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中国国家馆建筑艺术特色(图)

 又一本 2010-07-08
详解中国国家馆建筑艺术特色(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5-26 21:41  责任编辑: 苏向东
 

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阐述中国馆设计理念

中国馆鸟瞰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万全 摄)

从上海世博园浦东区主入口望去,一眼就能看见巍峨壮观的中国馆。层叠出挑的建筑外观、庄严华美的中国红,使得中国馆在众多场馆中十分夺目。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点睛之笔,中国馆将在世博会结束后研究保留。

▲中国馆以斗拱为架构、以斗冠为造型、以九宫格为屋顶,古典大气,极富中国韵味。

▲国家馆、地区馆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的外形吸取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而采用现代材料、技术、美学观点加以糅合。

▲许多细节符合节能环保理念,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中国馆四面墙体都有31个中国式的椽子,东、西、南、北分别篆刻了对应的方位词,样式是印章,其实是通风洞,笔画镂空处便是通风孔。中国馆玻璃斜置,只能采用全封闭式,通风就靠这近百个“印章”。何镜堂对这个设计颇为得意。

中国馆造型奇特,由上至下逐渐收缩,架空的设计,使得基底平台能自然通风,而上宽下窄、层叠出挑的造型起了遮阳作用,而且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夏季太阳高晒时,阳光是照不进观众等候的基地平台的。而冬季太阳一般较低,平台能有6个多小时沐浴在阳光里。”

地区馆屋顶“新九州清晏”是一个270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世博会期间主要用于人流疏散和公共休闲活动。同时,树木葱茏的屋顶园林也是调控温度的“天然空调”,能产生8℃至10℃的降温效果。

中国馆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场馆提供了清洁绿色的能源;广场用透水砖铺设路面,雨水可以渗透进砖块内部,给地面降温。

中国馆定妆中国红:材料层层对比 颜色千挑万选

中国馆的这个中国红,具体是怎样一种红色?

中国红颜色很多,怎么红才是中国红?中国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这种红应该很大气,很华丽又能够庄重代表一个国家的,要考虑近看、远看、中看不同角度看的效果,还有考虑白天看、晚上看、灯光底下的效果。

现在采用的中国红,不是最初设想的“故宫红”,而是一种混合红色,是由中国美院设计的,主要由四种红组成,从顶上第一条梁是一种红,第二条、第三条是一种,四五六又是一种,第七条又是一种,也是“最亮的”。每一块金属板高低之处的红色都有所不同,呈现从淡红到深紫的变化。同时,灯芯绒状垂直纹理的形状也是采取组合式的,大约70%是小纹理,20%是中等纹理,10%是大纹理。

这样的设计空间感非常好,颜色虽然有深浅,但是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观众看到的中国馆整体颜色是一致的,而且保证了国家馆从近、中、远三个不同的距离观看,都能够带给参观者不同的感受。

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充分展现“中国红”的特色,同时适合中国国家馆的设计理念呢?

在多次尝试后,最终选定了简洁美观的“凹凸直纹金属板”。花纹确定了,但是凹凸的深度多少才合适?他们试用了多个比列,最后将数字锁定在“宽4.2公分,深2.8公分”。

中国馆建筑特点

1、建筑结构合理

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国馆建筑总体采用不对称平衡结构,体现和谐、稳定之意。

2、建筑功能完善

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三个层次,33米标高处为国家馆门厅和服务区等,39米标高以上为国家馆展厅,以平面展馆(1.3万平方米)为主,辅以坡道和连接踏步,能满足多种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布展需要。省区市联合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0.5米,满足31个省、区、市各6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需要。除展览空间外,中国馆还配置了入口大厅、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3、交通组织便捷

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多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通达国家馆展厅及屋顶公共活动平台。地方馆周边设置货运通道,四边开门,便于布展时集中货流的出入。地方馆顶部平台通过台阶通道与北面贯穿世博园的高架步道相连,便于人流疏散。

4、景观设计典雅

中国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周边营造数个景观园林。地方馆屋顶公共活动平台采用九宫格和江南园林相结合的景观设计,上承国家馆斗冠顶部九宫格布局,下接景观园林典雅风韵,使中国馆景观设计更具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地面景观园林通过南北广场分别延伸到基地南北面的公共绿地,融入世博园整体景观之中。

5、中国元素丰富

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6、节能环保技术

中国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结合被动式节能措施,如自遮阳体形、自然通风、采光等,和主动式生态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屋面、冰蓄冷技术等,全面提高中国馆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