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治疗心理疾病的理论与实践

 蓝河星梦 2010-07-09
作者:张勇 |  文章出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现。如何探索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新途径,有效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常规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音乐治疗是以音乐为载体,采取一种被治疗者乐于接受的音乐互动方法,通过唱、听、奏、律动、创作等形式,主动介入到被治疗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的情绪、认知产生积极影响,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由于其独特性、有效性,音乐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聆听法 即兴法 再造法 主辅关系 主动介入

  一、音乐治疗的理论依据

  音乐治疗专家普遍认为,音乐治疗是通过音乐特定的信号影响人的情绪,经大脑皮质、丘脑下部、边缘系统来调节和改善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增进机体内部稳定状态,解除受刺激所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调节失衡的心理,使人体功能恢复正常状态。研究发现,音乐治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物理、生理、社会和心理这四个方面:

  1、音乐治疗的物理作用: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的位置相邻,因此通过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就能有效地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经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促进人体分泌有利于健康的激素或神经介质,从而达到调节血液循环、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清除疲劳、对抗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危机的发生,缓解、减轻心理疾病症状直至康复的目的。

  2、音乐治疗的生理作用: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特征(呼吸、心跳、血压的高低、皮肤温度、皮肤电阻值降、肌肉电位、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的改变,进而明显地促进人体的内部机能稳定,减少紧张焦虑情绪,使治疗者恢复平静。

  3、音乐治疗的社会作用:音乐活动如乐器合奏、合唱、音乐游戏、舞蹈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一个用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让病人在情感交流中相互同情、理解和支持。这样,治疗者在各种心理困扰和痛苦得到缓解的同时,也获得到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满足,从而使其增加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促进心理健康。

  4、音乐治疗的心理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了问题,他的头脑中就一定会存在某些不合理观念。如果这种不合理观念得到纠正,情绪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认知决定情绪”,而音乐心理治疗则认为“情绪决定认知”。音乐对于人情绪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反之,当一个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因此只要情绪改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二、音乐治疗心理疾病的应用

  人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来自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社会活动方面的压力以及遇到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一般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己情绪的调整或随着时间、环境、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改变而恢复正常。对于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则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否则就会因心理疾病导致发生精神疾病或其它生理疾病。运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音乐治疗运用的方法与技巧

  音乐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在具体的运用上,会受到治疗师的差异、被治疗者的不同情况以及治疗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大体分为四类:

  1、聆听法:也有人称之为“接受式疗法”。治疗师在被治疗者音乐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讨论聆听内容、音乐冥想、音乐情绪转移等方法,让被治疗者的情绪和音乐情绪产生共鸣,从冥想中自觉调整不良情绪走向积极、乐观的方向,以达到改变其认知的目的。

  2、即兴法:通过让被治疗者参与即兴的乐器演奏、心理音乐短剧、即兴的音乐创作等方法,直接表达出其心理活动及感受,便于治疗师准确把握被治疗者的真实情绪,引导治疗心理疾病。此法尤其适合有语言障碍的心理问题者。

  3、再造法:在治疗师的带领下,被治疗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参与力所能及的音乐表演,自己用唱歌、节奏或曲调的模仿、乐器演奏等方法,以达到宣泄、转移和改变情绪的目的。

  4、创作法:治疗师协助被治疗者参与一定程度的音乐、心理剧、歌词、音乐节奏等创作,通过感官刺激,击发、唤起其相关的有助于治疗的情绪。

  (二)常见心理疾病的音乐治疗

  心理问题没有任何一个标准的样本,因人而异。对被治疗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确定,一般采用心理量表测试、心理测试软件、观察、交谈等方式,有些人是属于单一的心理问题,有的则是多种心理问题的并发症,这需要治疗师在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判断问题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1、抑郁症

  抑郁发作常伴有以下症状反应:(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抑郁症的音乐治疗: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沉闷,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不强,所以比较适合采取聆听式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开始时可选用和患者情绪对应的抑郁型音乐,让患者在音乐中感受到另外有种和自己遭遇相近的情绪的存在。然后选用叙述性冥想音乐,在治疗师的暗示下,让音乐帮助患者体会到真实的抑郁情绪的背景所在。后期选用明朗、开阔、积极的音乐,让患者和音乐情绪一起走向积极、乐观的境地。

  2、焦虑症

  焦虑症的患者的反应:(1)情绪不稳、坐立不安;(2)莫名紧张、慌乱;(3)害怕、恐惧;(4)时有心慌、出汗现象;(5)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焦虑症的音乐治疗:对焦虑症患者可以使用聆听法和再造法对其进行治疗。使用聆听法时可先用催眠音乐让患者安静下来以后,再用和其症状、情绪相似的焦虑型音乐引导唤起同感,使患者在音乐意境中找到克服不了的问题所在;使用再造法时,可引导患者进行一些打击乐的练习,让其感受节奏的紧张刺激之后,舒缓、稳定焦虑的情绪。

  3、恐怖症

  恐怖症的表现: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1)社交恐怖;(2)旷野恐怖;(3)动物恐怖;(4)疾病恐怖;(5)不洁恐怖;(6)登高恐怖;(7)黑暗恐怖;(8)雷雨恐怖、外伤及出血等。

  恐怖症的音乐治疗:可先采用即兴治疗方法,通过患者和治疗师一起参与即兴的MIDI音乐(电脑、电子合成器制作的数字音乐)制作或利用相关的模拟音效,制造出比如恐怖、雷声等,让患者感受、感悟、接受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恐怖景象,使之能坦然地应对恐怖的存在。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编排、制作出治疗音乐,用聆听法对其进行近一步的治疗。

  4、强迫症

  强迫症的反应: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理症状。(1)强迫疑虑;(2)强迫回忆;(3)强迫性苦思竭虑;(4)强迫性对立思想;(5)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等强迫性意向动作。

  强迫症的音乐治疗:可先选用一些安静、柔和的音乐,用聆听法让患者的情绪得到稳定,再根据其存在的具体不良情绪,编制出能引起患者同感的音乐,让患者的情绪在音乐世界里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并产生寻求改变愿望的时候,把音乐更换成上进、开明、辽阔型内容,引导患者感受积极、美好的现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走出心理误区。

  5、自闭症

  自闭症的表现: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受到挫折后,由于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一种孤独、自卑心理。(1)封闭内心、逃避现实;(2)谨小慎微;(3)多愁善感;(4)行为畏缩、瞻前顾后;(5)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自闭症的音乐治疗:可采用创作法和再造法,让患者被动或主动参与到音乐群体治疗中来,结合合唱练习、心理短剧表演、乐器合奏等形式,让患者在参与群体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合作并和谐相处的意义。协助患者尽快摆脱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6、食欲障碍

  饮食障碍的反应:是一种影响到身心健康的饮食行为异常表现。(1)为减肥过度运动;(2)引吐、导泻;(3)暴饮暴食;(4)厌食;(5)禁食。

  食欲障碍的音乐治疗:通过再造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让患者参与一些音乐创作,使其体验人为造成的不和谐声效,对人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当患者出现一种本能的对自然、规律的渴望、需求时,再通过聆听法,让其感受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天然景观的和谐美,从而引导被治疗者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和习惯,改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7、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表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类有(1)难以入睡;(2)多梦;(3)嗜睡、早醒;(4)疲乏;(5)睡后不易醒、醒后不不适感;(6)白天困倦。

  睡眠障碍的音乐治疗:用聆听法听一些催眠音乐,可以稳定患者在睡眠时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恢复其平静的情绪,再配合一些神经调节音乐操,会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音乐治疗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主、辅关系

  心理疾病在未发展到出现精神疾病或其它生理疾病症状之前,音乐治疗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在这之后,音乐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来使用。否则,就会出现过分夸大或过分削弱音乐治疗作用的现象。而任何一种武断的学说,都会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影响音乐治疗学的科学、健康的发展。因此,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们在运用音乐治疗手段服务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时,有必要从被治疗者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个案来客观、合理、科学的分清音乐治疗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辅关系。

  2、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主动介入和被动接受

  在一些医疗单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使用时,由于治疗师对音乐曲式、和声、复调的认识理解不够,导致无法准确地选用与患者情绪相对应的音乐来治疗,大大削弱了音乐治疗的效果。有的以医学为主要专业背景的治疗师,无法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引导患者参与音乐活动,往往会造成音乐在治疗过程中的主动介入而被动接受的局面。这一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3、盲目的“音乐处方”给音乐治疗效果带来不确定因素

  单纯的以为轻松、自如、舒展的音乐可以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低沉、缓慢的音乐可以治疗焦虑情绪;积极、欢快的音乐可以治疗自闭症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等,为患者开音乐处方,把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只停留在缓解、放松人的情绪层面上,这种认识误解了音乐治疗的概念,在没有专业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盲目运用,模糊了音乐减压和治疗的方法,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4、制定治疗方案和选用治疗音乐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音乐治疗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每次时间掌握在一到二小时之间,个别特殊情况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及治疗效果而定。

  (2)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表现。

  (3)注意插入暗示语言的时机。

  (4)治疗过程中,所用音乐形式、内容应根据患者互动的适应情况及时调整变换。

  (5)在患者出现异常情绪反应时及时终止音乐治疗。

  (6)治疗师如遇到问题较严重且自己解决不了的个案时,应及时采取转介方式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防止出现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参考书目

  [1] 普凯元着,《音乐治疗》,1994年第一版

  [2] 何化钧、卢廷柱着,《音乐疗法》,1995年12月第一版

  [3] 张鸿懿着,《音乐治疗学基础》,2000年10月第一版

  [4] [美]Maureen McCarthy Draper/着,阿昆/译,《音乐疗伤》,2003年4月第一版

  [5]英}梅塞德斯.帕夫利维奇 着《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2006年5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