳鸯姐姐后面金黄的是宝钗,大红的是香菱。请注意,李纨寡居,不再穿只有贵族少女才有资格穿的猩猩毡斗篷,香菱是妾侍,也没有资格......最漂亮的,就是她了。当这许多美人都披上了厚实的冬衣,各自外在的美丽被最大程度的遮盖了以后.....只有她,还是那么亭亭玉立,风姿不凡。
 
 
 
笑得好开心,小袄的暗花是翠蓝的竹叶哦! 其实这一节的人物造型和原著的描写是相差稍远的,记得原著这章里写到黛玉的时候专门提及了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而其他'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后来贾母也提及“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白雪,好不齐整!”87版大概是为了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才将之区分开来,新版若能斗胆一试,说不定大有新意。
 

 
这是黛玉半含酸,也是全剧开初的一场重头戏,拍得极精致。这一处造型最大的成功应该的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古时钟鸣鼎食之家的庄重礼仪----请细看宝,黛二人的穿着,是非常正式的正装,面料用到了锦缎,样式古朴优雅,因为他们是来探望生病的宝姐姐的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的心灵交融,简言之,乃是情侣装。而那宝钗,虽然身上穿着“一色半新不旧”,面料也是同样精彩的花宫缎啊,这才是大家闺秀的日常风格。
 
 

 
说到情侣装,其实应该还有这一张。宝玉受笞后黛玉前去探望,瞧,全是青色的衣服,却连质料都一样。
 

  这个林妹妹的表情真是可爱极了。她手上举的正是宝玉那套著名的海棠蓑笠,而且失口说自己和他“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唉,脂批有云:正是画中爱宠是也。

  此笑犹在,斯人已逝,宁不心伤!

 
 
 
这个睡衣造型也是我的最爱之一,浅紫上衣,雪白长裙,样式简单,剪裁合体,梨花含笑一般风姿动人。

 
来个近景,哈哈,刚才还在“含笑”,这会子变做“带雨”了!
 
 
  这一张,可以帮助大家明白什么叫做“病如西子胜三分”了。小立领的设计特别精致可人,米白搭配浅橘,优雅淑静。领口是梅花刺绣,精美无可挑剔,是黛玉后期造型的典范。
 
 
 
这张林妹妹的细节是发辫上的青色头绳,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就是介绍陈晓旭的,透漏了一个细节,就是她们在剧中的美丽发型完全用的是真发,是梳头的师傅一缕缕梳出来的,赞一个先!还有,据说陈刚进剧组时发质不佳,梳头师傅一直给她用一种国产的金刚钻发蜡,三年后她的头发变得乌黑浓密.......吼吼,支持国货!
 

 
 
 为了证明那些美丽的发型确实是用手梳出来的,剧中还经常出现梳头的镜头,特意做了两张,黛玉身上的米黄纱衣只穿过这么一次........那么美丽的衣服....再想想现在的古装剧常常是一件衣服穿到老死........寒~~~~
 


 
再来一张.
想起刘老老那一句:“架上垒着满满的书...”


 
再来一张大家几乎怎么也想不到的造型---------呵呵,大红宫服婚嫁正装。出现在宝玉与宝钗的婚礼之上,乃是宝玉的一个幻觉,可叹可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此繁华富丽光芒四射的漂亮嫁衣只可以林妹妹穿不上了。
 
 
 
其实,大家可能也感觉到了,相对与这种过多的浓妆艳饰,我们的林妹妹还是素淡一点更有看头。感谢造型师史延芹,化装师杨树云等人,特别是前者,因为陈晓旭本身牙齿不太好,有两颗尖尖的虎牙,史延芹就帮她设计出了“犹带琵琶半遮面”的笑容方式,即笑时,或者以绢掩口,或者以扇轻挡,既掩盖了她自身不足,又为黛玉添加了一份别样的风情。例如下图:

 
这一套鹅黄色带竹子图案的棉服典雅华贵,宁国府元宵开夜宴时黛玉所穿。
 

 
其实,这套衣服的别致之处也就是黛玉胸前与袖上的青竹图案,正所谓竹贵有节,但是要把它整个用在服饰上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因为竹叶若稀疏则显单调,若繁密又似肮脏,所以很久以来,竹子入人物服饰常须三思,一不小心就变成熊猫啦。林妹妹这套妙在第一配色还算均匀,鹅黄配竹青,鲜艳娇嫩。第二与人物个性气质结合完美,特别在众脂粉中更见一枝独秀。 为了保障图案的完整与精美,衣服样式采用直身设计。其实常看87版的朋友们一定有印象,类似的衣服剧中还有好几套,只不过大多做成了春,夏装罢了,因为直身设计对身材要求高一点,如果自身条件不好很容易显得太丰满。如清虚观打醮,贾府三艳与钗黛所穿之夏衣即是如此。
 
 
 
东方闻樱脸型较宽,穿这种样式就容易显得臃肿了。
 

 
这是32集<分骨肉探春悲远嫁>里,原是宝玉与黛玉不相信探春即将远行,于是结伴到秋爽斋探望而不遇,只好相偕而返。途中路过梅花林,入林小憩。原著中并无此情节,不过电视剧所做的巧妙改动却有锦上添花之效。这场戏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音乐配合,都堪称后半部的经典。
 
  先看这张远景图,宝玉的衣服是他常穿的朱红绣花外套搭配姜黄锦缎披风,白色中衣,白色靴子。黛玉的衣服是和45楼那件同样设计的绸缎直身长袍,秋装设计,飘逸了许多,图案是梅花,搭配白色绣花裙子,然后是一件漂亮的青色绵绸夹里绣花披风,里子是浅水绿色,最好的细节是脚上的鞋子,也是水绿色,绣白梅花,可惜镜头一闪而过,很难截取,遗憾 。
 
 
做了一张黛玉的单独照远景,不得不说,这场戏中的林妹妹真是做到了弱柳扶风,每一个动作都娇柔婀娜,每一个身姿都风流婉转,每一个眼神都幽怨如诗......


 
 
近景特写,见过有人说不喜欢后期黛玉的发型,少了鬓角的小发辫,刘海也改成了对称的发钩,显得有点老气。呵呵,不知为什么我偏偏喜欢得很,总觉得这样才符合剧情的发展,林妹妹总要一天天长大才是啊。
 
  披风的真正颜色应该是粉色藏青,带盖肩设计,绣花特别精致,因为是梅花林倾心,所以几乎所有的花饰都选择了腊梅,长衣,宫裙,披风无一例外。最出彩的是49楼那一副的下角,那一整枝,虬结苍劲,极见黛玉之孤傲.。
 

中衣的梅花是粉红色的,呵呵,有只歌是怎么唱的?---外表冷漠,内心狂热,那就是我!------开个玩笑。

发间的粉色芙蓉用绿叶搭配,精妙无比。

 
宝玉头上是红绒金冠,也是常戴的一顶,还有那条几乎从不离身的双龙戏珠抹额。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耶?黛玉耶?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

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涕零中......

 
注意衣服的质地,黛玉的绵绸服帖顺滑,宝玉的提花软绸富贵挺括。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其实一直觉得造型师特别喜欢给黛玉设计青色系的衣服,比如下面的两件,就让人觉得和上面那件粉色藏青披风简直就是定做的一套.这一
件,是宝玉受笞后黛玉前去探望时所穿,对襟棉绫褙子,花饰用白色梅花.下面是深青棉裙。
 

 
还有这件,颜色比上图浅些,如果不留心,乍看上去仿佛是同一套似的,实则不然.这件是斜襟褙子,左敛右稔,用兰花做主要装饰图案,特别是衣角下幅的那一枝,借着棉绫衣料的柔软熨帖,,几乎有香生满室,以假乱真之势。
 

 
《红楼梦》众多精彩的诗词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宝玉的几篇作品-----真觉得曹雪芹用心良苦,反复强调褒贬宝玉的不学无术,专擅“浓词艳赋”,其实冷眼看去,宝玉的才情洋溢只会凌驾于钗和黛之上。------七律<访妙玉咏红梅>,与探春合作的<南柯子>,祭奠晴雯的骚体赋《芙蓉女儿诔》,还有就这支《红豆曲》。

我们先看下原文: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说起来这只是一首旧时酒席间行令时客串风雅的小曲儿,原著中甚至没有标题。只因了宝玉的一份最炽热最真纯的爱情,薄醉微醺之间浅斟低唱,被打动的,又岂只仅我?

  宝玉在这一节中穿的是纯白亚麻提花夏布长袍,戴着红绒簪缨双翅金冠,冠后二翅摇曳生姿,造型古雅,做工精细,很少提他的衣饰,改天做个专集。

 
黛玉在这一节中其实是浮现在宝玉的思绪里,造型共有两个:一是暗夜抚琴,二是对镜神伤,且一一说来。
 
  一,暗夜抚琴.
  大天使说这一节戏中林妹妹最象世外仙姝,我估计指的就是这个造型。亮点有两处:一是云雁纹锦滚宽黛青领口对襟长褙子,设计简洁,剪裁合身,素白洁净,不染纤尘,花饰是衣料自有暗纹镂花,连黛玉造型中常见的衣领刺绣也一并略去,很合造型艺术中提倡的“作减法”的宗旨。当然,这样做有个前提,就是人物本身必须有外型气质的独到之处,否则就与这浅淡到极至的外表浑然一体。
 
第二点,黛玉的妆容化得很出色。
 
  看这张近照,眉如远山,雾霭隐隐;唇若红菱,水光滟滟,肤白体端,骨骼蕴秀.-------还是要感叹红楼女儿们小巧玲珑,清奇俊逸的身材真是可遇不可求!这种身材穿古装最好看,穿三十年代的无袖,齐膝,紧身旗袍也会美丽得不得了。换回现代装则可能会逊色,因为现代衣服多强调宽肩,丰胸,与圆臀效果,与古典艺术中表现的强调的削肩,蜂腰,手脚纤细恰好背离。所以,现在流行的瘦竹型美女常常但是美则美矣,毫无诗意,浮华在表,内质空虚。-----自然,这中身材多半天生而来,后天若受过较好的古文化教导,举止中也会流露。如李旭丹,姚笛等有戏剧功底的选手,往美女群中一站,不吐一词而照样秀色夺人。87版中也有很多演员原本便是戏剧舞台出身,如沈琳,袁玫,张静林等。别看中国的古装宽袍大袖,好象完全不展示曼妙身姿,其实,欲盖而弥彰,似隐又若现的效果,又岂是赤裸裸的暴露就能比并的?

再来个远景看发型。顶发高梳,髻鬟紧致,珠钿稀疏然精致,耳上的水绿翠玉水滴耳环是最佳饰品,幽怨默默,耳边鬓角挑出的长长两缕发丝是点睛之笔,逶迤而下,独具风情,叫人觉得如有风至,必随风舞;若遇香熏,可随香浮!
 

给个侧影,大家细看耳环和发间的金坠脚扁簪-----一粒粒小珠花是不是精致极?
 

 
二,对镜神伤。 严格说起来,这个造型我是想让大家看那个曲中唱到的菱花镜,菱角生水中,棱角分明,古人以其形入镜,故名“菱花”。这是面不折不扣的铜镜,背饰各色吉祥云蝠花纹,有立轴-----可支于桌前,有红色丝绦----可悬于壁上,是不是很美? 黛玉的这个造型估计是书中提到的慵妆髻。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做人物发型用到的没有假发,全是真品---现在的有些影视作品真该打假!而且记不得哪篇文章提过说陈晓旭的书法确实练到了上镜不用替身的地步---现在的有些影视演员真该学习!

再来个远景.

晓旭头发好长啊.

短歌终,明月缺。

红楼断,香魂绝!

是耶?非耶?

清商一曲,化为蝴蝶!

浮生从此逝,潇湘雨亦歇。

愿卿永皓皓,清致如冰雪!

------再拜稽首!

以下为另一个网友的补充

白簪,粉红立领.


 
白簪红绳,林妹妹多用这种耳部两面留着一缕长长的头发的造型.
 
身上那件衣服太美了,无绣花的开禁领,服装花纹古典还很耐看,两个大手镯+扇子
 
 
........... 不忍下笔
 
 
宝蓝色花边衣服
 
 
林妹妹这件最美
 
 
这张造型真是美,黄色花朵,衣服颜色搭配也很协调

 
 
林妹妹发饰主要为白簪,发绳,小巧的花朵,小凤簪.
 
 
头饰和服装具美。
 
 
红色外衣,白裙上的红梅是点睛之笔啊..

 
 
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林妹妹的发型....
 
 
 
 
这张发型是翡翠姐姐最喜欢的了

相映生辉

 
 
注意林妹妹手上的扇子........
 
 
 
 
从不同的角度看林妹妹的发型....
 
 
 
 
喜欢这个发型,尤其是头饰
 
 
林妹妹走路真想仙子一样.....
 
 
 
人比花憔悴啊
 
 
亮晶晶的耳环,锈梅花的领

 
 
喜欢这个装扮,谁说林妹妹的打扮一定要素啊,是真名士自风流嘛
 
 
好漂亮的星星耳环.........

 
 
常言红绿不能相配,但林妹妹头饰恰恰就是红绿配,美伦美焕啊
 
 
 
圆领很有特色........
 
 
这套很少见啊 
 
 
不得不赞叹一下,好精致的绣花领

 
 
红绳珠钗小蓝花, 衣服是黄领绣花服

 
凤钗绿花绿玉耳环,盘边还是楼上那多小蓝花
 
 
这多紫色的花是不是有点偏大了.....
 
 
楼上的装扮正面图
 

 
这红话有点俗气,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朵.......

 
那掉珠很好看,就是叫不出名.........

 
 
粉红里衣,外衣是老红色绣花领,红剧中服装多次有这样的颜色深浅搭配打扮,如浅红陪深红,浅黄陪深黄

好美的景致,头上的红花,衣服上的红花,和真正的红花相互映衬.

 
 
衣上的绣花好精致啊.....

 
这件红衣真的好美,粉白绣花的衣料加粉红的袖子,粉可爱.

 
红蓝紫三色调相配,这种款式的衣服林妹妹也穿了不少....
 
 
好喜欢这件白底粉红的衣服.....
 
 
衣领比较特别.

 
看这个背影,我挑了好久,还是想用这个背影,真是轻灵....

记得半含酸一节作者曾借宝钗之口写黛玉的步伐“摇摇地走了近来”,摇摇地.呵呵,这个背影是静止的,感觉,居然就是摇摇地!

来张正面图.

看,不同的是吧。领子没有滚红边,直接用同样料子裁成,胸前加上的红色飘带可真是漂亮,还有,粉纱手绢.......啊,每个细节都被照应到了.

看漂亮的小妹妹惜春,怎一个可爱了得?

 
 
这一对璧人,叫我想起一支江南的小曲来:
他和咱,咱和他,恰便似两个冤家,前世约下。不见他,想他;见了他,又怕,熬得咱心虚体差,强不如西子病发,似这般挣不开又抛不下,到不如弃了人生多少富贵,丢了世上几多牵挂,天南海北,跟了他吧! ----------常常想,如果林妹妹真的“天南海北,跟了他吧”,红楼梦又会写到如何模样........
 

 
永远纪念陈版林黛玉

也许是最得黛玉神韵的一版,可遇而不可求

风流袅娜一仙姝,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叹如今,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