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竖横针刺法》

 万里行杏林一方 2010-07-08

(续   一) 

【前  言】竖横针剌法》是钱氏所创,全称为:运动障碍性疾病骨骼肌竖横针刺法。1986年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江苏省卫生厅甲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从获奖科研成果那一天起20多年临床治疗中“润物细无声”。

    今天公开《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一文是为了让这一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告诉人们中国针灸博大精深,其内涵还包容了现代医学。

   现代中医绝对不能只知中医的一鳞一角,而不知去挖掘,去总结。

   中国针灸,不仅是“中国创造”,而且是“世界制造”。本文初步分五个章节,因每章节较长,为了让大家学习方便,所以分而发布,每节后将把本节名词进行摘录。不便之处望朋友们谅之。

 二 .竖横针刺法是通过肌肉功能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横针刺法的基理是通过特殊的针刺方法调节肌肉的平衡,恢复肌肉的功能,由病理转为生理。从设计竖横针刺法科研初期宗旨来讲,就是看到运动障碍性疾病无不牵涉肌肉功能失调,那怕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膝关节病变等关节病,只要对僵硬的有关肌肉群(束)进行恢复放松功能的治疗,其病症也会减轻,运动功能也会增加,人也会舒服些。

     1 .肌肉功能有收缩功能、放松功能与延展功能。肌肉所有功能除本体生理功能外还受到运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所以在病理上,当某一运动神经(系统)受压、受损时,它所支配运动的骨骼肌运动受限,肌肉本身的功能性降低,或外因、或不内外因也可造成运动受限。同时也受到关节功能的制约,与关节病变的制约。在这里还要重复说明的是关节功能产生病变也会影响到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也会影响关节;软组织、神经、血管、关节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运动生物力学认为:几乎任何动作的产生都是由于大量肌群收缩的结果,作用力是所有参与工作肌群共同激活的总和,并且肌肉的张力在牵拉滑扛杆产生位置变化时,关节角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竖横针刺法认识到当人的运动产生障碍时,一个动作的主动肌或协同肌当中只要有一块肌肉束(群)“怠工”,运动则受障碍。同时我们认为,在一个动作中,主动肌与协同肌必须有的是主收缩,有的必须主放松,或延展方能完成这个动作。如果全部进行收缩,那么则会产生运动不协调,肌肉共济失调的本身就会产生运动障碍。比如小儿脑瘫由于全身肌肉肌张力升高,用手摸之肌肉收缩得发硬,这时走路动作就不能协调,导致运动受限。当我写到这里时,我要告诉广大读者与临床医生,读书、做学问研究要通过自已脑去过滤,去分析,绝不可盲从之。

     竖横针刺法在剌法中规定临床治疗疾病前和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被动试验,也就是“临床被动试验”临床被动试验实质就是运用运动生物力学中所讲的肌肉功能原理进行对疾病的检查,从而对疾病的病因、病灶、病情的严重程度作个较为明确的估价,是对有的放矢的治疗与调整治疗方案的辅垫。如在肩关节上举受限的疾病中,就有许多不是肩关节关节本身的病变所致,这一动作牵涉到斜方肌、冈上肌、三角肌、前锯肌、胸大肌......等一系列肌肉,而三角肌前缘、后缘与中部的功能又是随着肩关节上举运动时的部位、角度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除此之外,颈部的一些肌肉也会参与协同作用。这样一个简单动作,里面蕴含着复杂的肌肉功能,只有从临床被动试验中从复杂中找出最简单的关键所在,找出肩部上举受限是颈部肌肉功能失调,还是背胛部肌肉功能失调,还是肩部肌肉功能失调,还是其它原因造成肩不能上举。这用运动生物力学的述语来讲“从数学的观点而言,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在约束条件下能达到最理想目标的优化,或称为最佳化问题 ”。临床被动试验的结果就存在着合理的甚至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与效果。

   2 .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有个“输出冲击量极值”概念,这个概念所讲的是人的肌肉在生理状态下,在力量的训练中,给予载荷量,当载荷量变化时,人体完成动作的肌肉的输出冲量不同,且存在极值。简单通俗地说,人的肌肉由外部施加适宜刺激(适宜负荷),引起人体机能改变,使之能更好地承受刺激的负荷。经过较长时间反复对肌肉作这种性质的刺激,必然使肌肉功能朝着这个方向作适应的变化。

    竖横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一些疾病时,实质上是用竖横针刺法中特殊的针刺手段 对肌肉内部的刺激,这种刺激内涵运动生物力学“输出冲击量极值”概念。例如我们在运用“反针法”中,开始用连续疏波,使肌肉能更好地承受刺激的负荷,然后再用密波,使屈肌被动拉伸,延展。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被动拉伸、延展的肌肉群动能达到恢复,肌肉功能朝着这个方向作适应的变化。

    运动障碍性疾病有本身肌肉生理功能失调所致,有神经因素所造成,还有其它种种因素产生运动障碍,但不管产生运动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运动的动力却在于骨骼肌,在于软组织。竖横针刺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或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只要较好地运用“输出冲击量极值”就能改善,或治愈运动障碍。例如在治疗肺癌肿瘤细胞扩散胸、

    腰椎形成下肢截瘫,疼痛难忍的患者,在服用抑制肿瘤药物的用时,我运用竖横针刺法就能较快地止痛和能使患者双下肢抬起,最起码能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勇气与希望,同时也能提高生活素质。这种神奇的治疗效果连治疗其疾的肿瘤专家们也惊讶,叹为观止。

   “输出冲击量极值”在临床中的运用,不象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也不象在自身健美中的运用 ,因为临床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是病理性质的。为什么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些病人会产生面肌痉挛的后遗症呢?根本原因就是运用“输出冲击量极值”太过,从而使面部表情肌亢奋以致痉挛 。如果我们的临床医生不知道针灸针剌到人体肌肉中时,有个刺激,有“输出冲击量极值”这现代医学概念,再加上运用针灸治疗仪进行强刺激,或面部用针过多,或不知是那种神经类型的面瘫,就很有可能给患者留下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